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970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docx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教案

课题:

一、我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了解居室的特点和相关文化,我的小天地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我的小天地,我的小天地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的家具与家具之间、家具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我的小天地

1:

回忆与畅谈自己最喜欢的活动、学习、休息的场所或居室,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材料表现其特点和自己的感情。

2:

运用回忆、讨论、交流各自最喜欢的场所,采取个人创作的方式进行表达.

3: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

引导观察回忆或想象自己小天地的摆设和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记忆或想象中的小天地。

图片或录象资料,凡高作品《暖色的房间》,实物投影,照片、绘画工具和材料等。

教学活动设计: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教材图片)

1、喜欢图片里的这个房间吗?

为什么?

2、哪些布置和颜色你特别喜欢?

3、从这个房间的布置一你可以猜猜这个房间的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

4、欣赏教材其他图片,假如你来到这样的房间,你会在里面做些什么?

5、小结渗透:

随着现代人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居室设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有个性。

二、启发交流,回忆或想象自己的天地。

1、你的房间怎么样?

用比较精彩的语言描述一下你的居室布置特点。

2、你希望你有一个怎样的属于你的小天地?

描述一下?

3、评价:

谁的语言表述最清晰?

(谁描述的房间最有特色)?

4、小结: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自己的天地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

三、欣赏范作,学习表现

1、刚才我们是通过语言来表现自己现在的或心目中的小天地,接着我们要用美术的方法来表现,想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和材料可以代替语言表达你自己的意思?

2、讨论与交流。

(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一些作品:

纸工家具,花瓶装饰、彩纸帖画等)

3、欣赏评述:

欣赏教材学生作品,思考与交流:

小作者是怎样通过自己的画笔告诉你他的爱好的?

从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

4、你准备在你的作品中着重做哪些描绘来告诉别人你的爱好?

5、简单的构图与色彩建议

四、学生创作表达,指导。

1、要求:

画面简洁明了

        能突出自己的爱好

        色彩和和谐

五、作业展评

1、作品统一张贴

2、欣赏与交流,根据作品特色。

3、画面效果交流: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的(构图与色彩)?

(为什么)?

 4、教师评讲有特色作品。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课题:

二、民间面塑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

面塑这一民间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作为华夏一绝面塑是一种新颖、活泼的手工制作形式,学生学习面塑不应该仅仅要求他们会用面塑的方法制作小动物,而是要通过面塑这种形式,重点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作品在继承我国民间优秀传统工艺手法的同时,在题材上大胆创新、联系生活,给面塑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是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人文环境下,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2.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3.在作品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技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爱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揉、捏、剪、挑、压、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

老师在课下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做了小老虎的形象。

谁能分析一下不同的完成形式呢?

通过观察,学生回答:

有版画、有绘画、有剪纸、还有面塑。

教师:

面塑制作和其他的方法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

通过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1、立体、生动

2、制作的形象具有趣味性。

3、十分具有民族特色是我国的民间工艺。

出示课题:

民间面塑

讲授新课:

作品欣赏:

课件播放,民间面塑的工艺品,通过欣赏不同的生动的,民间面塑工艺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愿望,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出示教师的不同题材的作品(如:

风景、人文、动物等等)让学生体会面塑的表现层面的广泛,并通过近距离的观看让学生感受到了只要大胆构思,勇于实践就能完成自己的面塑作品。

以小组的形式仔细观察教师的作品,想一想老师都用了哪些手段进行造型?

可以逐一分析几处细节如:

老虎的尾巴是用搓的方法等等。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揉、捏、剪、挑、压、贴等,并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并及时给予肯定。

课堂演示:

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面塑的制作过程。

学生总结造型手段:

捻、剪、拧等其它方法。

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有一个观察、思考的对象。

在观察演示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总结教师所用到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激趣构思:

教师:

看了老师的作品我想有很多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谁能说说你想用泥塑的形式做点什么?

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可以把学生描绘的形象画在黑板上,给学生的创作提供素材,对想法思路有创意的学生得给予肯定,以激发全班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作中也能体现每个孩子的主观愿望。

巡回指导:

及时辅导学生创作过程出现的问题。

做到以点促面。

鼓励、评价:

展示全班的作品并给与肯定,尤其特别点评构思独特的面塑作品。

请同学们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总结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有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说作者富裕作品中自己的独特想法和大胆的刻画。

课后拓展:

欣赏更多民间工艺品。

如:

风筝、泥人、扎染、布玩具等等。

感受民间工艺的巨大魅力,和我们对民间工艺传承的艺术使命。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课题:

三、冰棒棍玩具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本课教学以“冰棒棍玩具”为课题,利用冰棒棍、打头针和彩色纸、颜色壁灯进行活动人物、动物形象的创作和设计。

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增强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中的主要材料是冰棒棍,这主要靠平日的收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养成对生活中多种废旧材料在利用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用彩纸、剪刀、胶水、彩笔根据预先的设计进行冰棒棍玩具的制作。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的设计创造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制作动物、人物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作品的新奇、牢固、美观、生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课下收集的冰棒棍,提示学生生活中的任何材质只要赋予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能变废为宝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教师演示:

用大头针把几个冰棒棍彼此相连,组织学生探究学习:

分小组想一想,一张一合的冰棒棍使你产生了哪些联想?

比一比,那个小组的造型多,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长短、粗细得冰棒棍连接的外形,对学生进行启发,想一想又能联想到什么?

对学生的大胆创设给与肯定。

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张扬,同时指出如果想让作品更加形象还需要我进一步的美化加工,冰棒棍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小玩具了。

出示课题:

冰棒棍玩具

课件展示:

1.连接冰棒棍。

2.想像完成的形象(如:

跳舞的人物)

3.分步骤装饰(添加头、手、脚,给冰棒棍上色,装饰)

让学生说说演示的作品是怎样制作的,都利用了哪些手法?

如:

彩纸与各种不同材质的添加,颜色和图案装饰冰棒棍等等。

教师演示:

教师演示冰棒棍玩具的制作过程并讲解制作时的小技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制作过程,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启发愿望:

说说你最想用冰棒棍做一个什么样子的玩具?

对学生的大胆创意给予肯定和支持技法学生完成作品的表现欲望。

提出作业要求:

制作一个新颖有趣的冰棒棍玩具,并给你的冰棒棍玩具起个名字。

作品展示:

小组同学首先互赏,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在欢快的气氛中,着重最优的作品给大家欣赏。

拓展:

课件冰棒棍玩具欣赏。

问:

利用冰棒棍还可以制作什么样子的玩具呢?

学生欣赏:

用一根冰棒棍制作的指偶玩具,

利用多个冰棒棍制作的小扇子、学画、房子、提线木偶玩具等。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课题:

四、植物籽粒拼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用各种色彩、大小的植物籽粒拼摆、粘贴出图形的方法,进行造型创作。

2、情感目标:

感受拼图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创作的能力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在学会制作植物籽粒拼图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教学难点:

  制作一幅与众不同、有创意的植物籽粒拼贴画。

教具准备:

  课件。

学具准备:

 各种植物籽粒(如:

红豆、绿豆、西瓜籽、大米等)和胶水(胶水或白乳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

(看课件)播放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小雨沙沙》植物籽粒长大的过程用动画接着又把植物籽粒变成可爱的卡通小精灵“豆豆”。

2、“小精灵豆豆”做出一个个的有趣动作,变出一粒粒不同的植物籽粒(红豆、绿豆、西瓜籽……)。

3、“小精灵豆豆”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引领孩子们观察与思考,让小朋友们了解和发现“种子家族的成员们”的不同。

4、思考这种豆子象什么?

5、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小精灵豆豆”也会!

它变成豆子手链,变成一幅幅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主要以黑豆拼摆的喷水的鲸、用大米拼摆的可爱小兔、用绿豆和小米拼摆的漂亮孔雀)!

(出示课题)

二、感知探索

1、欣赏分析植物籽粒拼图。

2、分组讨论植物籽粒拼图究竟美在哪儿?

为什么美?

3、思考如何制作精美的植物籽粒拼图?

4、利用课件,直观感知制作步骤,分为:

⒈用铅笔在卡纸上起稿;⒉在需要粘贴处涂胶水;⒊用选择好的植物籽粒拼图。

三、实践创作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准备各种不同大小、颜色的植物籽粒。

2、讨论:

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用植物籽粒来制作一幅有特色有创意的拼图。

3、实践创作

学生分组合作制作,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

四、展示评价

1、“小小拼图艺术展”,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介绍制作的感受。

2、播放欢快音乐,参加“小小拼图艺术展”。

让学生参观、评选,让学生体味创造和创造成功的甜蜜。

五、延展

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用贝壳、小石子等拼贴的拼图作品。

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寻美、发现美,让孩子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课题:

五、面具(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艺术特点。

2、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互相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难点:

面具的表现手法及材料的运用。

三:

教学准备:

图画纸、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墨汁以及生活中的废弃物等。

四、教学过程:

1、组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