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9601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 川教版.docx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教学案川教版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教案使用说明】

上古亚非文明讲述古老四大文明古国出中国之外的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知识要点有:

古代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起、汉漠拉比法典、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印度的种姓制度,重点是金字塔、《汉漠拉比法典》、印度种姓制度。

课时详解按照教材的内容,设置了三个学点,其中神奇的金字塔和汉莫拉比法典应该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讲解本课的内容时,要注意把四大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找出他们共同的知识点,分析四大文明古国都处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迁移应用所选取的例题基本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概括整合里的知识概括突出文明古国的整体内容,与教材的体系稍做整改,便于按照国家去整合知识点。

精析精练通过对本课重点难点的讲解,把知识点进行了概括性归纳,系统性较强。

定时巩固检测围绕本课的三个知识点,设计了14个题目练习,选择题中1、4、6、7、9综合性及灵活性强,应当精讲。

11-14题为材料题,11、14考查种姓制度,12题考查金字塔知识,13题考查汉莫拉比法典,都应该精讲,以巩固本课的学习。

【案例一】课时详解

【课堂导入】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是古代埃及人赞颂尼罗河的诗篇,说明了古代埃及和尼罗河息息相关。

除了埃及,你还知道哪几个文明古国?

她们诞生的相同地理条件是什么?

尼罗河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形成于什么时间?

她们各自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为什么称她们为文明古国?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久远而又神秘的时代吧。

【课前自主学习】

【预习学案】

1、埃及地处非洲的北部,滔滔不尽的河流经全境,古代埃及建造作为法老的坟墓。

其中金字塔是最大的,塔下建有保存法老的宫殿式坟墓。

是古代埃及文明的标志。

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    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    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    阶级利益的法典,    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    法典。

3、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河和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

古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为。

4、种姓制度把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

农民和商人属于第等级。

答案1、尼罗河金字塔胡夫木乃伊金字塔2、汉莫拉比奴隶制奴隶主

《汉莫拉比法典》3、印度河恒河种姓制度4、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三

【预习思考】

四大文明古国的确有其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之上的。

为什么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的原始社会没有被称作“文明”,而出现了人压迫人的现象后,却被称为“文明古国”了呢?

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释?

思路导引看社会是否发展和社会是否进步,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答案提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原始社会虽然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但是人们的生活处在原始的蒙昧状态里,生产力低下。

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国家或地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课堂合作探究】

学点一、神奇的金字塔

【情景激疑】

你认识这些图片吗?

你能说出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吗?

【学点归纳】

古代亚非文明大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古代埃及在公元前3100年出现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造了象征国王权力的金字塔。

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仅仅满足于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永远庇护着他的子孙后代。

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

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

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

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

这便是每个国王继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筑陵墓的宗教方面的原因。

金字塔建筑群,散布在尼罗河下游两岸的基萨和萨卡拉一带,位于开罗以南十多千米。

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八十座。

其中以第四王朝第二代国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规模最大。

金字塔约用巨石二百三十万块砌成,平均每块重约二点五吨。

塔底占地约五万二千九百平方米。

绕大金字塔一周,约有一千米。

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金字塔,比胡夫的大金字塔低八米。

塔旁有一座巨大的狮身人面像,高二十二米,长五十七米,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长。

它是用一整块天然巨石雕成的,面部是哈佛拉的脸型。

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也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妄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说明】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据说建筑胡夫的金字塔,就有十万人头顶烈日在监工的皮鞭之下劳动,整个工程历时三十年。

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

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迁移应用】

【例1】古代埃及从开始统一到灭亡经历了()

A.约2500年B.约3500年C.约3000年D.约4000年

【解析】首先要了解古代埃及开始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3100年,而灭亡的时间是公元6世纪,按照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公式,公元前6世纪相当于公元前500多年,因此,经过换算得出古代埃及文明持续的历史应是约2500年。

【答案】A

【规律总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换算历史年代的方法。

【变式题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这句话的含义是()

A.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B.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C.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内河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国土范围

【解析】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文明,是因为其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

【答案】A

【例2】下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和雕像,至今仍屹立于()

A、印度河流域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D、黄河流域

【解析】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这些文明成就是古埃及劳动人民创造的,因此判断出它位于尼罗河流域。

【答案】B

【规律总结】此题是一道识图选择题,关键是从图中寻找到有效历史信息。

【变式题2】.成为古代埃及文明象征的是()

A.狮身人面像  B.战车  C.金字塔  D.象形文字

【解析】本题是对四大文明古国代表文化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答案】C

学点二汉谟拉比法典

【情景激疑】

法律规定:

“任何一个去偷牛、绵羊、猪、山羊的人,如果它属於神或者属於皇宫,这个扒手将为此付赔上三十倍的代价;如果他们属於国王的自由民,他只需付十倍的代价;如果这个扒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付款,他将被处以死刑。

你了解上面图片反映的内容吗?

你知道上面的文字是什么法律的规定吗?

【学点归纳】

公元前十九世纪初期,阿摩利人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十九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中央集权的政权。

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制定了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分为序言、本文、结语等三部分。

本文二百八十二条,内容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奴隶、家庭和继承、伤害和赔偿、奴隶关系等方面。

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尽力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

这是目前所知道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法典消除了原来各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因此,它是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中央集权强大的标志之一。

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资料。

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迁移应用】

【例3】动荡不安的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下列哪一文明成果出自该地区()

A.金字塔B.佛教C.《汉谟拉比法典》D.星期制度

【解析】透过题干中的新情景,概括出此题的有效信息是: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是什么,

【答案】C

【规律总结】此题属于新情景创设选择题,要特别关注时事与历史的相关联系。

【变式题3】一位游客在巴黎罗浮宫博物馆看到一块黑色石柱,上面刻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你知道这部法典的制定者是()

A.法老胡夫B.释迦牟尼C.婆罗门贵族D.国王汉谟拉比

【解析】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并颁布了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D

学点三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情景激疑】

初到印度旅行的外国人,常常会对所见所闻中的一些事情大惑不解:

一位衣衫褴褛、肮脏不堪的叫花子,居然在大街上粗野、蛮横地破口大骂一位衣冠楚楚的绅士,而那位绅士老爷却不仅不生气,反而始终小心地陪着笑脸。

  一对纯情的少男少女私下深深地相爱了,男才女貌,仿佛天造地设般相配。

可是却遭到双方父母的坚决反对,棒打之下,一对多情的鸳鸯只好分开。

后来,男青年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一些赤裸上身的人走出家门,手持铜锣,边走边喊;其他人听到喊声,就像逃避瘟疫一般地躲藏不迭。

……原来,这些都是印度种姓制度所造成的怪现象。

你知道材料中提到的种姓制度起源于何时?

其内容是什么?

【学点归纳】

雅利安人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即种姓制度。

“种姓”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等级不同,权力、义务也不同。

第一等级和第二等级占有大量生产资料,靠剥削为生,构成统治阶级。

第三.四等级承担各种繁重的社会义务,构成被统治阶级。

各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贵贱分明,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种姓制度在国家形成过程中起了保护氏族贵族奴隶主特权地位的作用,是古代印度奴隶主残酷劳役和压榨奴隶的体现。

【说明】印度河流域在公元前2500年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后雅利安人侵入古代印度,建立起奴隶制国家,并逐渐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

“种姓”社会全体成员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它是古代印度奴隶主残酷劳役和压榨奴隶的体现。

种姓制度给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迁移应用】

【例4】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

造物神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A.神化种姓制度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C.保护奴隶贵族的特权D.麻痹人们的斗志

【解析】A、B、D三个选项都是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宣传种姓制度的目的,但它们三个都不是这种宣传的根本目的,所以这一切的目的都在于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维护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统治与剥削。

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C项。

【答案】C

【规律总结】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应该注意从各种表面现象中选出其最根本的和本质的内容,分清主要目的和次要目的。

【变式题4】在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中,统治阶级包括()

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

A.①②③B.①②C.①D.②

【解析】在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中,第一、二等级属于统治阶级。

【答案】B

【概括整合】

【知识概括】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学会从课本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2、本节课有较强的地理概念,建议教师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想和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

[案例二]精析精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