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实务知识点.docx
《物流实务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实务知识点.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实务知识点
物流实务知识点
第一章物资采购
*1.生产性采购:
即企业最终产品的直接组成部分的物品采购,或直接介入生产过程的产品采购,比如材料、零部件和生产设备。
**2.运营性需求与资本性需求的差别:
运营性需求是保持组织日常运转所需要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会在一年内被使用或消耗掉;资本性需求是组织日常运转中不被消耗掉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寿命大于一年。
**3.生产性需求与非生产性需求的区别:
非生产性需求产品和生产性需求产品的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最重要的差别是其相关需求的不确定性。
非生产性需求通常建立在内部计划基础上,公司可直接控制和安排预算,因此更易于进行预测。
并且由于这些物品的采购是间歇性的,并且在公司的可控范围之内,因此采购非生产性的日常消耗品相对比较简单。
生产性需求产品的采购,由于其最终需求是外部的、不直接由组织控制的,一般难于预测。
而另一方面,这些物品的需求因受公司所售产品或服务的外部市场环境影响而时常波动。
公司有时可以通过广告、降价等策略影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但是并不能控制它。
因此采购生产性物品则相对有一定的难度。
*4.独立需求与相关需求的特征:
独立需求,即某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其他物品没有关联,是完全独立的。
相关需求,即某种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物品相关。
相关需求并非仅受其他关联产品的影响。
5.需求可能是连续的,也可能是间断的。
如果需求是间断的,则不能够对其进行预测。
如果需求是连续的,则可以利用一系列过去的需求数据对未来的需求进行预测。
连续性采购物品的需求通常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趋势性、周期性波动、季节性变化和随机性变化。
6.采购计划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采购计划至少应该涵盖采购品种、供应商、采购方式、谈判、进货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需要进行品种分析,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用户需求分析,一是市场供应分析,三是品种性质分析。
②要确定品种的订购量,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订购批量技术方法,比如定量订购方法、定期订购方法。
7.采购预计划制度下的一些制度化工作:
采购科在将采购任务分配给个人时,个人应该交出采购预计划书,才有资格获得采购任务。
预计划书经审批通过才能正式把采购任务委托给个人去完成。
预计划书作为个人业务的第一份正式文件,要保存下来,并且作为这次采购任务的考核的参考。
其目的是了解一个采购业务员对市场行情的掌握程度。
8.采购请示汇报制度下的一些制度化工作:
当采购活动中出现一些超出采购员权限范围的事情时,一定要请示有关主管人员,不能够擅自自作主张。
尤其是在采购活动的一些关键环节,均要向采购管理科或相应的主管人员请示汇报。
9.采购流程”是指采购方从目标市场(供应商)选择和购买生产、服务经营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物料的全过程的顺序。
①要根据内部供应需求拟定采购计划;②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应的供货商,调查其产品在数量、质量、价格、信誉等方面是否满足购买要求;③在选定了供应商后,要以订单方式传递详细的购买计划和需求信息给供应商并商定结款方式,以便供应商能够准确地按照客户的性能指标进行生产和供货;④配合库房验收供应商所供应的货物;⑤要定期对采购物料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寻求能提高效率的采购流程创新模式。
10.采购流程的具体内容:
①接受采购任务,制定采购单;②制定采购需求计划;③根据既定的采购需求计划联系供应商;④与供应商洽谈、成交、最后签订订货合同;⑤运输进货及进货控制;⑥到货验收、入库;⑦支付货款;⑧善后处理。
**11.电子化协同采购的目的:
①增进长期合作关系,增加供货稳定度;②缩短采购周期;③增加存货周转率;④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加强产业关联性。
*12.电子化协同采购的特点:
①采购计划协同:
制造商或零售商将自己近期的采购计划定期下达给供应链上的上游供应商,供应商可以根据该采购计划进行供应商自己生产计划的安排和备货,提高了交货的速度;②采购订单的执行协同:
制造商或零售商通过互联网下达采购订单给供应商,供应商将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及时转达,使制造商或零售商对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有明确的了解,可以及时作出调整。
**13.准时采购流程的特点:
(1)需方与供方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关系),双方基于签订的长期协议进行订单的下达和跟踪,不需要再次询价/报价过程。
(2)在电子商务、EDI等信息技术支持和协调下,双方的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进行了需方和供方之间的外部协同,提高了供方的应变能力。
(3)采购物料直接进入需方生产部门,减少了需方采购部门的库存占用和相关费用。
*14.实施准时采购流程需要:
①采用较少的供应商;②保证交货的准时性;③信息高度共享;④要制定不同的采购批量策略。
15.采购计划的实施所考虑的要素:
采购计划的实施主要考虑采购组织及其人员安排、本次采购目标的具体要求、本次采购的具体作业流程、进度计划和保障措施等四点要素。
(1)要素一:
采购组织结构及其人员安排
(2)要素二:
采购目标的具体要求(3)要素三:
采购作业流程(4)要素四:
进度计划和保障措施
*16.电子化协同采购:
电子化协同采购是指基于信息技术的协同采购理念。
*17.电子化协同采购目的:
①增进长期合作关系,增加供货稳定度;②缩短采购周期;③增加存货周转率;④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加强产业关联性。
*18.电子化协同采购的特点:
①采购计划协同。
②采购订单的执行协同。
***19.准时采购流程与一般采购流程的比较:
(1)在一般的采购流程模式中,需方同供方经过洽谈后下达采购订单,供方接受订单(把采购订单转变为客户订单)后要安排和协调计划进行加工制造,在这个过程中,需方要不断跟踪(比如派人员驻供方监督生产),然后检验质量,储存成品在自己的仓库,最后根据订单时间发货到需方,需方接到货物后还要进行一次检验,然后存入自己的原材料或配套件仓库,等生产需用时发送到生产线上。
在准时采购流程模式中,需方和供方是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供应商的资格认证、产品质量、信用程度都是可靠的,值得信赖的。
采购作业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一次把需方的采购订单自动转换为供方的销售订单,质量标准经过双方协议,由供方完全负责保证,不需要两次检验。
由于信息的通畅和集成,采用设在需方的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方式,把供方的产品直接发货到需方的生产线,并进行支付结算,减少供需双方各自分别入库的流程。
(2)从采购目的和动机来看:
一般的采购流程所体现的采购目的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采购。
而准时采购流程所体现的采购目的是为了生产线上的及时需要,同时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库存成本。
第二章仓储管理与库存管理
1.按使用范围不同对仓库分类:
(1)自用仓库。
(2)营业仓库。
(3)公用仓库。
(4)出口监管仓库。
(5)保税仓库。
**2.自动化立体仓库与普通仓库的差异: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入库、检验、分类整理、上货人架、出库等作业由计算机管理控制的机械化、自动化设备来完成,与普通的仓库相比其优点在于:
①节省人力,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能准确、迅速地完成出入库作业。
②提高储存空间的利用效率。
③确保库存作业的安全性,减少货损货差。
④能及时了解库存品种、数量、金额、位置、出入库时间等信息。
3.按使用范围不同分为:
(1)自用仓库;
(2)营业仓库;(3)公用仓库;(4)出口监管仓库;(5)保税仓库。
4.按照仓库功能可将仓库分为:
(1)集货中心;
(2)分货中心;,(3)加工中心;(4)转运中心;(5)储调中心;(6)配送中心;(7)物流中心。
*5.配送中心。
是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①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②配送功能健全;③完善的信息网络;④辐射范围小;⑤多品种、小批量;⑥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6.物流中心的基本要求物流中心,是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
①主要面向社会服务;②物流功能健全;③完善的信息网络;④辐.射范围大;⑤少品种、大批量;⑥存储、吞吐能力强;⑦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7.仓库作业过程的特点:
(1)作业过程不连续。
(2)作业量不均衡。
(3)作业对象复杂。
(4)作业范围广泛。
8.入库过程中验收的作用:
通过验收不仅可以防止企业遭受经济损失,而且可以起到监督供货单位和承运商的作用,同时可指导保管和使用。
具体表现为:
(1)入库验收为物品保管和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2)验收记录是货主退货、换货和索赔的依据。
(3)验收是避免物品积压,减少经济损失的重要手段。
(4)验收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9.分区分类规划是指按照库存物品的性质(理化性质或使用方向)划分出类别,根据各类物品储存量的计划任务,结合各种库房、货场、起重运输设备的具体条件,确定出各库房和货场的分类储存方案。
*分区分类规划的方法:
①按库存物品理化性质不同进行规划;②按库存物品的使用方向或按货主不同进行规划;③混合货位规划。
*10.分区分类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存放在同一货区的物品必须具有互容性;保管条件不同的不应混存;作业手段不同的也不应混存;灭火措施不同的绝不能混存。
11.固定型货位存货是一种利用信息系统事先将货架进行分类、编号,并贴付货架代码,各货架内装置的货物事先加以确定的货位存货方式。
在固定型管理方式下,各货架内装载的货物长期是一致的,这样从事货物备货作业较为容易,同时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也较为方便,这是因为只要第一次将货架编号以及货物代码输入计算机,就能很容易地掌握货物出入库动态,从而省去了不断进行库存统计的繁琐业务,与此同时,在库存发出以后,利用信息系统能很方便地掌握账目以及实际的剩余在库量,及时补充库存。
在采用这种货位存货方式时必须注意每一货位的容量都应该大于在该货位存放的货物的最大在库量,否则会出现货位不足、货物不能及时人库的情况。
12.流动型场所管理即所有货物按顺序摆放在空的货架中,不事先确定各类货物专用的货架。
流动型管理方式由于各货架内装载的货物是不断变化的,在货物变更登录时出差错的可能性较高。
*13.仓库货区布局的要求:
①适应仓储作业过程的要求,有利于仓储业务的顺利进行;②有利于节省投资;③有利于保证安全和职工的健康。
14.货位布置的基本思路:
(1)根据货物特性分区分类储存,将特性相近的货物集中存放;
(2)将单位体积大、单位重量大的货物存放在货架底层,并且靠近出库区和通道;(3)将周转率高的货物存放在进出库装卸搬运较便捷的位置;(4)将同一供应商或者同一客户的货物集中存放,以便于进行分拣配货作业。
当仓库作业过程中出现了某种货物物流量大,搬运距离又远的情况时,则说明仓库的货位布局有错误。
*15.堆码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对物品进行维护、查点等管理和提高仓容利用率。
基本原则:
(1)分类存放。
分类存放是仓库储存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保证物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是堆码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里包括:
①不同类别的物品分类存放,甚至需要分区分库存放;②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的物品也要分位、分堆存放;③残损物品要与原货分开;④对于需要分拣的物品,在分拣之后,应分位存放。
(2)选择适当的搬运活性。
*16.垛基的主要作用:
①承受整个货垛的重量,将物品的垂直压力传递给地坪;②将物品与地面隔离,起防水、防潮和通风的作用;③垛基空间为搬运作业提供方便条件。
*17.物品出库要求:
“三不”,即未接单据不翻账,未经审单不备库,未经复核不出库;“三核”,即在发货时,要核实凭证、核对账卡、核对实物;“五检查”,即对单据和实物要进行品名检查、规格检查、包装检查、件数检查、重量检查。
18.出库过程中提货数大于实存数的原因:
(1)商品入库时,由于验收问题,增大了实收商品的签收数量,从而造成账面数大于实存数。
(2)仓库保管人员和发货人员在以前的发货过程中,因错发、串发等差错而形成实际商品库存量小于账面数。
(3)货主单位没有及时核减开出的提货数,造成库存账面数大于实际储存数,从而开出的提货单提货数量过大。
(4)仓储过程中造成了货物的毁损。
*19.货物质量变化中常见的物理机械变化有:
①挥发;②溶化;③熔化;④渗漏;⑤串味;⑥沉淀;⑦玷污;⑧破碎与变形。
*20.影响货物质量变化的内因有:
①货物的物理性质;②货物的化学性质;③货物的机械性质;④货物的化学成分;⑤货物的结构。
21.影响货物质量变化的外因中人为因素有:
①保管场所选择不合理;②包装不合理;③装卸搬运不合理;④堆码苫垫不合理;⑤违章作业。
22.货物保管保养措施:
①严格验收入库货物;②适当安排储存场所;③科学进行堆码苫垫;④控制好仓库温度和湿度;⑤认真进行货物在库检查;⑥搞好仓库清洁卫生。
23.通风降低库内湿度的主要条件有;
(1)库内温度小于或等于库外,而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大于库外;
(2)库内温度小于库外,相对湿度大于库外,而绝对湿度等于或近似库外;(3)库内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均大于库外;(4)库内温度稍低于库外,而相对湿度、绝对湿度稍大于库外。
24.通风增加库内湿度的主要条件:
(1)库内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均小于库外;
(2)库内温度大于库外,而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小于库外;(3)库内温度大于库外,相对湿度小于库外,而绝对湿度近似库外;(4)库内温度稍小于库外,相对湿度稍大于库外,而绝对湿度小于库外。
25.如何控制好仓库的温度和湿度:
应根据库存货物的保管保养要求,适时采取密封、通风、吸潮和其他控制与调节温、湿度的办法,力求把仓库温、湿度保持在适应货物储存的范围内。
主要方法有:
①自然通风;②机械通风;③密封;④吸潮剂吸潮。
**26.库存的作用:
①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②维持生产的稳定;③平衡企业物流;④平衡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
*27.库存过高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
(1)库存过高将使大量的资本被冻结在库存上,当库存停滞不动时,周转的资金越来越短缺,使企业利息支出相对增加。
(2)加剧库存损耗。
库存过高的必然结果是使库存的储存期增长,库存发生损失和损耗的可能性增加。
(3)增加管理费用。
企业在维持高库存、防止库存损耗、处理不良库存方面的费用将大幅度增加。
**28.企业产生不良库存的原因:
(1)计划不周。
计划不周或制订计划的方法不当,就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偏差,使计划大于实际,从而导致剩余库存。
(2)生产计划变更。
企业生产计划的变更会带来一定数量的原材料或产成品的过剩,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就会转变为不良库存。
(3)销售预测失误。
销售部门对客户可能发生的订单数量估计错误,也将使采购、生产等部门的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与实际需求产生偏差,进而出现库存剩余的情况。
29.建立在ABC分类基础上的库存管理策略内容:
(1)花费在购买A类库存的资金应大大多于花在C类库存上的资金。
(2)对A类库存的现场管理应更严格,它们应存放在更安全的地方,而且为了保证它们的记录准确性,更应对它们频繁地进行检验。
(3)预测A类库存应比预测其他类库存更为仔细精心。
**30.CVA的基本思想是把存货按照关键性分成四类,即:
(1)最高优先级。
这是经营的关键性物资,不允许缺货。
(2)较高优先级,这是指经营活动中的基础性物资,但允许偶尔缺货。
(3)中等优先级。
这多属于比较重要的物资,允许合理范围内的缺货。
(4)较低优先级。
经营中需用这些物资,但可替代性高,允许缺货。
***31.盘点作业的目的:
①查清实际库存数量。
②帮助企业计算资产损益。
③发现仓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现代仓库作业特点:
(1)作业过程不连续。
(2)作业量不均衡。
(3)作业对象复杂。
(4)作业范围广泛。
**33.合理的仓库总平布置应满足的条件:
(1)适应仓储作业过程的要求,有利于仓储业务的顺利进行,仓储作业过程是指仓库从接受货物开始直到把这些货物完好的发放出去的全部活动过程,有入库、储存、出库三个阶段构成,包括了实物流和信息流两个方面。
(2)有利于节省投资。
(3)有利于保证安全和职工的健康。
34.仓库内部平面布局,是对保管场所内的货垛、通道、垛间(架间)距、收发货区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并正确处理它们的相对位置。
平面布局的形式可以概括为垂直式和倾斜式。
*垂直式布局是指货垛或货架的排列与仓库的侧墙互相垂直或平行横列式布局、纵列式布局和纵横式布局。
①横列式布局,是指货垛或货架的长度方向与仓库的侧墙互相垂直。
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
主通道长且宽、副通道短,整齐美观,便于存取查点库房布局,还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②纵列式布局,是指货垛或货架的长度方向与仓库侧墙平行,这种布局的优点主要是可以根据库存货物的不同在库时间和进出频繁程度安排货位,在库时间短、进出频繁的货物放置在主通道两侧,在库时间长、进出不频繁的货物放置在里侧。
③纵横式布局,是指在同一保管场所内,横列式布局和纵列式布局兼而有之,综合利用两种布局的优点。
*倾斜式布局是指货垛或货架与仓库侧墙或主通道成一定夹角。
具体包括货垛倾斜式布局和通道倾斜式布局。
①货垛倾斜式布局,是横列式布局的变形,它是为了便于叉车作业,缩小叉车的回转角度,提高作业效率而采用的布局形式。
②通道倾斜式布局,是指仓库的通道斜穿保管区,把仓库划分为具有不同作业特点,如大量储存和少量储存的保管区等,进行综合利用。
这种布局形式下,仓库内形式复杂,货位和进出库路径较多。
**35.库存的作用:
(1)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
(2)维持生产的稳定。
(3)平衡企业物流。
(4)平衡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
库存的作用是相对的。
客观地说,任何企业都想把库存压到最低,无论是原材料、在制品还是成品,企业都想方设法降低库存,这是因为库存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
库存的弊端:
(1)占用企业大量资金。
(2)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
(3)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及市场销售不力。
*36.库存管理的目的: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无论库存过高或过低,都会给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带来麻烦,因此,库存管理的目的在于用最低的费用在适宜的时间和适宜的地点获得适当数量的原材料、消耗品、半成品和最终产品,即保持库存量与订货次数的均衡,通过维持适当的库存量,减少不良库存,使企业资金得到合理地利用,从而实现盈利目标。
(1)减少不良库存。
在大多数企业中,库存占企业总资产的比例都非常高,许多企业都存在库存过剩、库存闲置、积压商品、报废物资、呆滞品等不良库存问题。
这是因为人们只重视库存保障供应的任务,而忽视了库存过高所产生的不良影响。
库存过高的不良影响:
①使企业资本固化。
库存过高将使大量的资本被冻结在库存上,当库存停滞不动时,周转的资金越来越短缺,使企业利息支出相对增力口。
②加剧库存损耗。
库存过高的必然结果是使库存的储存期增长,库存发生损失和损耗的可能性增加。
③增加管理费用。
企业在维持高库存、防止库存损耗、处理不良库存方面的费用将大幅度增加。
(2)确定适当库存。
确定哪些生产经营环节需要库存的支持,对做好库存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经营、生产、运输、销售和订货周期5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从经营方面看。
经营的目标满足客户服务的要求,因而必须保持一定的预备库存,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必须降低订货成本,也要降低生产准备成本,更要减低库存持有成本,因而必须维持适当库存量。
②从生产方面看。
缩短生产周期可以较好地控制工序间的均衡库存,根据订单生产也能较好地维持适当库存,相关需求库存的比例要适当。
③从运输方面看。
运输费用、运输方法、运输途径对库存的适当程度影响很大,运输效益与库存效益的关系要仔细权衡。
④从销售方面看。
销售渠道的研究非常重要。
减少流通环节就能减少流通过程中的库存。
还要注意适当库存与最佳客户服务水平之间的效益背反,另外,提高销售预测的精确度也能有效改进库存管理。
⑤从订货周期看,运输时间、订单处理手段和周期,以及订货、收货、验货方法等都是有助于库存适当化的研究对象。
第三章配送管理
1.基本的配送模式有哪些:
①商流、物流一体化配送模式;②商流、物流分离的配送模式;③独立配送模式;④共同配送模式;⑤集团配送模式。
*2.共同配送的运作形式:
①由一个配送企业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②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的待运送的商品混载于同一辆车上,然后按用户的要求分别将商品运送到各个接货点,或运到多家用户联合设立的配送商品接收点上;③若干配送企业开展协作,在核心企业的统一安排调度下,各个配送企业分工协作、联合行动,共同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
3.分散型配送系统的特点:
(1)由于配送中心距离用户近,外向运输成本低;
(2)从供应商向物流中心送货时,由于要向多个物流中心送货,规模经济自然没有集中型好,故内向运输成本(从供应商到配送中心的运输成本)大;(3)由于库存分散,安全库存增大,总平均库存增大;(4)由于配送中心距离用户相对近一些,因此用户的提前期会相应缩短。
**4.包裹快递与供应配送和销售配送的主要区别:
①配送的使命不同;②功能差异;③服务对象广泛,网络覆盖面宽;④包裹输送速度快。
**5.按照配送的途径和功能,配送模式可以分为:
①直接配送模式;②储存配送模式;③直通配送模式;④流通加工型配送模式。
*6.直接配送模式的优势:
减少了中间环节,避免了配送中心的费用。
直接配送模式的劣势:
①由于库存分散在用户或零售商的仓库里,不能集中调度,无法利用风险分担效应来降低整个系统的库存量,会使存储成本增大;②不设配送中心,用户距离供应厂商的距离远,用户也必须保持较大的库存量;③不利于组织共同配送,运输的规模效益难以形成。
7.储存配送模式的优点:
①库存集中,有利于组织共同配送,规模效益好;②库存集中,有利于物品的综合调度,从而降低系统库存;③设置配送中心以后,用户到供货点的距离缩短,使用户的提前期缩短,库存降低,甚至可以为零。
*8.流通加工的作用:
①通过分割加工,可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的配送,有利于降低用户库存或实现零库存配送;②包装、贴标,是实现分拣自动化的重要手段;③流通加工有利于提高运输工具的配载和装卸效率;④流通加工可净化物流环境,有利于实现绿色物流;⑤流通加工可增强配送增值服务的功能,增加了配送的附加值。
9.配送计划的种类:
①配送主计划,是指针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对已知客户需求进行前期的配送规划,便于对车辆、人员、支出等作统筹安排,以满足客户的需要;②每日配送计划,是针对上述配送主计划,逐日进行实际配送作业的调度计划;③特殊配送计划,是指针对突发事件或者不在主计划规划范围内的配送业务,或者不影响正常性每日配送业务所作的计划。
它是配送主计划和每日配送计划的必要补充。
10.配送计划制订的步骤:
①确定配送计划的目的;②搜集相关数据资料;③整理配送的七要素。
配送七要素是指:
货物、客户、车辆、人员、路线、地点、时间。
这七项内容,也称作配送的功能要素;④制订初步配送计划;⑤与客户协调沟通;⑥确定配送计划。
经过与客户几次协调沟通之后,初步配送计划经过反复修改最终确定。
11.配送计划的内容:
①分配地点、数量与配送任务;②确定车辆数量;③确定车队构成以及车辆组合;④控制车辆最长行驶里程;⑤车辆容积、载重限制;⑥路网结构的选择;⑦时间范围的确定;⑧与客户作业层面的衔接;⑨达到最佳化目标。
12.配送计划实施步骤:
(1)下达配送计划。
(2)按计划给配送点进行配货。
(3)装车发运。
**13.摘取式配货法的优缺点1)优点:
以出货单为单位,一人负责一张单据,出错的机会较少,而且易于追查。
有些配送中心以摘取式进行配货,甚至省略了出货验放的工作,而是由拣货员兼任出货验放的工作。
2)缺点:
①作业重复太多,尤其是热销商品,几乎每张出货单都要走一趟仓库,容易在这个地区造成进出交通拥堵、补货不及时等现象;②人力负荷重,出货单的品类多,每单项数量少的时候,人力作业的负担很重,每人(拣货员)拣取单数随工作时间成反比。
**14.配送线路规划目标:
①以效益最高为目标;②以成本最低为目标;③以路程最短为目标;④以吨公里数最小为目标;⑤以准确性最高为目标。
*15.配送路线的约束条件:
①满足所有收货人对货物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②满足收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