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43597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原》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原》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原》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原》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原》练习题.docx

《《马原》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原》练习题.docx

《马原》练习题

 

练习题

1.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B.“宗教创世说”的世界观

C.“我心便是宇宙,我心便是世界”D.“存在即被感知”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一定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的发展动力是内部矛盾D.事物的发展经过量变到质变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5.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A.要承认事物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7.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

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8.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的是()。

A.自然界因人而存在B.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剧作者”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D.人们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要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9.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

A.生产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10.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A.部门之间竞争结果B.部门内部竞争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平均化的结果D.剩余价值率平均化的结果

11.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划分的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2.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A.大大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略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3.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4.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所有者不可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15.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

1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17.某资本家投入资本100万元,用于购买生产要素(生产资料80万元,劳动力20万元),经过生产过程生产出商品价值150万元,其剩余价值率为()

A.100%B.150%C.200%D.250%

18.生产资料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设备B.燃料C.原料D.辅助材料

19.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有()。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2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B.农业资本C.银行资本D.金融资本

21.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实现共产主义社会D.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联系问题

C.人的本质问题D.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的有序性B.物体的结构性C.客观实在性D.具体条件性

24.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B.大脑的机能和属性

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

25.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的

2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

C.信息论的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的观点

27.“广大农民在致富过程中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该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先有精神,后有物质D.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28.真理的相对性理解为

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D.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29.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

C.阶级斗争的作用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0.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A.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D.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1.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为山九仞,功亏一篑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32.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33.决定和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A.商品本身的价值B.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C.货币的价值D.市场供求关系

3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

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3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经济全球化理论D.科学社会主义

3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37.下列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38.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39.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0.1.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

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41.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思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CD  )

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

42.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经济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 AB  )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提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4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 AB  )

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44.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D  )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5.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 D  )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

46.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

“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为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C  )

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率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47.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49.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

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

50.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51.有这样一道数学题:

“90%×90%×90%×90%×90%=?

”其答案是约“59%,90分环节考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52.恩格斯说: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53.“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无济于事。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因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54.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

”意思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55.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说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6.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

1,m’=100%,一年周转4次,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为:

A.80万,100%

B.40万,400%

C.40万,100%

D.80万,400%

57.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职能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直接原因是:

A.商业部门和产业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

B.产业资本家为销售商品,将部分利润让及给商业资本家

C.商业资本家加强对商品雇员的剥削

D.产业部门将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商业部门

材料分析题:

1.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爱尔兰哲学家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材料2: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

材料3: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源。

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养料,热本身就是从水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材料4: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愤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指出材料1和材料2所反映的共同的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4分)

(2)指出材料3、材料4和材料5所反映的共同的哲学倾向和不同点。

(5分)

(3)概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6分)

参考答案:

(1)材料1和材料2共同的哲学倾向是唯心主义,其不同点是:

前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分)

(2)材料3、材料4和材料5共同的哲学倾向是唯物主义,其不同点是材料3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材料4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材料5属于辩证唯物主义。

(5分)

(3)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分)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4分)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

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日)

材料2

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

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

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

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

“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

”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那个“错误”时,她忽然看见窗台上的一个小盆景,那是一株地莓,她曾经生长在艾伦家的园子里、只是别的地莓都能长出又甜又红的果实,唯独这株地莓不会结果,可它虽然不会结果,却能开出特别鲜红的花朵!

所以艾伦把它移植到了这里,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说不会结果是一种“错误”,但就在这种错误中,它却开出了最美丽的花!

想到这里,艾伦怦然心动,她开始重新审视起那段影片,猛然意识到:

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

按照传统的技法,在镜头切换的同时声音也随之戛然而止,艾伦却把声音延续到第二个镜头中,而这不仅能巧妙糅合由镜头切换而产生的断裂感,还能更加有序地连贯电影节奏!

艾伦由此想到,有些时候,把第二个镜头中的声音提前一点出现在第一个镜头的结尾处,也是一种能巧妙显示电影节奏的手法、于是,她把这种“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悄悄开始了!

当86岁高龄的艾伦病逝后,人们对艾伦的人生态度和对电影的贡献作了这样的总结:

“她深信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即便是一株无法结出果实的地莓,也不要轻易扔掉,因为它可能会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摘编自《扬子晚报》(2011年6月27日)

(1)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

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认识的目的;认识特别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当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重视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而且要懂得运用正确的认识去指导实践,否则实践就会受到损失。

材料中的碎花瓶理论的提出正是实践的结果,而得出的这一理论又指导了以后的实践,即回复文物的具体实践。

(2)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而谬误是歪曲的反映事物的本质。

真理和谬误是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

只要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就能够获取真理性认识,因为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同时,在批判谬误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发展真理。

材料中艾伦把传统的技法转化为错位剪辑,把按照传统技法的错误成功的转化为一种新的错位剪辑方法,正确的说明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3.材料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毛泽东1957年2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材料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关于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同时,又进一步指出:

“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天然具有优越性,在初步纠正了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的错误理论之后,仍然认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毛泽东同志在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正确论断后,却把生产关系中如何实现“一大二公”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对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所忽视。

一九七九年三月三十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

这就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要使它合法起来。

”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

“‘黄猫、黑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是说的打仗。

…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

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这是一个生产关系的调整,是对我们的考验。

”---《邓小平文选》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0分)

参考答案:

(1)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2分)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产生、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状况;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迟早要变化的。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就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分)从过程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基本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3分)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