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1274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docx

春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导学案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及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位选择更多的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如市场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等。

3.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水源、原材料等自然因素和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环境等社会经济因素。

4.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越来越大。

5.服务业的区位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地价、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等。

6.交通运输方式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等。

7.交通运输布局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运用不同区域或案例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学会分析不同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结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理解影响不同产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分析不同产业发展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

根据教学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四轮专业学科评估结果

排名(不分先后)

学校名称

星级

1

中国农业大学

★★★★★

2

北京林业大学

★★★★★

3

清华大学

★★★★★

4

北京大学

★★★★★

5

北京交通大学

★★★★★

6

西南交通大学

★★★★★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

1.了解农业的概念、特点。

【区域认知】

2.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了解家乡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及劣势条件。

【地理实践力】

3.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及限制性因素的方法。

【综合思维】

4.认识到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人地协调观】

知识清单一 农业及其发展变化

1.农业的概念

利用动植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以及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和养殖等途径,来获得农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分类

类型

分类

产业形式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养殖业和栽培业等

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3.农业分布特征

空间分布最为广泛。

在地球陆地面积中,约11%是耕地,约24%是草原和牧场,约31%是森林和林地。

海洋和内陆水域则是渔业生产场所。

知识清单二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气候

影响农作物分布和农业发展首要的自然因素,不同的农作物有着不同的水热条件要求

土壤

农作物的生长之地,是农作物所需养分的主要来源地

地形

平原地区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带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水源

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表现最为明显

[易误辨析]

1.光照条件就是热量条件。

提示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

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

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

2.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市场

农产品要到市场上销售,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品种和规模有较大影响

交通

现代交通工具运输速度的大幅提高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靠近市场的要求降低,市场范围日益扩大

政策

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业生产技术

使土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劳动力

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是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3.变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以改造,社会经济因素经常会发生变化。

[易误辨析]

2.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条件,说明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提示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往往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农业的类型

1.按生产对象分为:

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

2.按产品用途分为:

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3.按投入多少:

粗放农业、集约农业。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

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

关键技术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能够将太阳光无用光波转变为适应光合作用需要的光波。

它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任务清单一 农业区位因素

情境探究

[情境]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有可耕地面积约2240km2,其中有59.12%用于稻谷生产,其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农牧业发达的国家,牧场辽阔,农牧产品主要出口国外,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探究]

(1)两地农业景观反映出的气候特征有何差异?

(2)图中的两种农业生产活动需要的劳动力有何差异?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提示 

(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景观反映出该地的气候具有湿热的特征;而澳大利亚牧场景观反映出的气候具有干旱的特征。

(2)水稻种植需要的劳动力较多,而牧业活动需要的劳动力较少。

(3)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

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

此外东南沿海地区临近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

素养凝练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具体案例

气候

光热

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密切

世界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

年降水量小于250mm的地区,除有灌溉水源外,一般不适合发展农业

地形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南方的水田农业;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

土壤

根据不同的土壤肥力、酸碱性等,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

江南丘陵红壤地的茶叶生产;甜菜耐盐碱

水源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新疆的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具体案例

市场

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城郊发展乳畜业及园艺业

交通

对易腐烂变质的农产品影响大;交通条件的改善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我国北方居民冬季可以吃到海南生产的新鲜瓜果和蔬菜

政策

国家政策及政府干预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

“以粮为纲”;家庭联产承包制;粮食直补

农业

生产

技术

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如我国将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m;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

②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如北美粮食单产高,非洲粮食单产低。

③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如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影响农业生产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农业生产多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素养应用

(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阅读下列材料,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要求。

大蒜在我国是一种秋播夏收作物,喜湿、喜肥、不耐旱、忌渍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大蒜出口量约占世界大蒜贸易量的90%,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1)播种时在原有土地上覆盖地膜(上图)能够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其作用是什么?

(2)我国每年大蒜的种植面积波动很大,影响大蒜种植面积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为什么我国大蒜在世界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

提示 

(1)保温、保水(保墒)。

(2)市场。

(3)劳动力价格低;土地租金低;大蒜品质好。

任务清单二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农业区位选择

情境探究

[情境]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蔗、种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等。

但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结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从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了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水果、花卉等。

[探究]

(1)基塘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2)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珠江三角洲农业结构调整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 

(1)基塘农业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因而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

(3)农民经济收益的增加;农业景观的变化。

素养凝练

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2.农业区位选择

(1)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在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时,常涉及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判断,下面结合实例对其分析如下:

①主导因素:

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

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那么,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了,因此,地形是影响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

②限制性因素:

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只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若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是限制性因素。

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而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该地能够进行粮棉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了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

(2)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

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因素起关键作用,这个因素就是主导区位因素。

判定角度

典例分析

主导因素

某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

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水源

海南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

热量

新疆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

气候

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

土壤

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

地形

江南丘陵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

土壤

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

气候

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

市场

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

保鲜技术

3.对农业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1)大范围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

农业类型或作物

农业区位的选择

种植业

湿润、半湿润平原或盆地地区

林业

山地、丘陵地区

畜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