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880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docx

内科学上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系、影像系、预防医学、计划生育医学专业使用)

 

重庆医科大学

 

2002年10月

 

前言

内科学涉及面广、整体性强,既与许多基础学科有密切联系,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可系统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有关知识,并初步学会临床思维,具备一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内科学教学全过程中,要注意临床与基础相联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系统讲授疾病知识,应运用启发诱导,由浅入深、重点突出的教学方法,逻辑严密、思路清楚。

示教实践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强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本大纲内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血液、内分泌代谢和泌尿系统及中毒。

重点在常见病,多发病。

指出每一章节的广度,对各部分不同深度的要求以“掌握”“熟悉”与“了解”表示。

本门学科总学时为192,其中大课时数96,96学时为示教,大课示教比1:

1.

 

参考书目:

实用内科(第11版)主编陈灏珠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

西塞尔内科学(第20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第4版)主编黄宗干上海科技出版社

 

目录

循环系统疾病

1、总论(自学)

2、心力衰竭

3、心脏瓣膜病

4、感染性心内膜炎

5、高血压病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心肌炎、心肌病

8、心包炎

9、心律失常

消化系统疾病

1.胃炎

2.胃食管反流病

3.消化性溃疡

4.功能性胃肠病

5.急性胰腺炎

6.炎症性肠病

7.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8.肝硬化

9.原发性肝癌

10.肝性脑病

11.上消化道出血

内分泌代谢疾病

1、内分泌总论

2、腺垂体功能减退

3、甲状腺机能亢进症(Graves病)

4、糖尿病

5、皮质醇增多症

6、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1、贫血总论

2、缺铁性贫血

3、再生障碍性贫血

4、溶血性贫血

5、出血性疾病

6、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8、白血病

9、淋巴瘤

10、多发性骨髓瘤

11、恶性组织细胞病

12、骨髓增性疾病

13、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泌尿系统疾病

1、肾盂肾炎

2、慢性肾小球肾炎

3、慢性肾功能衰竭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中毒总论

 

教学时数分配表

循环系统疾病讲课时数实习时数

1、总论自学

2、心力衰竭33

3、心脏瓣膜病23

4、感染性心内膜炎11

5、高血压病23

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3

7、心肌炎1

心肌病23

8、心包炎1

9、

心律失常43

共计1919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讲课时数示教时数

1、中毒总论1

2、有机磷杀虫药中毒2病例讨论3

3、

中暑自学

共计3学时3

泌尿系统疾病讲课时数示教时数

1、

泌尿系统总论13

2、肾小球疾病概述自学

3、慢性肾小球肾炎33

4、肾盂肾炎1

5、慢性肾功能衰竭33

共计89

消化系统疾病讲课时数示教时数

1.

胃食管反流病1

2.慢性胃炎23

3.消化性溃疡33

4.功能性胃肠病2

5.急性胰腺炎23

6.炎症性肠病2

7.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13

8.肝硬化33

9.原发性肝癌23

10.肝性脑病2

11.上消化道出血自学

共计2018

内分泌代谢疾病讲课时数实习时数

1、总论2

2、腺垂体功能减退23

3、单纯性甲状腺肿自学

4、甲亢43

5、糖尿病43

6、皮质醇增多症23

7、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自学

共计14学时12学时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讲课时数实习时数

1、

贫血概述1

2、缺铁性贫血23

3、再生障碍性贫血1

4、溶血性贫血23

5、出血性疾病概述23

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

7、白血病43

8、

淋巴瘤13

共计14学时15学时

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总论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主要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

熟悉心血管疾病实验室及常用辅助检查的意义。

了解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主要内容

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

1、病因:

先天性、后天性。

2、病理解剖分类:

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病、血管病及各组织结构的先天畸形。

3、病理生理分类:

心力衰竭、休克、乳头肌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等。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

以病史、症状、体征为基础,正确选择有关实验室和器械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作出全面正确诊断,包括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诊断。

四 心血管病的防治:

预防主要在消除病因或控制发病因素。

1、病因治疗;

2、解剖病变的矫治;

3、病理生理的调节治疗;

4、康复治疗。

五 心血管病研究的进展

教学方法:

自学。

二、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洋地黄制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合理应用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

3.了解ß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原理和用药方法。

重点: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难点: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

主要内容

1.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包括心肌损害和心脏前后负荷过重。

并强调各种诱发因素。

2.仔细讲解心功能代偿调节的血流动学变化;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血流重新分布、血容量增加;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心功能从代偿转化为失代偿病理生理变化。

3.介绍心力衰竭的分类:

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按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分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心衰的病理生理改变分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4.分别叙述左、右心衰临床表现,重点为慢性心力衰竭。

5.简要介绍实验室辅助检查手段,包括:

X线胸部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扼要讲述无创与有创心功能检查。

6.心力衰竭的诊断要求及鉴别诊断要点,包括与肺部疾病及肝、肾疾病的鉴别。

7.心力衰竭的防治:

包括预防诱因和并发症,治疗原则、目的和具体措施。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见习典型病例。

思考题

1、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有那些?

2、什么是心室重构?

3、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的特征。

4、左、右心衰临床表现和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原则。

三、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瓣膜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

2.熟悉本病并发症,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点

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强调急、慢性关闭不全的不同病程及预后。

难点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的病理生理与鉴别诊断。

主要内容

1.分别重点讲述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重点讲述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扼要介绍胸部X线、心电图、心脏核医学、心导管术、磁共振的诊断价值。

3.重点讨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会的诊断方法和鉴别要点,扼要提及联合瓣膜病变。

4.心瓣病的防治,强调防治风湿热及并发症,简单介绍介人性及手术治疗。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的病理及超声心动图挂图或多媒体动画课件。

见习心瓣病的病例及超声录像。

思考题

1、二尖瓣狭窄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急、慢性瓣膜关闭不全的诊治差别。

四、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和预防。

2.熟悉本病的病因及病理。

重点或难点

1.联系病理讲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结合临床讲解血培养、心脏超声的价值。

2.抗生素使用原则。

主要内容

1.本病的分类,重点讲述自体瓣膜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联系病理讲解临床表现。

简介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2.本病常规检查包括血液、尿液检查、血培养、心脏超声。

重点讲述血培养和心脏超声的价值和血培养的方法。

3.本病的诊断思路及诊断标准;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注意与风湿热、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左房粘液瘤等鉴别。

4.强调抗生素使用原则、外科治疗指征、和复发的防治。

5.强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及方法。

教学方法

结合病例课堂讲授。

思考题

1.血培养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中有何重要意义?

2.在实际临床工作,如何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即诊断思路)?

3.感染性心内膜炎抗生素使用原则。

五、高血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高血压病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分级和分组、临床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基本防治方法。

2.熟悉高血压危象等高血压急重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发病因素和发病原理。

3.了解本病的流行病学和发病原理。

重点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订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分级和分组、临床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基本防治方法。

难点

高血压病的发病因素与发病机理。

主要内容

1.讲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分级和分组、临床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基本防治方法。

2.讲述高血压病发病的有关因素与发病机理、基本病理改变,强调心、脑、肾等靶器官病变及其并发症。

3.联系病理变化仔细讲述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扼要讲述高血压病的临床类型。

4.高血压病的诊断要求,白大衣高血压诊断的重要性。

鉴别继发性高血压包括肾性、内分泌性和血管性等,强调明确病因在治疗上的意义。

5.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原则和措施。

讲述六类一线降压药物及其选择,降压目标和联合用药。

简述高血压危象和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6:

高血压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临床示教。

2、制作多媒体软件。

思考题

为什么高血压病要以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作为分组的重要依据?

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因素,发病原理及病理。

2.掌握各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掌握心绞痛型和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重点

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意义和方法;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心电图、心肌酶等心肌损害标志物对诊断心肌梗死的意义;急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的方法。

难点

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及心电图演进性改变、各种酶和血清标志物在心肌梗死的变化特点。

主要内容

1.动脉硬化的三种类型,重点讲述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易患因素,发病原理、简述病理改变。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

3.扼要讲述临床五种类型。

4.讲述心绞痛的病因、诱因和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包括典型心绞痛发作特点和不典型表现;劳力型和自发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病理和预后的不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类别和预后;心绞痛严重度的分级。

5.讲述心绞痛的实验室诊断方法,重点在平静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心电连续监测和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

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的指征及诊断价值。

简介血管内超声显像和血管镜检查是新近的手段。

6.心绞痛诊断的依据,与急性心肌梗塞、其它心脏病引起心绞痛、非心脏病引起胸痛及神经官能症鉴别。

7.心绞痛防治原则及措施,发作期治疗缓解期治疗,重在药物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

简述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指征及疗效。

8.讲述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解剖及病生改变。

9.仔细讲述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强调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和休克的严重性且亦可为首发症状。

警惕无痛性心肌梗死。

简介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10.仔细讲解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图形、演变过程和定位价值,并注意早期改变;血清酶及心肌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扼要讲述放射性核素和超声心动图改变。

11.讲述心肌梗死诊断依据。

应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栓塞、急腹症和主动脉夹层分离相鉴别。

12.讲述心肌梗塞治疗原则包括冠心病的一般治疗及护理,解除疼痛,保护心肌,降脂治疗,防治并发症。

13.讲述急性心肌梗死的血运重建方法及效果,重点讲述溶栓治疗和急诊冠脉介入手术。

14.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预防。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见习病例和心电图。

思考题

1、甚么是典型心绞痛?

如何进行鉴别诊断?

2、为什么心电图、心肌酶及血清标志物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治疗有哪些?

为什么?

4、急性心肌梗死有那些血运重建方法?

七.心肌炎与心肌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疾病的定义、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心肌炎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重点或难点

1.联系病理生理讲述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

2.生理动作和常用心血管药物对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心脏杂音的影响为本节的难点。

主要内容

1.讲述心肌疾病的定义、心肌病的临床和病理分型。

2.结合病理分别讲述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包括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心肌活检);辅助检查重点讲述超声心动图。

3.诊断扩张型心肌病采用排外法,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继发心脏病而确立。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确诊。

注意与冠心、先心等鉴别

4.重点讲述心肌病内科治疗原则,强调ACEI和β-阻滞剂的应用;简述人工心脏起搏及外科治疗。

5.讲述心肌炎的定义和病因。

重点讲述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心电图、x线、超声心动图、心肌损伤的血清检查、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心内膜心肌活检)和诊断。

6.心肌炎治疗重在保护心肌和对症。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见习病例及超声录像。

思考题

1.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有何特殊表现?

2.扩张型心肌病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型冠心如何鉴别?

八.心包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包炎常见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本病的类型和病理。

重点或难点

1.联系病理生理讲授心包炎临床表现和超声心动图及心包液检查的临床价值。

2.心包炎的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

1.心包炎的病因和分型,重点讲授急性心包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血象、心包液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必要时磁共振、及心包活检;实验室重点讲解超声心动图表现。

2.简述常见急性心包炎各病因类型的临床特点。

3.简述缩窄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

4.心包炎的诊断思路;注意与扩张型心肌病、冠心、肝硬化等疾病鉴别。

5.心包炎的治疗原则和措施。

外科治疗适应症。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见习超声录像。

思考题

1.急性心包炎和缩窄性心包炎的常见病因是什么?

2.如何进行急性心包炎的病因诊断?

3.急性心包炎与扩张型心肌病如何鉴别?

4.结核性心包炎与化脓性心包炎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九.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l.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诊断。

3.了解心律失常的发病原理.

重点难点

1.各型早搏的诊断和治疗.

2.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

3.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和治疗.

主要内容

1.复习与心律失常有关的心肌电生理特性。

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机制及诊断方法,包括病史、体检和心电活动的检查。

2.扼要讲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心电图诊断及治疗。

3.讲解过早搏动(房性、交界性、室性)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临床意义及治疗。

4.分别仔细讲解阵发性室上性及室性心动过速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诊断和治疗,包括发作期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措施、合理选择药物、电治疗、介人性治疗和手术。

强调鉴别阵发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意义、治疗和预后的不同。

5.心房颤动和扑动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诊断、治疗包括病因、正确选择药物、电治疗及抗凝问题。

心室纤颤和扑动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诊断和紧急复苏措施。

6.仔细讲解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诊断,治疗包括病因、药物和起搏器。

7.心室内传导阻滞的病因、心电图特征、治疗和临床意义。

8.预激综合证的解剖学基础、发病原理、心电图包括各类型特征、房室交界性折返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临床表现与诊断包括电生理检查。

治疗包括药物、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

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配合心电图挂图;

2.见习心电图读片:

讲解心电图分析方法,复习正常心电图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处理。

3.观看电复律和心脏起搏录像。

4.心室内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在生产实习时学习。

思考题

1.室上性心动过速如何治疗?

2.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

3.快速性房颤的临床背景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消化系统疾病

一.胃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3.了解本病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难点

1.急慢性胃炎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转归。

2.慢性胃炎的组织学改变。

3.不同类型慢性胃炎的胃镜表现。

主要内容

1.重点叙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及慢性胃炎的分类、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2.介绍本病诊断及鉴别要点,重点分析内镜诊断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胃镜幻灯或录像及典型病例进行示教。

思考题

  如何从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上识别慢性A型胃炎与B型胃炎?

二.返流性食管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2.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胃食管反流病的定义、分类。

2.通过解剖、病理以及病理生理的变化阐述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特征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主要内容

1.重点讲解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介绍本病辅助检查、X线、食管镜及其相关特殊检查内容。

3.简要介绍本病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病例,X残片、辅助检查示教。

思考题

  如何诊断有反流症状而胃镜检查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

三.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

2.熟悉本病病因、发病原理、鉴别诊断及预防。

教学重点、难点

1.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因素与机制。

2.临床表现特点。

3.药物治疗机理、选药原则及方案。

主要内容

1.重点叙述本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特点、并发症及治疗原则。

2.介绍辅助检查、胃镜、X线、实验室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3.指出诊断要点及应鉴别的疾病。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X线片、胃镜幻灯片或录像及典型病例示教。

结合病例讨论掌握治疗药物的选择。

思考题

如何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现改变了消化性溃疡的自然史“这句话的意义?

四.功能性胃肠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功能性胃肠病的基本概念,诊断原则。

2.熟悉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3.了解基本药物治疗的选择及心理和行为治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排外诊断。

2.报警症状及体征。

主要内容

1.重点叙述功能性胃肠病的基本概念,好发人群。

强调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报警症状及体征和排除诊断的重要性。

2.扼要介绍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断标准,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以及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目的及其临床意义。

3.讲解对症治疗,心理和行为治疗的方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

1.自学。

思考题

  试述功能性胃肠病诊断的临床基本思维方式?

五.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

3.了解本病病因及发展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判断与发病机理。

主要内容

l.重点叙述本病病因、发病原理及发展规律分型、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要点。

2.介绍本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X线,B超及CT检查的临床意义。

3.指出本病预防要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及典型病例示教。

思考题

1.胰腺炎的发病机理;

2.试述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六.炎症性肠病(Crohn病及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要求

1.掌握Crohn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了解Crohn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病因及病理改变。

教学重点难点

1.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

2.Crohn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鉴别重点。

主要内容

1.重点叙述Crohn及溃疡性结肠炎的不同病理改变、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要点。

2.介绍两病的X线检查、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改变特点。

3.简述两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结合典型病例进行讨论。

思考题:

1.Crohn病的诊断与治疗?

2.溃疡性结肠炎与Crohn病的鉴别要点。

七.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并发症与治疗原则。

2.熟悉两病的发病原理,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难点

1.病理特点。

2.临床表现及鉴别要点。

主要内容

1.重点叙述肠结核及结核性腹膜炎各自感染途径、分型及临床表现。

2.介绍两病有关辅助检查、X线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3.指出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4.简述共同防治原则及各自的治疗特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或自学配合典型病例及X残片示教。

思考题:

1、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2、肠结核与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要点。

八.肝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原则。

2.熟悉本病病因、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

教学重点.难点

1.从病因、病理变化出发,阐述各种症状的由来及处理原则。

2.从肝脏代谢角度来判断肝脏功能变化所产生的后果及预后关系。

主要内容

1.重点叙述本病病因及病理分类,代偿及失代偿期临床表现,着重于肝功能减退及门脉高压二大征候群及并发症。

2.介绍相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清纤维化标志、腹水及B超、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3.指出诊断与鉴别要点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X线片及胃镜食管静脉曲张幻灯片及典型病例示教。

思考题

1.阐述肝硬化腹水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2.简述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九.原发性肝癌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2.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