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970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五、六单元单元教案文章来

第五单元

17、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谈话:

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

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

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问: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

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

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

“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

”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

“炉、烟、流、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

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

(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

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

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

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

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

如:

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

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课时

回顾

1、背诵《望庐山瀑布》,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2、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方法。

(巩固积累,引导方法,为《绝句》的学习做准备。

自读

1、按上节课的方法,自读学习。

学习生字,进行识记,读准字音。

2、交流自学情况。

出示卡片认读生字,(鹭、含、岭、泊、吴)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个别字注意扩词练习,加深学生对字意的理解,促进识记。

3、指读诗句。

抓住重点的字音,进行指导。

如:

“翠”读“平舌音”,“泊”读“bo"不要发成"be"的音等。

(挖掘学生识字经验,引导主动识字。

加强识字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多渠道识字的良好习惯。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吴、含、窗、岭、鸣、绝、泊、柳”,引导学生从字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并把自己提醒大家在书写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说清楚。

2、教师范写难点字,边写边强调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

“窗”注意不要丢掉“囱”字上面的小撇。

“含”和“岭”的里面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里面的是“今”,“岭”里面的是“令”。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教学中应突出其主要地位,下大力气,抓实抓好。

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感悟

1、出示诗句(不出现插图),默读诗句,利用工具书自学诗句内容。

2、启发思考:

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

3、组内交流。

有条件的可采用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动笔画简笔画,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交流过程中要注意重点字词的理解。

如:

“含”“东吴”

(一句一景、色彩多姿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此,创设情境,变“话”为画,有机地转化学习活动,在学生想画、说画、赏画、评画的过程中,理解了诗句的大意,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

但组织过程中要注意“画画”不是活动的主体,只是理解诗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花费过长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偏离重点,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

诵读

1、出示插图或学生的优秀画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图文对照,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以及诗句寓情于景,景美情浓的特点。

3、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读背诗句。

如:

自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读、指画面读等,实现美读成诵的学习目标。

拓展

1、把自己收集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有条件的可以召开一个小型“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课外的古诗积累情况。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自古以来就是浏览胜地。

2.香炉——炉山西北部一座高峰的名字。

3.紫烟——山上水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紫色烟雾。

4.前川——山前面的河水。

5.银河——天河。

6.九天——天空最高处。

[1]黄鹂:

黄莺。

鹭:

鹭鸶。

[2]西岭:

泛指岷山。

岷山在成都西,冬夏积雪,千年不化。

含:

从窗中远看西岭白雪,所以用“含”。

东吴:

指今江苏、浙江一带。

相关链接: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

他在诗歌中热烈歌唱进步的社会理想,表示了对黑暗统治势力的极大轻蔑;他善于以豪迈的笔墨绘祖国壮丽山河,写了许多想象丰富、气势奔放的优秀诗篇。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李白达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顶峰。

“诗仙”,是人们对他的美称。

本诗大概是他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

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

庐山峰岩奇秀,泉瀑飞湍,无限风光。

诗人在对壮丽的自然奇景的描绘中,也展现出自己开阔的胸襟和昂扬的气概。

《绝句四首》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这是第三首。

诗人在这首七绝中写了四种景物:

黄莺在青翠的柳丛中鸣叫,白鹭在万里碧空中飞翔;西岭上千年的皑皑白雪,浣花溪中停泊的万里行舟,构成了一幅明丽清新、开阔生动的图景。

描写中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

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篇对仗,极为工稳,表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锤炼。

教学反思:

18、雷雨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课件展示:

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

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

(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

)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

雷雨

2、引发想像:

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

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

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

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

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话平台

自学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丰富识字经验。

如:

用动作记住:

“压”"垂";用换偏旁记住“虹”等。

3、利用生字卡片进行同桌互检。

也可设计识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认读。

如:

开火车读、摘果子等。

或引导学生找出这个字在文中的那句话,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进行巩固。

4、小组读课,互相正音,评价。

5、全班合作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课文真正交给学生,组织他们在读中发现,在自学互动中交流识字的方法,丰富识字经验,激发了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进而提高了自主读书的能力。

细读

1、范读,引导学生谈谈听读的感受。

启发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进而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2、学生再读课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

3、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课文语言的简炼。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

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写字

1、出示“我会写”。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如:

“虹、蜘、蛛、蝉”都是虫字旁,书写时要注意“扁口”上宽下窄;“压、逃、越”都是半包围构;“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等。

2、教师范写学生认为的难点字,边写边强调注意的重点笔画。

3、学生临写,同桌交流评价。

对照总结之后,再进行书写,写得好的全班展示。

(由于文章篇幅较短,所以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这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

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回顾

1、读写上节课学习的字词。

利用生字卡片或课件等形式,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分段读文,回忆课文内容。

(字词的掌握、读书的水平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

课堂教学要追求创新的同时,更要兼顾的是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扎实训练。

研读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

思考:

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样?

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

2、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教师相机点拨。

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互相提问题。

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