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一材多用.docx
《议论文写作一材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一材多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写作一材多用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运用
温故知新【佳作1】
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忘,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温故知新【佳作2】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
基本功训练很重要。
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画家。
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
那“神秘的微笑”绝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以上的议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运用事例。
事例,我们称之为写作的素材,素材往往就是别人写的东西,引用它来做议论文论据,它属于最原始的材料,没有谁规定它适用于哪个观点的论述。
必须先经过我们的理解,看适合不适合用来论证某某观点,从而进一步改造、润色,才会使我们的作文阐述得当,具有说服力。
但是,在写作中,偏偏有一个问题让同学们还没开始议论分析头先疼起来,那就是我们写作素材积累匮乏。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方法。
这个方法既可以使作文的议论分析合理起来,又可以使有限的材料尽可能能够用来论证多一点观点,从而减轻我们积累写作素材的负担。
解说事理搭桥梁,论点论据有关联。
解说事理搭桥梁——即对内涵具有发散性、可多角度阐释的事例,或者对论点与事例间跳跃性较大的事例,应根据论点的需要,用一些解说性文字,点明你要强调的是事例的哪个角度,或哪层含义以搭建起事例和论点间的分析桥梁,阐明它与论点的关系,从而达到论证论点的目的。
一、【举例说明】
[素材]1796年9月19日,华盛顿借《美国广告日报》发表就职演说,自我解剖说:
“即使执政府运行最佳时期,判断失误之处也在所难免。
最后,我就意识到自己才疏学浅,经验匮乏,从而促使我怀疑自己能否胜任,也许在他人看来更是如此。
”华盛顿主动退任,让位给亚当斯,为政坛民主更迭树立了良好的先例,从此连任止于两届,变成了美国总统不成文的规定。
第四任总统杰弗逊决定放弃第三次问鼎的机会,罗斯福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破例在总统任上呆了四届。
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1797年3月5日,65岁的华盛顿圆满完成了权力移交,一身轻松地返回他的弗农山庄。
他的孙女曾记录道:
“祖父,为再次成为农民华盛顿而无比高兴。
”
然而,这种无比高兴的日子没过上多久,华盛顿就又被召唤到前线。
这一次是法国和美国起了尖锐冲突,亚当斯致函华盛顿:
“你的威名胜过千军万马。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丹心报国的情感油然而生。
于是华盛顿老爷子束装启程,前往费城接受军务。
—摘自周瑞金《弗农凝思》
【例文】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恰当地判断自己的能力,选择好自己的位置,才能发挥出个人的极限。
溪流不羡慕江海的宽广,而是无语凝聚,为江海充入青春活力;砂石不羡慕山川的雄伟,而是默默累积,为山川增添壮阔;草木不羡慕森林的浩瀚,而是静静生长,为森林筑造宽广胸怀。
华盛顿拥有自知之明,连任两届总统后,他毅然选择了主动退任。
他不羡慕总统的宝座,而是清醒地认清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无论才智还是经验都比不上亚当斯。
这一自知之明的退任,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崇拜,而且为美国政坛民主树立了良好的先例。
然而,当美法关系紧张时,他却响应政府的召唤,毅然束装出发,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威信胜过千军万马。
正是凭着这一自知之明的举动,他成功地化解了国家危机。
华盛顿的引退与出山,正是正确地估量自己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自知之明,华盛顿才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了极致。
—摘自《乌鸦抓羊》
思考:
大家读了这个范例,关于素材的具体运用,有哪些具体的想法,请自由地谈一谈。
二、解说事理搭桥梁的方法:
遵旨行事→为我所用
1、遵旨行事——“旨”即论点,要仔细分析论点中所限定的要素,明白论点旨意。
2、为我所用——遵循论点旨意,改造论据,有针对性地叙述。
注意:
改造并不是主观臆想、生造,而是对论据(原始材料)展开分析、挖掘。
明确:
1深人理解材料,将材料与话题相关(含显性与隐性)的部分勾画出来,选好关键点,聚焦关键点。
2.恰当剪裁,突出与话题相关部分,使论据和论点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注意扣题,一个经典片段一般要在段首扣题,段中叙述和分析也应围绕论点展开,段尾的结论句更要回扣论点。
【提供论据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像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史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屠朔东,一屠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用“愚公移山”的事例,论证“要敢于战胜困难”。
*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
分析论点,明白旨意
第二步:
根据分析,改造论据,为我所用。
2、利用“愚公移山”事例,论证“信心是成功的前提”。
*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
分析“信心是成功的前提”所限定的要素有哪些?
第二步:
改造论据,为我所用,正确有效地叙述论据。
3、利用“愚公移山”事例,论证“实干出成就”。
*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
分析“实干出成就”所限定的要素有哪些?
第二步:
改造论据,为我所用,正确有效地叙述论据。
①事例叙述为,“年且九十”的老愚,要铲平“方七百里,高万初”的太行、王屋二山,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可想而知。
但他凭着只要天天挖、年年挖、“子子孙孙”代代挖,“何苦而不平”的坚定信念,挖山不止,终于铲平了这两座大山,开辟出了一条坦途。
②事例叙述为,年近九十的老愚公,面对“方七百里,高万初”的太行、王屋二山,不退避,不空想,不怨天尤人,而是身先士卒,带领全家上下和邻居孤儿寡母,手挖肩挑,夙兴夜寐,挖山不止。
他们终于铲平了这两座大山,开辟出了一条坦途。
是辛劳和汗水改变了他们的处境。
而智叟只说风凉话,动口不动手,终究成了历史文献中的一个可笑人物。
③“愚公移山”这则事实论据可以这样叙述:
愚公是位年近九十的老翁,他要铲平“高万初”的太行、王屋二山,这谈何容易!
但他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凭着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意志,带领子孙挖山不止,终于开辟了一条坦途。
【学生加强训练1】
要求:
分析论点,确定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所供论据素材进行分析、
挖掘,改造下列两则论据,有针对性地叙述论点。
论题:
挫折升华人生
素材1.受挫不馁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一次演《花蝴蝶》折断左臂,演《狮子楼》又跌折右腿,后来又接错断骨,他把接错的腿骨打断,重新接好。
他这种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终于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素材2.李国录不畏逆境
我国力学、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在“文革”期间身居“隔离室”,没纸张,没资料。
报纸的白边、中缝成了他演算的天地,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球网成了他的实验工具。
他在被“隔离”期间经常受到审讯,写检查。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终于写出了10万字的专著《析梁扭转理论—析梁桥的扭转、稳定和震动》,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
◆归纳一料多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筛选材料,那些具有多个角度、多个侧面的典型材料最适合。
2.可以借助合理的联想、想象来丰富素材,但基本事实不得捏造。
3.不可硬贴标签,要充分发掘材料与话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生加强训练1】
【参考答案】受挫不馁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意志坚强,演艺精湛。
一次演《花蝴蝶》折断左臂,演《狮子楼》又跌折右腿,后来又接错断骨。
他在一连串挫折面前,毫不气馁,为了艺术,他毅然把接错的腿骨打断,重新接好。
他这种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终于铸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
试想,如果盖叫天是个意志软弱,事业心消极的人,在肉体承受如此折磨的情况下,他早就鸣金收兵,洗手不干了,岂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坚持住呢?
是“受挫不馁”的精神摧毁了伤痛的进攻,造就了铮铮硬汉,铸就了艺术家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丰碑。
【点评】运用材料时,作者能从原始材料生发开去,用假设的手法开辟反面论证战场,从而展开正反对比论证。
【参考答案】李国录不畏逆境
我国力学、桥梁专家李国豪教授,在“文革”期间被隔离审查。
没纸张,没资料。
他就用报纸的白边、中缝演算,用妻子的发夹、孩子的乒乓球网做实验。
最后,他顶住各方面的压力终于写出了10万字的专著《析梁扭转理论—析梁桥的扭转、稳定和震动》,填补了一项世界桥梁建筑学上的空白。
闻此,有人会说,要是李国豪生而逢时,没有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没有那样的挫折,他的贡献一定会大得多。
我说,这当然有可能。
但也许正是挫折激发了李教授的拼搏意志,因为豪杰都是越挫越勇之士。
如果处于安逸太平的环境,有的人反而会意志消沉,甚至醉生梦死,一事无成。
总之,挫折没有让李国豪倒下,反而是挫折磨炼了他的心志,升华了他的人生。
【点评】挫折害人不浅,这是当然的。
但若能创造性地深入开掘,巧找角度,也能从战胜挫折的人生中看出它的“积极”作用,从而写出它的意义来。
“废物利用”也能生出价值来,这正是“为我所用”的叙述方法所追求的。
【学生加强训练2】
【提供论据原文】
孤独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投递员王顺友的一种生活常态。
每送一次邮件需要半个月,在这段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的马打交道,这种“孤独”,是令人尊敬的。
20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娜蜀独行;20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路21回,环绕地球6圈半;20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c.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感动中国”王顺友事迹)
颁奖词:
他朴实得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他过滩步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作文话题]1.“一花一叶一世界”2.“距离”3.“忘记和铭记”
1、“一枝一叶一世界”话题:
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一份报纸,一封邮件,一颗忠于职责的心;一段孤独的历程,一曲快乐的小调,一种乐观、敬业、奉献的精神。
王顺友,一个普通邮递员20年的默默付出,成就了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耐心与坚持却无法抵达行动。
懒惰的人翻不过山的那一边,浮躁的人跨不过岁月的那一边。
只有像王顺友那样一种耐得住寂寞的人,才可以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一样,把空间与时间的距离缩短。
26万公里,他用风雨不改的执著化成尺寸碎步;20年,他用一如既往的耐心化作分分秒秒。
距离再遥远,行动总可以找到捷径。
(“距离”片断)
3、26万里的山路水路,那是多么遥远的路程!
王顺友靠着一匹马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千里!
他凭一颗质朴的心,拉近了百姓与亲人的距离,更拉近了人民与他的距离!
纵使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因为他的付出,心的距离在真诚中缩短了,天涯化作了咫尺。
(“距离”片断)
4、忘记峡谷的艰险,忘记深山的风霜,忘记一路的孤独;铭记一名乡邮员的职责,铭记政府的重托,铭记无数山民殷切期盼的眼神。
王顺友20年的人生走了26万公里邮路,用一种最质朴的方式告诉我们,应该忘记什么,应该铭记什么。
(“忘记和铭记”片断)
⑥近到我们现在的社会。
⑦在我们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没有知识,
在社会上是难以立足的,终将被社会淘汰。
现在有
许多农民工,他们没有知识,只得做苦力,而与老
板签订劳动合同时,因为知识少甚至不识字而吃了
大亏。
他们辛辛苦苦做了很长时间,却得不到工
资,黑心的老板在订立合同时就趁机欺骗了他们。
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才,没有知识的人
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有人曾预测,未来几十年,
就连清洁工也要学会说简单的英语了。
虽然我们
的社会还没有进入这种层次,但这也正说明知识
的重要性,每个岗位,每个方面,知识都是不可或
缺的。
⑧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
自己,这样才能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社会上立
足,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终将会
被社会淘汰。
⑨正如空袋,终究难以立足;空口袋越大,越是
随风摇晃!
【点评】修改比较容易,只要忍痛割爱,将生动的描写语句“狠心”丢掉,同时因本则典故尽人皆知,更可以将不必要的交代(齐宣王个性和做派)避而不
谈。
这样议论文语言干净利索,论据论点突出,读者
一目了然。
[展示]议论文作文题目:
空口袋难自立
【原文】空袋难以自立
◇陆琼洁
①在桌上放一只空空如也的袋子,如果我们不
加以外力,袋子将松松塌塌、歪歪扭扭地瘫软在桌
子上。
但是,一旦把袋子使劲地挤得鼓鼓囊囊,塞
满五花八门的东西,再将它放在桌上,那它一定会
雄赳赳气昂昂、稳稳当当地屹立在你的面前。
一样
东西,如果没有丰盈富足的内容,空有华美炫目的
外表是无法立足的。
其实,一个人也是一样,如果
没有真才实学,也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③远到几千年以前。
④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
欢听吹竽,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
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
是叫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⑤有个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
个癖好,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
“大王
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
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
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齐
宣王听了后很高兴,不加考查,很痛快地收下了
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⑥从此以后,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
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
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
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⑦过了几年,齐宣王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
习,做好准备,他将让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
竽给他欣赏。
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听了这一道命令后,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升格作文】空袋难以自立
①在桌上放一只空袋子,如果不加以外力,袋
子是无法立在桌上的。
但是,一旦在袋子里装满东
西,再将它放在桌上,那它就不仅不会倒下,反而
会稳稳当当地站立在桌上。
一样东西,如果没有内
容,空有其表则无法立足。
其实,一个人也是一样,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也是无法立足于社会的。
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③远到几千年以前。
④春秋时期,齐宣王喜欢听竽,而且一定要三
百个人一起吹。
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也混在乐
队里面,每次吹竽,南郭先生就跟着别人装腔作势,
好像自己很会吹竽。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
也喜欢听竽,但是要乐工一个个吹给他听:
南郭先
生没有真才实学,不会吹竽,只好逃走了。
⑤相反的,那些会吹竽的乐工仍就留了下来。
因为他们有真才实学,在乐队里仍有不错的待遇。
南郭先生的可耻结局是必然的,他只是空有其表而
没有其里,在乐队中必然无法立足。
提示:
这是富兰克林的名言,请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例写一篇议论文。
⑩在我们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如果没有知识,在
社会上是难以立足的,终将被社会淘汰。
现在有许
多农民工,他们先天不足,没有知识,只得到城里
胼手胝足地做苦力,吃的是城里人正眼也不瞧的
劣质食物,住的是冬天不遮寒,夏天不避暑的工
棚。
而与老板签订劳动合同时,往往因为知识少甚
至不识字而吃了大亏。
他们辛辛苦苦做了很长时
间,流尽了臭汗,竭尽了精力,却得不到应得的低
价工资,黑心的老板在订立合同时就趁他们是文
盲之机欺骗了他们。
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
人才,没有知识的人是无法立足社会的。
有人曾预
测,未来几十年,就连清洁工也要学会说简单的英
语了。
虽然我们的社会还没有进入这种阶段,但这
也正说明知识的重要性,每个岗位,每个方面,知
识都是不可或缺的。
⑾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武装
自己,这样才能成为有真才实学的人,在社会上立
足,为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没有真才实学,终将被
社会淘汰。
⑿正如空袋,终究难以立足;空口袋越大,越是
随风摇晃!
【点评】“滥竽充数”的典故妇孺皆知,南郭先
生也正是“空口袋”的代言人,因此论据的选择不可
谓不典型。
但我们看上文画线的语句,描神摹态,
绘声绘色,误人耳目,导人歧途,读者不知不觉
便沉浸到欣赏南郭先生的可笑形象上去了,而忘
了此文目的在于说理。
此文犯的错误正是将议论
文的论据叙述当做记叙文的叙述去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