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257743 上传时间:2023-05-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docx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装满昆虫的衣袋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

主备人

卞国湘

所在学校

维扬实小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教学准备

1、学生读课文,划生字,标小结,预习课文。

2、搜集有关法布尔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通用设计

设计意图

解读、修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我想问问大家: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今天呀,我们将认识一位喜欢昆虫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法布尔”

(二)课前请大家预习搜集资料的,让我们交流一下你所了解的法布尔。

小结:

法布尔如此的喜爱昆虫,所以后人为了纪念法布尔,在为他建造的雕像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的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昆虫。

(三)揭示课题:

装满昆虫的衣袋

二、紧扣课题,初读课文

(一)文中也多处提到他装满昆虫的衣袋,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划出提到衣袋的句子)

(二)读句子,联系自己:

我们平常衣袋里都放些什么?

而法布尔呢?

都放昆虫,从这点你看出什么?

(喜欢虫子、痴迷虫子,热爱大自然)出示词语(三)这篇课文没有讲法布尔是怎么成为科学家的,只是给我们介绍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事

三、学习生字、理清脉络

(一)自由读全文注意:

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二)检查读书情况,请多个学生读

适时纠正读错的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  小溪  纺织娘  厉声  垃圾    鸟栖虫居    蠕虫  嗬  蜗牛

2、释词。

小溪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5、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      )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      )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      )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学习第一段

(一)让我们先来看看法布尔从小生活的环境

(二)指名读,通过读书,我们仿佛来到了一个什么地方?

(指出重点词:

小溪纵横、花草丛生、鸟栖虫居)

(三)优美的环境给法布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在这样的环境下,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理解“着迷”

过渡:

那课文通过哪几件事写出法布尔对虫子的着迷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五、作业设计:

(一)写习字册

(二)抄写词语

(三)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2-3段)

(一)师问:

从哪些句子看出法布尔对虫子的着迷?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

(二)阅读、交流

1、预设

(1)从“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

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高声呼喊儿子。

”这句话看出来的,他为了观察昆虫,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预设

(2)从“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

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这一句感受到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

我从“终于”这个词感受到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3、相机启发:

你们想想,为了找到这只纺织娘,法布尔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么克服的?

(也许草丛里的小虫子叮咬他,他又疼又痒,但为了不惊动纺织娘,他忍着一动不动。

(也许他发现纺织娘了,猛地往前一扑,可纺织娘一下蹦走了,法布尔膝盖都摔破了。

(也许三天前,法布尔发现了这只纺织娘,连续三天,他每天都早早地蹲在草丛中,观察着它,常常连晚饭都忘了吃。

(三)法布尔捉住这只纺织娘的确是不容易呀。

你们能把这种很不容易的感觉读出来吗?

学生练读2、3段(重点从“三天前”“终于”这些重点词中感悟。

  齐读2、3段

(四)小结:

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第三、四段(4——11)

(一)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4、5、6段,可以默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大声读,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句子,写上批注,并多读几遍。

(二)学生依照自己的情感体验,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出示句子:

1、预设

(1)他把鸭子赶进池塘以后,就去水边岱蝴蝶,捉甲虫,或是蹲下来静静地观察奇妙的水底世界:

漂亮的螺壳、来回穿梭的游鱼、五彩缤纷的蠕虫……

  师相机指导:

看看书上的插图,想一想,法布尔趴在岸上,都观察到了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

2、预设

(2)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

师(相机互动交流)我觉得这一句有些问题,小甲虫怎么是小宝贝呢?

 (引导学生走进法布尔的内心世界,相机指导读好这一句。

3、预设(3)夕阳西下,法布尔赶着鸭子,满载而归,心里甜滋滋的。

(三)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削弱他对昆虫的迷恋,大自然中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那么神秘,那么美好。

(引入第一段)

  齐读第一段话。

  (在对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后,再次回到第一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法布尔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第一段在文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

三、激发兴趣,引起下文的学习

爸爸的训斥削弱了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吗?

留到下节课再学习

四、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思考书后问题

搜集法布尔小时候迷恋昆虫的故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自读最后一段。

(一)大家预习时搜集了很多法布尔的有关资料,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法布尔迷恋昆虫的事例,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交流法布尔迷恋昆虫的有关资料。

(二)法布尔研究昆虫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指名读、齐读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三)正是这种兴趣,把法布尔引进科学的殿堂,使他了解了昆虫的世界,甚至了解昆虫的内心世界。

(展示《昆虫记》一书)

  他用自己的笔给人们呈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奇妙。

(四)小结:

法布尔的一生,是为昆虫的一生,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些写虫子的书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了五十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轰动,这不能不被称为奇迹中的奇迹。

他取得的成就,是血汗的结晶,是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仔细观察的收获,是深入研究的探察的花朵,更是勤于总结的果实啊!

齐读最后一段

二、总结谈话。

(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法布尔?

(二)讨论:

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三)“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

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三、拓展引申文本,追求超越升华

(一)出示法布尔的名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

(二)学生齐读名言

(三)教师小结:

这是法布尔的精心独白,相信对我们同学们也会有所启迪。

(四)齐读全文(机动)

四、作业设计:

1、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2、推荐阅读:

《昆虫记》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衣袋

法布尔:

着迷——迷恋——浓厚兴趣

 

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紧扣课题,找出点题的句子,突出文章主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此来建立阅读期待,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地阅读文本,自觉与文本进行对话。

 

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同时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基础。

 

创设适合学生的想象、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情。

 

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

 

首尾呼应,整合教材内容,突出法布尔的特点。

 

让学生学会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学会积累运用。

 

树立“大语文观”、体现“整合”的理念,通过拓展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和对人物有一个更透彻的了解。

 

教后反思

友情链接

相关搜索:

1、走近昆虫大师--法布尔

  法布尔(1823~1915年),通常称作若盎-昂利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生于法国南部圣雷翁村一户农家,童年在乡间与花草虫鸟一起度过。

由于贫穷,他连中学也无法正常读完,但他坚持自学,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1857年,他发表了处女作《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的昆虫学祖师列翁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

1879年,著名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

1880年,他终于有了一间实验室,一块荒芜不毛但却是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钟爱的土地,他风趣地称之为"荒石园"。

在余生的35年中,法布尔就蛰居在荒石园,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科学札记等资料,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1915年,92岁的法布尔在他钟爱的昆虫陪伴下,静静地长眠于荒石园。

  法国文学界曾以"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可惜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议,便传来法布尔已经离开的消息。

  人们曾称法布尔是"昆虫观察家",到晚年公认他为"昆虫学家";他去世后,人们在一段时间里称他为"昆虫学家、作家",后来又把他称作"作家、昆虫学家"。

这些称号,对法布尔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

  2、法布尔的小故事

  勤于观察的法布尔

  法布尔总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科学观察,常常像着了迷似地观察昆虫的活动。

  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观察蜣螂的活动,专心致志得把周围的一切都忘了。

结果,别人误把他当小偷,要抓他,这才把他从观察活动中惊醒过来。

一天早上,几个农村妇女出外干活,看见法布尔躺在路上,睁大眼睛看着一块石头。

到黄昏时,这些妇女回家来,看见他仍躺在路上,以为他在为谁祷告,其实,法布尔一整天都在观察那块石头上的昆虫。

  为了得到某个具体的观察结果,法布尔常常坚持连续几星期甚至几年的观察活动,直到有结果为止。

他曾花了好几个星期,观察一堵古老的墙头,仔细研究鳖甲蜂捕捉囊蛛的动作。

他还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观察雄蚕蛾如何向雌蛾"求婚"的过程。

但是,当快要得到结果时,蚕蛾不巧被一只螳螂吃掉了。

结果,他又花了整整三年,才得到完整而准确的观察记录。

  正是靠了这种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观察,法布尔揭开了昆虫世界种种有趣的秘密,达尔文因此赞扬他是"举世无双的观察家"。

推荐阅读:

推荐读法布尔写的《昆虫记》这本书

优秀课例:

暂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