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32587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docx

新建准朔铁路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

新建准朔铁路

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

 

编制单位: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新建准朔铁路

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

 

编制单位: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公章)

监理单位: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公章)

2012年5月15日

新建准朔铁路

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自评报告

 

施工单位:

中铁十二局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

焦双禄

审核:

肖三民

监理:

艾国民

送评时间:

2012年5月15日

 

目录

第一部分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

1工程概况………………………………………………………………2

2使用仪器及工具………………………………………………………2

3编制依据标准及规范…………………………………………………2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2

5隧道沉降观测规定……………………………………………………3

5.1一般规定……………………………………………………3

6具体实施方案…………………………………………………………3

6.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方式……………………………………4

6.2观测精度……………………………………………………4

6.3沉降观测频度………………………………………………4

6.4自我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4

7组织与管理与主要工作内容………………………………………5

7.1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5

7.2工作分工与职责……………………………………………6

7.3工作程序……………………………………………………6

7.4工作要求……………………………………………………7

相关附件

附件一:

沉降观测记录手簿格式……………………………………8

附件二:

副封面……………………………………………………9

附件三: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10

附件四:

沉降观测表格式…………………………………………11

附表1隧道沉降量记录表…………………………………………12

附表2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13

第二部分沉降观测工作报告……………………………………………14

1工程地质概况………………………………………………………15

1.1工程概况……………………………………………………15

1.2自然地理特征………………………………………………15

2评估范围……………………………………………………………16

3工作依据……………………………………………………………16

4监测网的布置情况…………………………………………………16

4.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16

4.2观测点的布置和测量………………………………………17

5沉降观测人员及仪器配置情况……………………………………17

5.1变形观测人员情况……………………………………………17

5.2仪器设备……………………………………………………18

5.3DK48+800~DK53+000段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19

5.4观测桩的保护情况,标示设置情况…………………………20

6测量记录………………………………………………………………20

7相关附件

1).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21~24

2).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25

3).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26~37

4).原始excel水准观测手簿……………………………38~201

5).平差计算.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及测量成果表………202~326

6).各观测断面的沉降图表……………………………327~368

第三部分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总结报告……………………………297

1基础沉降变形测量工作的意义……………………………………370

2隧道基础沉降变形观测的特点……………………………………370

3变形测量工作要求…………………………………………………370

3.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371

3.2观测时间的要求………………………………………………371

3.3观测点的要求…………………………………………………371

3.4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371

3.5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几个固定原则…………………371

4鹰鹞山隧道变形测量简介………………………………………371

4.1观测方法………………………………………………………371

4.2主要技术要求……………………………………………………………372

5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73

5.1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73

5.2数据处理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374

6沉降观测成果统计与资料整理……………………………………374

7结束语……………………………………………………………376

TA1施工方案报审表

工程项目名称:

新建铁路朔州至准格尔线鹰鹞山隧道施工合同段:

ZSKZ-2标编号:

致:

北京铁城准朔铁路监理站:

我单位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已编制完成鹰鹞山隧道DK48+800~DK53+000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并经我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件:

鹰鹞山隧道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观测方案

 

承包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

专业监理工程师意见: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章):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注:

本表一式5份,承包单位2份,监理单位1份,建设单位2份。

 

新建准朔铁路

鹰鹞山隧道DK41+428~DK53+000

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实施方案

编制:

焦双禄

复核:

肖三民

审核:

李增华

 

编制单位: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北京铁城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

二0一0年六月

准朔线基础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1.工程概况

鹰鹞山隧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西面,线路大部分段落为直线。

鹰鹞山隧道是准朔铁路工程中长大隧道之一,隧道设计单线单洞隧道。

鹰鹞山隧道起止里程为DK41+428~DK53+000,全长11572m;进口在朔州市平鲁区徐辛窑村,出口在下水头村。

鹰鹞山隧道分进口、(1#)龙卜沟斜井751m、(2#)下石窑斜井845m、(3#)下水头斜井650M及出口五个洞口。

鹰鹞山隧道进口(DK41+428)至DK52+967.49位于直线上,DK52+967.49至隧道出口位于半径800m的曲线(JD21)上。

鹰鹞山隧道进口至隧道出口为5.1‰的下坡。

2.使用仪器及工具

2.1莱卡DNA03数字水准仪一台

2.2莱卡木质三脚架一副

2.33m条码铟瓦尺一对

2.4铟瓦尺尺垫一对

2.53m条码铟瓦尺专用照明灯一对

2.6冷光矿灯三台

2.7铟瓦尺稳定杆2对

3编制依据标准及规范

3.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

3.2《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

3.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79-91)

3.4《工程测量规范》(GB0026-93)

3.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7)

4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4.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的要求;

4.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4.3高程基准网点间距一般不宜大于200m,以便于对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高程基准网点应根据观测断面的布设情况合理设置。

4.4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4.5沉降观测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

5隧道

5.1一般规定

5.1.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5.1.1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5.1.2沉降观测的内容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6具体实施方案

6.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方式

6.1.1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6.1.2隧道底板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6.2观测精度

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6.3沉降观测频度

6.3.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6.3.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6.3.3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量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

具体见表6-1:

表6-1隧道基础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仰拱施工完成至无碴轨道铺设前

3个月

1次/周

6.4自我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4.1观测资料整理

a)采用统一的《准朔线基础沉降观测记录表》(见附表)做好观测数据的记录与整理。

b)根据观测资料,及时绘制每个观测标志点的荷载——时间——沉降曲线;

 

图6-1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

6.4.2分析评估前应收集下列资料:

a)隧道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b)隧道地段的线路设计纵断面图。

C)隧道开挖施工监控量测资料。

6.4.3评估分析方法与评估标准

a)隧道基础的沉降预测评估方法参照路基执行。

b)地质条件较好、沉降趋于稳定且设计及实测沉降总量差不大于5mm时,可判定沉降满足无碴轨道铺设条件。

c)预测的隧道基础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

7组织与管理与主要工作内容

7.1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

7.1.1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测量及成果处理,形成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网;制定《基础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7.1.2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指导方案》要求制定《基础工程沉降观测实施设计方案》;

7.1.3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沉降观测;

7.1.4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审核、汇总;

7.1.5沉降变形图表的绘制、分析及沉降趋势预测;

7.1.6无碴轨道铺设时机评估和相应工程措施建议。

7.2工作分工与职责

7.2.1施工单位

施工单位是基础工程沉降观测的实施单位。

主要负责以下内容:

a)沉降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b)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

c)按规定时间提交满足要求的沉降观测资料给设计单位;

d)施工过程中的观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等观测设施的保护,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7.3工作程序

7.3.1沉降观测的组织准备

a)建立沉降观测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成员单位应包括建设、咨询、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各单位应确定工作组织(人员),指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

b)建立沟通联系工作制度,保证沉降观测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c)沉降观测工作启动前,设计单位对各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或交底。

d)施工单位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配备适应测量要求的有关仪器设备。

观测工作启动前,施工单位应报请监理单位对测点布置、元器件埋设、测量仪器等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观测测量工作具备合格的工作基础。

7.3.2施工期内的沉降变形观测及分析评估

a)施工单位按《基础工程沉降观测设计方案》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每月按要求格式)汇总观测资料,适时将汇总的观测资料(含电子文档)提交设计单位。

观测资料应得到监理单位的审核签字确认。

原始记录资料,由施工单位保存备查。

b)设计单位根据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工程稳定分析和趋势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适时整理形成沉降观测分析报告提交给准朔沉降观测评估组。

7.4工作要求

7.4.1沉降观测起测基准点及观测线路应相对固定,严格按观测周期和观测精度要求进行观测。

7.4.2沉降观测工作必须做好原始记录,坚持复核签认制度。

7.4.3沉降观测各项资料按要求形成,必须齐全完整。

7.4.4为确保沉降观测工作顺利进行和测量成果的连续性,必须对沉降观测标志和标桩妥善保护,发现破坏应及时恢复。

7.4.5施工单位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误差和错误报告制度,监理单位负责检查把关。

发现沉降观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及时报设计和监理单位协调解决。

7.4.6各单位应按本规定界定工作职责加强沟通联系、相互配合,整体推进观测工作的开展。

7.4.7沉降观测资料及分析评估报告要作为竣工文件存档,应规范管理原始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和损坏,测量资料和成果资料应装订成册、妥善归档保管。

附件一:

沉降观测记录手簿格式

新建铁路

朔州至准格尔线

鹰鹞山隧道

 

里程范围:

DK41+428~DK53+000

沉降观测手簿NO:

前接手簿:

后接手簿:

 

测量时间:

测量单位:

3.观测点布置示意图:

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薄

测自:

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成像_________

时刻:

始______时______分末______时______分天气___________

测站编号

后尺

上丝

前尺

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标尺读数

黑加K减红

高差中数

备考

下丝

下丝

后距

前距

黑面

红面

视准距d

∑d

 

 

 

 

 

 

 

 

 

 

 

 

 

 

 

 

 

 

 

 

 

 

 

 

 

 

 

 

 

 

 

 

 

 

 

 

 

 

 

 

 

 

 

 

 

 

 

 

 

 

 

 

 

 

 

 

 

 

 

 

 

 

 

 

 

 

 

 

 

 

 

 

 

 

 

 

 

 

 

 

 

 

 

 

 

 

 

 

 

 

 

 

 

 

 

 

 

 

 

 

 

 

 

 

 

 

 

 

 

 

 

 

 

 

 

 

 

 

 

 

 

 

 

 

 

 

 

 

 

 

 

 

 

 

 

 

 

 

 

 

 

 

 

 

 

 

 

 

 

 

 

 

 

 

 

 

 

 

 

 

 

 

 

 

 

 

 

 

 

 

 

 

 

 

 

 

 

 

 

 

 

 

 

 

 

 

 

 

 

 

 

 

 

 

 

 

 

 

 

 

 

 

 

 

 

 

 

 

 

 

 

 

 

 

 

 

 

 

 

 

 

 

 

 

 

 

 

 

 

 

 

观测:

记薄:

校核:

附表1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量记录表

隧道名称:

观测日期:

第页共页

断面

里程

观测桩

编号

位置

类型

原始标高

(m)

上次

标高

(m)

本次

标高

(m)

本次

沉降

(mm)

累计

总沉降(mm)

单位:

测量:

记录:

年月日

 

附表2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沉降观测记录表——隧道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隧道名称:

断面里程:

第页共页

观测日期

累计

天数

(天)

两次观测时间间隔(天)

左侧观测桩(编号:

右侧观测桩(编号:

备注

位置

本次沉降(mm)

总沉降(mm)

沉降速率(mm/d)

位置

本次沉降(mm)

总沉降(mm)

沉降速率(mm/d)

 

 

 

 

 

 

 

 

 

 

 

 

 

 

 

 

 

 

 

 

 

 

 

 

 

 

 

 

 

 

 

 

 

 

 

 

 

 

 

 

 

 

 

 

 

 

 

 

 

 

 

 

 

 

 

 

 

 

 

 

 

 

 

 

 

 

 

 

 

 

 

 

 

 

 

 

 

 

 

 

 

 

 

 

 

 

 

 

 

 

 

 

 

 

 

 

 

 

 

 

 

 

 

 

 

 

 

 

 

 

 

 

 

 

 

 

 

 

 

 

 

单位:

整理:

复核:

年月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