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2021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docx

22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的评估

现金流量与财务分析有效性的评估

学习目的:

了解财务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在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熟悉商业银行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掌握评估商业银行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是否准确、充分的重点以及将评估结果应用于信用风险监管的要点。

内容概要:

本专题从银行监管者为什么要关注商业银行的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为起点,表明监管人员在信用风险监管中需要评估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然后,从衡量和判断信用风险角度,介绍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的一些错误做法,在此基础上指出监管人员的评估重点;最后分析如何将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与评估结果应用于信用风险监管之中。

在篇幅安排上,鉴于监管人员不太熟悉现金流量,本专题较多介绍这方面内容。

学习要求:

具备财务报表和比率分析的基本技能,了解现金流量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信用风险监管的路径和重点。

学习重点:

重点掌握关系信用风险监管的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重点,以及商业银行在这些方面较为常见的问题。

监管人员还应该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即现金流出顺序分析方法。

一、为什么要在信用风险监管中关注现金流量和财务分析

信用风险涉及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信用支持以及日常管理等诸多因素,其中的核心是判断交易对手(比如借款人)还款能力,而判断还款能力需要分析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这是商业银行控制信用风险的基本逻辑,也是最基本要求。

财务分析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判断营运效率、流动性、杠杆程度、盈利能力及其发展趋势;现金流量分析将权责发生制产生的会计数据调整为以现金为基础的会计数据,从而判断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以及可用现金余额的水平。

这两种技术是信用风险管理中最常见的技术,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在信用风险监管中,银行监管者不需要进行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分析,但必须评估银行在这些方面的分析是否充分和准确。

从另一方面看,银监会目前的监管路径是,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其中准确分类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进一步而言,这要求监管人员掌握财务和现金流量分析的技术,在监管中能够评估商业银行的分析结果,以判断其分类是否准确,进而对拨备、利润和资本等项目实施监管;否则,监管者无法评估商业银行的分析是否准确,无法判断其分类是否合理,亦无法进行其他方面的监管。

因此,监管人员在信用风险监管中必须关注现金流量和财务分析,这是信用风险监管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二、银行在财务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监管人员在熟悉财务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应充分关注银行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评估其分析是否充分和准确的重点。

以下讨论银行在财务分析中常见的、重要的一些问题,这也是监管人员应该关注的领域。

(一)不考虑不同会计方法对会计数据的影响

1、不同会计方法产生不同会计数据。

一些银行信贷人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只关心会计数据,而不关心这些数据是根据什么样的会计方法产生的。

实际上,不同会计方法产生不同会计数据,比如企业存货和销售成本可以用先进先出法(FIFO)核算,也可以用后进先出法(LIFO),亦可用平均法核算,这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金额以及损益表中的销售成本,从而影响经营利润。

再如,固定资产折旧可用直线平均法计提,也可用加速法计提,这不仅关系固定资产净值,而且影响利润水平,同时还会影响现金流量状况。

正因此,监管人员应该不仅关注银行对会计数据的分析,而且要深入分析这些会计数据采用的会计方法是否恰当。

2、会计方法缺乏一贯性和连续性。

对于持续经营的机构而言,会计核算方法必须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进行会计调整。

在监管实际中,一些银行的信贷分析报告或贷款分类忽视了这方面信息,没有注意到借款人在不同时期选择选择不同会计方法从而高估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最终高估其还款能力而对银行形成风险。

(二)将财务分析局限于计算财务比率

1、在计算比率之前不分析会计报表本身。

传统上,把财务分析局限于计算和分析财务比率,实际上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上面讨论了财务分析中会计方法有关问题,结论是财务分析首先需要关注会计方法及其在不同阶段的一贯性。

在此基础上,应该对财务报表本身有所理解,然后才能进行比率分析,这是三位一体和相互关联的,只有对财务报表有所分析和判断后才能分析具体的比率。

因此,监管人员需要注意银行的财务分析是否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用以判断信用风险大小的财务比率是否具有可靠的数据基础。

2、银行是否核实了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现阶段,借款人做假账和硬调账的现象非常少,较为常见的是有意乱用会计科目,从而操纵财务状况,最为普遍的是这样一些科目:

其他类科目,包括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等;过渡性科目,比如在建工程等在期末应该结转而未结转;表外科目,比如或有负债类、表外收益类等。

银行应该根据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会计核算规定予以调整,一方面更真实地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更好地满足判断信还款能力的需要(一个典型例子是损益的调整,按照收入和支出编制的损益表不能反映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三)财务比率分析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需要

在分析会计方法和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分析财务比率是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重要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银行的财务比率分析缺乏针对性,在信贷分析报告或贷款分类报告中往往能够看到很多财务比率,把各种指标均计算和分析一遍。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非常详细和具体,但实际上没有实用价值,有时甚至产生一些相互矛盾的结论:

比如关于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指标,按照金融理论,如果一项资产或投资期限段,流动性强,那么其收益通常较低;相反,如果期限长,流动性低,那么其收益应该高。

所以,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财务比率分析是不能够用以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进而评估信用风险的。

在这方面,监管人员应该知晓不同的还款能力及其相适应的财务指标,抓住对不同贷款的财务分析重点,从而快速、有效地评估银行的分析是否准确和充分。

1、还款能力具体包括长期还款能力和短期还款能力。

不同行业的借款人和处于同一行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借款人有不同的融资需求,有不同的产生周期和资金循环,因此有不同的财务状况,亦存在不同的还款能力。

简单而言,可分为短期还款能力和长期还款能力,前者基于借款人短期内的财务状况,后者基于借款人长期的财务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并不象会计中的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那么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以一年以内和以上予以区别)。

一般地,对于短期贷款,监管人员应重点关注短期还款能力;对于长期贷款,监管人员应重点关注长期还款能力。

2、短期还款能力。

具体而言,衡量借款人短期还款能力的财务比率包括两类,一是流动性指标,二是效率性指标,前者衡量资产的流动性如何,后者衡量资产周转的效率高低。

监管人员应该注意,在流动性财务指标中,最重要的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对于其他指标不必花时间分析;在效率性财务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天数)。

监管人员在判断短期贷款的信用风险时,应该主要关注这些财务比率;同时还要注意到,应该把这两类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原因是在一些情况下借款人现有资产的流动性差但资产周转得快,在另一些情况下现有资产的流动性强但资产周转得慢,这就需要综合起来判断其短期还款能力。

3、长期还款能力。

判断长期还款能力的财务比率包括两类,一是盈利性指标,衡量盈利能力,衡量借款人能赚多少钱,具体包括各种利润率;二是杠杆比率,衡量杠杆程度的大小,衡量借款人赚的钱如何在投资人和债权人之间进行分配,具体包括资产负债率和自有资本率。

监管人员按照这种框架能够清晰地掌握不同类型贷款需要分析的财务比率和分析重点,而不必关注四类指标的几十个比率。

(四)对预测财务结果不进行敏感性分析,不能准确判断未来还款能力

信用风险需要对借款人的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这是财务分析中的一贯做法,但必须注意的是,很多银行对预测结果并未进行敏感性分析,并未根据不同情景判断财务状况的不同变化,由此得出的预测财务状况及相应财务比率就不能作为判断未来还款能力的依据。

1、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analysis)的基本原理。

风险监管着眼于未来(forward-looking),分析过去的财务表现是为了更好地预测未来的财务状况,这里的关键是预测结果是否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敏感性分析是根据合理假定的不同情景,以原来预测条件为基础进行上下调整,从而观察预测结果的变化:

如果因变量的微小变化引起最终的微小变化,那么这种预测是可靠的,可作为风险判断的依据进行贷款分类或判断准备金充足性;否则,就是不可靠的。

监管人员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分析,一个简单例子是银行基于其预测财务状况进行的贷款分类结果可能低估信用风险而高估资产质量,敏感性分析可以为调整其分类结果提供很好的依据。

2、同业比较分析。

以上讨论了监管人员如何根据单一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其敏感性判断其还款能力,此外还需要进行同业比较分析,即根据同业平均水平比如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分别判断借款人相对于业内其他公司的短期还款能力和长期还款能力。

实际上,同业比较分析法亦能够帮助监管人员发现银行财务分析及敏感性分析的不当之处。

三、现金流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以上介绍了银行在财务分析中的常见问题,监管人员还应该注意到财务分析本身的局限性,比如财务比率掩盖了许多真实的细节,即使一个比率是10%,但可能是10/100,可能是50/500,也可能是100/1000。

正因此,判断还款能力除分析财务状况外还需要分析现金流量。

目前在实践中,银行较少分析借款人现金流量,这不利于信用风险的度量和控制。

考虑到监管人员对现金流量相关知识不太熟悉,首先介绍现金流量的基本理念和原理,然后讨论现金流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流量是最直接的还款来源

一般来说,盈利企业比亏损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大。

但是,盈利企业是不是一定能还款呢?

而亏损企业就一定不能还款呢?

事实上,一家盈利企业可能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面临清算,而一家亏损企业却能偿还到期贷款继续维持经营。

为什么呢?

因为前者虽然赚了钱但没有钱,而后者虽然没有赚钱但有钱。

由此看来,利润是偿还贷款的来源,但不能直接偿还贷款;还款用的是现金而不是利润。

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新的信用风险管理理念,不仅要关注借款人的利润状况,更要关注其现金流量。

从会计制度角度看,权责发生制导致了损益与现金流量的差别。

损益项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

损益表反映了借款人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费用和利润等;但是,这些项目的确认和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只要发生了交易而不论是否有现金的变化,就进行入帐。

因此,损益表中的数据并不与实际的现金流入流出一致。

(二)现金流量概念

1、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通常所说的现金指手头持有的能够立即支付的货币;会计核算中的现金指会计主体的库存现金;现金流量中的现金则被广义化,既包括现金,又包括现金等价物。

根据财政部2001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规定,现金流量中的现金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现金,即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第二部分是现金等价物,指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现金、价值变动小的投资。

2、现金流量的内容。

流量是相对于存量的一个概念。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数据,会计上体现为余额,比如2001年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为628万元,其含义是自成立直至2001年12月31日止所拥有的资产。

流量是指一定期间内所发生的数据,会计上体现为发生额。

现金流量涉及三种活动:

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即:

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

+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

其中,净额(netcashflow)为流入与流出之差。

同时,我们还有如下两个等式:

现金流入总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总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投资活动现金流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3、现金流量表结构与列示。

从上述分析,我们看出现金流量涉及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种活动,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格式如下表所示。

同时,在现金流量附注中要列示按照间接法计算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

项目

行次

金额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小计

现金流出小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小计

现金流出小计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入小计

现金流出小计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三)计算步骤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比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更加复杂,一是在间接法下除了计算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化外还要与损益项目对应调整,二是还需要应用间接法再行计算。

1、直接法。

又称为“自上而下法”(top-downapproach),按照业务顺序从损益表最上端开始逐项调整和计算。

首先计算资产负债表各科目期初数与期末数的变动情况,即变动数=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其次,确定科目变动引起的是现金流入还是现金流出。

一般地,以下规则成立:

非现金资产的增加意味着现金减少,非现金资产的减少引起了现金增加;负债增加会发生现金增加,负债的减少则引起现金减少;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意味着现金增加,减少则引起现金减少,概括如下表: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的关系

变动

项目

增加

减少

资产

现金流出

现金流入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现金流入

现金流出

对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还需要调整损益科目,即:

收入-资产增加额=现金流入

成本-负债增加额=现金流出

2、间接法。

又称为“自上而下法(bottom-upapproach),即以损益表中最末一项净利润为起点,加上没有引起现金流出的费用(比如折旧)和引起现金流入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值(比如应收账款的减少),减去没有引起现金流入的收入和引起现金流出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动值(比如存货的增加)。

四、银行在现金流量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监管人员在熟悉现金流量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应充分关注银行在现金流量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评估其分析是否充分和准确的重点。

(一)不验证现金流量最终结果

按照现金流量基本原理,现金流量是根据非现金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变化,调整收入、成本和费用后得到的,因此现金流量净额应该等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的变化。

但是,一些借款人的现金流量存在错误,基本的勾稽关系不成立,银行信贷员或分类人员在分析现金流量之前未进行甄别和调整,比如现金流量总量与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变化不一致,根据流入、流出以及三种活动得出的现金流量与现金流量总量不一致等。

(二)未充分利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从政策规定看,根据财政部财会字〖2001〗10号文《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企业要按照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同时在附注中列示按照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过程。

从判断还款能力和评估信用风险角度看,直接法给出了借款人经营活动中形成现金流入的具体来源及其金额,和引起现金流出的具体去向及其金额;间接法则显示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别。

前一种方法有助于看出不同的具体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更好地分析不同还款来源特别是源于主营业务的还款能力,有利于预测借款人未来的现金流量;后一种方法能够清晰地看出盈利水平和现金流量的不同,更好地分析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应付账款等内容的管理和控制情况,从而全面判断借款人未来的还款能力。

(三)对三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平行分析

对于借款人现金流量,在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必须进行结构分析,这方面常见的问题是,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平行分析。

实际上,三种来源的现金流量对于信用风险的涵义是不同的,其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为稳定和持续,是风险最小的还款来源。

正因此,《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规定的各类贷款标准中,除了基于现金流量而判断还款能力外,还根据现金流量的不同来源(即经营、投资和筹资三种活动)而区分还款来源。

比如,正常类贷款的标准是,借款人不仅能够还款,而且是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还款。

由此看出,监管人员不仅要评估银行对总体现金流量的分析,而且要关注银行对不同活动现金流量的分析。

(四)缺乏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判断信用风险的主要依据应该是借款人未来现金流量,而不是借款人过去的现金流量,这意味着如果银行不进行现金流量预测,其信用风险的计量就缺乏可靠的依据。

从预测要素看,现金流量预测包括内部投资、存货、销售计划(赊销比例和应收账款)和采购计划(赊购比例和应付账款);从预测方法看,可以应用单变量法,也可应用多变量法。

为了评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还应该实施敏感性分析。

五、如何应用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实施信用风险监管

判断信用风险的核心是借款人的现金流量,因此在信用风险监管中应该以现金流量分析结果为主,以财务分析结果为辅。

另外,考虑到监管人员相对熟悉财务分析,所以主要介绍如何将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应用于信用风险监管。

(一)现金流量定量分析

一是得出借款人所处的资产转换循环阶段,鉴于不同资产转换循环的借款人有着不同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这种分析对判断其总体现金状况很有帮助。

二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得出在现金流入总量和现金流出总量中,各种活动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而其中各项的贡献又有多大。

三是通过分析现金流量充分性比率和效益性比率,得出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借款人的支付能力和还款能力。

(二)现金流出顺序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借款人现金流出对于银行非常重要,也直接关系银行是否面临信用风险或信用风险有多大。

从还款角度看,现金流出顺序如下:

1、销售收入在扣除应收项后得到“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2、为了满足正常的生产和经营,“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扣除销售成本后,还要考虑存货、应付帐款的变化,得出“从交易活动得到的现金”。

3、除了直接成本外,企业还必须支付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成本,因此“从交易活动得到的现金”首先要扣除这些成本,得出“营运所得到的现金”。

4、以上是主营业务引起的现金流量,再加上其他业务的现金收支,扣除缴纳的所得税,得到“营运活动后剩余的净现金”。

5、此时,借款人需要支付筹资成本,包括利息和股利。

6、接下来的现金流出应该是偿还到期贷款,以免出现支付危机而面临清算。

7、为了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剩余的现金要用来购置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专利技术和长期投资等。

8、如果现金不足,借款人就要对外筹资。

最后,得出现金流量净额(剩余或不足)。

(三)根据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判断借款人能否还款和还款来源是什么

1、总量分析的初步结论。

如果未来的现金净流量为正,借款人能够偿还贷款。

现金净流量为正意味着现金流入量大于现金流出量,即三种活动产生的现金收入足以支持三种活动所需的现金支出,而偿还贷款属于融资活动中现金流出的一部分,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借款人能够偿还贷款。

但是,我们还需要确定还款来源。

如果现金净流量为负,借款人是不是一定不能还款呢?

答案是否定的。

现金净流量为负只意味着现金流入总量小于现金流出总量,即现金流入不能满足全部的现金流出,但是偿还贷款只是现金流出的一部分,所以借款人有可能能够偿还贷款。

由此看来,当现金净流量为负时,借款人能否偿还贷款还需要作进一步分析。

2、结构和现金流出顺序分析。

现金流量产生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现金流出顺序直接影响还款,所以,在总量分析之后,我们要进行结构和现金流出顺序分析,以判断借款人能否还款和还款来源是什么。

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借款人不能没有赊销,不能不支付货款而大量赊购,也不能不购买足够的存货,同时他还要支付职工工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此外,他还要支付利息,缴纳所得税。

所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首先要满足其现金流出,而不能用于还款。

具体讨论如下:

当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时,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能够偿还贷款;不足时,用投资活动的剩余现金;仍然不足时,他就要借新债还旧债。

这时的还款来源可能是经营活动,也可能是投资和融资活动。

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首先要弥补投资活动的现金需求,然后偿还贷款;不足以弥补投资需求或还款时,借款人要对外融资。

这时的还款来源要么是经营活动,要么是融资活动。

当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时,如果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那么,首先要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然后才能还款;不足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或还款时,借款人就要对外融资。

这时的还款来源要么是投资活动,要么是融资活动。

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0,那么,借款人必须进行融资,以弥补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这时的还款来源只能是融资活动。

六、案例分析

(一)基本报表:

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

 

 

(二)现金流量的计算及结果核实

1、直接法。

让我们首先用直接法来计算该公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AAA公司2004年底的应收帐款余额是40000万元,2000年底的余额是25500万元,因此应收帐款的增加额为14500万元。

该公司2004年度的销售收入是160000万元,则有:

销售收入160,000

-应收帐款的增加14,500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145,500

在上式中,应收帐款的增加是扣除项,因为它意味着销售收入中有一部分尚未收回现金。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

比较该公司2004年底与2003年底应付帐款和存货的余额,其应付帐款和存货分别增加7500万元和9000万元。

该公司2004年度的销售成本是64000万元,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计算如下:

销售成本64,000

-应付帐款的增加7,500

+存货的增加9,000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65,500

在上式中,应付帐款的增加减少了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而存货的增加则增加了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因此前者是加项,后者是减项。

通过计算得出:

AAA公司2004年现金流量表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1145,500

现金流入小计2145,500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365,500

支付的所得税413,000

支付的其他现金566,000

现金流出小计6144,500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71,000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82,000

处置固定资产、其他长期资产

收到的现金净额913,000

现金流入小计1015,000

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111,000

支付的其他现金124,500

现金流出小计135,50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9,500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借款收到的现金154,600

现金流入小计164,600

分配股利所支付的现金1714,600

现金流出小计1814,60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10,000

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500

在此案例中,AAA公司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00万元;同时,该公司2004年底的现金余额为2000万元,2003年底的现金余额为1500万元,增加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