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358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27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docx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

第一单元:

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

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

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

约2课时

 

 

课题

数一数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是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教学难点

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大家高兴吗?

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

下面老师先带你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

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

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学生汇报:

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红旗……

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教师:

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

图中有哪些数量是1的事物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

说得真不错。

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学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

教师:

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多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用数字“2”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学方法同

(1)

(2)。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

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的物体。

三、反馈完善

1.小结数数的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预设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

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2.认读1~10各数。

教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

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片,摆给同桌看。

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

教师:

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

学生齐读1~10各数。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1、2两题。

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教师:

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

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观察,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5、板书设计:

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反思】:

 

 

课题

比多少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在小河边,一群动物正在忙碌着呢!

是怎么回事,一起去看看(出示课本情境图)。

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

瞧,连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给吸引住了。

房前的石桌上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同样多”。

(1)教师:

数一数有几只小兔?

它们在干什么?

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学生汇报,教师贴兔子头图和砖块图。

(2)教师引导学生看贴示的图片,说明:

一只兔子搬一块砖,正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块。

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块一样多。

(板书:

同样多)

请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意思完整即可)

(3)教师:

你还能找到图上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学生观察,个别汇报。

2.教学“多些”“少些”。

(1)教师:

请继续看图,有几只小猪?

几根木头?

学生汇报,教师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教师提问:

小猪的只数和木头数量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两种数量不一样)

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

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

多、少。

(3)教师说明:

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三、反馈完善

1.全课梳理。

教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

2.拓展应用。

(1)找课本中还能比较的事物。

教师:

刚才我们比较了小兔和砖块、小猪和木头,大家再在图上找一找,还可以谁和谁比?

(2)学具操作。

教师摆5个○,出示要求:

摆□,和○同样多。

摆△,比○少。

摆,比○多。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第3题。

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勾出:

左图是蜜蜂多、花朵少,在蜜蜂后面打勾;右图是小狗少、骨头多,在小狗后面打勾。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怎样做。

提示学生,因为公鸡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因此更要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出公鸡少、鸭子多,在公鸡后面的框里打勾。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4题。

分别数出两种球的数量进行判断,红球少、黄球多,在黄球后面的框里打勾。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板书设计:

比多少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

“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课题

上、下、前、后

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

一、谈话导入

教师:

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

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

学生:

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个方位。

(板书课题)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

教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学生个别汇报。

(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

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各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左、右

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

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

你们知道你回答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

右手。

教师:

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

左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