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5485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docx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规范训练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第17讲

课时规范训练

[单独成册]

一、选择题

1.(2017·江苏无锡联考)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

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

”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解析:

选B。

注意时间1847年,可知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理解“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说明我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B项。

A、C两项反映的是表象,不是本质,可排除;D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2.(2017·广东梅州质检)下表为鸦片战争初期中国的茶、丝出口量,反映了(  )

时间

茶(万磅)

丝(包)

战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对外贸易稳居出超地位

B.国内税收政策逐渐宽松

C.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传统手工业制品质量高且成本低

解析:

选C。

从表格数据分析来看,鸦片战争后我国丝、茶出口量不断增加,说明清代在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C项正确。

丝、茶出口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整体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数据无法反映当时的国内税收政策,故B项错误;丝、茶是农产品,不是传统手工业制品,故D项错误。

3.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 ②农村商品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 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 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选D。

中国农村商品很早就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故②不符合题意;①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③④也是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4.(2017·山东济南调研)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茶叶销售情况表 单位:

万担

1836-1838年年平均

1894年

内销

165

171

外销

50

215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解析:

选A。

到1894年中国茶叶外销超过内销,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农产品日益商品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①正确;西方国家操纵着茶市场,使中国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中国经济发展缓慢,故②错误;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故③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列强对华掠夺原料,没有涉及对华倾销商品,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5.(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调研)“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

”这是近代有人对轮船招商局评论。

对该局作用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大大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B.扭转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改变了中外贸易的入超、出超格局

D.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轮船招商局仅仅涉及中国航运业的发展,不涉及对外贸易的发展,故A项错误;扭转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航运业的发展并不能改变贸易的出超、入超格局,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打破了列强控制中国水运的局面,故D项正确。

6.(2017·广东湛江调研)1866年郭嵩焘建议:

“欲使中国火轮船与洋人争胜,徒恃官置之一二船无当也。

使商民皆得置造火轮船即能与争胜无疑矣。

”这表明郭嵩焘主张(  )

A.提高洋务企业效益

B.建立官商合办企业

C.抵制列强轮船运输

D.发展近代民族工业

解析:

选D。

材料中郭嵩焘认为仅靠洋务派的官置企业无法与国外相争,建议“使商民皆得置”,所以不是主张提高洋务企业的效益,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官商合办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中虽然涉及列强的水运,但是重点在于强调如何增强中国水运的实力,故C项错误;郭嵩焘虽然是洋务派代表,但是本段材料的重心是建议政府允许民间办厂,实质上是主张发展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

7.(2016·山西太原二模)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

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有(  )

①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②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倾销 ③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 ④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选C。

传统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在中国的流通有一定的抵制,后来随着它的逐渐解体,外国的商品逐渐打开市场,故①正确;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只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而对由滞销到打开中国市场没有影响,故②错误;伴随着列强攫取更多的经济特权,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逐步加剧,故③正确;通商口岸的增加和近代运输业的发展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便利了列强的侵略,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

8.(2016·广东广州荔湾、海珠二模)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的主要变化,表中数据反映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1893

15.6

81.8

2.6

1910

39.8

41.4

18.8

1920

40.1

39.4

20.5

A.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增加

B.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

C.原料出口比重减少

D.中国近代工业日渐萎缩

解析:

选B。

从表格的数据看,手工制品出口比重减少,故A项错误;从表格中数据看,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故B项正确;从表格数据看,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故C项错误;从1893-1920年,中国近代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又在民国初年迎来短暂春天,近代工业日渐发展,故D项错误。

9.(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1912年5月,袁世凯命令工商部“从速调查中国开矿办法及商事习惯,参考各国矿章、商法,草拟民国矿律、商律,并掣比古今中外度量权衡制度,筹订划一办法”。

在周学熙、张謇等人的努力下,至1921年,北洋政府先后颁布的经济法规达40多项。

北洋政府此举(  )

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想的产生

D.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解析:

选B。

材料强调了1912年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举措,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北洋政府颁布经济法规,促进民族工业发展,顺应了近代化的潮流,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思想产生于甲午战后,与题目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政策,故D项错误。

10.(2017·山东菏泽一模)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

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

从1928年到1937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申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43%。

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1∶4。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1928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C.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D.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解析:

选B。

1895年以来,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指出,中国商人“商标注册比例”大幅度增加,反映了该时期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外资大量涌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不是冲击,故D项错误。

11.(2017·广西桂林、崇左一模)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

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

这说明国民政府(  )

A.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加强了官僚资本的垄断地位

C.为坚持抗战提供经济支撑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6年政府号召各界人士参加的为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国民收入的群众性的战前经济动员运动,时间与题干所示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目的是满足抗战的需要,但是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服务于抗战是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的分析,战时统制经济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萎缩,故D项错误。

12.(2017·广东东莞六校联考)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  )

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

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

C.为战争作准备

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1936年日本局部侵华,为了战争需要,国民政府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并且都设在内地,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江西赣州质检)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

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份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注:

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统计)

材料二 仅1937年8月-1938年3月,上海被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在华北,日本采取“军管理”办法,将中国民族企业整个吞并……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强行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当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

——历史必修二教材(人教版)

(1)依据材料一,从经济结构的角度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并指出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这一时期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

(1)问,第一小问从表格中1872-1894年与1895-1913年数据对比,看出商办企业数量增长了近8倍,发展最快;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有所增加,但比重降低,占据主导的依然是外商企业。

第二小问“原因”,需结合所学分析1895-1913年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列强获得的特权分析。

(2)问,提取材料二中信息“1937年8月-1938年3月”“被日军摧毁”“宋子文……强行买走”,可得出这一期间,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

战争的破坏、日本的掠夺、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答案:

(1)情况:

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发展较快,所占比重上升;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外企一直占据主导。

原因:

商办企业: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减少了发展阻力,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实业救国的推动。

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洋务运动的破产,官办企业的高潮逐渐退去。

外企:

《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或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2)因素:

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掠夺);

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14.(2017·河南郑州市高中质量检测)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的机会,但好景不长。

有人对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析如下:

表现

说明

有利因素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由于一战爆发,西方各国不可能继续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从而有利于民族工业市场的拓展

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鼓励民族工业发展的法令措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一战期间,日本妄图独霸中国,加大对中国侵略,激起各地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热情,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

不利因素

自然经济的抵制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狭小

日本对华侵略加剧

一战期间,日本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请依据以上表格,找出此时民族工业发展的另外两个有利和不利条件,并加以说明。

解析:

材料表述的是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故结合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史实,概括出另外两个有利和不利条件,然后具体说明即可。

答案:

示例一:

有利因素:

民族资本家的努力。

说明:

一战期间,受“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身近代企业,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示例二:

有利因素:

各种实业团体的建立。

说明:

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有利于筹集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规范企业管理,从而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示例三:

不利因素:

国内政局动荡。

说明: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后,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妥协卖国,对内独裁专制,政局动荡不安,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示例四:

不利因素:

广大民众购买力低下。

说明:

近代中国,人民深受几重压迫,大多贫困,购买力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