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学案.docx
《《秋水》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学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水》学案
《秋水》学案
【基本常识】
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字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人。
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
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
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请庄子为楚国宰相。
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
“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
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
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
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涡水,游于濠梁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唐天宝元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历代均有一些研究庄子的学者,其著作数百种,近年又有《庄子白话》、《庄子现代版》等问世。
1989年秋,中外学者云集于蒙城,举行了全国首届庄子学术研讨会。
2背景链接
本篇是《秋水》的节选,篇名为篇首的二字,与中心没有关系。
原文主要阐述事物的相对性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中心部分是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通过河伯与北海若对人的认识的有限性,对事物的大小、多少、是非、善恶、贵贱的相对性的讨论,阐明事物是相比较、相对立而存在的,只有从道家的角度来看,万物才是齐一的,人的认识受时空的局限,只有认识大道的人,才能突破一切局限,所以无论是事物自身,还是人的认识,都要因自然之道,“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二、脉络
文可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至“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文末),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弗如。
三、写作方法
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不见水端”),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了对比(“欣然自喜”——“望洋自若而叹”)。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人觉得通俗、明白、形象易懂。
2设喻说理,以小见大。
这篇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通篇都在设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有的文言文托手言志,有的托物寓意,此篇即用河神见海神为喻,阐述深刻的哲理。
平时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向这方面发展,注意平时的积累,才能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四、问题探究
你怎样理解河伯对河神的那番感叹。
成语“望洋兴叹”就出自此文,望洋兴叹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
抬头向上看的样子。
)
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中,包括三层意思:
先是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阔,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河伯的望洋兴叹,表明了河伯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这点难能可贵。
人难免犯错误(对自身的认识过高),贵在能够改正。
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想方设法去改正,不能夜郎自大,令人耻笑。
2句段理解:
⑴重点句:
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此句写河伯的骄傲自满,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那踌躇满志、飘飘然的神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⑵过渡句: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此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由开始的“骄傲自满”向“自叹不如”过渡。
五、基础训练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泾流( ) 渚崖( ) 仲尼( ) 伐纣( ) 伯夷( )
2下列加点字注释有误的是( )
A不见水端 端:
尽头。
B旋其面目 旋:
旋转,掉转。
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
看着大海。
D大方之家 方:
道。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河伯欣然自喜:
河伯乐滋滋的高兴起来。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望洋向若而叹曰:
抬头仰望向着河神若叹说。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认为天下的美事自己都占了。
4填写:
⑴《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⑵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
野语有之曰:
“,,。
”
⑶由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
用现代汉语写出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⑴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
)
⑵于是焉(于:
)
⑶百川灌河(灌:
)
⑷秋水时至(时:
)
6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⑴顺流而东行。
⑵河伯始旋其面目。
⑶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7学习这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同步解读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8将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
9文中划线句子体现了河伯怎样的心理?
0试解释下列成语:
⑴望洋兴叹:
⑵贻笑大方:
1译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你怎样看待河伯?
七、美文赏读
中渚①,有螺蚌相遇岛间。
蚌谓螺曰:
“汝之形如鸾②之秀,如云之孤,纵使卑朴③,亦足仰德④”。
螺曰:
“然,云何珠玑⑤之宝,天不授我,反授汝耶?
”蚌曰:
“天授于内,不授于外。
启予口,见予心,汝虽外美,其于内何?
摩顶放踵⑥,委曲⑦而已。
”螺乃大惭,掩面而入水。
[注释]
①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②鸾:
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③卑朴:
低下朴陋。
④仰德:
德行令人敬仰。
⑤云何:
为什么。
珠玑:
珍珠。
⑥摩顶放踵:
从头到脚。
⑦委曲:
这里用于形容螺的形状。
3.蚌说螺的形体如“鸾之秀,云之孤”,你说螺的形体还像什么?
再写出两个比喻句来。
①
②
4.当螺问及蚌,为什么珍珠这样的宝贝老天不授予自己而给予了蚌时,蚌的回答中有两句十分关键的话,这两句话是:
。
.有一个成语的意思是“肩并肩,脚碰脚”。
其结构与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同,这个成语是:
。
6.螺之所以大惭,是因为。
7.请在这一个故事的结尾写一句话,概括寓意。
八、【类文品析】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
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
‘我欲之楚。
’臣曰: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
‘吾马良。
’臣曰:
‘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用多。
’臣曰:
‘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
‘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
“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邯郸( ) 奚( ) 恃(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中道而反(反:
)
⑵吾马良(良:
)
⑶此数者愈善(愈:
)
⑷以广地尊名(广:
)
⑸吾欲之楚(之:
)
⑹犹至楚而北行也(而:
)
3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4译句。
⑴此非楚之路。
⑵头尘不去。
⑶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数者愈善”中的“此”指代什么?
6学完本文,你一定有感想,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一个人怎样才能让有利的条为己所用,成就一番事业呢?
(参考答案:
八、1略 2⑴同“返”,返回⑵好⑶越⑷扩大⑸到⑹表转折,可是 3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条越好离目标越远。
4⑴这不是到楚国去的路啊!
⑵头上的灰尘还来不及掸掉。
⑶这好比到楚国去却往北走一样啊!
吾马良,吾用多,吾御善 6略。
如:
一个人只有认清目标,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才能利用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条,成就一番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