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115957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1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绪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绪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绪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绪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绪言.docx

《绪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言.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绪言.docx

绪言

绪言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知道化学研究的对象,了解研究化学的意义;

2.了解化学发展简史,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3.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温故互查

二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1)生活中的新材料有;

(2)水资源污染与有关。

(3)“温室效应”现象与的排放量有关。

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塑料食品包装袋的目的是减少“_____污染”。

二、设问导读

学生阅读P1-4,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化学?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与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的对象是(填“物质”或“物体”)

2、化学与社会发展有什么关系?

(2)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研究和创造新物质。

总之,化学在保证人类并不断提高人类的______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

利用化学生产______和_____;以增加粮食产量;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____保证人体健康;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_____条件;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______。

3、化学成为一门科学,是如何发展的?

(3)(古代)人类最早与化学有关的活动是发现利用_____。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继而人类又陆续产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

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化学工艺,如制造铜器、铁器、_________等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近代)到了近代,英国的科学家道尔顿和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了______论和________学说,奠定了____化学的基础,直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_______律和_______表,使我们学习和研究化学有规律可循。

(现代)自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人类已经创造出许多新物质。

现代化学在______、材料、_____和________等研究上,俞来俞显其重要。

例如;_____铜具有超塑延展性;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

近年来人们又提出了____化学,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三、自学检测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____、_____、_____与的科学。

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物质B.实验C.运动D.物体

3.发现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福加德罗

4.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勤劳智慧的祖先有许多发明创造。

下列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

A.造纸B.火药C.陶瓷D.指南针

5.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在环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恶化

四、巩固训练

1.下列不是侧重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设计计算机程序 B.“神八”飞船燃料的研制

C.“禽流感”疫苗的研制D.防止环境污染

2.人类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A.火的发明和利用B.孔雀石的发现

C.铁器的使用D.黑火药的发明

3.奠定近代化学的基础是(   ) 

A.火的发现和利用 B.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C.元素周期律的发现D.发现和合成物质3000万种以上

4.一只可爱的小猫怡然自得的坐在一块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说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绝热性B.导热性

C.导电性D.吸热性

5.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化学与生物、物理都属于自然科学

B.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都非常密切

C.生命活动的过程充满着一系列化学反应 

D.治病的药物没有化学成分

6.下列关于说法错误是(      ) 

A.合成新材料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B.古代烧瓷器、制火药、造纸等与化学工艺有关

C.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7.新研制的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的一次性餐盒,废弃后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月就可以分解。

下列关于此餐盒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替代塑料餐盒可减少“白色污染”B.可有效利用秸秆,减少燃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

C.这种餐盒是绿色环保产品D.秸秆属于合成材料

五、拓展探究

8.小茜同学收集到以下七种物品并进行探索。

请回答:

(填序号)

①上述与化学有关的物品是;②其中与人类的住、行有关的是      ;

③其中可以食用的是;

④从亲身经历中举例说明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归纳相关信息,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一、温故互查

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科学。

二、设问导读

教师演示下列一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并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后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A:

①火柴折断、②纸张揉团、

③水的沸腾、④胆矾研碎。

实验B:

⑤火柴燃烧、⑥纸张燃烧、

⑦酒精燃烧;⑧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问题1]:

什么是物理变化?

什么是化学变化?

二者有什么不同特征?

【实验现象】实验中你观察到哪些现象?

(1)火柴梗、纸张、胆矾、石灰石呈______态;水、酒精、稀盐酸呈无色______态;(填“固”或“液”);其中纸张呈_____色,胆矾呈_____色,石灰石呈_______色。

【实验归纳】上述两组实验各有什么不同点?

每组实验的共同点是什么?

(2)A组实验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所以该组实验属于________的变化;B组实验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所以该组实验属于________变化。

【实验结论】对照上述两组实验,归纳两种变化的定义、特征。

(1)化学变化的定义:

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的特征:

_____________。

(2)物理变化的定义:

_____________;

物理变化的特征:

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1)水的沸腾和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成分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哪些类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类型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化学变化常伴随有什么现象?

化学变化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而且还伴随有能量变化,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这些现象常可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的唯一依据。

[问题3]: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与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实验,学生小组观察C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C:

⑨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时,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而石蜡燃烧生成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粉笔折断只发生________变化。

【实验归纳】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

在物理变化中,发生化学变化;在化学反应中,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物理变化发生。

三.自学检测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柴梗折断B.水的沸腾C.纸张燃烧D.胆矾研碎。

2.厨房里的变化,属物理变化的是()

A.菜腐烂B.刀生锈C.煤燃烧D.水蒸发

3.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是()

A.纸张揉团B.酒精燃烧C.粉笔折断D.瓷碗破碎

4.在镁带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镁带变短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强光   D.生成白色固体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化B.牛奶变酸C.瓷器破碎D.酒精挥发

四.巩固训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B.石蜡熔化C.酒精挥发D.蔗糖溶解

2.下列变化中,都属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沸腾、酒精燃烧B.木材造纸、泥土烧瓷

C.汽油挥发、呼吸作用D.玻璃破碎、西瓜榨汁

3.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冰雪消融B.葡萄酿成红酒C.水果腐烂D.铁器锈蚀变红

4.关于物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产生光和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物质状态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5.关于“蜡烛燃烧”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又有化学变化D.无法确定

五.拓展探究

1.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

请你就这两种方法,从你所学的化学知识中找出二者在三个方面的差异。

(1)在变化种类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变化特征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能量转化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话语”的不同含义

①酒精燃烧;②酒精易燃烧;③酒精可用作燃料。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2.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温故互查

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1)说说“纸张折叠”与“纸张燃烧”在变化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二者的联系是__________。

(4)化学变化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等,还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等能量变化。

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8—P9“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什么是物理、化学性质?

(1)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就表现出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2)常见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常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还原性、毒性、_____、酸碱性等。

[问题2]:

物质性质与用途有何关系?

(3)物质的_________决定着它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__________。

如铝有导电性,可用于制________;铁可做炊具,是利用铁具有_________的性质。

[问题3]:

区分“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4)描述“化学性质”一般有“_____”、“会”“可以”等字眼。

例如:

酒精燃烧属于________;而酒精可以燃烧属______。

三.自学检测

1.、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沸点B.硬度C.还原性D.溶解性

2、纯净的铁是①银白色②密度为7.86g/cm3③熔点是1535℃④在空气中易生锈。

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下列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可燃性B.酸碱性C.氧化性D.挥发性

4、下列物质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铁、铝制炊具     B.氢气充气球C.酒精作燃料         D.铜制导线

5、下列方法不能区分铁块和铜块的是()

A.比较它们的形状B.比较它们的密度

C.比较它们的颜色D.用磁铁吸引

四.巩固训练

1、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

 

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天然界中最硬

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

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石墨制铅笔芯B.用铜丝制导线

C用干冰作制冷剂D.用粮食酿造酒

3、下列用途是利用其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氮气可做焊接保护气B.氦气可填充飞艇

C.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二氧化碳D.氧气可供给呼吸

4、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蜡烛受热能融化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C.液氧是淡蓝色液体碳铵受热易分解

D.氢气能燃烧氧气有助燃性

5.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常温下木炭的稳定性B.氧气的氧化性

C.一氧化碳的可燃性D.活性炭的吸附性

6、根据物质的哪些性质可区分下列各组物质?

(1)白糖和食盐_________;

(2)煤块和木块___________;

(3)酒精和水____________;(4)蒸馏水。

7、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

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填文字)。

8、根据生活经验填空:

(1)下列物质在常温时的状态分别是:

食盐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啤酒_________。

(2)请举出生活中有气味的两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

(3)铁的密度_____(“大于”或“小于”)铝的密度。

五.拓展探究

1.把某种金属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金属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圆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性质。

(1)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_____;②熔点_____;

③密度比水_____;④颜色是_____。

(2)化学性质有:

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

(至少写出三条)

修正液

使用方法:

使用前须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后书写。

注意事项:

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3.能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

4.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温故互查

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1)物质在_______________表现出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就表现出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2)常见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等。

(3)常见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等。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12—P14内容并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

蜡烛燃烧的实验,我们可以探究哪些内容?

(1)点燃前,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等。

(2)蜡烛燃烧时,你看到蜡烛的变化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是化学变化。

蜡烛火焰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_____最亮,温度最高。

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产生________,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_________。

由实验现象可知蜡烛燃烧生成______和________。

(3)蜡烛熄灭时,可看到有______产生,用火点产生的物质,发现该物质能被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蜡烛燃烧的探究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的______,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______性质。

又如蜡烛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_____性质。

(2)关注物质的______。

如石蜡熔化是_______变化,石蜡燃烧是______变化。

(3)关注物质的__________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三.自学检测

1.石蜡是________色________体(填状态),密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用指甲在蜡烛表面划过,会________,说明石蜡的硬度________(填“硬”或“软”)。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空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

①焰心②内焰③外焰

A.①B.②C.③D.②③

4.下列不能由实验探究体现出来的是()

A.物质的性质          B.物质的变化 

C.物质的内部结构D.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5.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计算B.实验C.测量D.推理

四.巩固训练

1.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固体小颗粒

2.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较长时间后表面产生白膜,说明空气中含()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氮气

3.通过对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③燃烧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D.①②③④

4.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的固体,质硬、难溶于水    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

C.蜡烛燃烧放热,稍有黑烟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某金属工艺品外表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用磁铁吸一下,“用磁铁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观察C.实验D.作出结论

6.小林在点燃蜡烛时,发现有少量黑烟产生,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试验,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份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7.将一支蜡烛点燃,固定在桌面上,罩一个玻璃杯,观察到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蜡烛燃烧需要___________。

8.下列各组物质,可以根据下述各种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写在各组物质后面的括号里。

A.气味不同B.味道不同

C.通入二氧化碳,发生不同的现象D.硬度不同

①白酒和食醋()

②铝片和钢片()

③蒸馏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④白糖和精盐()

五.拓展探究

某实验小组同学对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产生,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假设]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进行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内壁附着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没有现象,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水雾产生,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提供了证据。

同时可以排除假设_______,因为____。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研究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和得出结论。

2、初步学会使用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温故互查

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知识:

(1)对蜡烛及其探究可从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阶段进行。

(2)探究可知蜡烛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和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是化学变化。

二.设问导读

阅读课本P14—P15内容并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填“相同”或“不同”)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针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三种成分分别根据所提的问题作出假设:

①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_____,

②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_____,

③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_____,

3.设计实验

①根据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分别向两种气体中加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来验证假设①;

②根据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可分别用____________伸入两种气体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来验证假设②;

4.实验及分析

分别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和两瓶吸入的空气。

①别向两种气体中滴加等量的澄清石灰水,看到的现象是:

呼出的气体中_________________,吸入的空气中____________。

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小。

②分别将____的木条伸入两种气体中,看到吸入的空气中木条__________,呼出的气体中木条_______。

证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多。

③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向其中一块哈气,对比两块玻璃片的水雾可知吸入的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含量______。

三.自学检测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

3.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哈气”,再擦会使玻璃更干净,说明与空气相比,呼出的气体含较多的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