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977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docx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重点

作者简介:

孔翔(1975-,男,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以及地域文化与区域发展;郑汝楠(1987-,女,汉族,四川内江人,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区域发展。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ZH04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0ZD&016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1072联合资助

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2期

低碳经济发展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初探

*

孔翔,郑汝楠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经济系,上海200062

摘要: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举措,生态文明则是新时期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

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都是人类在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应对举措,两者的理念相似、目标相容、解决方案虽层次不同,但都依赖于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念更新、利益协调、市场培育或制度与技术创新等方面,低碳经济建设都可能为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

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区域发展

!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于2003年英国发布

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

济[1]

由此,其逐步成为学术界、企业界和政界广泛关注的命题以及2009年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研讨主题。

按照最初的设计,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要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换来更大的经济产出,同时为人

们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多的工作机会[2]

以后各国虽提出了不同的!

低碳经济∀设想[3]

但节约、集约使用能源、降低碳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趋势成为大致相同的努力方向,并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和生态危机的主要途径。

在低碳经济广受全球关注的同时,中共!

十七

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不仅是发展理念的升华,更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任务。

两者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有着相似追求,虽在解决方案上层次不同,但必将相互促进,共同成为

我国在资源环境紧约束条件下谋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解析

!

低碳经济∀一词虽被频繁使用,但其确切概念并未在学界取得广泛共识。

日本学者Dagoumas和TSBarker认为,低碳经济是适应全球变暖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追求碳的最低排放,并

强调减排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4]

;KGo

mi则强调,低碳经济必须以实现现有技术、制度和人员行为的转变为前提[5]

;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表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

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国内学者庄贵阳[6]

冯之浚[7]

、牛文元[7]

等则认为,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

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崔大鹏[8]、鲍健强[9]

等提出,低碳经济意味着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变革,它将使人类社会由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而按照方

时姣等的理解,低碳经济主要揭示了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乃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和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可持续性很强的

经济[10]

由此看来,学者们普遍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理念有三:

即以技术创新、尤其是能源利用领域的

技术创新为基础;以制度创新及其诱导的人类行为方式的创新为保障;以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为目标。

它将促进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既是人类在短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应急之策,更是长期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说,低碳经济将不仅是能源

经济的革命,更是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其对人类

生产生活特征的影响不容小觑。

首先,低碳经济直接解决的是碳排放问题,而这又主要起因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能源结构和能源使用的现代特征。

过大规模和过高比例的化石能源的使用不仅可能使人类面临不可再生能源短缺的困境,而且已经造成CO

2

等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酿成气候变化的巨大危机,因此,降低碳排放的要求表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权益之计,实际也是提前破解资源能源短缺难题的必要之举。

低碳不仅是碳排放的降低,也是含碳量高的化石能源使用比例的降低。

其次,低碳经济不仅是生产技术的创新,更是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的更新。

低碳经济的实现不仅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以增进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碳储存与转化的水平,而且要通过低碳生活理念的传播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塑造进一步降低整个经济与社会活动的碳排放水平。

正因如此,低碳产业区和低碳社区建设同样是低碳实践区建设的重点,低碳城市不仅意味着新的城市产业结构,也同样意味着新的城市生活理念。

再次,低碳经济问题的研究凸显了生态环境问题

的外部效应,不仅CO

2

气体可以跨区域流动,而且其过高排放的后果将是全球性的,因此,低碳经济建设的成果为全球所共享,而低碳经济的建设也必须依赖于全球的普遍参与,只有形成合作共赢的区域间关系发展新理念,才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达成更高水平的国际合作,从而使各国都能克服先增长后治理所带来的巨大负面效应,为全人类走出文化决定论的误区、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创造条件。

最后,但也许更重要的是,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使得可持续发展等人地关系新思想不再局限于发展理念的传播,而是有了新的实现载体,碳交易、碳补贴、低碳银行以及低碳贫困户等经济概念的提出,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外部效应内部化问题,也有助于促进与碳排放和能源利用有关的技术与管理创新。

这将使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更多积极有效的经济手段,也能更好地克服经济个体难以完全避免的片面短视行为。

二、低碳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界兴起了生态文明的研究热潮。

李良美从科学与人文关系的角度指出,生态文明是依赖人类自身智力和信息资源,在生态自然平衡基础上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球化协调发展的文明[11];王朝全认为,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称,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12]。

对于什么是生态文明,学者们的具体表述各有所长,但大多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乃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它是在以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倡导人类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以有效解决人类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

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成果,生态文明客观上要求加速实现区域发展方式的转型,这就与低碳经济对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型的要求具有了相似性。

同时,两者的提出又都基于生态环境危机的紧迫性,因而不少研究都有将两者混用的趋势。

笔者认为,深入剖析两者的内在关系无论对于低碳经济或生态文明建设都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一相似的提出背景

生态文明的出现是人类对几百年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一种更高层次的人类文明形态。

十八世纪以来。

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发生了相对于农业文明的深刻变革。

工业化与自动化不仅使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源的能力空前强大,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酸雨、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像一把把!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人类的头顶[13],极大地危及地球生态圈的安全和人类的生存。

日益频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表明,地球已然无力支持工业文明的持续扩张,只有尽快创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才能延续人类的生存,这正是生态文明的提出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变暖正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极具典型性和迫切性的生态危机之一,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大量事实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将危及水资源、能源、生态系统以及公共安全,进而直接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气候状况与能源短缺问题,人类必须努力寻求一种低碳节能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低碳经济理念便应运而生。

由是观之,低碳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陷入能源危机、环境危机而深刻反省自身的结果,生态文明的理念则主要着眼于全面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两者都是在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生态系统约束下的产物。

(二相容的发展目标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这种有别于传统经济的新型发展模式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以最少碳排放量实现最大经济效益为要求。

低碳经济的目的在于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最终实现降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平衡,进而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则是人类社会在协调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其核心思想是从文明重建的高度,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处共为着眼点,确立可持续发展模式。

它不仅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且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从而与低碳经济建设具有相似的实践目标。

(三共同的保障机制

导致全球变暖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传统带病运行的成本外化工业化模式难辞其咎。

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首先触动和改变这一发展模式,而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外部减排。

否则,无异于一个肾病患者仅通过外部血液透析来代替肾脏排毒代谢功能[14]。

因此,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型新经济模式尤为重要。

换言之,没有发展模式的创新,低碳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便无法持续进步,低碳经济也难以获得普遍的支持和实质性的进展。

纵观历史,人类面临的文明危机根源于不断生产毒素的工业化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破除这种狭隘的文明观和偏执的发展模式。

为应对工业文明引发的生态危机,生态文明必须积极创造和保护生态建设成果,而这同样有赖于社会发展模式的革新。

笔者认为,如果不实现文明发展模式的绿色创新,仅靠生态意识的力量,生态文明建设将难以取得预期目标。

再美好的设想,也将是难以实现的乌托邦。

因此,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生态危机所催生的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说,有赖于系统性的发展模式创新。

(四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

生态文明的内容非常丰富,既包含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安全的意识、法律、制度、政策,也包括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实际行动,涵盖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部内容,涉及经济、政治、伦理、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在经济方面,生态文明强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以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代表的生态经济类型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因此,低碳经济可以被视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工具,它主要是在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重点运用技术手段和经济政策工具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纵观全局,生态文明好比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总指挥,是在较宏观层次上提出的总体解决方案。

低碳经济则专注于解决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下的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强调利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清洁生产,注重观念更新,实现环保消费,进而成为人们关注生态文明发展较为重要的一面。

因此,低碳经济不过是生态文明的一种具体发展模式。

但必须指出,低碳经济建设中的一系列新的政策工具为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创造了很好的示范成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低碳经济示范区建设对区域生态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