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4448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docx

议论文一材多用教师版

变通材料,契合观点

——一材多用

1、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材料的一材多用的基本要领2、通过实例感知议论文一材多用的写作方法3.实践训练

2、议论文“一材多用”的技巧

1、把已知材料尽量往话题上“拉一拉、靠一靠甚至扭一扭”

其实,有些看起来与题目关联不大的生活素材,经过巧妙的艺术处理,就可以转化成作文的材料,为我所用。

2、针对不同论题,有目的地,重点地突出已知材料中的某个方面。

每个材料,事实论据牵涉到方方面面,可以同时证明各种不同的论点。

在引用的时候针对不同的论点可以有意识地选取材料中有用部分,适当地加以渲染扩充,其它部分就可忽略不计。

这样同样可以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3、对事例,进行深挖掘,巧挖掘或是稍微调整角度。

A.顺藤摸瓜——由表及里,开掘取意

B.另辟蹊径——不走常路,别有风景

C.即小示大——见微知著,小处落笔

三、议论文一材多用举例

(一)

【素材回放】米芾,北宋人。

他行为怪诞不羁:

为了得到王羲之的字,居然不惜降低身份以死相逼,“大呼,据船舷欲坠”。

❍他得到一个形状如山的砚台“砚山”,爱不释手,“抱之眠三日”,后被人换走,痛悔不已,写下祭文《砚山铭》。

❍有一次外出,见一奇形巨石说:

“这块巨石足以受我一拜!

”他整好衣冠向巨石叩拜,并以“石兄”相称。

由于言行怪异、不谙世事,他不但仕途无望,而且日渐困顿。

但失意的生活,并没有磨灭他对艺术的追求,他在书画上不断精进,终于成为旷古的书画大家。

❍2002年12月6日,中国文物界、书画界、拍卖界同时记住了这样一件事:

900年前的书帖《砚山铭》,最终以2999万元高价拍出,创下中国书画拍卖全球最高价。

1、以“土壤”为话题

天才的出现必然有使他茁壮成长的土壤,癫不可及的背后,是崇尚文化的北宋,是浪漫无比的天子宋徽宗。

米芾是颗幸运的种子,命运的风拂过,把他带到了“丹青盛世”的北宋,让他飘落在浪漫天子宋徽宗的脚下,在他身后是一片艺术的沃土。

“以画论英雄”,如春雨丝丝渗入米芾的心,他尽情地汲取着这片沃土中的养分,在丹青盛世,如花朵一样骄傲地怒放。

2、以“方圆”为话题

在那个时代,一个固守三纲五常的时代,一个信奉天行有常的时代,一个中规中矩的时代,却走来了他,一个叩石为友的他,一个拥砚而眠的他,一个常人所不能理解被视为癫狂的他。

他用独特的性情诠释着艺术的圆润,也实现了生命的圆满,在那一个有棱有角的社会,演绎出一段方与圆的故事。

3、以“视界”为话题

天才的与众不同,往往在于其独特的视界。

当他人的视线仍浮于巨石表层单调的纹路时,米芾的视线早已触到了巨石的心脏,让巨石的心随着他桀骜不驯的心一起律动。

一块普通的巨石,一座山形的砚石常人看来不足为奇,而在他眼中,那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精心杰作,那是造物者赐予他的艺术灵感与财富。

米芾视界的开阔,缘于他的一颗敏感而细腻的艺术之心。

4、以“执著”为话题

眼前这个矮小猥琐的男子令我吃惊,豆大的眼睛射出逼人的光芒,双手紧扣船舷,身体微微颤栗,江风猎猎,似乎要把这幅单薄的身子刮走。

这个男人真的要用他所拥有的一切交换这幅王羲之的字吗?

我终于屈服了。

他欢天喜地接过字,用清澈的眼神爱抚着这幅字,而后转身而去,一曲清雅的小调飘荡开来。

不愧是“癫不可及”的米芾!

我在江边久久驻立,倾听着这位艺术大师最为执著的艺术绝唱。

5、以“穷而后工”为话题

古今中外,至为优秀的艺术往往留下困窘的印记。

著名书画家米芾生前困顿不堪,常常靠借贷度日,但即便如此,他仍磊落倜傥,不屑为稻粱谋,遇有所爱字画不惜倾囊相购。

物质的清贫,滤去了凡俗,滋养了清洁,坚定了执著,聚集了精神。

米芾的艺术渐臻佳境,《砚山铭》的拍卖更是创造了书画界的一个神话。

假如米芾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富裕自如的生活,恐怕会让多少艺术的种子胎死温柔的腹中。

由是可见,穷而后工,诗人不幸诗家幸。

四、议论文一材多用举例

(二)

【素材回放】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示例一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3北京卷,命题作文)

【运用示例】人生谁能一帆风顺,没有波折呢?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正是人生中这些灾难性的波折,构成了周文王、孔子、屈原人生的重大转折,成为他们成就伟大人生的重要助力。

如果生活没有巨大的波折,人生就不会有重大的转折。

没有转折,周文王就可能仅仅是一个平凡的诸侯而非伟大的哲人;没有转折,孔子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活跃的政客而非伟大的文化巨人;没有转折,屈原就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政令起草人而非伟大的诗歌巨匠。

正处于窘境的人,往往会更迅速地迎来人生的转折,这可以让他们的生活以最快捷的方式发生飞跃。

示例二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四川卷,话题作文)

【运用示例】文王拘囚之日,孔子落难之时,屈原流放之中,孙子膑脚之后,当人生遭到这样的打击,前路茫茫,困顿不堪,前途何在,他们可以问谁?

谁能够给他们指明一条道路?

每个人写出的人生剧本,都只能由自己担任主角。

人,只有反躬自问才能求得答案。

逼视自己的内心,探问人生的价值,终将找到苦难的出口,生命的方向。

示例三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2006全卷1,材料作文)

【运用示例】天生一材,必有一用。

文王被囚,推演《周易》;仲尼困顿,能作《春秋》。

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具有超越常人的文化修养。

每个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人生的方向和路径也就不一样。

不顾自己的才能资质,找不到自己的人生道路,盲目仿效别人,只会落得东施效颦之讥,落得乌鸦反被牧羊人所抓的下场。

示例四

人们在地上看月亮是晶莹明亮的,踏上月球才发现,月亮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是凹凸不平的。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请以此为话题作文。

(2006山东卷,材料作文)

【运用示例】当我们仰望伟人的时候,往往惊叹他们的人生是如此宏伟壮丽,哀叹自己的人生是如此艰难蹇涩。

其实,伟人的人生道路照样坎坷,他们照样得穿越人生的荆棘。

文王推演《周易》,仲尼编撰《春秋》,屈原创作《离骚》,那卓绝的成功背后,是艰辛的泪,是奋斗的汗,是牺牲的血。

穷尽毕生之力,超越人世的种种坎坷不平之后,他们才成为普照苍生的晶莹明月。

示例五

据《列子》记载: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

“愿有所息。

”仲尼曰:

“生无所息。

”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6浙江卷,话题作文)

【运用示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文王被囚,在生命可能随时结束的时刻,他,没有终止,推演《周易》;屈原放逐,在人生最困窘的处境中,他,没有停息,赋出《离骚》。

生命的意义在于行动,死亡才是最后的休息。

休息?

奋斗者的字典中没有“休息”这个词。

忘我地工作,不懈地创造,这,才是生命真正的价值.

示例六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

甲说:

“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

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5全国卷3)

【运用示例】暂时忘记拘囚的处境,铭记穷究天人的使命,周文王才能推演出《周易》;暂时忘记困厄的遭遇,铭记追索历史的责任,孔子才能编撰出《春秋》;暂时忘记流放的痛苦,铭记心系家国的情怀,屈原才能吟诵出《离骚》。

假如,这些伟人斤斤计较眼前的困局,不能忘怀一己的得失,而轻易抛弃人生的责任——假如这样,他们还能成为被千秋万世景仰的人吗?

五、小作文练习

1、【素材】柴田丰(1911-2013年),日本知名女诗人。

2003年,因扭了腰无法跳最喜爱的日本舞而生活寂寞,百无聊赖,一度抑郁。

在儿子的鼓励下开始创作诗歌。

其创作极其刻苦认真,一首诗常常写上一周的时间。

其在2009年出版处女作诗集《人生别气馁》,被誉为“治愈系圣经”,10个月内售出150万册,在日本,诗集销量超过1万册已算成功,风头直逼村上春树。

新加坡、韩国、英国、美国纷纷引进出版该诗集,从而一举走红。

她在诗歌中写道:

“就算九十岁,也要恋爱呀”2011年出版第二部诗集《百岁》,鼓励了无数日本人,更成为世界年轻人的“人生救援歌”。

出版两本诗集总销量近200万册。

2、【观点】试用以上材料,论证下面三个观点中的任何一个。

(1)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2)生活需要一个支点

(3)唯有用心,方可成事

3、【示例】

(1)以“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为论点

总有人哀叹,我想努力,可是现在已经太晚了,就像错过了季节的那朵花,只能接受枯萎枝头的命运。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你就错了。

日本有位老太太从92岁开始写诗,98岁出版了个人诗集《别灰心》,如今已经卖出了超过100万册,远远超过了一些专业的诗人。

92岁,可以说已经是人生的风烛残年,可是她没有停止努力,让自己的桑榆岁月,发散出了异样的光彩。

她的事迹响亮地告诉大家:

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2)生活需要一个支点

空虚是人生中的最大敌人,它会让照耀心灵的阳光变得黯淡,使思想的花朵枯萎凋零。

陷入空虚的人们,像是在流沙中挣扎,稍有闪失就会万劫不复。

只有得到一个牢固的支点,才能绝地逢生。

日本有位92岁得老太太柴田丰,因为扭了腰,不能去跳自己最喜欢的日本舞,生活陷入空虚。

好在儿子帮她找到了一个支点,让她重拾笔墨写起了小诗,结果获得了意料不到的成功,首部诗集销量突破百万册,远远超过了专业的诗人。

这个支点让柴田丰的生命获得了升华。

(3)唯有用心,方可成事

有时候,决定一件事情成败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态度。

用心做事,再难我们也能成功;不用心,再简单也不一定能做成。

我们都知道,写诗的人很多,成为诗人的却很少,而受到欢迎的诗人则更少。

日本却有一位老太太,92岁高龄开始写诗,98岁出版诗集,销量一举突破100万册,远超专业诗人。

是什么成就了她的辉煌?

她在自己的诗集里说,她的每一首小短诗,都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完成,每一首诗都要大声朗读、修改、再朗诵、再修改。

也就是说,她是在用心写诗,而不是在堆砌辞藻或者卖弄技巧,这就是她成功的秘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