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0151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docx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乳牙龋病

【概述】

乳牙龋病具有发病早、患龋率高和龋蚀进展急速等特点。

因其与患病的有关因索和临床表现而获有特殊的名称及分类。

临床除行牙体修复等必要的治疗

措施外,亦应选用各种预防措施,两者均为乳牙龋病的临床重要内容。

【临床表现】

1.可见多个牙、多个牙面同时患龋。

2.龋损范围广。

除牙合面、邻面外,唇面和舌面等光滑面及牙颈部亦易患龋。

3.龋蚀进展快,多为湿性龋。

4.自觉症状不明显,临床常见已并发成牙髓病或根尖周病而就诊。

5.牙位和牙面发生龋病与年龄有关-

1-2岁上颌之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的唇面和邻面。

3-4岁乳磨牙之袷面、窝沟。

4-5岁乳磨牙之邻面。

【诊断要点】

1.四度诊断标准

1.I度龋:

牙釉质表面之浅龋。

用探针探触,有表面粗糙、卡住或龋窝洞

感,深度约在1.0mm内。

2.II度龋:

为牙本质浅龋,探及软化牙本质,深度约2.0mm左右。

病变未涉及牙髓组织,无牙髓病症状。

3.III度龋:

牙本质深龋。

肉眼可见露髓或无明显穿髓点。

有牙髓病症状或

牙变色。

4.停止性龋乳牙牙冠虽因龋病而致崩溃,损坏范围亦广,但牙髓组织正常,无牙髓病症状。

牙体缺损表面较硬,牙本质呈暗褐色而光滑。

5.环状龋乳前牙唇面、邻面连接成卷脱状围绕牙冠的广泛性环形龋,龋损位于牙冠之颈1/3或扩及冠中1/3。

6.猛性龋包含涉及下颌前牙区在内的绝大多数牙在短期内快速、广泛地患龋。

若龋病导致多数牙成残冠、残根,又有重症龋之称。

7.奶瓶龋因长期用奶瓶人工喂养所致上颌乳切牙唇舌面和乳磨牙牙合面

患有早发、急性、广泛的龋。

【治疗原则及方案】

1.乳前牙的修复

单面或复面龋洞:

可选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粘固剂作充填修复。

龋损范围广、切角和切端有缺损:

可用复合树脂冠成形术作修复治疗。

2.乳磨牙的修复

单面龋洞:

选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或银汞合金充填修复。

复合面龋洞:

除可用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剂或银汞合金充填修复外,尚可选用银合金金属或复合树脂作嵌体修复。

多面龋、龋损广、牙冠缺损多:

选用金属成品冠修复。

3.乳牙深龋的治疗无牙髓病症状,接近露髓的深龋,尽可能用深龋再矿化治疗后修复。

无牙髓病症状,去除龋坏组织时露髓,作活髓切断术后修复。

第二节乳牙牙髓病

(一)急性牙髓炎

【概述】

乳牙急性牙髓炎是指发生在乳牙牙髓组织中的急性炎症。

多发生在受过意外创伤和最近进行过牙体手术的牙齿。

来源于龋病的急性牙髓炎则多是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1.在患牙未受到任何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发生疼痛是急性牙髓炎的重要症状。

患儿常在玩耍或睡觉时疼痛,有时可以在熟睡中痛醒。

2.冷热温度刺激可诱发疼痛或使疼痛加重,但乳牙对温度刺激的反应不如成人恒牙牙髓炎强烈。

3.探查龋洞底较为敏感,如探到穿髓孔时即感到疼痛,有的可见少量脓液或血液自穿髓孔中溢出,溢出后疼痛缓解。

4.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的患牙,炎症已持续较长吋间,多有叩诊疼痛。

5.X线片显示根尖周正常,有的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破损等现象。

【诊断要点】

1.患牙出现较剧烈的、影响患儿睡眠的自发痛。

2.冷热温度刺激可引起或加重疼痛。

3.患牙曾有外伤史或有龋病、充填物。

4.患儿疼痛侧有多个可疑患牙时,应逐一检査,明确急性炎症的患牙,应立即解除疼痛。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去除龋病腐质或充填物,扩大穿髓孔,建立髄腔引流,丁香油棉球安抚镇

痛,待急性炎症消退后行牙髓治疗。

2.乳牙牙髓病治疗原则应力求简便有效,以达到消除感染和炎症的目的,尽力将患牙保存到替换时期。

(二)慢性牙髓炎

【概述】

乳牙慢性牙髓炎是指发生在乳牙牙髓组织中的慢性炎症,多因龋病和急性牙髓炎演变所致。

慢性牙髓炎可根据穿髓与否分为两类,未穿髓者称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穿髓者称慢性开放性牙髓炎。

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又分为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和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临床表现】

1.多数患牙疼痛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

有疼痛者表明牙髄已有炎症,反之,牙髄已有炎症者不一定都有症状。

2.冷热温度刺激、食物碎片嵌入龋洞时可引起疼痛。

3.龋穿髓,探査穿髓孔时感觉疼痛。

4.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患牙,可见增生的牙髓息肉突出穿髓孔,充满整个X线片显示根尖周正常,或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硬骨板破损等异常现象。

【诊断要点】

1.患牙疼痛和有温度刺激症状。

2.患牙有深龋,已穿髓,牙髓仍有活力,是慢性溃疡性牙髓炎的特征。

3.患牙有深龋,已穿髓,穿髓孔较大,龋洞内有增生的牙髓息肉,是慢性增生性牙髄炎的特征。

4.深龋未穿髓的慢性牙髓炎须与深龋鉴别,深龋仅有激发痛,并且在刺激除后疼痛即可消失。

【治疗原则及方案】

治疗方案为根管治疗术。

治疗原则是通过根管预备和药物消毒,去除根管内感染坏死组织,再用可被吸收的材料充填根管,消除坏死组织对根尖周和根分叉牙周组织的影响。

(三)牙髓坏死与坏疽

【概述】

乳牙牙髓坏死是指乳牙牙髓组织因感染或因外伤、毒性药物作用等而造成的死亡。

常常是牙髓炎症发展的自然结局。

牙髓组织因感染而死亡或坏死后继发感染者称牙髓坏疽。

【临床表现】

1.一般无疼痛症状,但当引起根尖周组织炎症时可出现疼痛。

2.牙齿多有变色。

3.由龋源性牙髓炎症所致的牙髓坏疽,开髓时不痛,牙髓已无活力,探查根髓时也无反应,但多有恶臭。

4.若牙髓部分坏死,如乳磨牙冠髓坏死,根髓尚有活力;某一根髓已坏死,其他根髓仍有活力等。

探诊时浅层牙髓不痛,而深层牙髓可感疼痛。

当仅剩小部分根髓尚未坏死吋,只在开髓探査根髓时才能发生疼痛。

牙髓部分坏死与坏疽的症状取决于尚未坏死的部分牙髓炎症的类型。

5.X线片显示根尖周或根分叉部位的硬板破损、骨质稀疏现象。

【诊断要点】

1.牙髓已无活力。

2.有牙髓炎史或牙齿外伤史。

3.牙齿变色。

4.深龋穿髓无探痛,开髓后多有恶臭为牙髓坏疽。

5.浅层冠髓已经死亡,深层冠髓仍有活力;冠髓死亡,根髓仍有活力者均为牙髓部分坏死。

【治疗原则及方案】

行活髓切断术或失活后断髓术。

由于儿童患者对病史叙述不清,对检査的反应表达不准确以及对温度、电活力试验等反应欠敏感,常难以确定牙髓的状态,故治疗中在不易保存生活牙髓的情况下,尚应重视保存患牙。

第三节疱疹性口炎

【概述】

疱疹性口炎是指发生在口腔粘膜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当累及牙龈时称疱疹性龈口炎。

【临床表现】

好发于出生后6个月至5岁儿童,2~3岁达最髙峰。

多为原发性,亦有复发性。

口腔各部位粘膜均可发生,包括角化良好的牙龈、舌背和硬腭等处的粘膜。

发病时多有发热、烦躁、拒食、咳嗽或全身不适等先驱症状,2~3日后出现口腔体征。

3.初起时,口腔粘膜充血,发红,并在发红粘膜上出现成簇的水疱,约1~2mm大小,疱壁薄很易破裂。

疱破后形成小溃疡,小溃疡可扩大融合成稍大溃疡,或由簇集的小水疱破裂后融合成大的溃疡。

4.溃疡边缘不规则或呈多环状,溃疡面上有灰白色或黄白色假膜。

溃疡面大小、数目不等,在成簇的溃疡周围还可看到散在的小溃疡。

5.当累及牙龈时,牙龈充血、肿胀、易出血。

6.当小水疱破裂形成小溃疡时,患儿感剧痛,哭闹、拒食、流涎。

7.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8.发病后的3~5日症状最重,口腔体征出现后,全身症状逐渐消退。

【诊断要点】

充血的口腔粘膜上出现数目众多,散在或丛集成簇并融合的小溃疡。

累及牙龈时,牙齦充血、肿胀、易出血。

3.患儿哭闹、拒食、流涎。

4.可疑时检查病毒包涵体,可观察到含有嗜伊红色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全身用药

(1)口服板蓝根冲剂、病毒灵(吗啉双胍)等。

(2)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等。

(3)抗生素药物预防继发感染。

2.局部治疗

选用金霉素甘油、疱疹净滴眼剂、无环鸟苷滴眼剂等局部涂布。

硫酸锌液等含漱或局部湿敷。

第四节牙发育异常

一、萌出异常

(一)萌出过早

【概述】

牙齿萌出过早又称早萌,是指牙齿萌出的时间超前于正常萌出的时间,而且

萌出牙齿的牙根发育不足根长的1/3。

早萌有乳牙早萌和恒牙早萌

【临床表现】

1.乳牙早萌

多见下颌中切牙,偶见上颌切牙或第一乳磨牙。

多数是正常牙,也有是多生牙。

多数没有牙根,且只与粘膜连接而无牙槽骨支持,极度松动。

乳牙釉质、牙本质菲薄,并钙化不良。

2.恒牙早萌

多见于前磨牙,下颌多于上颌。

牙根发育不足,极度松动。

常伴有釉质钙化不良或发育不全现象。

【诊断要点】

1.牙齿萌出时间明显超前于正常萌出时间。

2.患牙不同程度的松动

3.时有釉质发育不全现象。

4.X线片检查恒牙牙根发育仅为根长的1~2mm。

【治疗原则及方案】

1.乳牙早萌

一度松动者,为了避免吮乳时脱落或自行脱落吸人呼吸道,应及时拔除。

松动不明显者,可予以严密观察。

当吮乳时,因早萌的下切牙磨擦舌系带,造成舌系带处创伤性溃疡,可暂停哺乳,改为汤匙喂乳,调磨早萌下切牙的切缘,使溃疡自愈。

2.恒牙早萌

(1)早萌恒牙松动不明显,可不作处理予以观察。

(2)拔除相应的残根、残冠等,先行乳牙及有根尖周病的邻牙治疗,有助于早萌恒牙继续发育。

(3)应对早萌牙进行局部涂氟,预防龋病发生。

(二)萌出过迟

【概述】

牙齿萌出过迟又称迟萌,是牙齿萌出时间显著晚于正常萌出时间。

全部乳、恒牙或个别牙均可发生。

【临床表现】

1.乳牙迟萌

多数乳牙或全口乳牙萌出过迟多与儿童全身因素有关。

例如佝俊病、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营养不良等。

佝偻病患者的乳牙可迟14、15个月才萌出,而且萌出的乳牙常伴有釉质、牙本质发育异常。

2.恒牙迟萌

(1)个别恒牙迟萌常见于上颌恒中切牙、恒尖牙或恒前磨牙。

这是因为乳切牙过早脱落,儿童习惯用牙龈咀嚼,局部牙龈角化增生,坚韧肥厚,使恒切牙萌出困难所致。

若乳尖牙或乳磨牙过早脱落,邻牙移位,间隙缩小,可使恒尖牙、前磨牙萌出困难或萌出过迟,此外,还需考虑恒牙冠、根的发育状况、牙胚的长轴方向以及是否有多生牙、牙瘤等周围阻力。

(2)多数恒牙迟萌则需考虑遗传因索和儿童机体状况。

例如,先天性甲状腺

分泌缺乏,可引起发育迟缓、全身性水肿、牙齿萌出过迟和错牙合畸形等。

【诊断要点】

1.牙齿萌出时间明显晚于正常萌出时间。

2.X线片检査恒牙牙胚的发育状况、牙轴方向、周围阻力及间隙大小等。

【治疗原则及方案】

1.恒牙迟萌

(1)因坚韧的龈组织阻碍恒中切牙萌出过迟者,可在局麻下施行助萌术,即切除切缘部位增厚的龈组织,暴露整个切缘,助其萌出。

在行助萌术前,需由X线片了解该牙的牙根发育状况及是否弯曲,牙冠形态和牙轴方向等,若有异常,或存在其他障碍,助萌术后牙齿也难以萌出。

(2)由于多生牙、牙瘤、囊肿等阻碍牙齿萌出者,需拔除萌出的或埋伏的多生

牙及手术摘除牙瘤等。

与全身疾病有关的,应査明原因,进行治疗。

2.乳牙迟萌查明原因,针对全身性疾病进行治疗,促进乳牙萌出。

(三)异位萌出

【概念】

异位萌出是指恒牙在萌出过程中未在牙列的正常位置萌出,多发生在上颌第一恒磨牙和上颌恒尖牙,其次是下颌侧切牙和第一恒磨牙。

有可逆性异位萌出和不可逆性异位萌出。

可逆性异位萌出的恒牙可随患儿颌骨生长发育自行调整其位置。

不可逆性异位萌出常因颌骨较小,特别是上颌结节发育不足或恒牙萌出角度异常受阻而难以萌出。

【临床表现】

1.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远中边缘嵴已萌出,而近中边缘嵴被阻生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牙颈以下,并使牙冠倾斜。

X线片显示第二乳磨牙远中根近牙颈部位的根面有弧形的非典型性吸收区,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边缘与吸收区重叠。

2.恒尖牙异位萌出

(1)上颌恒尖牙唇侧异位萌出。

有时该异位萌出牙可与第一前磨牙或侧切牙相重叠。

(2)当上颌中切牙过早缺失后,尖牙可越过侧切牙,向前移位到中切牙位置

萌出。

恒尖牙亦可横位、斜位埋藏于颌骨内。

【诊断要点】

1.牙齿萌出于正常牙列之外。

2.牙齿移位萌出在牙列中的其他牙位上。

3.X线片检査第二乳磨牙远中颈部或远中根有被吸收现象。

【治疗原则及方案】

1.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

(1)早期发现可以不处理,临床追踪观察是否可自行调整萌出位置。

铜丝分离法,8岁以后萌出的近中倾斜位的第一恒磨牙,因其与第二乳磨牙远中紧密接触,可用铜丝给两牙作结扎分离。

待两牙接触松解,出现间隙,可去除铜丝,由对牙合之咬合压力,促其自行调整萌出。

(3)截冠法,当下颌第二乳磨牙远中根被完全吸收,而近中根完好时,在近中根作根管充填后,截除远中部分牙冠,并用金属冠修复剩余牙冠。

拔除法,当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严重时,可拔除第二乳磨牙,并做导萌器,引导第一恒磨牙萌出到正常位置。

有条件者可结合全牙列情况进行正畸复位。

二、形态结构异常

(一)畸形结节,

【概述】

是指发生在上颌第一乳磨牙颊侧颈部的结节状突起,及发生在上颌第二乳磨牙近中舌侧的结节状突起,前者称上颌第一乳磨牙颊侧畸形结节,后者称上颌第二乳磨牙舌侧畸形结节。

【临床表现】

1.上颌第一乳磨牙颊侧畸形结节

畸形结节位于颊侧近颈部,呈结节状或呈圆锥状突起。

有的上颌第二乳磨牙也发生颊侧畸形结节。

有的下颁乳磨牙或下颌恒磨牙也可发生颊面结节状突起。

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

2.上颌第二乳磨牙舌侧畸形结节

(1)畸形结节位于近中舌尖的舌侧,呈结节状或尖状突起。

绝大多数为左右侧同名牙对称性发生。

(2)有的上颌第一乳磨牙也可发生舌侧畸形结节。

(3)有的上颌第一恒磨牙也可发生舌侧畸形结节,多数也为左右侧同名牙对称性发生。

上颌第二磨牙无舌侧畸形结节者,第一磨鶴牙也可能发生此类结节。

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尖高沟深者,也能发生龋病和牙髓病。

【诊断要点】

乳磨牙颊面或舌面出现结节状或尖状突起。

【治疗原则及方案】

1.畸形结节不妨碍咬合,可不予处理。

2.畸形结节的尖状突起妨碍咬合可进行调磨。

3.沟深者可进行窝沟封闭、预防性充填以预防龋病发生,如已发生龋病,则需及时充填修复。

(二)融合牙

【概述】

是由两个牙胚间的牙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

【临床表现】

1.有冠根完全融合,冠部融合、根部分离或冠部分离、根部融合等表现,临床多见为冠部融合,根管是一个或两个。

2.乳、恒牙都可发生融合牙,融合牙在乳牙列多于恒牙列。

3.乳牙多见于下颌的乳中切牙和乳侧切牙,或乳侧切牙和乳尖牙的融合。

恒牙多为多生牙和正常牙融合。

4.乳牙融合多为单侧,也可在双侧对称性出现。

乳牙融合牙常有其后继恒牙缺失一个的现象。

5.融合牙一般均为两个牙的融合,三个牙的融合较为罕见。

6.融合牙尤其是双侧性融合牙,对其所在颌牙列之宽度、对称性有所影响。

【诊断要点】

1.两个牙胚融合为一体的异常形态。

这种形态为双牙形态。

在双牙形态中,融合牙需与结合牙、双生牙鉴别。

.

2.结合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发育完成的牙齿,由于牙齿拥挤或创伤,使两个牙根的牙骨质增生并结合一起而成。

结合牙的牙本质是完全分开的。

3.双生牙是指两个牙冠和一个共同牙根的牙齿。

牙冠虽有完全分开或不完全分开两种,但其形状是对称的。

【治疗原则及方案】

1.融合牙对身体健康无任何影响,可不作处理。

2.由于融合牙的存在会影响牙列的大小,尤其当双侧性融合牙时,对牙列大小影响更大,所以待乳、恒牙替换时应予以观察并作好预防性矫治。

(三)过小牙

【概述】

过小牙是指小于正常牙的牙齿。

【临床表现】

1.过小牙的体积较正常牙显著缩小,形态常呈圆锥形,又称锥形牙,此牙与邻牙相间的间隙较大。

2.多见于上颌侧切牙和上颌第三磨牙。

【诊断要点】

牙齿体积过小或呈锥形。

【治疗原则及方案】

1.过小牙对身体健康无任何影响,可不作处理。

2.影响美观者可做树脂冠或烤瓷冠修复。

(四)过大牙

【概述】

过大牙是指大于正常牙的牙齿。

【临床表现】

1.过大牙的体积较正常牙显著过大,但形态与后者相似。

2.过大牙多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

【诊断要点】牙齿体积过大。

【治疗原则及方案】

过大牙对牙列无任何影响,可不作处理。

(五)弯曲牙

【概述】

弯曲牙是指牙冠和牙根形成一定弯曲角度的牙齿。

【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上颌恒中切牙。

有牙冠部弯曲、牙根中部或近根尖部弯曲的。

2.发生弯曲的部位取决于乳牙受伤时继承恒牙胚的发育状况。

3.多数弯曲牙出现萌出受阻。

4.牙冠萌出方向异常或唇粘膜被异常方向的牙冠造成创伤性溃疡。

【诊断要点】

X线片显示牙冠、牙根形成一定的弯曲度。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弯曲牙的治疗取决于牙齿的弯曲程度。

2.弯曲严重而不能萌出或不能保留的患牙需拔除。

3.弯曲不甚严重,而且牙根尚未发育完全的患牙,可手术开窗助萌,待牙冠出后,再行牙齿牵引复位法,使患牙排入牙列的功能位置上。

三、数目异常

(一)多生牙

【概述】

多生牙是指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牙齿。

【临床表现】

1.可在牙列中多生一个或几个牙。

2.多见于混合牙列和恒牙列,较少见于乳牙列。

3.好发于上颌中切牙之间,其次是第三磨牙之后,称第四磨牙。

多生牙多见于前牙区,有碍美观。

4.多生牙的形态,多呈较小的圆锥形、圆柱形、三角棱形,其次为结节形、数尖融合形,也有与正常牙相似的形态。

5.多生牙有萌出于口腔内的,也有埋伏于颌骨内的,后者常呈现牙轴异常。

6.多生牙可位于牙列中,也可在牙列的唇颊侧或舌腭侧,甚至有位于鼻腔、上颌窦内,而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

7.多生牙可影响正常恒牙的发育和萌出,如迟萌,出现牙间间隙、牙齿移位、扭转等。

8,多生牙可出现与正常牙融合、含牙囊肿或致邻牙牙根吸收。

【诊断要点】

依据牙齿数目、形态和位置等作出诊断,并经X线片予以确诊。

1.超过正常牙数以外的、形态异常的牙齿。

2.摄取X线片,必要时还需摄取全口曲面断层或多生牙定位片确定多生牙数目和在颌骨内的位置。

3.埋伏于颌骨内的多生牙在X线片常呈牙轴和形态异常。

【治疗原则及方案】

为减少多生牙对恒牙或恒牙列的影响,应尽早发现,及时处理。

1.萌出的多生牙应及时拔除。

2.埋伏的多生牙,若无不良影响可不处理。

如需拔除,手术必须仔细小心,勿损伤正在发育的邻牙牙根。

必要时,需等邻牙牙根发育完成后再拔除。

3.若多生牙致邻牙牙根吸收或弯曲畸形,可拔除后者而保留多生牙,代替该邻牙。

(二)先天性缺牙

【概念】

先天性缺牙是指先天的牙齿数目不足。

有个别或部分牙齿先天缺失和先天性无牙症。

先天性无牙症是先天大部分牙齿缺失或无牙,常是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临床表现】

1.个别或部分牙齿先天缺失

(1)牙齿缺失的数目和位置可不一。

缺失牙数以2颗多见,其次是1颗,5颗以上少见。

(2)可发生在乳牙列或恒牙列。

恒牙列先天缺失牙多见的是上颌侧切牙、下颌第二前磨牙.

乳牙列先天性缺失牙较少见,有见于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和尖牙。

先天性无牙症此症与属遗传性疾病的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征有关,表现为牙齿先天缺失、毛发稀疏和皮肤异常等,有无汗型和有汗型两类。

(3)乳牙和恒牙均可发生,缺失牙数不等,或全部缺失,或仅有为数不多的几

残存牙齿的牙体小,呈圆锥形,牙间距离稀疏。

(4)无牙部位无牙槽嵴。

毛发和眉毛纤细、色浅、稀疏。

.无汗或少汗,不能耐受高温。

皮肤干燥而多皱纹,尤在眼周围皮肤。

指甲发育不良、缺失或变厚。

患儿发育迟缓、矮小、前额部和眶上部隆凸而鼻梁下陷,上唇突出,耳廓

【治疗方案和原则】

1.可做活动性义齿修复体修复缺失的牙齿,以恢复咀嚼功能,促进颌面骨骼和肌肉的发育。

活动性义齿修复体必须随患儿颌骨的生长发育和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更

2.儿童患者不宜采用种植体修复。

第五节混合牙列异常

【概述】

混合牙列期是儿童颌骨和牙弓主要生长发育期,也是恒牙牙合建立的关键时期,预防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诱导建立正常牙合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

治疗混合牙列异常的目的是尽早纠正已存在的或发展中的牙齿、骨骼和肌肉不调,特别是发育中的功能性长、宽、高三个方向的牙弓关系不调,使恒牙正常萌出,形成正常恒牙列。

(一)第一恒磨牙前移导致间隙不足

【临床表现】

由于第二乳磨牙早失引起第一恒磨牙前倾并且可能伴有舌向扭转。

第一恒磨牙的前移占据了双尖牙萌出所需要的间隙,导致拥挤。

2.对照正常牙合牙弓长度,通过临床检查、模型测量等手段分析牙列状况,确定第一恒磨牙是否前移以及丧失间隙的大小。

【治疗原则及方案】

1.上颌第一恒磨牙前移

(1)单侧第一恒磨牙前移:

采用活动矫治器。

设计时最好选用固位良好的箭头卡环固位,在前移的第一恒磨牙近中设计指簧推其向远中。

(2)双侧第一恒磨牙前移:

一般选用口外弓推前移磨牙向远中,使磨牙远中倾斜移动或整体移动。

使用口外弓应尽量保持施力的恒定,力值不宜过大。

口外弓的戴用时间每天14小时以上。

2,下颌第一恒磨牙前移选用下颌唇挡矫治器。

挡位于下牙弓唇侧,后端的U形曲抵住下颌第一恒磨牙颊面管,唇挡通过改变下唇位置,使唇肌压迫唇挡产生一个远中移动的力推下颌恒磨牙向远中。

(二)正中间隙

【临床表现】

1.在混合牙列早期,上颌恒前牙萌出时常见左右两中切牙间存在明显的空隙,被称为正中间隙。

2.生理性正中间隙是由于上颌恒中切牙萌出时,牙齿长轴向远中唇侧倾斜所致,随侧切牙、尖牙的萌出,间隙将缩小闭合。

3.因上唇系带肥厚、埋伏牙等所致之正中间隙,难以自行闭合。

【诊断要点】

1.通过临床和X线检査,明确正中间隙是生理性还是由于其他原因所致的非生理性。

2.临床检查上唇系带位置是否异常或肥厚。

可进行试验来确定。

3.拍摄X片检查是否有多生牙、埋伏牙。

【治疗原则及方案】

1.生理性正中间隙,需向家长解释原因,嘱其观察。

2.正中间隙由于多生牙、埋伏牙引起者,应该尽早拔除。

必要时可采用2X4固定矫治,使正中间隙得以关闭。

3.正中间隙由于上唇系带肥厚,附丽过低所致者,应先采用唇系带延长术,再用正畸治疗关闭间隙。

(三)开牙合

【临床表现】

1.混合牙列期开牙合可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牙性开牙合,也可以是骨性开

牙合。

2.开牙合的范围有大有小,有前牙区开牙合和后牙区局部开牙合。

3.上下牙弓形态、大小、位置可能不协调,上下牙弓明显狭窄。

4.上颌骨形态可能正常或宽度发育不足,下颌骨发育不足。

5.严重开牙合者呈长面形,面下1/3过长,面宽度减小。

【诊断要点】

1.判断患者是否上下牙弓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上下颌牙在正中牙合位及下颌功能运动时无牙合接触。

确定所属类型。

(1)牙型主要为牙及牙槽骨的问题,即前牙萌出不足、前牙牙槽骨发育不足,或者后牙萌出过度、后牙牙槽骨发育过度,面部无明显畸形,颌骨发育基本正常。

骨型主要表现为下颌骨发育异常,如下颌支短,下颌角大等。

【治疗原则及方案】

1.因口腔不良习惯引起的开牙合者,可采用矫治器消除口腔不良习惯。

年幼儿童一般在纠正后,上下切牙可自行调整生长。

2.患者如为前牙萌出不足,可在上下切牙粘托槽,进行垂直牵引;如为后牙萌出过多,可在后牙区加牙合垫以压低后牙。

3.混合牙列期是功能矫治轻度骨性开的主要时期,可以是多种功能矫治器联合应用,常选用带屏的功能矫治器,去除口周肌肉的不良影响。

若需要可在后期采用固定矫治器。

(四)前牙反牙合

【临床表现】

1.混合牙列期的前牙反牙合有功能性、牙源性或骨源性。

2.牙源性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