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847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docx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

一个参战老兵的记忆

作者(泥巴)

第一篇:

记忆童年时期的酸甜苦辣:

1、一九五八年腊月十四(1959年1月23日)笔者出生在贵州省安顺地区清镇县甘沟公社某大队第九生产队一栋不足50平米的茅草房里,当时那个偏僻的寨子属于贵州省安顺地区管辖。

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清镇县撤县设市,1996年划归贵阳市管辖(属县级市)。

在那个偏僻的寨子里,当时有两个生产队,一个叫高家堰第九生产队,另一个叫弯子头第二生产队,笔者家居住在一匹大山脚下,此山叫王家尖山,山的中部有个洞穴叫打鼓洞,山脚下有一栋很独特的茅草房就是笔者家居住的地方,茅草房右边是长满刺芭笼和杂草的荒坡,左边是生产队种植烤烟的土地,前面是通往黄国良家、何大本家和生产队其他社员家居住的小路,后来这条小路改从黄国良家自留地边及何明祥家柿花树和核桃树下经过。

2、据笔者的父母讲述,1952年(农历壬辰年龙年)笔者的大哥出生在流长六区马场公社天平大队一个更僻壁的干山寨子,名叫白棵树,1954年秋天(农历甲午年属马年)笔者的二哥已出生在白棵树那个水资源短缺乏的僻壁寨子。

1956年2月11日(农历腊月三十),因一场火灾把坐落在流长区马场公社天平大队百棵树生产队的房子烧光。

火灾原因是因为1952年出生的笔者的大哥和1952年出生的笔者的叔伯大哥玩火把堆放在房子山尖当头的包谷草引燃发生的火灾。

火灾发生的那天,正直所有人在家中做年饭,当父母听见大火燃烧的响声音从屋子里面跑出屋外查看时,勇猛的大火己经爬上房子顶部。

两个才3岁的哥哥把母苦的篱笆茅草房一把火化为灰烬后,让父母简直苦不堪言,因为当时全国才刚刚解放不久,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患难还没有缓过气来,加上父母的房子又被大火吞食,这让父母不仅苦不堪言,而且是雪上加霜。

3、火灾后,在黄斗芳、黄斗珍,两个姨妈的引导下,于1956年4月父母从50多公里外的流长区马场公社天平大队白棵树生产队迁移到三区,甘沟公社某大队高家堰生产队。

当时高家堰寨子居住的社员只有:

彭先生家(彭先生的女儿入朝回国后移居东北),其次是熊多林家、王世昌家、何风明家、何明祥家、何大金家、何大光家、何大明家、何大忠家、何大本家、黄德金家、黄国良家、黄国友家,除此,还有居住在弯子头寨子的黄定奎家、吴海先家、吴文学家、吴正明家、何大才家都属于高家堰第九生产队的社员。

那时湾子头第二生产队有:

黄俊文家、苏传舟家、周树云家、周光明家、张启云家、张启黔家、张凤明家、赵明成家、何大荣家、何正友家、向荣华家、向荣贵家、向玉荣家、龙光举家、王青家、余显文家、刘先得家、李龙华家、吴春普家、吴芝林家、吴云交家。

4、1956年4月,笔者的父母从流长区马场公社天平大队白棵树生产队搬迁到高家堰第九生产队时,当时是好心的黄德金家鼎力相助。

黄德金和钟玉珍夫妇,以及他们的女儿们:

黄国芬、黄国会等全家人把自己的土墙房让出一间给拖着两个哥哥的父母解决当时日晒雨淋的困难。

父母拖着两个哥哥在好心的黄德金家居住到1956年的秋天时,便请人帮忙在王家尖山脚下找了一个荒地建房,由于全部家产被大火吞光,因此,一是没有物质基础,二是没有经济来源,加上无自留地,所以只好选择在荒无人烟的王家尖山脚下砍开长满活麻和刺芭的荒地上筑起大约40个平米左右的两间土墙房缓解暂时的住房困难。

那栋用泥巴筑的土墙、用茅草盖顶的房子,距离寨子很吊散,要想去寨子任何社员家玩耍或摆龙门阵,都必须经过很多弯弯曲曲、长满刺芭和活麻的烂路才能走到其他社员家。

5、那时从王家尖山脚下到寨子必须从何大光家房子档头和何大本家自留地园子旁边弯弯曲曲的小路才能穿梭到寨子其他社员居住的地方,当时何大本家自留地园子边上是很茂盛的一路竹林,那条小路两边不仅活麻多、刺芭多、而且老蛇特别多,特别是何明祥家柿花树下和黑桃树下的老蛇简直多得怕人。

夏天经常有不同色彩的老蛇从柿花树和黑桃树下面的石墙缝里钻出来躺在路上晒太阳,让人看到肉麻的老蛇经常横在路上,有时稍不留神就会踩着从石墙缝里爬出的老蛇。

那些年代各类鸟雀很多,但只要听见鸟雀急急杂杂的声音,就意味着鸟雀做窝的地方有老蛇,因为老蛇最喜欢爬行到鸟雀做窝的地方去吃鸟巢里面的雀蛋和小鸟,其次也会经常出现黄鼠狼,黄鼠狼喜欢抓鸡吸血,凡是在农村居住过的人都知道黄鼠狼抓鸡跑得快,老鹰刁鸡更厉害。

6、1956年夏天,父母请人在王家尖山脚下砍开刺芭笼笼筑起的那栋又矮又窄的茅草房,和1968年笔者的爷爷资助父母修起的上楼下圈厢房,在笔者的印象中非常深刻。

比如以王家尖山为背景的高家堰寨子和湾子头寨子,寨子的左边是周家寨寨子,右边是到萝卜冲去的、坑洼不平的毛栾石路,寨子正面有一条小河,称为河沟边,河沟边的上游有两个冒水井,一个叫小龙井,另一个叫大龙井,河沟下游是小桥边。

那时高家堰也有一个水井,高家堰的社员吃水都是到高家堰水井去取水。

当时高家堰第九生产队和湾子头第二生产队的社员往甘沟人民公社必须经过周家寨、小坡边、狮子坡、新龙村、站街、夜金菊(站小)才能到人民公社住地。

以前甘沟人民公社坐落在甘沟街上,1974年公社从甘沟街上搬迁到站小(夜金菊)旁边,当时在站街寨子背后修建的人民公社办公楼是挖平一个坟墓相当多的土山坡建起的两层的办公楼房,公社房子是仿造苏联人民公社的房子式样修建而咸,房子坐落在站街寨子与去林歹公路旁边的中间。

7、站街区甘沟公社洗马大队当时有九个生产队,它们分别是:

狮子坡第一生产队、湾子头第二生产队、马安山第三生产队、必井寨第四生产队、弯樟树第五生产队、鸭蛋寨第六生产队、双朝门第七生产队、皂角树第八生产队、高家堰第九生产队。

当时安顺地区甘沟林场有一个林区驻扎在洗马大队辖区内,名叫萝卜冲林区。

林区所有工人及洗马大队所有社员到甘沟公社办事都必须经过周家寨的一条河,那条河叫洗马河,传说中,以前周姓家饲养一匹马,因为长期关在圈里,被粪便泡得很脏,像僵尸一样,周姓家把马牵到河里去洗,自从那匹马洗了澡以后,一天更比一天长得壮大,从此,人们就把那条河叫住洗马河,这就是站街区甘沟公社所属的洗马河的来历。

8、1956年冬月(农历丙申年属猴)笔者的三哥出生在高家堰生产队王家尖山脚下那栋又矮又窄的茅草房里。

那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虽然于1949年10月1日已成立,但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才取得全部胜利,所以中国虽然得到全部解放。

百废待兴的中国,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于1955年才刚刚进入全国范围的经济建设,因此中国的社会环境、全民族的生活条件都非常窘境。

由于笔者的父亲经常有病在身,所以本来就穷得叮当响的家庭,又遭受大火的吞食,不知父母当时领着几个哥哥是怎么熬过那段既没有吃,又没有穿的艰苦日子?

特别在那种社会经济基础落后,居住环境又恶劣的社会条件下,全部房屋及家产被大火完全吞没,更是一贫如洗。

当时父母不仅精神受到打击,而且生活上的窘境让人无法想象。

父母带着笔者的大哥和二哥从遥远的山区辗转几十里到现在居住的地方,当时究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简直无法用文字叙述。

9、1968年坐落在王家尖山脚下的那栋又矮又窄的茅草房被笔者的爷爷找镇雄石匠从茅草房的侧面配了一间上楼下圈的厢房后,笔者家不足40平米的茅草房才稍微改变居住环境。

当初,如果笔者的爷爷不配起那间上楼下圈的厢房,又矮又窄的茅草房根本不足以防灾防火。

那时,爷爷住在流长区马场公社天平大队白棵树生产队。

爷爷不仅是一位善猪匠,而且是一名有名的教书先生,并且还会给逗哆嗦的小孩看病,他经常给小孩看病的方法很简单,凡是逗哆嗦的小孩,只要经过他在晚上划碗水,用竹子在小桥上搭个拱架,逗哆嗦的小孩第二天非乖无疑。

就因为爷爷有手艺,才有帮助父母配修那间厢房的能力,否则从1956年到1968年间,仅凭父母双手劳动,根本不可能建起那间厢房。

自从笔者的爷爷修起那间厢房以后,遮风挡雨、避寒挡晒才基本得到解决。

10、那时,高家堰、湾子头、马安山、皂角树、必井寨、湾樟树、双朝门、鸭蛋寨,萝卜冲林区等所有人到站街都必须从高家堰水井旁边经过跳墩才能跨越那条名叫洗马河的小河。

当时洗马河的河床上没有桥,给社员带来很大的障碍,特别是赶集购物很受限制,后来是社员们自发地组织人员到萝卜冲林区砍伐木头从河床较窄的地方搭桥过河。

那时虽然搭起简易的独木桥,但独木桥并不坚固,因为独桥是用木头搭建,用竹叶垫底,然后铺上泥土让人畜强免而过的简陋木桥。

独木桥遇见下大雨、涨洪水,都会被刮走。

刮走后,社员们又分别轮换派社员到萝卜冲林区砍树修复。

被冲走又建,冲塌又搭,就这样来回的搭、重叠的建,既磨碎了社员的心,又撕碎社员们的情(60年代和70年代都是叫社员),因为那时社员这个名字很气派。

11、在高家堰水井下游搭建的独木桥,后来叫周家寨桥。

当时桥边有一座碾米房叫陈国龙碾米房。

陈国龙碾米房是一栋四周用竹秘挑编制的木结构高架房,高架房内是碾米和磨面的地方。

当时碾米和磨面是采用水冲式水轮带动几百斤重的石滚子滚动对槽坑里的谷子进行碾压成米,用水冲式水轮带动石磨子转动对麦子进行磨碾成灰面。

带动石滚子和石磨子循环完全靠水冲花轮车驱动轴杆带动石滚子和石磨子完成工作程序。

当时狮子坡第一生产队在洗马河边上建造的那栋古老的陈国龙碾米房,很多社员都喜欢把谷子和麦子背到那里去碾压,所以碾米房很热闹。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很多人还没有目睹过那种碾米和磨面的旧式方法程序。

回想起那栋古老陈旧的碾米和磨面房让人记忆深刻。

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都不会陌生那栋古老的碾米房。

笔者对陈国龙碾米房印象深刻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爱跑去碾米房玩耍。

12、1960年,辛坝田被水利部门围堰成水库,当时辛坝塘水库的水淹到辛坝和苗坝寨子门口。

陈国龙碾米房冲石滚子和石磨子的水源就是来自辛坝上游的水库,水源从辛坝塘坎边流经大桥边,然后进入到罗玉枢家门口的焦瓜林,同时湾子头寨子门口的小龙井和大龙井冒出的水也流经小桥边进入到人工拦截的焦瓜林。

焦瓜林蓄积的水源就专门供陈国龙碾米房使用。

夏天,罗玉枢家门口茂盛的焦瓜林里面,秧鸡叫声呜呜,附近寨子的童年都喜欢跑到茂盛的焦瓜林里面去洗澡、抓秧鸡、找秧鸡蛋。

当时看管碾米房的人是甘沟街上大约60多岁左右、而且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陈国龙。

陈国龙不仅负责碾米房来料加工,还为狮子坡生产队养了很多集体猪。

陈国龙词养的种猪,左邻右舍、以及几公里外的人都喜欢把自己喂养的母猪赶到他那里去交配。

那时陈国龙词养的种猪为他人喂养的母猪配种必须收取10个鸡蛋,否则他人喂养的母猪不消得到配种。

13、那时陈国龙碾米房喂养的猪都是靠附近生产队的社员割猪草背去卖给他喂养。

陈国龙养猪场距离寨子不远,笔者也有割猪草卖给陈国龙养猪场的足迹。

当时猪草的价格是壹块钱100斤,每天割来的猪草经过宰细后摊放在家中地上,待凑足一定数量后再背去卖给陈国龙养猪场。

一个礼拜大约可以割30来斤猪草,能挣3角多元钱。

那些年代入冬后的冻雨特别大,在野外割猪草手脚被冻开口是常事,脚后跟被冻开口后母亲用煤油灯烧红大针烙黄焟滴在口子上,让裂口长合。

当时,那种土办法治疗裂口很痛苦,但裂口好得快。

每次烫黄焟滴在口子上虽然痛得钻心,但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脚后跟被冻开口子而放弃割猪草卖给陈国龙养猪场挣分分钱的机会。

14、那些年代的人烟很稀少,菜地里的马齿菜、肥猪苗、鹅儿肠、鱼秋蒜非常多;马齿菜又名叫马齿苋,属四季生长物,它喜欢生长在废墟向阳之处,马齿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尿作用,还含有很丰富的维生素。

肥猪苗,具有解毒清热、利湿、活血功效,又可以用于疮痈肿毒,泌尿系感染、湿疹、跌打损伤、脾胃虚寒;鹅儿肠,又名叫鹅肠菜,它是治疗高血压、牙痛、痈疽、痢疾、痔疮等,疗效特别好的中药;鱼秋蒜,有解毒清热、利尿排石、散瘀消肿、尿路结石、肝胆结石、湿热黄疸、跌扑损伤之疗效,可以治疗跌打损伤、疟疾、产后惊风、牙疼、去风散毒、祛风湿、止骨痛。

用鱼秋蒜酒浸泡可以舒筋活血,所以农村喜欢割马齿菜、肥猪苗、鹅儿肠,挖鱼秋蒜喂猪,就是因为鱼秋蒜猪吃了长得快。

15、六十年代的冬天,地里的马齿菜、肥猪苗、鹅儿肠、鱼秋蒜等猪草都比较多,因为那时候没有工业肥料,全是农加肥料,所以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