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48809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8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知识清单

项目

内容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1.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对外开放的前沿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导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发挥政策和侨乡优势;1990年以后为第二阶段,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

4.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问题与对策

5.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6.主要的对策是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考点梳理

考点1对外开放的前沿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由东江、北江、西江三条河流冲积而成,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指我国广东省提出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中山、肇庆、江门、珠海、东莞、惠州、佛山、深圳,现还包括香港、澳门。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契机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升,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先机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地理条件

良好的区位条件

内因

位于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得以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侨乡之一

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例1】(07汕头一模)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工业区。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速度很快。

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崛起,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迁移。

读下图,回答问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有何变化?

2.试从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与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优势两方面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由图分析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答案】1.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

珠江三角洲地区呈下降趋势;长江三角洲地区不断上升,在2000年后国际直接投资比重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2.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的变化:

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和人才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

长江三角洲区位优势:

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大量国际投资;有科技和人才优势;水陆交通发达。

3.B

考点2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问题

①原有工业基础薄弱

②矿产资源贫乏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

②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

优势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政策优势③侨乡优势④发达国家与地区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②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如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等

高新技术产业

如电子信息产业

特点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快

原因

①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外商出于风险考虑,投资规模相对较小②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

①外商不再担心风险,投资规模扩大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高

影响

①带来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吸引各方面人才和农民工,保证该区工业化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②在国内生活消费品处于紧缺时期,该区依靠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促使一些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该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例2】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第二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85年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过去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解析】1990年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也逐渐丧失,珠江三角洲地区又一次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

【答案】D

考点3问题与对策

【例3】以下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减少,出现水质性缺水B.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面积不断扩大

C.汽车数量迅速增加,造成严重的酸雨问题D.城市建设大量占用农田,使耕地数量锐减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而水质性缺水主要是由于水体受到污染造成的;汽车数量的增加,大量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造成光化学烟雾;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过快,使农业用地急剧减少。

【答案】D

重难点突破

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

对不同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特点、形成条件可进行综合分析、对比、评价,从中找出规律。

【例1】下图为甲、乙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回答

(1)~

(2)题。

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工业化

城市化

乙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

大城市扩散

乡镇企业发展

工业化

城市化

(1)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共同点是()

A.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B.依靠外来资金支持城市化

C.有当地政府的大量投资D.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2)两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属外资驱动型的城市化   B.乙地区属于开发驱动型的城市化

C.甲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苏南地区 D.乙地区的典型发展模式在珠江三角洲

【解析】通过读图分析可知,两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甲地区属于外资驱动型,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比较典型;而乙地区属于大城市扩散型,在苏南地区比较典型。

【答案】

(1)D

(2)A

二、泛珠三角的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区域合作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区域合作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大市场。

区域合作有利于发挥区域内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资源整合,建立共生共赢的经济体系。

区域内互补性很强,加强合作将给区域内各个地区和城市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④区域合作是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例2】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泛珠三角”简称“9+2”,“9”指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

“2”指香港和澳门。

2004年6月1日至3日,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九省区及港、澳两个特区共同签署了《泛洙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材料二“泛珠三角”略图

材料三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例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上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哪种能源)的输入方向。

(2)“9+2”可以实施优势互补。

香港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3)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哪些?

(4)区位优势差异是互补合作的基础,请对比分析图示①、②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

(5)“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问题。

泛珠江三角区域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是。

(6)简要论述“泛珠三角”与国内其它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

(7)“泛珠三角”经济区域的建立对香港这个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而言,最重要的意义是。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优势、方向和区域合作的原因及意义等。

【答案】

(1)天然橡胶水电(或电力)

(2)香港:

人多地少,劳动力成本高,土地租金高,资源、能源短缺。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崎岖,交通不便;资金短缺、科技落后;劳动者素质低(3)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污染严重的工业。

(答对其中两项即可)(4)①地区有体制、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②地区有资源、市场、劳动力等优势。

(5)四川、贵州、云南(6)最早实行改革开放,具有政策体制优势紧邻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7)大大扩展了香港的经济腹地

抢分频道:

限时基础训练20分钟

(2008佛山二模)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B.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D.该国可能属发展中国家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资金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D.现代服务业

1.C2.D本题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城市化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3.珠江三角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与其无关的优势条件是()

A.区位优势B.政策优势C.矿产资源优势D.侨乡优势

3.C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改革开放后经济快速发展。

但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缺乏。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据此完成4-6题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5.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津京唐地区相比,其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是()

①产业基础相对薄弱②市场腹地相对狭小③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④改革开放重心北移

A.①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③④

6.为了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后劲不足的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应重点发展()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C.石油、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D.电子、食品、高档服装工业

4.D5.A6.C产业基础、人才队伍和科技实力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是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区位条件的不足之处;重化工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先天的弱势,应该重点发展。

7.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且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

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

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4)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在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其发展受外资的制约性很明显,受地区基础和腹地等条件的限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相比,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后劲日显不足。

(5)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与合作,构建以、、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解析】本题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分析,以及这一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了解,理解一个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现不同。

【答案】

(1)图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热条件好;水网密布;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海陆交通便利。

(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

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4)外资产业市场下降(5)分工香港广州深圳

8.(07深圳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京津冀地区

东北三省

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23798

11335

13094

12957

61184

(52.2%)

增速均值

14.8%

15.5%

12.2%

10.7%

9.1%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6:

52.1:

41.9

4.9:

49.8:

45.3

10.0:

45.7:

44.3

12.8:

49.7:

37.5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5.1:

54.6:

40.3

4.1:

52.4:

43.5

9.5:

47.2:

43.3

12.5:

50.4:

37.1

14.6:

52.3:

33.1

材料二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呈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8%。

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

我国能源利用率低,每创造1美元的GDP,消耗掉的能源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

①;②。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①;②。

(4)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中,下列哪些工业的比重将最可能得到提升()

A.劳动密集型B.资金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资源密集型

8.【解析】该题考查学生通过分析图表、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所给信息进行答题。

【答案】

(1)第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2)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加剧(3)第二产业比重较低工业以轻工业为主(4)BC

基础提升训练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B.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C.对环境的影响过程为重度污染→中度污染→轻度污染D.资源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

2.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增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人,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1.A2.B第1题,从表中很容易看出区域产业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在早期环境污染不大,但到中期污染加大;早期和中期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结果,但后期主要是该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第2题,应会缩小区域间的经济差异,转出区不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因为其新兴产业会吸纳就业;产业升级会使当地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带来一定的就业压力。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3~4题。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①、②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4.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D.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3.C20世纪70~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而工业产值低,变化小,90年代后,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高,变化大。

4.AA为珠江三角洲模式,B为温州模式,C为苏南模式,D为东北地区城市发展模式。

5.珠江三角洲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②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 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D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出于竞争导致不合理的重复建设,还可能破坏沿海生态环境。

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

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

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

6.C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该区城市和城市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是其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

7.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

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民工在当地便可以就业

C.由于两地生活成本高,民工更愿意到生活成本低、相对工资高的地方工作

D.两地企业应在提升工资的同时,加强人性化管理,为工人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E.两地企业应有意识地向技术、资金密集的行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3)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4)简述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对策。

7.【解析】本题以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考查了两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答案】

(1)BCDE

(2)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能源紧张(3)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实施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

(4)主要问题: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日趋严重。

主要对策:

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环境污染。

(徐州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质检)8.台海两岸直接三通于2008年12月15日全面启动,两岸交流掀开了历史新页。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台湾主要工业区分布图

材料二:

台湾1993年和2003年部分出口产品所占比重统计图

(1)据左图,归纳台湾工业分布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右图,说明1993年~2003年十年间台湾出口产品结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3)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各自的优势条件。

大陆优势:

;台湾优势:

8.【解析】本题考查台湾工业分布和发展趋势,以及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原因。

【答案】

(1)分布:

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和重工业)发展迅速;“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原因:

台湾岛内资源有限,市场狭小;西部地势平坦;人口、城市集中;海运便利。

(2)变化: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品比重下降,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原因:

经济发展迅速,廉价劳动力优势的丧失;教育科技的发展,人才优势上升;国际产业结构调整。

(3)大陆优势:

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优势:

先进技术、雄厚的资金。

能力提高训练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

B.各个城市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C.各个城市功能不清,结构趋同,相互竞争,不利于城市进一步发展

D.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动力逐渐减弱

1.B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些城镇为提高自己的区域地位,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盲目扩大规模,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导致重复建设。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2~3题。

2.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3.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2.D 由图可知,该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比例上升快,成为目前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小。

说明该地区1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以第三产业拉动为主,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3.D该地区三大产业就业比例变化的特点是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并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例最低,且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略有上升,但增幅小。

反映出10年来该地区第二、三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吸收有限。

深圳在改革开往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渔村,设立特区后,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大城市。

据此回答4—5题。

4.深圳迅速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理位置B.政治因素C.交通因素D.科技因素

5.我国加入WTO后,影响深圳进一步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是()

A.环境B.旅游C.交通D.科技

4.B5.D1980年5月,中央和国务院将深圳定为“经济特区”,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成为著名的大都市。

近年来,深圳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成为深圳进一步发展的新的主要因素。

6.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⑤产业布局不合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⑤

6.D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问题。

具体表现为:

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产业结构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