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组观后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39410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61 大小:25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选组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新选组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新选组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新选组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新选组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选组观后感.docx

《新选组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选组观后感.docx(1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选组观后感.docx

新选组观后感

『影视评论』[电视酷评]让我后悔的日本大河剧《新选组》

点击:

30098 回复:

354

12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2页

窗体顶端

直接到

窗体底端

作者:

nonono11 发表日期:

2005-8-2719:

21:

00

回复 

    

    《新选组》是一部让我看后深感后悔的电视剧。

以前也曾经有不少电视剧让我感到后悔,但原因都是因为它们拍得太烂,远低于我的预期,让我觉得看它们实在是浪费时间,形同审美谋杀。

《新选组》让我悔恨不已,却是由于恰恰相反的原因——它太优秀了!

它是如此直面真实历史的惨淡,使我这在此之前自以为不是YY之辈的人也惊觉实在承受不了这样真实的惨淡,宁可从来不曾看过这剧集。

(据说此剧因为太成功而打算拍续集,我是坚决不会去看续集的,不是担心续集往往是狗尾续貂——这在其它国家的剧集中常见的毛病,在日剧中倒很少出现,如《新闻女郎》的续集就很不错,以致于我其实是先看续集,因为觉得续集很不错才去找正集来看——,而是担心它同样优秀,我不能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在将近看完和刚刚看完此剧的那几天里,每每一回想起剧中的情景,我就必须强迫自己马上去想别的事情。

因为如果不是这样做,心痛如绞的感觉就会淹没了我的思绪。

即使如此,我仍然无法抑制自己在无意识的状态中——例如在梦里——于脑海之内又重现剧中的一幕幕情景,于是难过痛心得在半夜的黑暗中醒来,久久不能再次入睡。

即使到了现在,离看完此剧有半月之久了,我仍不愿太详尽地去回忆剧中的细节,尽管我已经能比较平静地在脑海中重温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一颦一笑、片言只语。

因为这个缘故,我犹豫了好久是否要写这篇评论,虽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比较完整的空闲时间一气呵成地写作;但再次体味那种心疼的感觉,也让我有畏而却步的情绪。

但是,把种种思绪写下来,未尝不是一种从中解脱的方法之一。

我内心深处早已认定,或迟或早,我一定要写下此剧的评论。

  

  在看此剧之前,我几乎是完全不了解那一段日本的历史。

虽然后来看完此剧后在网上搜索评论,才知道原来由于“新选组”的故事曾经在漫画、游戏、电影中演绎过,因此在“哈日族”中了解这段历史的人还当真不在少数。

不过,在我看这部剧集之前,对此的了解是一片空白,因此算是相当客观地进入对此剧的欣赏之中的。

虽然如前所述“新选组”的故事在漫画、游戏、电影、小说中出现过,但都是这个组织很有限的一个时段的故事,而且往往是它处于极盛期时的故事,都不如此剧那样完整地从“新选组”成立的前因开始写起,直到它强盛到衰亡的全过程。

然而,恰恰是它衰亡的过程是此剧最大的悲剧性来源。

  

  而且,这些漫画、游戏、电影往往偏向于此猎奇性的“男风”风气盛行于此组织之内的方面,因此不少评论带着同人女的眼镜来进行,对于此剧中最重要的三个角色——近藤勇、土方岁三和冲田总司的分析相当偏颇。

像我这种事先对这组织一无所知,也没有同性恋取向的观众来说,我在此剧中完全没有感觉到任何男风的倾向——我是看了网上的评论后才知道“新选组”内当时男风盛行,而这个组织的故事也确实常常用于同人作品的题材之中。

所以有些评论说编剧是为了取悦同人女观众而选择“小白脸”的演员扮演土方,说近藤勇临死时呼唤的不是妻子的名字而是土方的小名(阿岁)是暗示二人的关系等等,其实都明显只是同人女们的YY而已。

(说到近藤勇临死的呼唤,古代东方的男性视“妻子如衣服,朋友如手足”,临死时不是叫唤妻子而是叫唤结义兄弟的行为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而且当时他妻子在场,而土方远在战阵之上,对妻子的思念可以见眼前人而慰解,对朋友的思念当然只能如此表达。

更进一步说,他对土方的思念也包含着对“新选组”的事业与未来的忧虑,重事业而轻私情也是刻画近藤勇作为“最后一个武士”的形象而已。

)总之,此剧与大部分描写“新选组”的作品不同,就是它确实很“干净”,是描写历史的微言大义,而不是往“戏说”的路子走,尽管这个组织实际上的确有很多足以“戏说”的成分。

(至于居然有评论把此剧中经常穿插轻松幽默的元素而斥之为“戏说”,就真是把历史的严肃性想象得太僵化了。

能如此举重若轻地处理沉重的历史题材,恰恰体现了编剧匠心独运的大师级功力。

再说,如此郁闷凝重的作品,也实在需要有这些元素来调剂观众的情绪。

  

 

 

深圳建国医院

深圳最好的男科医院

鑫万福珠宝

香港品牌国际品质珠宝定制专家

西安世园会

“天人长安创意自然”绿色引领时尚!

更多品牌专区>>

∙天涯分免费换智能手机

Iphone5,还没上,不如免费抢个全键盘智能机玩玩

∙天涯商家

1.5亿网友来天涯开店,每天仅需3元

∙更多>>

作者:

nonono11 回复日期:

2005-8-27 19:

23:

34 

 

  看完此剧之后,我一直在记忆中搜索,中国历史有没有类似的人物?

想了好久,结论是没有。

比较近似的话,袁祟焕可能算是一个,其下场之悲惨甚至远胜之,但从历史悲剧的角度来看,袁的意义并没有超过岳飞。

毕竟他所对抗的清人说不上是代表什么历史大势(虽然明朝的覆灭是一种大势所趋,但从历史进步性而言,谈不上清朝比明朝更进步,只是统治者的改朝换代而已。

虽然加入了民族斗争的元素,但也不能说满族统治就比汉族统治更进步)。

  

  再来的话,刺秦的荆轲大概也算一个。

但一方面,他是个人行为,事件也很简单,速战速败,以中央集权的大统一模式取代诸侯分封的多国并立模式的历史潮流差不多可以说完全没有受其影响。

这与“新选组”的存在及其活动被后世史家认为是“使明治维新推迟了一年发生”相比,相去不能以道里计。

另一方面,秦国的霸道及其后的速亡使它在道义上处于下风,是一贯以来的史家共识(大概除了张艺谋的“英雄”例外,而此片也正因这种颠覆性的历史观而备受责难),尽管“大一统”模式由此而成中国历史的主流。

  

  再一方面,“大一统”模式(中国历史的主流模式)是否就真的比多国并立模式(西欧历史的主流模式)在历史上更进步,恐怕历史学家仍然可以争辩不休,所以荆轲刺秦算不算是阻止历史潮流的进步,也未有定论。

但“新选组”所维护的幕府统治是落后势力的代表,明治维新是历史进步的方向则是无可争议的。

(尽管有些评论者出于对“新选组”的爱屋及乌而竟至于对维新派“恨屋及乌”,说什么不觉得明治政府有什么进步性可言,可就太过火了,完全纠枉过正,实质上是歪曲了历史。

明治政府后来在日本强大后侵略成性,那是后来的事,与此前的明治政府的振作图强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但就当时而言,要使日本从西方列强的欺侮中摆脱出来,不走富国强兵之道还能怎么样?

中国后来以“明治维新”为模仿对象的“百日维新”如果成功,中国也会走这样的道路。

而就算是近藤勇等人所主张的又何尝不是这样?

只不过他们认为要通过幕府来推进而已。

严格来说,“新选组”与维新派的分歧更多是一种“路线之争”,根本方向上其实并无严重的对立。

据我在网上搜集到的一些真实历史的资料来看,日本人把那个时代看作是“多种正义并存”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种相当睿智的多元历史观,比起中国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实在是胜出太多。

也正因如此,“新选组”作为无论是事实上还是历史进步性上的失败者,却仍能不断地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正面描写的对象,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日本人有喜欢“失败的英雄”的民族情结。

  

  或者,真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历史评价有着过分势利的倾向,“在中国没有失败的英雄,没有敢于抚哭叛徒的吊客。

”那么,外国又如何呢?

我能想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军名将罗伯特·E·李。

李将军的正直善战一向为人称道,这与近藤勇甚至在敌人口中也被美誉为“平生仅见的高风亮节之人”(这是历史文献中的评价,不是电视剧中编造的台词)可说是非常相似。

而他率领南军对抗北军,意图“分裂国家”、维护落后的奴隶制度,则更与“新选组”的与历史进步大潮相抗有异曲同工之妙。

偏向南军的美国电影(从经典之作的《乱世佳人》到近年的《冷山》)不绝如缕,也与偏向“新选组”的日本文艺作品层出不穷有差相仿佛之处。

只是,李将军得以体面地退出历史,其名誉、财产、地位无论是他在世之时还是谢世之后都得到尊重与保护。

与此相比,近藤勇身死名裂的下场就悲惨得多了,尽管据说直到现在日本民间各地都有不少私设的墓地纪念新选组成员(尤其是冲田总司,甚至有专门的“总司祭”的节日)略可使我感到欣慰。

  

作者:

nonono11 回复日期:

2005-8-27 19:

25:

49 

 

  这部《新选组》的主题如果如一些同人女FANS的YY那样,是要为“新选组”的历史地位翻案的话,那么它就不过低俗如张艺谋的《英雄》。

(其实张的《英雄》与其说是颠覆历史,不如说是把最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的史观推到极致,连历史上仅有的例外都不放过,表面上是颠覆历史,其实是最保守、最正统。

)但是,从这剧集并没有因赞美“新选组”而去刻意丑化与之敌对的维新派(对萨摩藩的描写是否有丑化的成分则待考,这一点后面会更详细地讨论),片头对历史背景的陈述也相当公正客观,时人有不少把“新选组”视为沾满血腥的杀手集团而对其衰亡拍手称快的情况也如实交待……可见编剧的目的并不在于为历史翻案(可能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其实也并没有否定“新选组”的历史地位,最多恐怕只是像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中的评价那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因此其实并不存在所谓“翻案”的问题),而是要表达一种个人选择与历史大势互相冲突的悲剧主题。

  

  这个主题乍一看来似乎很新颖,但其实仔细一想,就会发现它是被经常演绎的题材,就是以往我多次谈及的“微观历史观”与“宏观历史观”的冲突,即从个人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与从全局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冲突。

就我所知道的来说,国内迄今没有一部作品能把这个主题表达好。

以前在与网友聊天的时候提到过,《鬼子来了》一片在最后的时候隐约地涉及这一主题(应不应该杀那个已经投降了的日军军官),但一来此片的主题重心并不在此(只是“极限情境”的设定有意无意地触及这一问题),二来这一情境的设定包含了太多无法保持客观的情绪在内,并不适合用来表达这种冷静深沉的主题,因为它很容易为表面所包含的情绪所淹没与遮蔽。

  

  李碧华的《诱僧》可能是最接近于表达这一主题的作品,但也并不成功。

原因之一是李碧华对于要在这小说(后来有同名的改编电影)里表达什么主题似乎是三心两意的,一方面又想表达这个宏大得可能超出了她一个女性的通俗小说作家所能驾驭的悲剧性主题,另一方面又不由主自被更为小资、也更合乎她与她的读者的审美情趣的爱情、玄幻(佛家)的主题吸引而分心。

原因之二是该小说选取的历史片断(唐初的李建成与李世民的争位)中,虽然与主角对立的一方(李世民)在传统史书中被塑造成事实上和道义上的胜利者,但与《新选组》的历史背景相比,毕竟李世民之于李建成(或反之)并不代表什么历史进步的方向。

(实际上连改朝换代都谈不上,只是统治阶层内部的争权夺利而已,比之袁祟焕、岳飞等人的意义更不如。

)因此,与这部《新选组》相比,《诱僧》所反映的“微观历史观”与“宏观历史观”的对立远远没有那么尖锐,悲剧性远远没有那么浓重。

  

  西方作品中演绎这一主题的作品也并不在少,如不久前评论过的《无主之地》就算是其中一部。

但这类作品的重心往往也不是着重于“冲突”,而是以“宏观历史观”为背景来衬托“微观历史观”。

如《无主之地》的主题并不是要深究波黑战争中哪一方为正义,而是要以此为背景来描绘这一宏观历史的观照下微观个人的悲哀。

西方很多战争片都是持这种态度来拍摄的。

历史正义(宏观历史观)并不是它们关注的对象,那是历史学家的事,或者说是纪录片而非战争片的事;它们关注的是个人的悲欢(微观历史观)。

因此,在这类西片中,“宏观历史观”与“微观历史观”的冲突是一种刻画人性的设定(即“极限情境”),其实并不是主题真正关注的焦点所在。

二者即使有所冲突,导演的偏向都是先验地向微观个人倾斜,因此“宏观历史观”与“微观历史观”谁更重要的追问并未构成悲剧的来源,这与《新选组》的悲剧性直接源自这二者的冲突(并且在最后并没有真正给予明确的答案,将冲突本身展现于观众眼前本身就构成了悲剧)是大不相同的。

  

作者:

nonono11 回复日期:

2005-8-27 19:

27:

47 

 

  《新选组》中以“新选组”这一组织的由盛而衰,相当成功地演绎了这一主题,其中尤以主角近藤勇(“新选组”局长)的故事承载了几乎全部的表达。

网上的评论有些对近藤勇的角色表示不满。

但分析这些评论,或多或少都受了漫画、游戏、电影中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影响,尤其是这些作品中都以土方或冲田为主角,作为局长的近藤勇差不多总是不露面的“高层”,所以这些同人女们难以接受此剧以他为主角而不是以她们更痴迷的土方、冲田为主角的事实,于是多所挑剔。

  

  平心而论,开始的时候我也觉得近藤勇这个主角塑造有点难以服人。

主要是觉得他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道的领袖才能或领袖魅力,但怎么就那么多奇人异士接二连三地投靠他、服膺于他?

近藤勇这个人的性格,一言以蔽之就是“天真”。

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是中性的,不褒也不贬,也就是说同时包含了优点与缺点。

从优点的角度来看,他的“天真”是指他有正直的美德。

此剧已经播了一半的时候,我仍然觉得这剧中那么多人三句不离“精忠报国”,但真正怀抱“精忠报国”之心无疑的只有近藤勇一人(不过,后来看下去,觉得自己之前这观感未免偏激,剧中还是有不少人确实怀有“精忠报国”之心,只是他们不像近藤勇那样直接单纯而已)。

  

  但是从缺点的角度来看,他的“天真”就显得他欠缺领袖才能与领袖魅力。

从魅力来说,“天真”是小孩的特征,可亲可爱,但不可敬可畏,而领袖是要有威严的。

(不过,后来近藤勇当上局长后,不知不觉之间就变得威严起来了,以至于“新选组”的新进组员都觉得他总是不苟言笑,很可怕。

)从才能来说,似乎他对任何问题都没有什么解决办法,全靠身边的人替他出谋划策、奔走成事。

  

  剧中有一幕最有代表性。

就是近藤勇带领试卫馆的门人参与保护将军上京的浪士组时,土方通过行贿帮他搞到一个官职(至于出身穷得叮当响的试卫馆的土方怎么搞到行贿的那笔钱的,充满了爆笑的趣味细节,既让土方的“鬼才”牛刀小试了一把,也充分展示了编剧穿插妙趣横生的细节之才华,足以与金庸小说中那些顺手拈来的幽默段落相媲美),是负责分派住宿的小头目。

到了某地,宿位很散乱,近藤勇看着住宿的名单只是发愁,完全是束手无策。

土方和山南领着试卫馆的门人赶来帮忙,大家聚在一起研究分配的办法。

贪玩的原田首先坐不住跑到一边去,在木质的板墙上一边刻自己的名字(类似于我们今天在旅游胜地上写“到此一游”的恶作剧),一边兴奋得大呼小叫,把其他人也陆续地吸引到自己身边,也跟着他在那里刻名字玩闹。

近藤勇几次抬头看他们,脸上现出跃跃欲试、也想参与其中的神色,但自己是负责分配住宿的人,正事都还没办妥,怎么能就这么跑去玩呢?

于是只能一再克制。

但随着越来越多人跑过去玩,那边欢乐的情绪越来越热烈,他终于忍耐不住,丢下工作也走过去玩了,最后只剩土方一边以包容忍耐的神色看着他们、一边自个儿继续研究分配的办法。

那一幕的近藤勇确实是非常可爱——正如一个贪玩坐不住的小孩那样天真烂漫,让人不由得见之莞尔含笑。

那一幕的土方也很可爱——我至今仍能在脑海中浮想出他那容忍的神色,就是溺爱着贪玩顽皮而又活力十足的孩子的母亲面上会有的那种神色。

(网上有个同人女的评论,说看此剧中近藤—土方—冲田的三人组合,就好像看一家子:

近藤是严厉而不失慈爱的父亲,土方是温柔忠贞的母亲,冲田是活泼可爱的孩子。

哈哈。

  

  可是,天真可爱固然是天真可爱,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近藤勇作为一个领袖是挺无能的。

而接下来芹泽鸭撒泼的事件中,虽然剧中透过土方之口夸耀近藤勇平息事件的手法显示了“我们这个头儿比我们想象的更可靠”,但我自己是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了不起。

近藤勇在此事中除了表现出坚忍之外,还有什么特质呢?

芹泽鸭如果真像后来描写的那样是个杀人放火毫不介怀的人,又为什么要介意近藤勇的长跪不起呢?

怎么看都觉得事件的解决是编剧的刻意引导,不是自然而然的合理发展。

  

作者:

nonono11 回复日期:

2005-8-27 19:

29:

48 

 

  不过,近藤勇当上“新选组”局长之后的表现,却反而是让我感到信服得多。

(这又与一些网上的评论意见相反,他们[我想应该是“她们”]倒是觉得近藤勇当局长时什么都没做,除了大声地慷慨陈述自己对幕府、会津藩的忠心之外。

)因为他好几次只凭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就扭转了本来想于他不利、甚至是欲置他于死地的敌人的心意,这同时是领袖魅力与领袖才能的充分展现。

在我印象之中应该有以下四次:

第一次是佐佐木本来留下了一个奸细在近藤勇和芹泽鸭领导的留京浪士组(后来“新选组”的前身)中,他们无意中发现了此人的奸细身份,芹泽鸭主张杀之,但近藤勇坚持要先与他交谈。

结果他与之一番谈话令此人痛悔不已,决心不再当奸细的勾当。

他打算连夜返回江户(今天的东京),却被芹泽鸭误以为是想潜逃告密而斩杀。

第二次是武田从“新选组”逃亡,向萨摩藩乞降,西乡隆盛(维新三杰之一)要他去窃取会津藩的布阵资料来证明忠心。

武田回到“新选组”的驻地时,大家都主张要他切腹作为逃亡的惩戒(“法度”明文规定不准未经允许而脱队),近藤勇力排众议,并以一番话说得武田痛哭流涕,悔恨不已,愿意削去自己全部职级,决心从一介普通组员重新做起。

但他后来夜里暗中去祭祀因他的自私保身而死的河合时被想为河合复仇的组员杀死。

第三次是伊东以去当“御陵卫士”的名义脱离“新选组”后想投靠萨摩藩,但因出身“新选组”而不受信任。

大久保利通(维新三杰之一)要求他去刺杀近藤勇以释萨摩藩对他的忠心之疑,“新选组”派在他身边的奸细斋藤一将此事告密。

但近藤勇在明知伊东是想借机杀他的情况之下,仍然与他一对一面谈,同样是以一番言语令伊东动容,自动把收藏的短刀拿出来,向近藤勇致歉。

但他后来离开的时候被痛恨其叛变的冲动的年轻组员所杀。

第四次是“新选组”随幕府退却到江户,战败后逃蹿到流山整顿力量。

萨摩藩听到流言说近藤勇藏身该地,派了一个藩士领兵前往查察。

近藤勇化名大久保,伪装成当地人为了抵御会津藩落败的游兵散勇而组织武装力量自保。

那藩士终于因看见杂物之中有“新选组”的“诚字旗”而知道真相,但他并不马上揭破,而是以语言相逼,问近藤勇认为近藤勇是什么样的人。

近藤勇知道对方已经看破,但从容陈述自己对萨摩藩的意见,竟使这萨摩藩士回答说:

“如果近藤勇是你所说的那样的人,我很想能坐下来跟他喝一杯酒。

  

  近藤勇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凭真诚挚性的言词打动敌对一方的人,其内容确实也很有说服力和感人的力量。

他那临危不乱、从容镇定的气度也完全不辱没局长的身份与地位。

当然,与真实历史相比,剧集的描写可能有美化的成分,因为最明显的一点是,上述近藤勇一番言辞令敌方态度完全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情节都很难在史料中得到证明。

前三例中的敌方都在听他一番话后不久就身死,也未免太巧合,天晓得是真的受到了感化却仍阴差阳错被杀,还是其实未受感化于是被斩草除根?

不过,以史料中显示近藤勇在敌阵中的评价很高这一点来看,他的人品令敌人也为之折服的情况应该属实。

  

  这就涉及到对近藤勇这一人物的描写是否成功的问题了。

除却同人女的YY之外,也确实有评论认为这一人物太正派了,缺乏可信性。

但我并不认为如此。

首先,历史上真正的近藤勇确实是正直过人,这一点从敌方对他的评价与他留下来的家书中都得到证实,应无疑问。

其次,剧集中的近藤勇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完美无缺。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其实开始时的他显得相当“天真”,天真得有点让人不能相信他会成为领袖人物。

现在回想起来,编剧铺垫不足是原因,但之所以如此,恐怕是因为编剧心目中的观众是对这段历史中的这个人物已经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因此早已先入为主地对他有相当的尊崇心理的日本人。

所以编剧反其道而行之,更多地描写近藤勇作为平凡人的“天真”性情,把他从“神坛”上拉下来成为一个鲜活的形象,从这个角度来看就很可理解了。

(有网上的评论不无精到地指出,近藤勇能成为局长,正在于“他是个平平常常让人信任的人”。

)但我们这类外国观众,没有这些心理预期,难免就会觉得理据不足。

其实回想一下,像刘邦之类的开国皇帝,看起来也没有什么本事,论威武不及项羽,论谋略不如张良,论用兵拍马都赶不上韩信,最后这些人却不是败在他手就是为他卖命,想起来似乎也很没道理的样子。

历史的秘密往往在于一些细节,没有这些细节的铺垫,会觉得很多发展是不可思议的。

但已经熟悉了某段历史的人有了心理预期,编剧就没有必要再铺陈这些细节来说服观众。

  

作者:

nonono11 回复日期:

2005-8-27 19:

31:

21 

 

  话说回头,我觉得近藤勇的形象总的说来是相当真实可信的,还在于对他心路历程的描写,而这又涉及前述的“微观历史观”与“宏观历史观”的对立的主题表达。

由于我开始时对这段历史完全是一无所知,出于中国人的“以成败论英雄”的习惯性思维,我以为这部剧集花那么大力气去描写“新选组”这么一个组织的兴衰,塑造近藤勇这么一个正直而不失可爱的人物,这个组织及其领袖当然是顺应历史大势的胜利者。

但“新选组”和近藤勇站在维护幕府的立场之上,显然是当时日本四种主张(支持天皇的开国派、支持幕府的开国派、支持天皇的攘夷派、支持幕府的攘夷派)中最最保守的一派(即支持幕府的攘夷派)。

我初时以为,这剧集是通过描写近藤勇等人所代表的“新选组”如何从一开始时最保守的支持幕府的攘夷派转变思想到最开明的维新派(即支持天皇的开国派),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思潮变动与历史大势的转弯。

  

  而事实上,剧中描写当时的各种势力与思潮虽然很多,但确实最触动我的还是近藤勇,因为他与其他所有人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其他人都似乎是不假思索就认定自己所主张的意见是最正确的(无论是否真的如此),但他却是一直在痛苦地思考着自己的立场,不断地在内心或对同伴(主要是对土方)诘问着:

“我(们)这样想(或这样做)真的是对了吗?

”没有多少人是天生英明或开明的。

要摆脱自己的出身、知识的局限去看清大势所趋,即使不是像自己把自己举起那样绝无可能,也是充满了削骨剔肉的痛苦。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近藤勇他们是主角,所以对他们的描写深入细致,对其他派系的人的思想就只是陈述其状态,而没有细述其变化之曲折细微。

  

  剧中有一幕可谓意味深长。

好像还是早在近藤勇带领试卫馆门人参加保护将军上京的浪士组时的事吧。

(冲田)总司突如其来地问近藤勇:

“如果将军和天皇打起来,我们应该帮谁啊?

”近藤勇根本想都没有想过会有这种可能性。

在他看来,天皇就等于幕府,幕府就等于天皇(实际上根本不是如此),效忠其一就是效忠二者,不可能效忠其一会出现反对另一方的情况。

因此他断然否定了总司这个假设,但总司仍是不依不饶地问:

“我是说想象一下这种可能性啊。

”近藤勇斩钉截铁地说:

“想象中也不可能。

”然后他打了个比方,说总司这个问题就相当于问某某和某某打起来会怎么样。

这个某某和某某应该是日本的民间故事中很有名的人物,但由于我不了解这些,所以记不住那两个名字。

总司就笑嘻嘻地说:

“那也是有可能的啊。

我们当然要帮某某啦,因为他是我们家乡的人嘛。

”二人这一场漫不经心的戏言,其实可以说是全剧很关键的点睛之笔之一。

近藤勇他们开始时只是顺着习惯来选择效忠的对象。

他们对幕府忠心不二,一来是因为300多年来的日本都是在德川幕府的统治之下安享太平;二来是因为“新选组”最核心的成员(近藤、土方、冲田,应该还要包括井上)都是多摩人,而幕府的政治中心江户就在多摩旁边,这正是总司在戏言中一语中的地指出的“因为他是我们家乡的人嘛”。

地缘上的亲近产生了感情上的亲近,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

看起来是很可笑、不成道理的道理,但不要忘了,京都的人亲近“支持天皇派”的长州藩,天皇的政治中心在京都何尝又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网上有一篇相当有功力的评论,从城市与乡村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包容的角度来评论此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