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632385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0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 2.docx

高二下学期生物课件+课时作业2

单元质量评估(三)

(第4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8·南京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D.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解析】选C。

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一般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采用样方法,C错误;种群密度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防止人为因素的影响,D正确。

2.(2018·合肥高二检测)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

A.样方法:

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

标记物易脱落

C.抽样检测法:

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D.丰富度调查:

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

【解析】选D。

在个体密集区取样测得的种群密度会偏高,A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计算公式为:

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中被标记的个体数,故部分标记物脱落,计算值与实际值相比,会偏高,B错误;采用抽样检测法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会使结果偏高,C错误;丰富度调查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会使数值偏小,D正确。

3.(2018·泰安高二检测)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国家的人口翻一番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依据(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结构

C.种群的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选B。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能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不能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但不能预测种群未来的数量变化趋势。

4.(2018·石家庄高二检测)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

B.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捕捞后,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a图所示类型

C.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c图所示类型

D.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图b所示类型

【解析】选A。

分析图形可知,图中的年龄组成:

a表示增长型,b表示稳定型,c表示衰退型。

在我国近年的人口调查中,获知人口出生率每年在下降,不能说明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一定为c图所示类型,还要考虑死亡率与出生率的大小关系,A错误;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幼体所占比例明显增加,该水域鱼各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增长型,B正确;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可降低出生率,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正确;在某一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稳定型,D正确。

5.(2018·长沙高二检测)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上升

B.若某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该种群数量一定增加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

D.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

【解析】选D。

一段时间内某种群出生率升高,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没有迁入和迁出等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则在此期间该种群的数量会上升,A项错误;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因为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B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是从直接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入手减少害虫的数量,C项错误;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一线城市人口的剧烈波动往往与迁入率、迁出率有关,D项正确。

6.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解析】选B。

分析概念图可知,①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②表示出生率,③表示死亡率,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④表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⑤表示性别比例,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种群的性别比例,D正确。

7.(2018·潍坊高二检测)生态学家对某地区两个生物种群(Ⅰ和Ⅱ)的存活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对种群Ⅰ和Ⅱ实施重点保护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Ⅰ和Ⅱ都为7~10岁

B.种群Ⅰ和Ⅱ都为1~10岁

C.种群Ⅰ为0~1岁,种群Ⅱ为6~7岁

D.种群Ⅰ为1岁以后各年龄期,种群Ⅱ为7岁以后各年龄期

【解析】选C。

据图分析可知,对于种群Ⅰ来说,在0~1岁种群存活数的对数下降较快,也就是死亡率较高,所以应重点保护;同理对于种群Ⅱ来说,6~7岁死亡率较高,应重点保护,因此C项正确。

8.(2018·福州高二检测)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

N

20

50

100

150

180

(K-N)/K

0.90

0.75

0.50

0.25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选A。

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说明环境阻力始终影响种群增长;S3点N值为K/2,该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防治蝗虫应在该点之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K-N)/K值为0.50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9.(2018·淄博高二检测)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这时生态因素对该种群没有作用

B.种群的增长率保持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解析】选B。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生态因素对该种群有作用,可使K值发生改变;种群的增长率为0;食物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之一;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K值发生变化,所以出生率仍有可能超过死亡率。

10.(2018·西安高二检测)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曲线的正确叙述是(  )

A.“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解析】选B。

“S”型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A、C项错误。

种群增长速率由最小增加到最大再下降到最小,B项正确。

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D项错误。

11.(2018·柳州高二检测)科研人员在适宜条件下研究了接种密度对蒙古裸腹溞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接种密度为800个·L-1时,蒙古裸腹溞种群在前4天内呈“J”型增长

B.接种密度为200个·L-1时,蒙古裸腹溞种群的K值约为1000个·L-1

C.接种量高,蒙古裸腹溞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所需时间较长,达到高峰时数量较多

D.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对蒙古裸腹溞的需要时间和需要量来决定接种数量的多少

【解析】选D。

据题图可以看出,接种密度为800个·L-1时,在前4天内其种群数量并没有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故不符合“J”型增长曲线,A错误。

当接种密度为200个·L-1时,在调查期间,种群数量一直在缓慢上升,还没有达到稳定状态,故无法判断蒙古裸腹溞种群的K值,B错误。

通过比较两条曲线可以得出当接种量高时,蒙古裸腹溞种群数量达到高峰所需时间较短,C错误。

12.(2018·长春高二检测)如图是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此可以判断(  )

A.种群数量先增大后减小

B.B点时种群数量最大

C.影响A点和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不同

D.B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解析】选C。

分析曲线可知,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D点时降为0,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为“S”型,D点时种群数量最大;影响A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是种群密度较小,影响C点增长速率变化的因素是环境资源有限;B点对应种群数量变化“S”型曲线中的K/2,此时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13.(2018·银川高二检测)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

【解析】选B。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A项错误;在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的各阶段中,因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也不同,但在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D项错误。

14.(2018·威海高二检测)在自然界中,每一种生物几乎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以下哪项不符合“甲减少,乙随之减少”(  )

A.一片森林,甲:

乔木 乙:

菟丝子(一种寄生植物)

B.一片草原,甲:

昆虫 乙:

食虫鸟

C.一块农田,甲:

大豆 乙:

大豆根瘤菌

D.一个池塘,甲:

水葫芦(一种漂浮植物) 乙:

浮萍(一种漂浮植物)

【解析】选D。

菟丝子是一种寄生植物,其寄主可以是乔木,当乔木减少时,菟丝子也随之减少,故A项与题意不符;食虫鸟以昆虫为食,当昆虫减少时,食虫鸟也随之减少,故B项与题意不符;大豆与大豆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当大豆减少时,大豆根瘤菌也随之减少时,故C项与题意不符;水葫芦与浮萍的关系为竞争,当水葫芦减少时,浮萍会增多,故D项与题意相符。

15.(2018·广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B.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群落中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选C。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A正确;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群落中的种群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群落中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16.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

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2也有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解析】选C。

从a、b两图分析可知,图a中3个物种共同利用的资源不多,因而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有许多共同利用的资源,它们会因共同利用的资源而发生激烈的种间竞争,A、B项错误。

两图中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是不相等的,D项错误。

图a和图b中的物种2所需要的资源条件都与物种1和物种3所需要的存在交集,即物种1和物种3都同时和物种2发生竞争,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物种2存在被排除的危险,C项正确。

17.(2018·邯郸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C.群落演替导致群落内生物种类不断改变

D.在人类干预下群落可按一定进程发生演替

【解析】选A。

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故A错误;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直至稳定,故C正确;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故D正确。

18.(2018·南昌高二检测)下列选项中一般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

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土地

【解析】选A。

群落演替受各种生态因素的影响,森(树)林的形成需要比较丰富的降水,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降水较少,一般不会发生草原→森(树)林的演替。

19.(2018·长春高二检测)将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共同饲养于面粉中,二者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拟谷盗种群增长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第50天以后

B.拟谷盗种群近似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因素的制约

C.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D.拟谷盗种群和锯谷盗种群为捕食关系,因此拟谷盗必须依赖于锯谷盗种群

【解析】选B。

由图示可知,两种仓库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的关系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为由弱到强再到弱;拟谷盗种群第50天以后增长速率接近零,不会出现最大值;拟谷盗种群数量近似呈“S”型增长,其增长受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等因素的制约。

20.(2018·厦门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有动物的种群密度

B.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采用抽样检测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数量

D.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解析】选A。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A错误;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正确;采用抽样检测方法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数量,C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D正确。

2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题指南】关键知识:

种群的概念、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水平结构和演替。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

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一个种群,故A选项正确;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调查壁虎的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故B选项正确;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于动态变化中,故C选项错误;由于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造成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故D选项正确。

22.(2018·成都高二检测)下表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  )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五年

第八年

甲种群

4560

5120

197

0

乙种群

0

120

4310

6600

A.甲种群因缺乏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而灭绝

B.乙种群发生了初生演替

C.乙种群在第八年达到K值

D.甲、乙种群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解析】选A。

甲种群数量最终减少为0,可能是缺乏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而灭绝;演替是发生在群落水平上的,乙种群不会发生演替;乙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因此并不能说明在第八年达到K值;根据表格分析,甲种群数量减少,乙种群数量增加,说明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23.(2018·武汉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解析】选C。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一定时期内能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可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某种草的数量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B错误;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错误。

【补偿训练】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可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属于稳定型

C.不同种群中,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都相同

D.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解析】选C。

种群中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空间结构,不同的种群其空间结构不同。

24.(2018·桂林高二检测)豚草是原产于北美的一种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5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2)。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用样方法

B.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

C.豚草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呈现“J”型曲线增长

【解析】选D。

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样方法,A项正确。

在调查期间,该区域内龙葵灭绝,说明植物的丰富度在减少,B项正确。

外来物种(豚草)的入侵改变了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曲线增长,D项错误。

25.硅藻是单细胞的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必需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星杆藻、针杆藻混合在一起培养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星杆藻和针杆藻之间是捕食关系

B.硅酸盐浓度高时星杆藻生存能力强

C.针杆藻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强于星杆藻

D.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

【解析】选A。

两种藻类之间是竞争关系,争夺生存的空间和营养物质;硅酸盐含量高时星杆藻生存能力强,而当硅酸盐含量降低时星杆藻的数量迅速下降;针杆藻能够利用较低含量的硅酸盐,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通过抽样检测(类似于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方法来调查估算硅藻的数量。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1分)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

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种群中选择与这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

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__者和_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

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解析】

(1)因为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只能选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杂交,再从后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使A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够更多的传递下去。

(2)新的弱小种群放入新环境中,种间关系中的竞争和捕食会影响其发展,应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答案:

(1)杂交(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基因(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竞争 捕食 标志重捕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误区警示】

(1)关键字书写错误,如将“竞争”写成“竟争”。

(2)影响弱小种群生存的重要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不要误以为寄生也重要。

27.(10分)(2018·大连高二检测)图一为某生态系统中一动物种群自动调控图,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

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图一

(1)在对该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时发现,初期该动物种群密度接近“J”型曲线增长,最后为“S”型曲线增长。

初期该动物的种群密度接近“J”型曲线增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2)由于火灾,该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在恢复过程中群落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

(3)若较长时期观察并统计该动物的数量,得到图二曲线,请推测该动物的K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种群“S”型曲线的起始阶段因为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缺少天敌等因素导致非常接近“J”型曲线。

(2)火灾后恢复过程发生在保留原有植物繁殖体或土壤条件下,为次生演替。

(3)分析图二可知,a点以后种群数量下降,并在新的K值附近波动,可能是因为天敌入侵或与之构成竞争关系的动物迁入,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

答案:

(1)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缺少天敌等

(2)次生演替

(3)a点以后,天敌入侵或与之构成竞争关系的动物迁入

28.(16分)(2018·滁州高二检测)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如图1,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__,选取样方时,要做到________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要调查动物种群的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若被标记的动物中有少量个体死亡,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2所示,在种群密度为________点对应密度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点;既要获得最大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使该动物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_______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一种群数量变化图。

据此分析,在第1~5年,种群增长模型呈“________”型;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年,第20~30年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解析】

(1)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

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

选取样方时,要做到随机取样,以减少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