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9997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docx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食用菌栽培技术综合性实验》  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号123  实验名称  原种、栽培种的培育菌种保藏及复壮平菇袋栽  建议学时数2学时2学时4学时  每组人数4人4人4人  必选/可选必选必选必选  实验一、原种、栽培种的培育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适宜培养料,独立完成接种前的准备工作,用无菌操作法准确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

并通过培养观察,分析自己的接种结果。

  二、实验基本原理  母种、原种、栽培种都是具有统一血缘关系的祖孙三代,品性相同,只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健壮。

菌种生产就是从母种开始,到栽培种为止。

原种和栽培种的培育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在接种时接的菌种级别不一样。

两菌种培养基的配方可以相同,也可有所区别,于栽培种经过了母种及原种两次的驯化,其培养基可比原种培养基更粗放些。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器具:

菌种瓶、棉塞、打孔棒、菌种袋、接种耙、大镊子、酒精灯、火柴、酒精棉球、标签、高压灭菌锅、接种箱、消毒药品等。

  2.材料:

棉籽壳、麸皮、蔗糖、石灰粉、过磷酸钙、母种、原种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验内容  1、培养料的配制  2、菌种瓶及菌种袋的分装  3、原种的接种  4、栽培种的接种  方法步骤  两菌种的生产过程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接种时取接的菌种不一样。

1.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与配制  ①颗粒培养基  配方:

粮食粒%,石膏粉1%,碳酸钙%。

  配制:

将洗净的粮食粒洗净,用1%石灰水泡胀,文火煮沸15~20min(熟而不烂,勿破皮),捞出晾至无明水后拌入余料。

原种多使用颗粒培养基。

  ②棉籽壳麦麸培养基  配方:

棉籽壳87%,麦麸10%,白糖1%,石灰1%,过磷酸钙1%。

  配制:

将棉籽壳、麦麸、石灰混合为主料,余料溶解于少量水后浇入主料中。

边加清水边翻拌至含水量达60%~65%。

  分装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瓶,装量约占瓶高的1/2,瓶口擦净,堵棉塞后外包牛皮纸或双层报纸。

  栽培种培养基一般装入聚丙烯菌种袋,上端套颈圈后如同瓶口包扎法。

两端开口的菌种袋可将两端扎活结。

要求装地外紧内松,培养料需紧贴瓶壁或袋壁。

松散的培养料会导致菌丝断裂及影响对养分、水分的吸收。

  2.培养基的灭菌  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的容器大、装量多,应增加灭菌压力及灭菌时间。

高压蒸汽灭菌,一般在152kpa压力、温度约℃条件下,保持灭菌时间1~2h。

若采用常压灭菌,需保持最高温度10h左右,再闷1天或1晚。

  3.接种  灭菌后的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及时运送至无菌环境中,待料温降至约30℃,进行抢温接种。

  接原种用接种耙取蚕豆大母种,放于瓶中培养料的孔口处。

斜面尖端及原来的母种块勿接入。

  接栽培种用大镊子、接种铲或接种匙取枣大原种,放于瓶或袋中料面上。

1瓶原种约接60瓶或25袋栽培种。

去弃表面老化菌丝及老种块。

堵棉塞或用线绳扎袋口。

贴标签,注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日期。

  4.培养  接种后,将种瓶置于适温下培养。

菌种瓶初放时,应直立于床架上,当菌丝吃料后,再将其横放。

菌种袋根据气温可单层或多层叠放。

隔4~5天转动或调换位置,以利于受温一致,并避免培养料水分的沉积。

  常检查:

及时去除出现杂色、粘液及菌种死亡的瓶或袋。

  逐渐降温:

当菌丝长至料深的1/2时,降温2~3℃,以免料温升高,并有壮丝作用。

注意菌龄:

原种约30~40天、栽培种约20~30天菌丝长满,再继续培养7~10天是使用的最好菌龄。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

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七、思考题  1.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2.比较原种与栽培种生产过程的异同点3.颗粒为何要进行泡和煮?

  4.菌种的表面有一块残留的琼脂块,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

5.菌种表面有少许玉米粒或麦粒,证明该菌种是哪级菌种?

  6.一批菌种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了十多天,发现有一瓶菌种块丝毫未萌动,请分析原因?

  实验二、菌种保藏及复壮  一、实验教学目的  学会利用自然基质保藏菌种。

掌握淘汰衰退菌丝的复壮法,能用数据证明菌种复壮前后的区别。

  二、实验基本原理  创造低温、干燥、缺氧、少营养等不利于菌种生长的一切条件,使其代谢降到休眠状态。

菌种经长期人工培养及保藏,难免引起某些优良性状的减弱或丧失,必须及时进行菌种复壮。

菌种的使用、保藏、复壮应密切结合。

保藏,复壮都是为使用服务的,不会保藏、复壮菌种,就容易使好种退化或者绝种。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器具:

试管、棉塞、装100ml水的三角瓶、装90ml水的试剂瓶、高压锅、接种环、接种箱、精精灯、火柴、干燥器、注射器或吸管等。

  2.材料:

麦粒、麦麸、母种、三角瓶装的培养基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验内容  1、复壮  制备菌丝悬浮液制平板培养转管2、保藏  制备自然基质高压灭菌接种培养保藏  方法步骤  1.菌种保藏  麸皮保藏法将麸皮和自来水按1:

1比例拌匀,装入试管,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3,洗净管壁,堵棉塞,扎捆后进行高压灭菌,经无菌检查后接入绿豆粒大的母种。

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麸皮。

  将菌种管置干燥器中放置一个月,换胶塞置冰箱中或低于20℃干燥条件下保存。

  麦粒保藏法  保藏菌种的麦粒含水量宜低,大约在25%。

  将籽粒饱满的麦粒洗净,浸泡约5h,加水煮沸15min,使麦粒熟而不破,捞出沥干表面明水,装入试管,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2/5。

高压蒸汽灭菌。

经无菌检查合格后接入菌种,在适温下培养至菌丝长满麦粒。

  将菌种管置干燥器中放置一个月,换胶塞置冰箱中或低于20℃干燥条件下保存。

  2.菌种复壮

  

      制备菌丝悬浮液将待复壮菌种的菌丝体刮下,置入100ml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三角瓶中,充分摇荡,使菌丝分散。

吸取10ml菌丝液注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小瓶中,摇匀备用。

  制混合平板将融化的PDA培养基倒入无菌培养皿中,凝固后滴入2~3滴菌丝液,用无菌涂棒涂抹,使菌丝均匀分散于平板上。

  培养适温下培养,使菌丝萌发生长。

挑取健壮尖端菌丝转管。

  检测通过菌丝形态特征的检查及出菇试验等项目测定,符合原菌种性状即可用于生产。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

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七、思考题  1.记录菌种在麦粒和麦麸基质上的生长情况,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2.麦粒与麦麸在处理方法上有哪些不同?

3.本实验采用的菌种复壮法的原理是什么?

4.试设计一个防治菌种衰退的菌种使用方案  实验三、平菇袋栽  一、实验教学目的  能制作优质发酵料,快速正确的进行袋栽。

正确处理发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二、实验基本原理  平菇目前广泛采用的是发酵料塑料袋栽培法。

聚乙烯塑料袋具有保温湿、防虫菌、易成功、便管理、可移动、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

  三、所涉及的课程及知识点  在该实验中,涉及到了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的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如微生物学、仪器分析(……),……  四、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1.器具:

聚乙烯栽培袋、线绳、铁锨、水桶、大盆、脸盆、喷雾器、大镊子等。

2.材料:

棉籽壳、石灰粉、过磷酸钙、栽培种、高锰酸钾等。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实验内容  制作发酵料袋栽  排袋发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和管理  方法步骤  1、发酵料的制作  培养料配方籽壳96%,石灰2%,过磷酸钙1%,石膏1%。

  拌料提前一天将棉籽壳摊薄、撒石灰粉、洒水预湿。

然后拌入石灰及石膏粉,过磷酸钙溶解少量水后拌入。

最后加清水将培养料拌到含水量,调~。

发酵建长形堆,纵横打料孔,顶部盖草被,四周围薄膜。

料温升至65℃时保持一天翻堆,共翻2~3次堆。

气温高时可在最后一次翻堆时喷%多菌灵。

发好的料呈咖啡色、有香味、~、含水量以指缝泌水而不下滴为宜。

  2.装袋  用宽25~28×50cm聚乙烯袋,事先扎3道微孔线一端扎活结,层播法装袋,上端再扎活结。

  两端用种量各占总用种量的2/5,中层1/5,多撒于四周。

菌袋要装得外紧内松,光滑、饱满、充实。

  3.排袋发菌  根据气温决定菌袋放置的场所及袋层高度。

  管理要点是:

  防杂菌、害虫,料温20~25℃,光线暗,空气新,空气湿度60%~70%。

7~10天倒换一次菌袋位置。

直至白色菌丝长满菌袋,吃透培养料。

  4.分化加大温差(8~10℃)、提高空气湿度、加强通气及光照条件。

5.育菇现原基时解口或划口,保持光照及85%~90%空气湿度,随菇体的长大加强通气条件,直至菌盖边缘变薄时成丛扭收或割收。

  喷水时,勿强水喷、硬风吹;勿喷珊瑚期以前的菇;勿喷后闷湿。

通风时,勿通对流风与干热风,有风天气开背风窗。

  六、实验报告与实验汇报  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按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格式要求写作小论文。

每组同学做好1份实验论文PPT,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老师进行点评。

  七、思考题  1.将自己装的菌袋进行管理,记录各期的生长情况,并对异常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2.培养料在发酵中出现变黑、发粘、发臭现象,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3.子实体生长期,若喷水过多及通风太强的易出现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