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564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docx

抹平世界的十辆推土机

抹平世界的十輛推土機

【第1輛推土機】

  1989/11/9    圍牆倒下,視窗開啟

  柏林圍牆在1989年的11月9日的倒塌,改變了世界的權力平衡,使世界朝向民主、共識、自由市場導向的治理方式傾斜。

此後,愈來愈多的經濟體是由下而上的管理,取決於人民的利益、要求和渴望,而非由上而下,憑一小撮統治集團的利益擺佈。

如果你繼續堅持高度管理或中央計畫式的經濟,你會被視為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

“11.9”衝擊到柏林以外許多地方,是抹平世界的一大事件。

  的確,要瞭解此事件的抹平力,最好與德俄以外的人士討論。

柏林圍牆倒塌時,達斯(Tarun  Das)正好是印度產業協會主席,他就感受到震波傳到印度。

他回憶說:

“以前印度有大量的規章管制和官樣文章。

英國殖民統治剛結束時,尼赫魯初掌權,決定向莫斯科的模式學習,政府分配資源、核發執照,一個計畫委員會決定一切。

從此私營企業就被壓在規章的高牆下。

從1947年到1991年,整個基礎設施都屬政府所有,國家都要被國有事業的沉重負擔搞破產了。

我們沒能力償債,沒有民族自信心。

  1991年,印度已快花完強勢貨幣,當時的財政部長辛格(現任總理)決定,經濟一定要對外開放,一定要解除管制並進行私有化。

達斯說:

“我們的柏林圍牆倒塌了。

就好像縱虎出柙,貿易管制取消了。

以前我們的經濟成長永遠是3%,所謂的印度成長率永遠是緩慢謹慎又保守。

想賺更多就必須去美國。

誰知道改革之後才三年,成長率已經變成了7%。

貧窮,一邊涼快去!

現在你可以留在印度就晉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

過去的外匯儲備只剩10億美元。

今天,我們已經有了1180億美元。

僅僅十年,我們從缺乏自信,變成野心勃勃。

  柏林圍牆倒塌還讓我們開始以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看成是一個沒有界限的整體。

因為柏林圍牆阻礙的不僅是路,還有視野,阻礙我們去把世界想像成是一個單一市場、單一的生態系統、單一的社群。

1989年之前,你可以有一個東方政府或西方政策,卻很難想有一個全球性的政策。

  最後,柏林圍牆倒塌不僅打開了取用別國人才庫的途徑,還導向共同標準的採用:

經濟如何運作、會計如何做賬、銀行如何管理、PC如何生產、經濟報告如何寫。

簡單說,就是共同標準是可以創造出一個更平坦的競技場的。

換一種說法,就是最佳做法從此可以自由運行。

牆倒後,一旦某種經濟或科技標準出現,並且證明效果良好,就會以更快的速度獲得廣泛採用。

在歐洲,圍牆的消失也打開了歐洲整合的大道,歐盟由15國擴張到25國。

再加上歐元成為共同貨幣,原先鐵幕分割的地區就變成一個單一經濟體。

  儘管圍牆倒塌後的正面效應立即湧現,牆倒卻沒有單一原因。

某種程度是蘇聯本身的根基已經蛀蝕嚴重,因為內部矛盾和缺乏效率而國力日衰;某種程度是雷根政府在歐洲加強建軍,逼得克里姆林宮拼軍力拼到破產;某種程度是戈巴契夫運氣不好的改革。

不過我還是要挑明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1980年代中期的資訊革命,拜傳真、電話等現代溝通工具之賜,太多資訊開始滲進鐵幕。

大量的IBM個人電腦和賦予PC生命的視窗作業系統,大約就是圍牆倒時出現。

橫向溝通的大幅改善助長了個人的力量。

資訊革命的每一個元素背後都各有一段演化歷程:

電話是從長距離通話的欲望演化而來。

以電話系統傳送書寫,就演化成傳真。

PC是因為試算表和文字處理等最初的“殺手應用”而獲得普及。

把上述一切都變得更適合大眾,程式也更好寫,這種需求就演化出視窗。

再加上數據機,就可以把PC和電話連線,透過CompuServe和AOL之類的網路供應商傳送電件,形成全球資訊革命開始的基本平臺。

【第2輛推土機】  

  

1995/8/9  網景上市

  到了1990年代中期,PC與Windows的革命已經到了極限。

如果世界真的要抹平,革命還要走下一步,從“網網不互聯”變成“網網互聯”。

而下一步,就是要從PC為主的平臺,走向互聯網。

而促成這一步的殺手應用,就是電子郵件和網路流覽器。

  電子郵件是被AOL、CompuServe、後來的MSN等快速擴張的門戶網站所驅動。

但真正抓住人類想像力的,是新出現的網路流覽器。

有了流覽器,就可以把存在網上的檔或網頁叫出來,展示在任何電腦螢幕上。

第一個重要的流覽器,還有一般大眾的上網文化,都是由一家位於加州山景城的小公司網景(Netscape)所創造。

網景1995年8月9日公開上市,吹響世界注意互聯網的一聲號角,從此世界完全改觀。

  網景開啟的這個階段以幾個關鍵方式把世界抹平:

它給予我們第一個廣泛應用的流覽器,不僅使網路活了起來,也使網路變成五到八十五歲人人都能使用。

網路愈靈活,就有愈多的消費者想上網做不同的事,就愈想要有更多的電腦、軟體和通訊網絡,把文字、音樂、資料、照片都更容易的數位化起來,上網傳到其他任何人的電腦上。

這種需求拜另一起事件而得到滿足:

Windows95。

Windows95推出日期只比網景上市晚一星期,一推出就成為全世界大部分人使用的作業系統。

Windows95內建網路支援,這樣一來,所有的PC應用軟體都能連上網,和網路互動,不再限於流覽器。

  網景前總裁巴克斯戴爾指出:

“我們幾乎從一開始就是賺錢的。

網景不是那種只會燒錢的網路公司。

我們並沒參與泡沫,我們是泡沫的始作俑者。

  好大的泡沫啊!

  是什麼讓投資人認為與網路相關的商機可以無窮無盡?

簡單的說答案就是數位化。

一旦PC和視窗革命證明資訊不但可以數位化,還可以在電腦和文字處理器上操作自如,一旦流覽器為網路注入活力,使網頁能歌能舞又能秀,人人都想把一切數位化,這樣就一切都可以透過網路送到別人手上,數位革命於是揭開序幕。

投資家看到這波樣樣資料化的狂熱數位化風波後,不禁會說:

“哇!

如果每個人都想數位化,什麼都想丟上網,全世界對網路服務以及光纜的需求一定不得了,沒有極限!

錢砸下一定穩賺不賠!

  泡沫就是這麼來的。

  過度投資也未必是壞事,如果最終獲得修正的話。

我永遠記得蓋茨1999年在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中的記者會。

當時正值科技泡沫的高峰,蓋茨一再被記者逼問:

“蓋茨先生,網路股是泡沫對嗎?

”最後,已經很惱的蓋茨對記者大致上是這麼回答的:

“各位,那些網路股當然是泡沫,但這不是重點。

泡沫吸引了很多新資金,投資到網路工業,這樣科技創新才會愈來愈快。

”蓋茨把網路比作淘金熱,當時賣Levi’s牛仔褲、鎬子鏟子、旅館房間給淘金者的生意,創造出的財富遠高於實際挖出的黃金。

蓋茨說的完全正確:

景氣過熱和泡沫可能誘發經濟危機,會使很多人很多企業虧損甚至破產,不過也能驅使科技的創新愈來愈快。

所造成的過剩生產力不論是發生在鐵路鋪設或是汽車生產上,最後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正面後果。

  這正是網路股蓬勃之後出現的情形。

它激起光纜公司的投資熱,把地面和海底都鋪設大量的光纜,卻也大幅降低了世界各地電話和資料傳輸的成本。

  事實上,網路勃興恰巧碰上美國1996年通過的“電信法案”才會吹出那次的光纖大泡沫。

該法案允許美國的區域電話公司做長途,長途電話公司也可以做區域,後來很多地方性電信公司都競相與“小貝爾”和AT&T等電話公司競爭,提供電話服務與基礎結構。

新電話公司也進而上網提供他們的區域、長途、國際、資訊、網路服務,每家都想擁有自己的基礎設施。

有何不可呢?

網路的蓬勃讓大家都認為,要容納如此龐大的網路交通量,寬頻的需求量一定每三個月就會增長一倍,不斷持續下去。

大約有二年時間,情況的確如此。

後來過度擴張的後遺症開始出現,增長的步調開始放慢。

不幸的是,電信公司並未留意到供需失調。

市場陷入網路熱,且只會不斷擴張。

股市發燒也意味著“錢是免費的!

盡興玩吧!

”每一家新業者的每一項樂觀構想都取得資金。

大約有五六年,投入電信業界的資金高達一兆美元,幾乎沒有人對需求的預估提出質疑。

  結果雖然B2B企業對企業及電子商務的發展的確如人預期,eBay、Amazon、Google也出乎預料的爆發力強勁,但都只是不斷擴張的一小部分而已。

網路公司紛紛倒閉之後,剩下的光纜只能說實在太多了。

長途電話費一下子從每分鐘二元掉到了每分鐘一毛,資料傳輸幾乎變免費。

結果自然是一場災難。

  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好消息。

就好像1950年代興建的高速公路抹平了全美國,讓人員和物資的長途搬運變得容易,讓很多企業可以搬到南方薪資較低的幾個州;現在全球光纜的架設,也抹平了發達國家。

區域主義被打破了,創造出一個相接無縫的全球商務網,可以更簡便,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地把數位化的勞務移轉至低工資國家,包括服務和知識性質的工作。

      

【第3輛推土機】    

  工作流(workflow)軟體

  另一個抹平世界的創新趨勢,我稱為“工作流階段”。

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PC、視窗、網景使人們以前所未見的方式相互連結。

但是不久,相互連結的人們就有了更多的期待。

他們不再滿足於流覽、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傳照片、下載音樂而已。

他們更希望能利用網路塑造、設計、創造、買賣、管理存貨、替人報稅,甚至在地球的另一端檢視別人的X光片。

此外,他們還希望這些事情能夠隨時隨地,在任何電腦上進行,相連無縫。

圍牆/視窗/網景的階段已經為這一切打下基礎,因為在這個階段裏,文字、音樂、圖片、資料的數位化與網上傳輸都已經統一,電郵和上網已經變成一種多彩多姿的經驗。

  但是要進入下一個階段,從網路上獲得更多之前,世界抹平的過程還必須走上另一段路:

我們還需要兩樣東西。

一是程式設計師要能跟上時代,寫出新軟體,使我們在利用這些數位化的資料、文字、音樂、圖片,製作成產品時,電腦能真正發揮到極致。

二是更多的魔音神笛、更多的傳輸規範,使得每一個人的應用軟體都能跟別人的應用軟體相連接。

簡單來說,我們必須從一個隻把人與人、人與軟體相連的網路,變成我的任何軟體都能跟你的任何軟體相連的網路。

唯有到了這個地步,我們才能真正地一起工作。

  請試著依照以下的方式思考:

一開始,工作流包括業務部門接受書面訂單,然後走到出貨部門,由這個部門負責出貨,然後出貨部門又有人拿張紙走到財務部門,要求開發票給顧客。

然而在圍牆倒視窗開加網景的階段之後,工作流已大幅躍升。

現在,業務部門可以網上接單,在公司內部用電子郵件送給出貨部門,然後由出貨部門出貨給顧客,同時也發送帳單。

公司內各部門可以合作無礙,工作流暢通無阻,創造更高的產量,但前提是各部門必須使用同樣的軟硬體系統。

然而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工作流無法銜接暢通。

  我們常忘了,軟體業在發展初期,很像一個差勁的消防隊。

想像一下,如果一個城市的每一個社區,都用自己的聯接器來接水管與消防栓,只要消防隊都能控制住自己社區內的火警,就沒事。

不過一旦火勢太大,必須找另一個社區的友隊支援,就沒辦法幫上忙了,因為友隊的水管接不上你們的消防栓。

  若要世界變平,公司內的各個部門,從銷售、推廣、製造、財務到庫存,不管使用的電腦機種或是軟體,都必須可以相互作業。

要世界真的變的很平,你們公司的系統也必須和任何其他公司的系統相融互動。

也就是說,你的業務部門必須能和供應商的庫存相通,而你的供應商可能是遠在中國的一家工廠。

用這種方式,當你完成一筆交易時,每單品就能自動從你的供應商的倉庫中出貨,而另一件單品可能自動地就在你的供應商的供應商的工廠中製造,你的財務部門則會自動開出發票。

三家公司的系統和軟體雖然不同,卻能合作無間,工作流順利完成。

  1990年代末,軟體業開始應顧客要求,經過一番私底下的斤斤計較、試驗和嘗試錯誤,打造出比較通用的網路標準,更整合的數位管線和規範讓大家都能把自己的水管,也就是應用軟體,接上別人的消防栓。

這真是相當大的革命。

技術上而言,能夠實現這一切,必須歸功於一種新的資料語言XML以及傳輸規範SOAP的雙雙問世。

IBM、微軟和一些公司對發展XML和SOAP有相當大的貢獻,二者後來都經過認可,成為網路上最風行的標準。

XML和SOAP為軟體之間的互動,為以網路為主的工作流提供了技術基礎。

二者使數位的資料、文字、音樂、照片,能在不停的軟體之間交換,進而可以重新塑造、設計、操作、編輯、再編輯、儲存、出版、傳送,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