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资料员答题.docx
《文秘资料员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秘资料员答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秘资料员答题
新时期我国文秘工作的发展方向:
周恩来同志指出,秘书工作第一要保密,第二要准确、第三要迅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秘工作又面临了新的任务。
“四个转变”成为文秘工作的发展方向。
这“四个转变”是:
一是从偏重于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又办事又出谋献策;二是从单纯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三是从凭经验办事转变为科学化管理;四是从被动服务转变为力争主动。
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文秘工作的四项任务:
一为领导提供情况;二是在领导决策以后协助贯彻实施;三是协助领导协调矛盾,做好文件把关;四是承担处理领导机关的一些日常事务。
两位国家领导人的意见对我国新时期的秘书工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秘工作的职业特点:
辅助性、从属性、服务性、综合性、灵活性。
文秘工作人员的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办事能力、应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洞察能力。
值班工作的作用:
联络作用、过滤作用、应急作用、窗口作用。
印章的作用:
权威作用、代表作用、凭信作用。
领导交办事项的特点:
广泛性、临时性、具体性、紧迫性。
领导交办事项的范围:
(1)文书工作事项
(2)会务工作事项(3)信访工作事项(4)信息工作事项(5)调研工作事项(6)督查工作事项(7)联络工作事项(8)协调工作事项(9)接待工作事项。
机要秘书的工作事项:
(1)收到文电后,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填写办文单,送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要领导过目,提出意见,呈送有关领导阅示或传阅
(2)根据领导的批示,将电文主要内容和领导批示转告有关方面,或请他们前来阅看文件,也可摘录其内容,并将办理情况报告有关领导(3)承办领导的电话事务,或领导交办的其他事务(4)替领导查阅资料,摘录有关信息等(5)收存领导的讲话稿,清理领导身边的文件、资料,特别是机要文件,经防散失(6)了解领导的日常活动和去向,便于有急事联系(7)有的机要秘书负责掌管和、或兼管机关印章,负责做好监印工作。
机要工作及其特点:
凡是内部不宜公开或不须公开的运作程序,凡是涉及党、国家和军队等“机密的事”统称机要。
处理这类事务的工作称为机要工作,特点:
保密性、内部性、实务性、时间不定性。
安全保卫工作的任务:
(1)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依靠群众做好“四防”(防火、防贼、防谣、防特)工作
(2)加强内部治安管理,同刑事犯罪活动和其他危害行为作斗争,查破案件。
(3)严密各项防范措施,保卫要害部门的安全(4)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保密工作,同出卖、盗窃党和国家机密的行为作斗争(5)领导本机关本单位的警卫人员、保安人员、内保人员,以及消防队、护卫队和治安保卫组织(6)监督、考察在本单位的被依法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罪犯和被监视居住、取保侯审的被告人。
机关保卫工作的范围:
1、文件资料和机要室2、机关档案室、馆、库3、章印的保管室、4、会计室5、办公设备6、物库、油库7、武器弹药8、水、电煤气、消防、通讯等系统9、高级领导的办公室,会议室和接待室,都是机要的地方10、某些重要或秘密会议的会场11、机关住宅区12、机关附属的宾馆、招待所。
危急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偶然性、意外性、危害性。
信息概念和特征:
广义的信息,是对各种事物运动特征的客观描述;狭义的信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反映出来的新的有用的知识。
特征:
客观性、无限性、时效性、共享性、可传输性、可加工性、可扩散性、可塑性。
信息工作的概念;特指文秘人员获取、加工、传递、储存、利用和反馈信息的一系列活动。
信息工作的作用:
1、辅助领导正确决策2、协助领导科学管理3、开阔领导与文秘人员的思路4、提高文秘人员工作效率。
信息工作的作用:
服务性、综合性、针对性、适时性。
信息工作的要求:
敏锐、准确、及时、全面、适用、经济。
信息提供的要求:
针对性、多样性、适时性、保密性。
信息存储的要求:
认真筛选、科学分类、系统完整、坚持不懈、便于检索。
信息工作的主要制度:
1、信息专报制度2、信息报送数量定额制度3、紧急信息报送制度4、信息稿件送审制度5、信息采用通报制度6、信息专题分析制度7、信息业务培训制度8、信息工作奖惩制度。
信息存储的方式:
1、计算机存储2、信息简报存储3、多媒体存储4、信息资料存储5、缩微胶片存储。
值班工作的任务:
①承接上级指示②负责电话应对③接待来访人员④掌握领导的行踪⑤承办临时事项⑥确保机关安全⑦编写值班材料。
值班工作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请示报告制度(3)交接班制度(4)保密制度(5)安全防范制度。
印章的保管:
(1)印章必须有专人保管,不可随意交给他人代管,更不可“齐抓共管”
(2)印章使用应在办公室内进行,不可带出办公室,以防丢失或被坏人利用(3)用印时,文秘人员应亲自盖章,不可由他人代劳(4)印章要定期清洗,保持清洁(5)印章必须严加保管,严防丢失或被盗。
印章的刻制:
(1)印章的刻制的权限
(2)印章的刻制的规格(3)印章的刻制的手续。
印章的颁发:
印章刻制后,必须由上级领导机关向其所辖下级机构颁发。
颁发正式印章必须正式发出通知,并通知下级机构派可靠人员来领取。
领取印章须二人同行,持介绍信或领导手迹。
在确认领取人身份后,要严格履行登记、交接、签收手续,密封包装,保证归途安全。
领取人接回印章后,要向领导报告,并交给专人查明接收,还应向颁发印章的上级机关报告印章安全收到。
印章的使用:
(1)使用印章,一般应经本机关领导批准,办理签批手续,文秘人员不得擅自作主
(2)文秘部门必须建立用印登记簿,登记内容包括用印时间、用途。
(3)要正确用印,印章应加盖在落款的年、月、日处,“骑年盖月”,即印章的左边缘与落款日期的年相齐,月、日盖在印章的下面。
领导交办事项的办理的要求:
(1)态度和蔼,协商解决,不要打着领导的旗号发号施令
(2)坚持原则,按章办事,不要违法乱纪,更不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3)一视同仁,不分亲疏,不要看人办事,有失公平。
信息获取的范围:
(1)上级信息
(2)内部信息(3)社会信息(4)同业信息(5)历史信息(6)国际信息。
信息获取的渠道:
(1)信息网络渠道
(2)文书渠道(3)书刊渠道(4)调查渠道(5)会议渠道(6)信访渠道(7)科研渠道(8)档案渠道。
信息获取的方法:
网络查询法、文字阅读法、收看收听法、会议记录法、相互交流法、专题调查法、随时观察法、索取求购法。
信息加工的方法:
归纳法、浓缩法、纵深法、扩充法、对比法、转换法、图表法、剪接法。
信息简报的编写要求:
标题醒目、主题集中、内容新鲜、结构简单、篇幅简短、语言简洁。
信息提供的对象:
本级领导机关、上级领导机关、下级机关和基层单位。
信息提供的方式:
简报递送、电报递送、传真递送、网络递送、电话递送、音像制品递送。
调研工作的概念:
是专指文秘人员为有效辅助领导活动而开展的调查研究业务,它是调查研究在文秘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文秘人员调研的原则:
1、点上调研与面上调研相结合2、定性调研与定量调研相结合3、直接调研与间接调研相结合4、信息与调研相结合。
了解:
宴请活动的工作程序:
(1)准备宴请的对象、规格、范围
(2)确定宴请的时间、地点(3)宴请的通知方式(4)定菜(5)现场布置
危急事件的处理程序:
(1)现场保护和报告
(2)调查和判断(3)预测与监控(4)处理和重建。
信息的深加工:
信息的深加工是信息进行初加工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研究,开发出高层次、高质量的信息,在加工使用信息增值,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
现代领导决策,除了需要掌握全面、连续的信息之外,越来越多地需要高层次、有深度的信息。
信息存储的意义:
有利于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有利于开发深层次的信息、有利于提高文秘人员工作效率。
调研工作的概念?
答:
调研工作,在此专指文秘人员为有效辅助领导活动而开展的调查研究业务,它是调查研究在文秘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文秘人员调研的原则?
答:
一、点上调研与面上调研相结合;二、定性调研与定量调研相结合;三、直接调研与间接调研相结合;四、信息与调研相结合。
选题的原则?
答:
针对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问调查的方式、方法?
答:
方式:
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方法:
个别交谈法、开调查会、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统计调查表、专家调查法。
调研的概念?
答:
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是人们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通过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自觉活动。
调研计划的内容?
答:
调查的目的和要求;调查的范围和对象;调查的时间和步骤;调查的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和分工。
研究的意义?
答:
研究是对调查所获材料的综合分析过程,目的是产生认识上的深化和升华,探求事物的本质的规律,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调研工作中如何占有相关资料?
答:
一是有关调查课题的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以及有关的上级指示、规定等,这是进行调查必须掌握的㧈指导思想和依据;二是有关调查内容的理论、经验、动向,搞经济问题调查,要学经济理论、搞思想调查,要学政治工作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学习报刊理论文章和经验报道,了解有关学术动态,丰富思想,开阔视野;三是学习有关业务知识,调查对象从事的专业要初步学习了解,调查涉及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学习,以免调查深入不进去,甚至讲外行话。
收集资料、包括政策法规资料,理论学习资料,动态、经验资料,专业资料,调查对象的历史和现实的可以找到的资料,洪起来,学习备用。
调研成果的转化?
答:
以文转化;以会转化;以信息转化;以宣传转化。
会议工作的概念?
答:
会议工作,是指文秘机构对会议的筹备、组织和保障工作。
会议准备期间,文秘人员主要有哪些工作?
答:
制定会议预案;组建会义机构;发送会议通知;准备会议文件;布置会场;人员编组;制作会议证件;安排食宿和车辆;会前检查;接站与报到。
会议召开期间,文秘人员主要有哪些工作?
答:
会场签到;会间调度;会议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会议记录;会议简报;会议选举;会议总结;后勤保障。
会议的概念?
答:
会议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活动方式之一,更是各级领导机关和组织经常采用的管理方式之一。
会议的类型、功能?
答:
类型:
按会议的规模划分,有小型会议、中型会议和大型会议;按会议的性质划分,有规定性会议、日常性会议、专业性会议、纪念性会议和座谈性会议;按会议的形式人,有集中性会议和分散性会议;按会议的时间特征划分,有定期会议和不定期会议。
功能:
决策功能;指挥功能;沟通功能;协调功能;动员功能;显示功能。
会议工作的任务、原则?
任务:
会议组织工作;会议文书工作;会议组织联络工作;会议后勤服务工作;会议的接待服务工作;会议选举工作;会议的保密和安全保卫工作。
原则:
充分准备、严密组织、周到服务、勤俭节约、安全保密、提高效率。
接待工作的一般程序?
答:
接待实施的一般程序:
迎接及安排来宾生活;看望及商定活动日程;礼仪性会见与宴请;按日程开展活动;送别;小结。
接待工作的原则?
答:
热情大方、细致周到、确保安全、俭省节约、内外有别。
接待工作的概念?
答:
接待工作,是指一个社会组织在交往和联系中所进行的迎送招待、联系洽谈、参观浏览等服务性活动。
接待工作的作用?
答:
展示形象有重要窗口、牵线搭桥的主要形式、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
接待实施的具体要求?
答:
接待上级机关来宾的要求、接待平级机关来宾的要求、接待本系统来宾的要求、无约接待的要求。
接待的类型?
答:
按接待对象的国别划分,可分为内宾接待和外宾接待两种。
按接待的组织关系划分,可分为上级来访接待、平级来访接待、下级来访接待和群众来访接待。
如何做好接待的准备工作?
答:
心理准备、信息准备、接待方案准备、布置与检查。
随从工作的类型和特点?
答:
类型:
调查研究型、检查考核型、处理问题型、看望慰问型、商务谈判型、参加会议型。
特点:
流动性大、时限性强、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工作要求高。
随从工作的意义和要求?
答:
意义:
做好随从工作,有利于提高领导工作效率;做好随从工作,有利于树立领导机关的和领导者的形象;做好随从工作,有利于锻炼文秘人员的才干。
要求:
工作要主动、办事要细心、说话要谨慎、不要帮倒忙。
出差前文秘人员的准备工作?
答:
思想准备、组织准备、资料准备、物资准备。
问通话的程序和要求?
答:
1、打出电话
(1)发话准备、
(2)通话、(3)结束通话;2、接收电话
(1)接电话时应顺手备好笔和纸,以便记录重要内容,
(2)拿起话筒后,应主动自报家门,(3)通话结束前,应询问对方是否有别的事情,然后再挂上话机。
文秘人员寄发邮件的程序和要求?
答:
查对、登记、封装、交寄、结算。
文秘人员接收邮件的程序和要求?
答:
点收、分拣、拆封、登记、分发。
通讯工作的作用?
答:
能够提高管理水平、能够增强办事效率、能够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通讯工作的原则?
答:
及时原则、准确原则、安全原则、经济原则。
文秘人员应熟悉和掌握的邮政业务?
答:
电报、电传、传真。
传真的优点?
答:
逼真、迅速
文秘人员如何讲究保密艺术?
答:
熟记范围、按章办事、弄清身份、判断用意、以礼拒绝、佯装不知。
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答: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
答:
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行政职权,依法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能够引起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面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内容?
答:
行政行为的内容是指行政行为设定权力(利)与义务来实现对社会关系的调整,行政行为包含行政立法行为以及执行和适用法律、法规等行政规范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分类?
答: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行政行为和依申请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授益性行政行为和侵益性行政行为、单方行政行为和双方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
答:
行政确认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关系、法律地位或者其他有关的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认可,证明和确定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主体的特定性,行为的中性,行为的非处分性。
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
答:
行政许可作为一种行政管理制度,是行政机关在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一种事先控制手段,是对各种行政审批活动的一种抽象和概括。
特征:
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行政许可是解禁与赋权的统一;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奖励的概念?
答: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机关依据其职权,按照法定原则和程序,向对国家和社会作出突出或者遵纪守法事迹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物质或者精神鼓励的行为。
行政救助的概念?
答:
行政救助是指行政机关应申请对面临或者遭到巨大困难或者危险的公民、法人、烈士家属给付抚恤金,劳动部门和民政部门对退役军人的劳动就业安置,公安机关对受到威胁或面临危险的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和救助,还有政府的救灾扶贫行为等,都属于行政救助行为。
行政程序法的概念?
答:
行政程序法是指调整和规范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过程、步骤和方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行政程序法制化的结果。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答:
合法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参与原则、效率原则。
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
答:
听证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告知制度、说明理由、回避制度、职能分离制度、不单方接触制度、时效制度、行政救济制度。
行政复议的概念?
答: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行政机关提出复议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特征:
行政复议性质上是行政性与程序上司法性的统一;行政复议的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具有恒定性;行政复议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行政复议以合法性和适当性为审查标准;行政复议的审查方式以局面审查为主。
行政复议的范围?
答:
范围:
行政复议的范围也称为行政复议主管范围或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对行政复议机关而言,行政复议的范围指其处理行政争议案件的权限;对行政相对人来说,则意味着请求行政复议机关提供权利救济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最大限度。
行政诉讼法的含义?
答:
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具体说,它是调整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行政争议纠纷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答: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的原则;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辩论原则;人民检察院以行政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原则。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答:
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申请行政机关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行政违法的含义?
答:
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行政违法包括行政主体违法和行政相对人违法。
行政赔偿的含义?
答:
行政赔偿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因违法行为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行政违法的特征?
答:
行政违法是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行政法保护的行政关系的行为;行政违法是一种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行为;行政违法是要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行为。
行政赔偿的范围?
答:
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侵犯财产权的范围;不属于行政赔偿的事项。
行政赔偿的程序?
答:
行政赔偿程序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提起行政赔偿请求,赔偿义务机关或人民法院依法处理行政赔偿争议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
如何选定应用文写作文种?
答:
应用文作者在写作中,必须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种,客观需要制约文种的选择。
应用文文种个性鲜明、区分度高,根据某一需要往往只能选择一个文种。
向上级部门请求指示和批准只能用“请示”,而“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如何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应用文?
答:
表达是应用文制作的关键环节,在这环节中,最初的需要同样起着深刻的制导作用。
作用选择什么结构模式、运用什么表达方法、用什么风格的语体表达内容,往往都要根据“需要”来定。
应用文写作的全过程?
答:
客观需要是作者写作的起因,这种需要制导着写作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写作意图。
意图是写作的最初动机,也是喜获丰收形成应用文主旨的基础。
应用写作意图正是产生于生产、生活实际需要,这种需要是形成作者写作意图的逻辑起点;2、规定文种选择。
应用文作者在写作中,必须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文种,客观需要制约文种的选择。
应用文文种个性鲜明、区分度高,根据某一需要往往只能选择一个文种。
向上级部门请求指示和批准只能用“请示”,而“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3、决定表达方式。
写作的社会内容都凝聚在写作的成品中,表达是应用文制作的关键环节,在这环节中,最初的需要同样起着深刻的制导作用。
作用选择什么结构模式、运用什么表达方法、用什么风格的语体表达内容,往往都要根据“需要”来定。
应用文写作的起因。
答:
一、客观需要是应用文写作的起因。
应用文作者写作最直接的动因是客观生活需要,是管理的需要、处理事务的需要、人际交流的需要、专门业务的需要。
这种有目的的活动在是“需要”的制导下进行的,写作成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用性”。
因此,写作有实际效用的文章是应用写作的预期目的,客观需要是应用写作的起因。
1、客观需要的类型:
应用写作是有目的的活动,是满足某种实际需要的一种功利性活动。
2、客观需要对写作过程的制导作用。
(1、形成写作意图2、规定文种选择3、决定表达方式)。
二、调查研究是应用文写作的前提。
应用文作者必须十分重视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应用写作的逻辑起步。
1、调查研究的对象(1、事实材料2、政策材料3、情况资料)2、调查的方法和方式(1、调查的方法2、非普遍调查)(1、实地调查2、文献调查3、问卷调查4、网络检索)3、研究的方法(1、整理材料2、分析材料)三、正确表达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
1、辨别文种2、选择文本模式(1、“凭”—“事”—“断”式2、“断”—“事”—“析”式3、“事”—“析”—“断”式)3、选择合适的表达语体4、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五种: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四、修改定稿是应用文写作的终结。
1、明确修改对象(1、查写作目的是否准确体现2、查事实、依据、数据是否准确、精当3、查结构模式是否答文体规范4、查语体、语言是否得体准确5、查标点符号是否使用恰当)2、修改核查的方式(1、主动征求领导、专家意见2、召开小型会议讨论3、作者反复自改)
行政公文的格式?
答:
行政公文的格式在国务院2000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中在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其第十条指出:
“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
通知的格式、拟写?
答:
通知是属于下行文,是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周知、执行或服从安排的文种,具有时效性、执行性、知照性。
种类:
1、规定性通知:
这类通知主要用于向下布置和安排工作,正文结构多数采用两段法,前一段为通知的原因、理由、目的、针对的问题等,后一段为通知的事项、包括措施、步骤等;2、会议通知:
这类通知是由会议的主办单位向应该参加会议的下属或有关单位发出的,告知参会会议的有关事项。
正文要交代清楚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名称、参会人员、会议内容和目的以及与会会员应做的准备和其他有关事项;3、印发类通知:
这类通知主要用于印发规章。
规章属于事务管理类文书,它不列入行政公文系列,所以不能直接下发或发面,需要借用通知下发或发布。
印发类通知是复合体公文,结构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知本身,即印发语,第二部分是印发的规章,拟写印发类通知,只写印发语,规章是另订的,照印即可。
4、转发类通知。
与印发类通知相,也是复合体公文,由通知本身和被转发的文件两部分组成。
被转发的文件是通知正件之一,不能被列为附件。
转发类通知只拟写转发语。
写作要求:
1、针对性强。
规定性通知是就某项工作的政策或做法作出的规定,标题是通知的发文意图或主题的概括和鲜明的表现,针对哪项工作、什么事情、非常明确。
2、理由充分。
规定对某些事情实际上是限定,对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规定或限定,有什么依据,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写清楚,以便收文单位能自觉遵守、执行。
这些通知的依据、理由,多数在正文的第一部分。
3、规定具体。
这些规定性通知的实质性内容,即规定什么。
规定起具体起便于执行。
通报的拟写?
答:
通报是下行文,适用于规章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具有典型性、时效性、教育性的特点。
分为规章通报、批评通报、情况通报。
写作要求:
通报正文是通报的主体,在写作上要做事事实清楚、分析入理、措施得当。
1、事实清楚。
要注意叙述六要素:
什么人或哪些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为什么做、做了以后产生什么后果。
还要注意叙述的顺序和详略,先写重要情况、突出情况,再写次要情况、一般情况。
2、分析入理。
对情况通报中的情况要有原因的分析和定性的结论,对事故通报中的事故也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