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178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docx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

第一书记先进事迹材料6篇

【篇一】

“黄书记,你前年种的毛葡萄结果了。

”6月20日,正在xx市人防办值班的xx,收到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集环村村民发来的微信。

此时,他已经卸任集环村第一书记两个多月,但对村里的变化、村民的高兴事,大家都乐于和他分享。

集环村地处九万大山深处,391户中贫困户多达216户。

201X年4月,28岁的xx主动申请到集环村当第一书记。

他说:

“把最好的年华献给扶贫事业,我无怨无悔。

集环村的路不好走,有的路段两个人对面走,要错开身子才能过去。

村民吴昌明的遭遇,更是深深刺激了xx。

吴昌明辛辛苦苦养了4头猪,还没赶到镇上就死了3头。

“一定要把路修起来,然后发动群众把产业搞起来。

”xx确定了工作思路,下决心无论多艰苦、多困难,也要帮集环村修好路、发展好产业。

一些群众并不买账。

发动群众集资修路,有人反对:

“这里的路要是好修,还等到你来?

”动员流转土地发展产业,有人指责他是要政绩:

“土地整合出来,你干两年就走了,以后怎么办?

面对困难,xx没有退缩,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

他骑上摩托车,一个屯一个屯地走,挨家挨户做工作。

一次进村遇到大雨,一不小心连人带车滑下山坡,摩托车彻底报废。

第二天,又买了辆二手摩托车继续上路。

走村入户让他把村里的底子摸清了,还真正了解了群众的疾苦。

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多,xx经常去探望,嘘寒问暖,送米送油。

吴美枝一家9口,有4人视力残疾,xx牵线搭桥让两个孩子学习按摩技术,自食其力,又发动朋友资助另外两个读书……渐渐地,村民逐渐接受了他,“烂摩托车书记”的名头,开始在集环村叫响。

说一千遍,不如做一遍。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量,xx一边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一边发动群众先行修路。

他开始跑资金、跑工程、跑材料,常常是一瓶水、一两根黄瓜就撑过了一天,一个月瘦了十几斤。

凭着这股韧劲,他争取到资金1000多万元,修建了17.6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屯屯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xx既注重长远规划,又兼顾短期效益,发动群众种植毛葡萄、花椒、青蒿,养牛、养鸡等。

如今,集环村已发展毛葡萄460亩、花椒400亩、青蒿500亩,养牛近200头,覆盖了93%的贫困户。

【篇二】

“我们村来了一个白白净净城里娃,说是第一书记。

这小伙子工作时总是穿着一件奇怪衣服,而且他是北方人又听不懂我们的壮话,还扶什么贫呀?

”在xxxx市上林县明亮镇塘隆村的村民看来,第一书记xx的到来成了当地的新鲜事。

今年3月底,受中共xx市委组织部委派,xx从xx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团委书记变成贫困村的第一书记。

然而这位29年来从没在农村待过一晚的小伙子,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凭着带恒心和毅力,带领贫困户在脱贫道路上走得坚定自信。

一件特别的小马甲

“我是黑龙江人,当地村民说的是壮话,我完全不明白他们在说些什么,而且他们觉得我很年轻,也不相信我是第一书记。

”回忆起第一天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时的场景,xx总觉得和村民之间隔着一堵墙。

为了能够拉近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xx思索着如果把个人信息印在衣服上,那么工作是否会顺利些,因为身份一亮,村民看到也就一目了然。

不久后,村民口中“奇怪的衣服”便应运而生。

马甲前胸印有村名,后背印着队员职务和姓名,果然,这件橘色马甲穿在身上,就成了一张别具一格的“流动名片”,村民们倍感亲切。

大家每天看到橘色马甲在村里忙前忙后,感受到了xx的对于脱贫工作的诚心和决心,慢慢地也就接受了他。

80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韦锦平感慨地说:

“看到我们村的第一书记,看到这身马甲,让我感到特别亲切,有了这样好的帮扶干部,我要教育自家后生,人家城市来的干部都能跟着我们一起吃苦,我们自己也要艰苦奋斗,早日脱贫!

一件接地气的马甲拉近了xx和村民的距离,这种亲民又创新的工作方式很快传遍了整个上林,同时得到了上林县委书记的认可。

目前xx的工作方式得到推广,全县决定在第一书记和扶贫专干中普及并制作工作马甲,以此来亮明身份,并接受群众监督。

写给村民的一封信

塘隆村一共有26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有176户未脱贫,xx的工作任重道远。

在两个月马不停蹄的走村入户中,xx发现塘隆村部分贫困户不能够脱贫“摘帽”,原因在于常年疾病缠身而导致他们因病致贫。

看着贫困户对生活的无奈和绝望,一天夜里xx坐不住了,他坐在电脑前给村民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以此来激发贫困户脱贫的斗志。

信中这么写道:

“虽然驻村的日子将会把我从最初的城市白变成现在的历练黑,但我并不害怕。

父老乡亲们,接下来的两年中,我就是塘隆村的一份子,我牵挂着塘隆村这个大家庭每一个成员的点点滴滴……”

当这封信发放到每一位贫困户手中时,xx也践行着信里一字一句的承诺。

当得知村里的贫困户杨永红大哥患有重大疾病时,xx立即联系后盾单位xx市第一人民医院,为杨大哥全部免除术后的复查费用。

当驻村入户调查发现80岁的韦锦平奶奶独自一人含辛茹苦抚养孙子孙女时,xx四处奔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为韦奶奶一家争取补助和慰问金。

两个多月的驻村工作,不仅提高了xx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历练了他的工作能力:

农村的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夏天的到来让xx居住的十平米房间闷热不已,晚上他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白天顶着烈日的暴晒工作,右边的额头甚至长满了湿疹。

这些艰辛的付出只为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而他也从白白净净的城市娃变成了家人、同事调侃的“历练黑”。

说起xx,韦锦平很是感激:

“我都已经把xx当成孙子了,他每天的工作这么忙,还主动来帮我干农活,他是体谅我啊。

人家爸爸妈妈把儿子养大,来我们这里却是跟着我们吃苦,你说人家图的是什么啊。

一支能干的好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xx也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然而,塘隆村的村干部受限于文化教育水平,对于脱贫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

塘隆村村支书温勇景告诉记者:

“在任务急、工作重的情况下,时间是十分宝贵的。

大家工作都很重很多,不能够花大把时间去解读上头的文件,所以有时候开展工作起来会束手束脚。

xx的到来,为村里干部的作风和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

对于无法完全解读的文件,他多次不厌其烦地跑部门问根底,甚至会利用市、县领导下乡考察的时间,大胆地向领导请教。

在完全领会吃透文件精神后,xx第一时间挨个向村干部们传达,直到所有人都明白为止。

此外,为了能够让村民们迅速地了解扶贫工作队,xx根据两个月的走村入户总结出了“四个一”工作法,即一件马甲、一张联系卡、一封公开信、一个信息公开。

其中一张联系卡上印有扶贫工作队队员的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和微信二维码;信息公开是指扶贫队员的信息全部公开在村委会的墙上,接受群众的监督。

xx务实的工作风格带动了村两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家如今在村里忙碌着活跃着,对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信心坚定。

看着xx在扶贫工作上的满腔热血,扶贫专干孙宇一天夜里给xx发来了一条短信:

“孙书记,这两年请你多费心带带我。

”这简短的一行字,道出了村干部扶贫的决心,也说明了村干部对xx工作的肯定和钦佩。

从城里娃变成“历练黑”,“85后”第一书记xx扶贫“变形记”才刚刚开始,谈及自己所努力打造的扶贫班子和工作期许,他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我希望我任期结束后,留下一支优秀的村两委班子,让他们继续为村民服务;我也希望2年的工作下来,流的泪水都是喜极而泣的,留的汗水也都是值得的。

【篇三】

xx县在妙镇有生村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201X年如期脱贫摘帽。

摘掉了贫穷帽子的村民高兴地说,这一切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xx,是他用心焐热了贫瘠的土地。

而最近,最让村民“郁闷”的是,xx任期将满,按规定就要回原单位工作了。

于是,大家轮番去挽留他,甚至有近百名村“两委”干部、党员、原贫困户等集体联名,向县委、县扶贫攻坚办等单位写信要求留人。

主动请缨驻穷村

两年多前,46岁的xx主动请缨,从自治区气象局来到有生村担任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

有生村位于xx县西南部,距离县城30多公里。

201X年底,仍有36户174人处在贫困线下,贫困发生率高达10.97%,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2700元左右。

而且,当时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与威望不高,带领群众脱贫意愿不高。

群众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思想。

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脏乱差。

村党员群众热切盼望能有一位带头人来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这个区里下来的胖干部能干啥,会不会是来‘镀金’就走呢?

”“一个外来的书记,真的会甘心待在村里帮忙吗?

”初到村里,不少村干和群众心里直嘀咕。

村民不熟悉、不信任,让xx一开始没少碰钉子。

村里开会,村干会上光点头,会后不执行;给群众做工作,当天好不容易讲好,隔夜就变了卦……

起初,xx也感到有一些委屈,但转念一想:

“还是自己为群众想的不够,没有真正得到他们的理解。

”于是,他放下委屈把心一沉,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促膝谈心,与村干交朋友,访遍了全村305户人家,详细了解村情民意、发展诉求,撰写100多篇驻村日记,提交2篇调研报告,参与处理好群众纠纷51起。

“看得出,他很不一样,是真正来帮助我们的。

”渐渐地,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外来的胖书记另眼相待。

烧起脱贫“一把火”

如何烧起脱贫“第一把火”?

xx和村干部商量后,组织村民到xx南亚所等科研单位观摩,还请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上课,积极向后盾单位、县政府、气象、水利等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近1200万元,发动帮扶单位、职工给贫困户捐来20多万元慰问金和物品……

小山村开始变样了,村民惊喜地发现,两层高的新综合服务楼漂亮宽敞,还新增了一栋人工增雨标准化气象楼,文化休闲长廊、卫生室、文化书屋一应俱全,网络宽带覆盖全村的每个角落,安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的屯屯通水泥硬化路在夜幕下犹如一条条美丽的彩带。

当时,有生村群众经济收入仅靠种植甘蔗,产业单一,收入水平低,村集体经济为“空壳村”。

经过多方调研,xx谋划在村里发展特色高端水果产业,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按“贫困户出土地,公司负责提供资金、技术和销售,农户负责管理,收成四六分成”的模式进行产业开发。

同时建立“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合作模式,建设养鸡场饲养肉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经过动员,村里尝试种植了55亩台湾莲雾,并套种了1万多株台湾凤梨。

种下去头一年,凤梨就实现了产销两旺,参与种植的贫困户增收了五六千元。

第二年乘势而上,共建成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6个,百香果、牛大力、肉牛、肉鸡等产业也小有规模,经济多元发展势态良好,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2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

群众心里有本账

有生村变了,村美人富。

如今,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村里变得“热气腾腾”。

xx却章法不乱,在做活其他产业文章的同时,没有丢掉甘蔗生产这一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他紧紧抓住国家“三区”人才、贫困村科技特派员陆辉德派驻有生村的有利时机,建设千亩甘蔗“双高”基地,使有生村甘蔗种植连续三年获增产增收。

多头并进,到201X年底,有生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

其实,为群众做的事,群众心里都有一本账。

村民施启明以前每天起早贪黑地里刨食,还要照顾去世二哥留下的两个孩子和患病的妻子,生活的苦压得这个40多岁的汉子背地里没少抹眼泪。

现在,他自养了50多头生猪,还和人合种了15亩台湾凤梨,已于201X年顺利脱贫。

“这一切都要感谢彭书记,是他帮扶猪苗,为我找专家,找合种人,让我学技术,全家的日子终于有了奔头。

”施启明说。

每月驻村工作20天以上,忙于扶贫不顾小家……xx两年多的真情付出,群众看在眼里,并报之爱戴与信任。

有生村群众的挽留让xx心生感慨,“我总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却给我那么多的肯定和鼓励,既让我感到脸上有光,又让我不安。

”单位领导征求他对去留的意见时,他说:

“没事,大家需要我,我没有怨言,愿意留下继续好好干。

如今,xx仍旧在村里日夜忙碌,依然信心满满。

眼下,他又有新的打算:

有生村远离闹市,美丽幽静。

要结合已有的农业基础,发展旅游,走农旅融合的路子,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篇四】

“这就是第一书记?

除了肤色黑点,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