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570524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docx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练习新人教版共3套26页

本套资源目录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2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3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学现象由基因重组引起的是(  )

A.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得到杂种植株

B.高茎豌豆与高茎豌豆杂交得到矮茎豌豆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后代性状改变

D.受精作用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通过体细胞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不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基因重组应发生在非等位基因之间,高茎和矮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答案:

C

2.(2019·辽宁大连统考)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没有外界因素诱导也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间期最易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

D.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都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析:

基因突变可以自然发生,也可以在外界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的诱导下发生,A正确;间期进行DNA复制,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或基因型AA突变成Aa等情况下,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性状改变,C正确;体细胞中的突变基因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错误。

答案:

D

3.(2019·山东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一定导致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

C.多倍体育种可以打破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产生可育后代

D.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析:

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突变,DNA中不属于基因的部分如内含子发生碱基对的改变不会导致基因突变,A错误;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一般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B正确;多倍体育种可以打破生殖隔离,使不同物种之间杂交产生可育后代,如八倍体小黑麦的产生,C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如缺失、增添、易位都可以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正确。

答案:

A

4.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出现了以下情况,则正确的是(  )

A.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2∶2,则两对等位基因一定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一定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B∶b=2∶2,则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若精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B∶aB∶ab=1∶1∶2,则一定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基因

解析: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B∶ab=1∶1或aB∶Ab=1∶1,A、B错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为AaB∶b=2∶2,其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所致,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错误;有一个A基因突变成了a,则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可能为AB∶aB∶ab=1∶1∶2,D正确。

答案:

D

5.由于控制某种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导致酶的活性下降,这种改变是由(  )

A.DNA中碱基对的增添引起

B.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引起

C.mRNA中碱基的缺失引起

D.染色体片段的移接引起

解析:

据题干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该酶的一个赖氨酸被一个精氨酸所取代可知,该酶的氨基酸数量和其他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都没有发生改变,而A项会使该酶的氨基酸数量改变,C项会使该酶的氨基酸数量减少,D项会使该酶的氨基酸数量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只有B项不会改变该酶的氨基酸数量和其他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故B项正确。

答案:

B

6.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实现基因重组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D.育种工作者培育无子西瓜,利用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A正确;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育种工作者培育无子西瓜,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而不是基因重组,D正确。

答案:

B

7.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必然导致基因重组

B.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生物也可能出现变异性状

解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换对应片段的等位基因才可能导致基因重组,A错误;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若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可存在同源染色体,B错误;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是不可见的,C错误;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种类型,其中后者变异类型的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D正确。

答案:

D

8.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低等生物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可发生在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C错误;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其产生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错误。

答案:

A

9.(2019·广东惠州模拟)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了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

C.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属于基因突变

D.酿酒酵母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合成DNA和蛋白质的原料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因此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A正确;用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通过荧光显示,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B正确;碱基对的改变若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则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酿酒酵母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性生殖,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答案:

C

10.在某种干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染色体上会出现等位基因(如图甲所示),而有的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会出现非等位基因(如图乙所示)。

图甲和图乙所出现的变异类型最可能分别是(  )

A.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

解析:

干细胞的增殖方式为有丝分裂,而有丝分裂过程中可发生的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C不符合题意;图甲中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本应为相同的基因,出现等位基因应为基因突变所致,而图乙中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应为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出现非等位基因应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答案:

D

11.如图中图1为等位基因A、a间的转化关系图,图2为黑腹果蝇(2n=8)的单体图,图3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形成的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则图1、2、3分别发生何种变异(  )

A.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D.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解析:

等位基因A/a间的转化是通过基因突变实现的,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图2中黑腹果蝇的体细胞中缺失了一条点状染色体,其变异类型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图3中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其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

故B项正确。

答案:

B

12.甲、乙、丙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若三者都产生了Ab、aB的配子,则下列个体及产生上述配子的机理对应一致的是(  )

A.甲——同源染色体分离;乙——染色体变异;丙——基因重组

B.甲——染色体变异;乙——交叉互换;丙——同源染色体分离

C.甲——同源染色体分离;乙——交叉互换;丙——基因重组

D.甲——交叉互换;乙——染色体变异;丙——交叉互换

解析:

分析三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知:

甲个体基因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与B在另一条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即可产生Ab、aB的配子;乙个体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若产生Ab、aB的配子应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丙个体A、a与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产生Ab、aB的配子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

C

13.(2019·福建福州联考)如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正确的是(  )

A.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

B.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重组

C.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突变 ③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①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②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③基因重组

解析:

图中①②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A与a所在的DNA分子是由一个DNA分子经过复制而得到的,图中①②的变异来自基因突变;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与a的不同可能来自基因突变或减Ⅰ前期的交叉互换(基因重组),所以本题答案为C。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4.对正常绿叶的小麦纯系种子进行辐射处理。

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花斑叶的突变株。

请回答:

(1)应用实验法判断该突变株属于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实验的基本思路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要研究甲、乙两株的该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该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F1全为正常绿叶植株,请用遗传图解说明上述单株杂交实验结果。

(基因符号用A/a或B/b表示,要求写出配子)

(3)如图是正常绿叶有关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有关密码子如表所示。

氨基酸

密码子

缬氨酸

GUU、GUC、GUA、GUG

甘氨酸

GGU、GGC、GGA、GGG

终止密码子

UAA、UAG、UGA

若该突变株的形成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原因是该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片段________(填“1”或“2”)处的G∥C替换成了T∥A,结果导致基因表达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辐射处理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性和低频性特点。

若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性状比,该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__(填“1”“2”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5)在(4)条件下,若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受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该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_______。

解析:

(1)可以通过改变突变株的生活环境,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来判断突变是否可以遗传。

如果性状不改变,说明发生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否则,说明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2)如果甲、乙两株的该突变发生在一对基因上,则可知突变前正常绿叶的小麦纯系基因型为AA或aa,若突变前基因型为AA,则两突变株的基因型为aa,两突变株aa杂交,F1仍为aa,不表现为正常绿叶;若突变前基因型为aa,则两突变株的基因型为AA或Aa,两突变株杂交,F1不表现为正常绿叶或不全为正常绿叶,这说明甲、乙两株的该突变不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而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

正常绿叶的小麦纯系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两株的该突变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知后代中两突变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二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Bb,全为正常绿叶。

(3)根据氨基酸序列中的第一个氨基酸为缬氨酸,可知基因的α链为转录的模板链,第6个氨基酸为甘氨酸,它对应的密码子为GGC,若2处的碱基对G∥C替换成了T∥A,则其编码的氨基酸仍为甘氨酸,则可推测被替换的是1处的碱基对。

1处碱基对G∥C替换成T∥A后,转录形成的mRNA上对应的密码子变为UGA(终止密码子),从而会使翻译提前终止,使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变短而出现突变株。

(4)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低频性,因此,要获得所需性状,需要大量处理实验材料。

若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性状比,说明诱变处理后变成杂合子,甲、乙中各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且是隐性突变。

(5)在(4)条件下,将甲株(Aa)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正常株基因型及比例是1/3AA、2/3Aa,AA植株上不会出现aa,2/3Aa自交,产生aa种子的概率为2/3×1/4=1/6。

答案:

(1)改变该突变株的生活环境,观察其性状是否改变

(2)如图

(3)1 提早出现终止密码子,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变短

(4)不定向 1

(5)1/6

15.果蝇是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据统计一个果蝇细胞核内共有4对同源染色体,104对基因。

现有一红眼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突变基因有________个。

(2)摩尔根等在暗室中饲养红眼果蝇,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只白眼果蝇,白眼果蝇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暗室中继续培养果蝇,发现白眼果蝇的数量逐渐增多,控制白眼的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白眼果蝇成为常见类型,该过程能否说明果蝇发生了进化?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而在刮风的岛屿上,残翅果蝇较长翅果蝇生存能力强,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残翅果蝇不能适应30℃的温度而在幼虫阶段死亡,长翅果蝇能适应该温度而表现正常。

假设在30℃条件下,一个隔离的群体中长翅纯合子和杂合子果蝇各占一半,如果没有基因突变,则子代成体中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突变基因有108×104×2×10-5=2×107个。

(2)红眼果蝇中偶然出现白眼果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控制白眼的基因频率增大,故该果蝇种群发生了进化。

(3)题干现象说明了相同的变异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不同,即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生存环境。

(4)由于残翅果蝇在幼虫阶段死亡,所以隐性基因频率逐渐下降,显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大,则显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增大,杂合子基因型频率下降。

答案:

(1)2×107

(2)基因突变 能 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

(3)变异的有利与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生存环境

(4)下降 下降

16.(2019·四川绵阳诊断)某多年生植物(2N=10),茎的高度由一对等位基因(E和e)控制。

研究发现:

茎的高度与显性基因E的个数有关(EE为高秆、Ee为中秆、ee为矮秆),并且染色体缺失会引起花粉不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花粉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2)育种工作者将一正常纯合高秆植株(甲)在花蕾期用γ射线照射后,让其自交,发现子代有几株中秆植株(乙),其他均为高秆植株。

子代植株(乙)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假设:

假设一:

仅由环境因素引起;

假设二:

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其发生了隐性突变;

假设三:

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的片段丢失。

①γ射线照射花蕾期的植株(甲)后,植株叶芽细胞和生殖细胞均发生了突变,但在自然条件下,叶芽细胞突变对子代的性状几乎无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②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进行如下实验:

将中秆植株(乙)在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请你预测可能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此时细胞中含有5对同源染色体。

(2)①叶芽细胞属于体细胞,而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因此植株叶芽细胞突变对子代的性状几乎无影响。

②本题应该根据三个假设逆向解题。

将中秆植株(乙)在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假设一正确,该变异仅由环境因素引起,则植株甲基因型仍为EE,自交子代都表现为高秆。

若假设二正确,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其发生了隐性突变,则其基因型为Ee,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e∶ee=1∶2∶1,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中秆∶矮秆=1∶2∶1。

若假设三正确,γ射线照射植株(甲)导致一个染色体上含有显性基因的片段丢失,则其基因型为E_,由于染色体缺失会引起花粉不育,则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EE∶E_=1∶1,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中秆=1∶1。

答案:

(1)5

(2)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体细胞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②若子代性状全为高秆,则假设一正确;

若子代性状高秆∶中秆∶矮秆=1∶2∶1,则假设二正确;

若子代性状高秆∶中秆=1∶1,则假设三正确

 

第2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

一、选择题

1.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

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

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不育,但其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故A错误。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出现基因型为AA、Aa、aa的后代,是因为等位基因分离,配子间随机结合形成的,故B错误。

在镜检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说明缺失了一个基因,应是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有染色体的存在,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而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正确。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才是单倍体

B.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

C.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得个体是三倍体

D.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解析:

单倍体的染色体组数目与该生物配子的染色体组数目相同,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八倍体小麦的单倍体有四个染色体组,A错误、B正确;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属于单倍体,C、D错误。

答案:

B

3.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倍体植物的花粉是单倍体

B.单倍体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C.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D.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解析:

二倍体植物的花粉是生殖细胞,A错误;四倍体植株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四倍体植株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可育,C错误;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正确。

答案:

D

4.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分别是得到多倍体和单倍体

B.单倍体育种相对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更易获得隐性纯合子

C.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时使用的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D.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诱变育种时基因突变是定向的

解析:

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是多倍体,但是单倍体育种中得到的单倍体还需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A错误;单倍体育种相对于杂交育种的优势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错误;秋水仙素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原理是抑制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自然状态下和诱变育种时基因突变都具有不定向性,D错误。

答案:

C

5.(2019·山东临沂模拟)下列关于育种方法优缺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育种能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起来,但育种周期长

B.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后代高度不育

C.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加快育种进度,但盲目性较高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但技术复杂

解析:

杂交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由于需要逐代自交,育种周期长,A正确;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最后得到的为纯合子,并不是高度不育,B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大幅度加快育种进度,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盲目性较高,C正确;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在不同生物之间进行转基因技术,技术操作复杂,D正确。

答案:

B

6.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作二倍体

C.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正确;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作几倍体,B正确;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C错误;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多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或2个以上染色体组,D正确。

答案:

C

7.如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示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和③都含有四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

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解析:

由于细胞③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说明该动物是雌性,则细胞④为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错误。

答案:

D

8.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果蝇缺失1条Ⅳ号常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