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530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docx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

  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

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

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

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

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

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

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

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公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

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

同重点.

  3.疑点:

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

公式

  师:

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

S=ah

  附图

  (出示投影1)。

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二)探索求知,讲授新课

  师:

下面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出示投影2)

  例1如图是一个梯形,下底(米),上底,高,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求这个梯形的面积S。

  师生共同分析:

1.根据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计算梯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些量?

这些现在知道吗?

  2.题中“M”是什么意思?

(师补充说明厘米可写作cm,千米写作km,平方厘米写作等)

  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予以指正并指出,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1.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一个实际问题中,必须明确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已知哪些量.2.用公式计算时,要先写出公式,然后代入计算,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出示投影3)

  例2如图是一个环形,外圆半径,内圆半径求这个环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

1.环形是怎样形成的.2.如何求环形的面积讨论后请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做在练习本上,教育巡回指导.

  评讲时注意1.如果有学生作了简便计算,则给予表扬和鼓励:

如果没有学生这样计算,则启发学生这样计算.

  2.本题实际上是由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环形面积公式.

  3.进一步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教法说明,让学生做例题,学生能自己评判对与错,优与劣,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测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4)

  1.计算底,高的三角形面积

  2.已知长方形的长是宽的1.6倍,如果用a表示宽,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当时,求t

  3.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周长C和面积S

  4.从A地到B地有20千米上坡路和30千米下坡路,某车上坡时每小时走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千米。

  

(1)求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公式。

  

(2)若千米/时,千米/时,求从A地到B地所用的时间。

  学生活动:

分两次完成,每次两题,两人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做好后同桌交换评判,第一次可请两位基础较差的同学板演,第二次请中等层次的学生板演.

  面向全体,分层教学,能照顾两极,使所有的同学有所发展.

  师:

公式本身是用等号联接起来的代数式,许多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的用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还可以利用公式推导出新的公式.

  八、随堂练习

  

(一)填空

  1.圆的半径为R,它的面积________,周长_____________

  2.平行四边形的底边长是,高是,它的面积___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3.圆锥的底面半径为,高是,那么它的体积__________如果,,那么_________

  

(二)一种塑料三角板形状,尺寸如图,它的厚度是,求它的体积V,如果,,,V是多少?

  九、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课本第22页1、2、3第23页B组1

  

(二)选做题课本第22页5B组2

  十、板书设计

  附:

随堂练习答案

  

(一)1.2.3.

  

(二)

  作业答案

  必做题1.

  2.3.

  选做题5.

  探究活动

  根据给出的数据推导公式。

  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2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及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小结,同时也为后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3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按照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解决应用题前认真审题,观察题目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列出代数式,并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普适性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有理数列式解决实际问题及正确而

  合理地进行计算。

  二:

说教法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

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三:

说学法指导

  本例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

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题,学生用抢答等多种形式完成最终的解题。

  五:

说教学程序

  (课本36页)例9: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

  师生共析:

认真审题,观察、分析本题的问题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1全年哪几个月是亏损的?

哪几个月是的盈利的?

  2各月亏损与盈利情况又如何?

  3如果盈利记为“”,亏损记为“-”,那么全年亏损多少?

  盈利多少?

  6你能将亏损情况与盈利情况用算式列出来吗?

  (5)通过算式你能说出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吗?

  :

由教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指出运算顺序(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再由学生自主完成运算。

  :

此题一方面可以复习加法运算,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准备,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

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三):

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例9的学习懂得了遇到实际问题应把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动手”的过程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准确的解决问题。

  六:

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少而精,直观性要强。

能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本节课的重点,模仿示范例题熟练而准确的完成练习。

也能体现出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202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范文3

  课型:

新授课备课人:

徐新齐审核人:

霍红超

  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重点、难点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学指导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问题导学

  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

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