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4960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汉台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汉台中学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命题:

裴晓昱校对:

邓伟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省区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

A.河北、江苏B.辽宁、山东C.吉林、辽宁D.北京、天津

2、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噶尔盆地

读右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明显特征是

A.山河相间B.中部高、四周低

C.东北高、西南低D.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4、图示地区的山脉最有可能是

A.火山喷发形成B.断层山

C.块状山D.褶皱山

读图回答5—6题

5、H经线穿越的我国大地形区有

A.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B.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D.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6、E纬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单位有

A.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C.辽宁省、河北省、山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江苏省、河南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

7、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A.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B.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中温带

C.台湾、海南两省全部属于热带D.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8、有关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叙述。

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夏季都吹东南风,冬季都吹西北风

B.季风的交替季节是我国的主要降水季节

C.冬季风势力强.在我国各地都比夏季风控制时间长

D.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引起的

9、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A.冬季风势力太强B.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时间的早晚不同

C.地势西高东低D.南北跨纬度广

下图表示的是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煤、石油和天然气三种矿物能源占全国总储量的比例。

读图回答10~11题。

10、A、B、C代表的矿物能源分别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          B.煤、天然气和石油

C.天然气、石油和煤           D.石油、天然气和煤

1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山西、黑龙江、新疆        B.黑龙江、山西、新疆 

C.黑龙江、新疆、山西        D.新疆、山西、黑龙江

国际上对河流的开发利用率一般不超过40%,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达20%,西北地区为53.3%,其中黄河流域为55%,内陆河流域为52.5%。

据此回答12~13题。

12、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生活需水量大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灌溉农业发达       D.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高

13、下列现象与西北地区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不相关的是   

A.河流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

B.地下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地表植被的生长

C.黄河上游宁夏、内蒙古河段出现断流预警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该流域最可能发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D.地面沉降

15、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植业比重在减小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城镇比重增大幅度最大

D.河流流量增大

16、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分界线说法错误的是

A.黑龙江省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布界线

B.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畜牧业一般分布在年降水400-800毫米区域

D.秦岭—淮河一线与年降水800毫米基本相当

17、下图是我国双季稻(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主要种植区分布图。

下列描述符合双季稻种植区特点的是

A.形成双季稻种植区的主要因素是饮食习惯

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是受地形影响

C.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主要有利条件是光照充足

D.对双季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寒潮

畜牧业集聚率是指某省区的畜牧业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

下图为中国各省区畜牧业平均集聚率的重心变化(1980-2011年)。

读图完成18-19题。

18、由图可知

A.山西成为我国畜牧业最发达的省份B.东北、华北的畜牧业地位显著提升

C.南方地区的畜牧业总产值持续下降D.传统草原牧区的天然优势得以体现

19、我国各省区畜牧业平均集聚率的重心变化,主要的拉力因素是

A.气候、植被B.地形、水源C.市场、饲料D.交通、劳动力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

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下图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据此回答20-21题。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1、各区域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C.“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读“我国部分地区风能分布图”,完成22-23题。

22、图中甲、乙两地的风能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植被C.距海远近D.地形

23、若在甲地建设大型风电基地,除技术与市场因素外,要使风力持续发电还需要重点考虑当地的

A.河流与水源条件B.农业与人口规模

C.天气与地表环境D.矿产与地质条件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24-26题。

24、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

25、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B.围湖造田C.过度樵采D.过度农垦

26、已知该地区经常吹东北风,可知雅丹地貌垄、槽的伸展方向为

A.东南—西北B.东北—西南C.东西方向D.南北方向

右图显示的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表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8、关于图中四条地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线与④线之间的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

B.②线以西地区的河流皆为内流河

C.③线以东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D.①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低于800mm,

没有湿润地区

 

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29-30题。

29、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依次是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B.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D.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30、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A.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我国内陆地区B.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D.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

二、综合题

31、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数字表示山脉,回答:

(6分)

(1)填出图中下列字母代表的省的简称及省会:

B.__________;D.__________。

(2)图中四个省区,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属于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__________(填数字)。

(3)图中四个省区,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其中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2、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中国经济地域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依据提供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2分)

材料一: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材料二:

中国“新三大地带”示意图14和2003年新三大地带基本情况表

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

地带

面积

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元/人)

数值

(万km2)

比重

(﹪)

数值

(万)

比重

(﹪)

数值

(万km2)

比重

(﹪)

各省区合计

960

100.0

126050.0

100.0

135539.1

100.0

10753

东北及东部沿海

170.43

17.8

54113.4

42.9

86236.0

63.6

15936

中部及近西部

312.69

32.6

66915.9

53.1

44700.4

33.0

6680

远西部

478.26

49.8

5020.7

4.0

4602.7

3.4

9168

 

(1)写出①②两省区的简称:

①为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__。

(2分)

(2)分析材料二表格中数据,简述远西部地带的主要区域特点。

(4分)

 

(3)列表比较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

(6分)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远西部地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气候类型

主要植被类型

主要土壤类型

红壤、黄壤、黑土等

荒漠土等

33、读某地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积温、降水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呼伦贝尔草原经纬度

牡丹江市经纬度

(119°E,49°N)

(128°E,43°N)

(1)该剖面图延伸的方向是      方向。

图中的省会城市是       。

(2分)

(2)相关资料表明,海拉尔市和图中省会城市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总量基本相同,试分析其成因。

(4分)

 

(3)说出C地所在地形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评价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6分)

 

34、(10分)下图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黄河中游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并分析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A

D

B

C

D

D

B

C

C

B

D

A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B

B

C

C

B

D

C

B

A

B

B

C

A

D

高二地理A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30,共60分)

二、综合题(40分)

31.

(1)B:

晋,太原;D:

粤,广州

(2)D;②(3)D;A(共6分)

32.

(1)黔或贵(1分)豫(1分)

(2)面积占全国的近一半(49.8%)(或面积广)(1分);人口只有全国的4.0%(或人口少),人口密度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地广人稀)(1分);2003年,该地带生产总量占全国的3.4%,经济较落后(1分);人均生产总值仅为9168元,远低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但略高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区(或人均生产总值较低)(1分)

(3)如下表(6分,一空一分))

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

远西部地带

主要地形类型

以平原、丘陵为主

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

主要植被类型

以森林为主

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33.

(1)西北—东南走向;哈尔滨市(2分)

(2)海拉尔市比尔滨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低,但夏季日照时间长,地处半干旱地区(非季风区),晴天多,海拔高,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与哈尔滨相当。

(4分)

(3)商品谷物农业(2分) 有利: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平原面积广,地势低平,土壤肥沃;不利:

积温低,生长期短。

(4分)

34.

(1)水能(2分)  河流落差大、径流量较大(2分)

(2)水土流失(2分)

原因:

降水比较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地形坡度大(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