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2976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docx

03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2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习提要】

教育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吗?

教育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占什么地位?

教育是万能的还是无能的?

教育如何对社会发展产生作用?

教育发展受哪些社会因素制约?

教育如何应对社会变革?

【引子】

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

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各种数据资料,然后以初中毕业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为100%,可以计算出教育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如下:

文盲半文盲0-1年级劳动生产率为58%

初级小学程度2-4年级劳动生产率为65%

高级小学程度5-6年级劳动生产率为88%

初级中学程度7-9年级劳动生产率为100%

高级中学程度10-12年级劳动生产率为124%

大学程度13-16年级劳动生产率为139%

研究生程度17-18年级劳动生产率为181%

上述数据说明劳动生产率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就是说教育对提高人的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作用。

教育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促进社会发展,可以说,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那么,教育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

教育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社会发展?

换言之,教育与社会发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下面我们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若干理论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问题,历史上的思想家与教育家们有过诸多的论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

下面择要进行阐述。

一、教育万能论

●教育乃立国之本

今日之世界,教育之世界而已,人类社会之一切问题,要无一不待教育而解决之,故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不以教育为第一要务者,二十世纪以来,殆未之有。

以上论断将教育视为解决社会一切问题的途径,透出浓浓的教育万能论的思想。

教育万能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

在他的《理想国》里,柏拉图认为一个理想与正义的国家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建立。

他说:

“假如国家建设合宜,必定有好的教育,好教育一定产生好国民,好国民得到教育一定更好。

所以教育是增进国家福利的唯一方法,教育是国家的基础。

”而且,人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他断言:

“人若受过真正的教育,他就是个温良、最神圣的生物;但是他若没有受教育,或受了错误的教育,他就是一个世间最难驾驭的东西。

英国思想家、教育家洛克将他的教育万能建立在感觉主义的认识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论。

他“假定人心是白纸,……没有一切特性,没有任何观念,人心是怎样装备起来的呢?

……对这个问题我用一句话来答复,从经验中来;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知识归根到底导源于经验。

”就是说,教育可以给人以经验,在人心上画

图2-1:

教育是万能的还是无能的?

 出无限的花样来。

所以,“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可见,洛克将人性看成是一卷白素,环境或者教育就是染料,可以给它画上最新最美的图画。

对教育万能论进行精辟论述并对思想界产生最大影响的是法国十八世纪的唯物论者爱尔维修。

他继承吸收并发展了洛克的唯物主义思想,把教育看作是外在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之总和。

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育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的手段。

认为“如果真的是一个民族的才能和美德既保证它强大又保证它幸福,那就没有一个问题比这种问题更重要:

这就是――每个人身上的才能和美德,究竟是他的机体结构的结果,还是他所爱教育的结果?

”他认为人“只是他们教育的产物”,因此,人们“自己手里掌握着强大和幸福的工具,要使自己幸福和强大,问题只在于改善教育的科学”。

第二、教育是人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爱尔维修认为,“不同的人的教育必然不同,也许就是精神不等的原因。

”但这种“精神的不等是一种已知原因的结果,这个原因就是教育的不同。

”在爱尔维修看来,社会的发展与人的成长都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万能的。

综上所述,柏拉图的教育万能论是基于建立一个理想国而提出的,其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洛克的教育万能论是基于人性的完善提出的,其哲学基础是感觉主义的认识论,而爱尔维修则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提出教育万能论。

二、教育独立论

●教育独立议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尽一份的责任。

而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所以,教育事业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保持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这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922年3月在《新教育》杂志发表的一种教育观点,即教育独立论。

这种思潮萌发于清未(如康有为的教育独立思想),发展兴盛于20世纪20年代。

民国时期在教育界,特别是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间比较流行。

教育独立论以谋求教育从制度上、思想上摆脱政治行为或政治信仰的干预为主要诉求。

在我国,以蔡元培和胡适为主要代表。

(一)蔡元培的教育独立思想

1.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完全之人格”

蔡元培在1922年发表的《教育独立议》全面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独立思想。

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养成完全之人格”,“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他提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不是“升官发财之阶梯”,“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2.教育由教育家主办

蔡元培主张大学应有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提倡“教授治校”。

教育要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把教育事业完全交给教育家办理。

换言之,大学要脱离政党和宗教的控制而达到学术自由和自治,从而实现培养人的目标。

因为教育家比任何政党旗下的其他官僚、比任何宗教人士更清楚教育本质,更懂得教育科学,能更科学地遵循教育规律发展教育事业。

这也是教育要超越政党和教会的各种直接或间接干预和控制的重要前提。

3.教育要摆脱政党控制              图2-2:

蔡元培

由于教育行政腐败、经费匮乏,特别是政党对学生运动的暴力镇压,迫使蔡元培愤怒地发出“我绝对不能再作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不愿再任北大校长的宣言》,1919年6月15日)的呼声。

他要求学生专心研究学术,不参加政治运动,提倡“教育救国”,主张教育超然于政党之外,不受政治干涉。

因为教育要均衡地发展人的个性和群性,而政党是要制造一种特殊的群性,为本党服务,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教育是求远效的,即所谓“百年树人”,而政党是求近功的,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利益;政党掌握的政权,经常更迭,若由政党掌握教育权,必然影响教育方针政策的稳定,影响教育的成效。

所以教育要超脱于各派政党。

4.教育要超越教会影响

教育摆脱教会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教育是进步的,学术文化的发展总是一代胜过一代,教育内容在不断更新,而教会是保守的,一遇到《圣经》的训条,便绝对不许批评;教育是共同的,而教会之间有宗派之争。

各国宪法教规定“信仰自由”,若由教会掌握教育权,就不能绝对自由。

总之,蔡元培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脱离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事业完全交给教育家办理,反映了资产阶级教育家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教会文化“参入教育”的思想。

(二)胡适的教育独立思想

胡适认为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的源泉,是接受人类遗产的关键,又是创造新文化、新思想和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途径,简言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

因此,他认为教育应占有崇高的独立的地位。

胡适教育独立论的基本观点如下。

1.独立的教育经费来源

胡适在考察了中外教育实践后得出结论:

教育如果没有充足的经费作支撑,不要说持续发展,就是正常的维系都难以做到。

他认为欧洲大学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们有独立的财团。

他十分推崇它们的董事会制,因为董事会是专门保管学校财产的,它像保管自己的财产一样认真负责,这样学校发展就有了充足经费作保障。

中国古代太学由于在经费来源、行政管理和学术研究方面均无法取得真正的独立,并且还时常受到朝代更替和政局影响,因而不能继续下来。

民国时期的教育同样也是因政局不稳、经费无着而步履维艰。

教育独立思潮就是因为争取教育经费独立而引发的。

胡适注重独立的经费来源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烈呼吁有钱人多投资兴办教育事业。

他主张钱多的可以改造一个大学,次多的可以改造某大学的某一学系,钱少的可以补助某一校的某一个部分。

2.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和宗教

胡适同蔡元培一样极力主张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认为学校应置身政争之外,努力向学问的路上走,为国家留一个研究学术的机关。

学校作为教学机关,不应该自己滚到政治漩涡里去,尤其不应该自己滚到党派政治的漩涡里去。

1937年7月20日,胡适提出了自己的教育独立建议:

(1)现任官吏不得作公私立大学校长、董事长;

(2)政治的势力(党的势力)不得侵入教育,中小学校长的选择与中小学教员的任聘皆不得受党的势力的影响;(3)中央应禁止无知疆吏用他的偏见干涉教育,如提倡小学读经之类。

在宗教与教育问题上,胡适指出学校是发展人才的地方,不是为一宗一派收徒弟的地方。

用学

图2-3:

胡适    校传教,利用幼稚男女的简单头脑来传教,实行传教的事业,这种行为等于诈欺取利,是不道德的行为。

他提出如下建议:

(1)禁止小学校中之宗教教育;

(2)废止一切学校中之强迫的宗教仪节;(3)与其教授神学,不如鼓励宗教史与比较宗教;(4)传教的热心不当为用人之标准,当以才能学问为标准。

3.教育应有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之风

独立的教育经费来源以及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宗教只是为教育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因素,而教育如要有高价值的创造,还必须在其自身内部营造出一种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

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可谓胡适的教育独立思想的真正意义所在。

他拟订的《争取学术独立的十年计划》,呼吁修正现行大学制度,多多减除行政衙门的干涉,多多增加学术机关的自由和责任。

胡适一生讲求独立自由,他相信,凡思想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受限制的时候,学术就能进步,社会就能向上,反之,则学术必要晦塞,社会必要退化。

三、人力资本论

人力资本概念最早在1906年费雪(I.Fisher1867-1947)所著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书中提出,但未得到主流经济学的认可。

真正将这一概念纳入经济理论分析的是,1935年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J·R·Walsh)在《人力资本观》中首次对人力资本概念做出了正式阐释。

1960年舒尔茨(T.W.Schultz)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以大会主席的身份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轰动了西方经济学界,人力资本逐渐形成了理论体系并成为一种学说。

后来由丹尼逊(E.Denison)、贝克尔(G.Becker)、文沙(J.Mincer)等人发展及运用。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不单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的经济效益。

因为教育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认知技能,相应地劳动生产率随之上升。

为了准确地理解人力资本理论经,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人力资本。

在舒尔茨等人的眼中,人是具有前望性(forwordlooking)的动物,任何人决定将自己的资源,如金钱、时间等,投入到某种活动或某个项目,并不仅仅是为了今天的享受,更多的是为了将来在金钱或非金钱上的收获。

由于这些活动都涉及到成本与收益,因而可以用经济的方法来分析。

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金钱和时间化在学校教育上,可以化在增加自己的健康上,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