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6063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docx

《认识小数》单元教案

七、生活中的小数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品价格,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下经历认识小数的过程。

2、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会读、写简单的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随学习数学知识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4、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的读、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发思考

1、同学们,老师想先做个调查。

【出示:

25元7.25元8.80元0.58元】

这些数你见过吗?

在哪里见过?

同学们自由回答。

2、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超市逛一逛,好吗?

(出示主题图加一个玩具枪25元)看,这是超市的一角,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说出这些物品的价格吗?

3、在这些数里,那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那些是我们还没学呢?

在这些数里只有1个是我们已经学过的数(25),它是我们以前就认识的整数。

其它用来表示价格的数是没学过的。

4、观察这些没学过的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5、你知道小圆点叫什么名字吗?

这样的数又叫什么数吗?

请同学们看书的P74。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6、小结:

像7.258.800.58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小圆点叫小数点。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

(板书课题:

生活中的小数)

二、结合生活,探索小数的读、写法

(一)小数的读、写法。

1、师:

我们的这个新朋友――小数点本领可真不小,它在数的中间一站,把数分成了两部分,这样的数应该怎么读呢?

可把老师难住了,谁来帮帮我呢?

谁会读这些数?

小黑板出示商品标价:

小熊7.25元、风筝8.80元、布娃娃11.30元等]

你是怎么会读的,是从哪里学的?

读的真好,我们按照他的读法一起读一遍吧。

2、师:

读了这么多小数,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读?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

3、师: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个你在平时生活中认识的一个小数。

好,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把你想的小数写下来。

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余的学生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写完后教师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再讲解。

]我们来评一评,他们写得怎么样?

3、你们认为小数该怎样写?

四人小组先讨论讨论。

学生汇报。

我们一起读读吧。

老师是这样写的:

0、808,写得好吗?

为什么?

(二)知识调色板。

1、练习:

P752写在答题卡上(投影)互评。

2、判断:

  

(1)3.73读作:

三点七十三.()

  

(2)零点三零七写作:

0.307.()

  (3)五十点二零八写作:

5.208.()

3、游戏:

小蜜蜂采蜜。

P751

找到采蜜最快的那个组:

你们怎么采蜜这么快?

有什么窍门吗?

(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

师:

你分析得好极了!

(板书:

元角分)

4、练习:

P753

5、游戏:

用0、6、8及小数点“.”四个卡片你能摆出几个小数?

摆完后记录下来,读一读,集体汇报。

(三)、感受生活中的小数。

1、读出下面的句子.

  

(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千米.

  

(2)土星绕太阳一周需要29.46年.

  (3)1千瓦时的电量可以使电车行驶0.84千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1)小明的身高是一点二五米。

  

(2)丽丽的视力是四点九和五点零。

  (3)非洲大甲虫长十四点八五九厘米,重九十九点七九克.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数。

想一想:

你还在哪儿看见过或用过小数?

说一说吧。

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生活中的小数。

师:

你们说的很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小数。

三、知识加油站。

1、改写老师数学日记。

(1)这是老师自己写的一篇数学日记,你能帮老师将日记里的这些数据改成用小数表示吗?

早上,老师买了一个3角钱的豆浆和1元5角钱肉包,吃完饭后,来到学校。

(2)这一段有一些小数,你能用几元几角表示吗?

到学校后,拿起6.5元的红笔和8.40元的数学书来到教室。

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上摆着老师花了2.50元买的一盆菊花。

2、自己根据平时的生活也来写写吧。

四、引导总结,反思过程

1、想一想,小数的产生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好处?

2、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对于自己的表现你满意吗?

五、课堂延伸

1、数学冲浪。

添字游戏。

这里有三个数10、1、0.10,你能在每个数后面添上一字,说明这三个数是相等的。

2、刨根问底。

口算:

10÷3=10÷6=

计算器:

10÷3=10÷6=

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自己到课下寻找为什么吧。

3、实践活动:

练习:

P754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物品,经历用“米”作单位、用小数表示物体长度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小数,会用小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3、初步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出每种物品的长或宽,并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

2、老师出示蓝灵鼠的问题:

把上面物品的长度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改写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如果学生写不好,老师要作为参与者示范改写一个,特别说明把用几米几分米几厘米表示的物体长度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在“米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3、在学生明确改法后,老师临时出一两道题,请接受能力稍差的同学改一改。

二、说一说:

先让学生读教材上的内容,然后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或改写的小数。

如:

自己的视力是多少,把自己的身高用“米”为单位的数表示等。

三、试一试:

老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把第五单元实践活动中投沙包时记录的成绩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并进行交流。

三、练一练:

第一题,老师辅助学生实际测量身边的物品。

可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如:

门和黑板可请学生和老师共同测量;课桌可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记录。

最后交流记录的结果。

第二、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评判。

第四题,让学生在家中自己测量,用“米”作单位记下测量的结果。

如果家里没有这些物品,可选择别的物品代替。

四、小结:

交流教法和学法。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尝试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计算的过程。

2、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法以一位小数的加法(不进位)和减法(不退位),知道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

3、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生谈话引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老师和学生一起写出加法算式,然后提出蓝灵鼠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

3、交流算法。

有的算法学生如果想不到,教师要参与交流。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三种算法有什么共同点?

(2)、用竖式做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

1、都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即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2、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单位对齐。

4、提出问题: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钱?

”让学生自己列试计算。

然后交流算法,总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二、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然后小组同学交流,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要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题,老师出示小黑板,鼓励学生独立选择信息,列式计算。

然后互相交流、评判。

第三题,鼓励每个学生做一个就餐计划,然后全班交流。

除关注学生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外,还要关注食品搭配是否合理。

对于学困的学生,老师要适当指导。

三、小结:

交流教法和学法。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市场调查、消费、整理家庭消费情况、与同学交流的全过程。

2、会搜集、记录信息,并进性整理,能应用掌握得计算技能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3、在“今天我当家”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劳动的乐趣和光荣,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教具准备:

纸、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市场调查:

1、老师出示小黑板,提出做一天家庭小主人的要求,并帮助学生看懂统计表和要完成的事情:

(1)、让学生到菜市场调查,记录各种蔬菜的价钱。

(2)、让学生记下自己买东西花了多少钱,然后填在表中。

2、老师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协助搞好这项活动。

二、整理消费:

先让学生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把自己亲手花的钱记录下来。

2、了解家中其他人花的钱,并记录下来。

3、完成“算一算”的要求。

如果自己计算问题

(2)有困难,可请家长帮助一起算。

4、写出自己的实践日记。

三、课内交流:

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当家庭小主人的生活经历、解决的问题、获得的感受。

二、议一议: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增强做家庭小主人的自主意识。

三、小结:

交流教法和学法。

教学反思:

八、面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了解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生谈话。

提出观察教室物品的要求,让学生边观察、边交流。

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表述的语言。

如:

学生说“课桌是长方形的”,教师要纠正为“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二、新授: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将课本封面与铅笔表面比大小的要求。

先让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

重点说出是怎样知道的。

2、比较两个长方形纸片的大小。

按课本要求先让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

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的方法。

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的纸片大。

3、提出大头蛙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可能说得不准确,教师不要急于做出评价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看法的机会。

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长方形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纸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纸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三、比一比:

1、第1题:

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引导学生观察后比较,可用实物代替。

第2题:

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大小。

让学生先观察,并提问:

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吗?

然后鼓励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2、交流比较的方法,可分为两个环节:

(1)、学生个性化比较方法的交流。

边交流边讨论能否得到一定的答案。

如果学生中出现了平均分成小方格的比较方法,教师可利用课堂上这一难得的生成资源,让其他学生试着做一做;如果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方法,让学生试一试。

可进行必要的指导,如两个图形平均分的方格必须一样大小。

(2)、交流平均分成方格的比较方法。

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不同的分法。

3、对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

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课堂上大家想出的比较方法,然后提出教材上“说一说”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

练一练:

第一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和自己个性化的表示符号。

第二题,是稍复杂的借助方格对图形大小进行比较的练习。

重点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

五:

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