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943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英汉语言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汉语言对比.docx

《英汉语言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语言对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汉语言对比.docx

英汉语言对比

第一十章英汉对比与翻译

  

 

  

  从词汇来看,汉英都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叹词。

这是汉英词汇的相似之处,但汉英词汇之间也有许多区别。

如汉语有助词,英语没有;汉语有量词,英语没有量词;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

由于词类划分标准不同,相同词类之间也有区别。

汉英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相应的词所包含的词义范围不同,词的搭配也不同。

英汉互译时,英语冠词容易被译者忽略,而汉语的量词在英译时则常被省略,无法再现汉语量词的生动性。

汉英词汇的构词法也有异同。

汉语的复合式构词法与英语的合成构词法是相同的。

汉语通过联合、偏正、后补、动宾、主谓等方式构成的复合词占词汇总量的绝对优势,而英语中合成词占词汇总量的比例要比汉语少得多。

汉语的加缀式和英语的派生法相同。

但汉语的词缀数量有限,而且一缀一义,十分严格。

因此,汉语的加缀式合成词数量很少。

除了名词、动词、形容词有少量词缀外,其他词类大都没有什么形态标志。

而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派生词,许多词根加上前缀或后缀就构成了新词。

因此,派生词在英语词汇中占优势。

汉语有重叠式构词法,英语中几乎没有叠音词。

因此,重叠式是汉语构词的一个特色。

汉语中的兼类法与英语中的转化法相当。

但汉语中的兼类词不多,因此,并没有专列为一种构词法。

而英语通过词性转换构成新词的现象极为普遍。

由于构词法不同,在翻译时我们不能用英语的转化法来套汉语中某个相应词的词性。

如英语的“water”,可以转化为动词,而汉语中的“水”则不能转化为动词。

汉语的单字词译成英语不一定是单字词。

如“虹”、译成英语是合成词“rainbow”。

汉语词缀的意义也不一定非要用意义相符的英语词缀表示。

如:

阿姨——aunt,阿婆——granny,长度——length,硬度——hardness,被子——quilt,院子——courtyard。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汉英词汇的词义涵盖宽窄不同,汉英看似对应的词,其含义并不对等。

如:

“light”(光)包含“光线”、“光明”等意思,但汉语的“光”还可以表示“光泽”,“赤裸”等含义。

又如汉语的“白眼”译成英语也不是“whiteeye”。

这些都是学习英汉互译时必须格外小心之处。

  从句子来看,汉英都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大类。

汉英陈述句基本相同,句尾都用降调。

汉英疑问句都是用升调,句尾加问号,这是相同之处。

但汉语疑问句分特指问、反复问、是非问、选择问和反问五种,而英语只有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意问句四种。

汉语的是非问句和英语的一般疑问句相当,但语序不同。

汉语是非句是陈述句式,或在陈述句尾加“吗”、“吧”表示。

英语一般疑问句的谓语动词“tobe”,“tohave”和助动动词或情态动词都放在主语之前。

如:

Areyouateacher?

你是老师吗?

汉语的特指问句和英语的特殊疑问句相当,但词序却不尽相同。

汉语特指问句的词序和陈述句相同,而英语的特殊疑问句则一定要把疑问词放在句首,其句式是“疑问词+一般疑问句”。

如:

Whatareyoudoing?

你在干什么?

汉语的选择问句和英语的选择问句相同,只是词序不同。

汉语的选择问句仍然是陈述句的词序,英语则是一般疑问句的词序。

如:

你去看电影,还是去看戏?

Areyougoingtocinemaortotheatre?

对于英语反意疑问句的翻译则要把握原文意思,用最恰当汉语形式来表达。

如:

  Heisyourteacher,isn'the?

  译文1.他是你老师吧?

(表示猜测)

  2.他是不是你老师?

(表示怀疑)

  3.他是你的老师,对吗?

(表示没把握)

  4.他是你的老师,不是吗?

(表示肯定)

  汉语的反复问句是用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的,英语中没有与它相当的形式。

译成英语用一般疑问句即可。

如:

这本书是不是你的?

Isthisbookyours?

  汉语的反诘问句可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思,也可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思。

可以用英语的反意问句或一般问句来翻译。

如:

她不是没进城吗?

Shehasnotgonetotown,hasshe?

你不能走快点吗?

Can'tyouwalkalittlefaster?

  汉语的祈使句和英语的祈使句通常都没有主语,句子都用降调,句末用句号,语气较强的用叹号。

如:

把它给我。

Giveittome.不许动!

Don'tmove!

  汉英感叹句都是表示强烈感情的,句末用叹号,句子用降调。

汉语感叹句在句末常用语气助词。

如:

  多可笑啊!

Howfunnyitis!

  真可惜!

Whatapity!

  从句法表现形式上来说,汉语和英语的表现方式也不同。

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而英语重形合(hypotaxis)。

汉语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只要求在语义上一致,不必在形式上呼应。

英语的主谓语则严格要求在数、人称、动词的时态上一致。

汉语一个句子可以有好几个短句组成,它们之间只有在意义上的联系,无需形式上的连接;英语的句子则往往要求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将句子成分连成一个意义和形式完美结合的整体。

就篇章组织而言,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topic-prominent)语言,英语是主语突出(subject-prominent)语言。

汉语在表达思想时往往突出主题而不在意主语;英语的主语却是一句之主,对句子结构甚至词语选择起统帅作用。

  至于标点符号,中国古代书籍一般没有标点符号。

到了汉代才有“句读”符号。

所谓“句读”,即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则为“读”。

19世纪末,随着大量外国书籍被译成中文,在西文中使用的标点符号也被吸收过来。

1897年王炳耀根据中国原有断句方法,吸收西文的标点,首次拟定了10种标点符号。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重新修订的《标点符号用法》,共有标点符号16种。

正是由于这个历史原因,汉语和英语的标点符号有许多共同之处。

汉语和英语都有相同的逗号(comma)、问号(?

)、叹号(!

)、冒号(:

)、分号(;)、引号(“”)、括号(())、破折号(——)、连接号(–)。

但是句号,英语是一点(.),汉语是一小圆(。

);省略号,汉语是六点(……),英语是三点(…)。

汉语有顿号(、)、间隔号(·)、书名号(《》)、着重号(﹒)、专名号(__),英语没有这些符号。

英语有撇号(')、斜线号(/),汉语则没有这些符号。

港台及海外华人所用的汉语标点符号与中国大陆略有不同,不要混淆。

  总之,在英汉互译中,要经常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只有通过对比才能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转换,从而不断提高翻译的质量。

 

第二章英汉语言对比

第一节悟性与理性:

汉英语言常用的表达方式

1.汉语常用的表达方式

1.1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意合法(parataxis).重意义组合而轻形式结构,让读者和听者领悟其中的意义和关系;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用词注重功能、意义;句子不受严谨的主谓结构的约束,少用或不用关联词词语,摆脱形式的束缚,直接表达现实和思维过程,体现悟性的象似性(iconicity),词语之间的关系常在不言之中,语法意义和逻辑关联常隐含在字里行间;造句富于弹性,灵活多变,着重意念,颇多隐含;讲究语意、文气和语感的通畅,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富于领悟空间,对语境依赖较多;流水句很常见,话如行云流水,随意自然流动;完全句与不完全句混合交错,松句、散句、紧缩句、无主句、省略句、并列式复句交替并用;句子之间可断可连,流泻铺排;主谓难分,主从难辨,形散神聚,言简意赅,“意尽为界”。

悟性和“约定俗成”的语用规则决定句义。

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从词语的意义、功能甚至语段、篇章和语境中去分析、领悟、体味。

“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王力1984:

141),这个“弹性”,体现了人的悟性。

1.2汉语语篇注重话题,注重“意识流”,注重事理和先后顺序,常常采用非演绎式的、往往是领悟式的归纳型(because-thereforestructure)、经验式的临摹型(isomorphism)或螺旋式(circular/spiral/indirect)、漫谈式(rambling)的思维模式;注重隐性连贯(implicitcoherence),经常只把事情或意思排列起来,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其间的关系(reader-responsible),呈现曲折起伏、断续离合、若即若离的风格;喜欢“摆事实,讲道理”,信息安排常常按照“自然”语序(naturalorder):

由远及近,“层层剥笋”,逐层深入,头长尾短,先叙述一些背景、历史、条件、环境、事实、情况、情节、理由、原因、分析、例证等,再点出主要的或重要的判断、结论、观点、态度、要旨、结果、行为等(specific-to-generalsequence);或按照“开篇说明一历史回顾一现状解释一观点态度一今后任务”这类模式。

语篇开头注重的是“wheretheargument/talkiscomingfrom”,通常反映了现实的时间和事理顺序,犹如对现实生活经历的临摹;也有类似英语的逻辑顺序。

大多语篇缺乏主题句,类似“点评式”议论或“体会式”言论。

章句以意役形,以神统形,传神写意,画龙点睛,言简意赅,重意会而轻法则。

“中国语言是人治的”(王力1984:

53),受人的悟性和表达需要的管治。

1.3悟性有直觉性和形象性的特征,因而汉语表达形象、意象、象征、联想、想象的词语(如比喻、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相当丰富,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喜欢用“实”、“明”、“直”、“显”、“形”、“象”的表达方法,常常借助生动具体的形象性词语表达抽象笼统的意义(如:

土崩瓦解、水乳交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汉语是意象性语言,文字符号具有象形、会意和形声的特点,许多汉字摹拟自然现象和客观事物(如:

山、凹、凸),许多事物通过“观物取象”、“立意于象”而得以命名(如:

x光透视、电脑),不少外来词通过形象性的意译或摹拟拼音加形象而得以译名(如:

laser‘激光、Coca-cola可口可乐、World’WideWeb万维网、mini—skirt迷你裙),大量词语通过直觉领悟便可获知其意。

语篇常常采用取象类比、设象喻理、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表达方式,让读者领悟深奥的道理。

汉语喜欢用动词化表达法(verbalstylel,常用、多用、连用、重复、重叠动词,采用“连动式”、“兼语式’’及其套叠(如:

我去叫他们派一个女生到这儿来帮助你化妆吧),词语的意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利于表达动态的情感和形象性、直觉性的行为。

1.4悟性有主观性的特征,因而汉语民族比较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常用主动式、意念被动句和人称主语表达法;当人称不言自喻时,又常常隐含人称或省略人称。

悟性注重自我体验反思:

汉语的表达习惯常常把知、情、意融合在一起,把情感体验与客体描述合而为一,激扬文字,抒发感情,引经据典;堆砌华丽辞藻,重复同义近义,易于滥用主观性修饰语(如:

热烈祝贺大会胜利召开,这里的“大会胜利召开”,让洋人以为大会是经过斗争而获得胜利才得以召开的,类似“伟大”、“重大”、“积极”、“突出”、“优秀”、“重要”、“正确”、“显著”等等主观性修饰语在报刊里比比皆是),几乎成了一种文风。

主观情感语气使被表达的客观事物带有主体意向。

1.5悟性有整体性的特征,因而汉语表达方式注重整体意念,注重语流的整体感;句子主要成分尽量靠拢,忌讳句中插入、阻断;喜欢整体匀称,词语和句式往往成双成对,富于均衡美与节奏美,如对偶、对照、排比、反复、重叠;多用平行结构、同义反复、反义合成、四字短语;追求音节对称整齐、词语对仗工整、声韵和谐悦耳,词语呈现双音节化和四音节化。

表达方式注重整体性,有助于整体领悟。

1.6悟性有模糊性的特征,因而汉语模糊性较大,歧义现象较多:

一个深层结构(语义结构)可表现为多个表层结构(句法结构),多个深层结构可表现为一个表层结构(如:

这锅饭能吃十个人/十个人能吃这锅饭、神秘的少女的心、我差一点没跟他结婚)。

许多表达方式在英美人看来是非逻辑的(illogical,如:

救火、晒太阳、,在家养病、一匹马骑两个人、哎,你想死我了、昨晚我盖了两条被子),但中国人通过“约定俗成”的悟性,并没有产生任何误解。

2.英语常用的表达方式

2.1英语的哲学背景是亚里士多德开创的严密的形式逻辑,以及16至18世纪风行欧洲的理性主义。

英语用词造句成章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形合(hypotaxis),重形式结构协调,让读者和听者分析其中的意义和关系:

词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用词强调“人称”、“数”、“格,’等的一致;句子受严谨的主谓结构协调一致(S.Vconcord),“逻辑主语”与“逻辑谓语’’协调一致的制约(这相当于亚里士多德判断结构的逻辑“主词”和逻辑“宾词”);多用或常用关联词语,注重形式接应;“前呼后应”,显性衔接(explicitcohesion),以形显义、以形统意、以法摄神,以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结构,注重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大量句子虽枝叶横生、盘根错节、环扣镶嵌、句中有句、繁复多变,犹如“参天大树”,但结构完整、形态外露、主从分明、严谨规范、语法和意义协调一致(grammaticalandnotionalconcord),对语境依赖较少;语法和逻辑决定句义,要正确理解句义和语意,必须分析词的形式、句子的结构和前后的逻辑关系。

“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王力1984:

141),这个“硬性”,体现了人的理性。

2.2英语语篇常受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逻辑思维模式的影响,突出主语和主题句,注重分析推理,直线性、有秩序有层次地围绕主题展开;信息安排往往采用“突显”语序(salientorder):

由近及远,开门见山,一语破的,头短尾长,先点出主要的或重要的判断、结论、观点、态度、要旨、结果、行为等,再追叙一些与此有关的背景、历史、条件、环境、事实、情况、情节、理由、原因、分析、例证等;语篇开头注重的是“wheretheargument/talkisgoing'’;也有受培根的归纳法逻辑思维模式的影响,采用相反的语序,或按照时间先后的自然语序。

“西洋语言是法治的”(王力1984:

53),受人的理性、语法和逻辑的管治。

2.3理性有抽象性的特征,因而英语用词倾向于抽象,常常以虚的形式表达实的内容.以抽象的词语表达具体的意义;喜欢用“虚”、“暗”、“曲”、“隐”、“泛”、“玄”的表达方法,常常借助抽象、笼统、概括的词语表达复杂、微妙、模糊的意义;意义的词化(复杂、多层的意义用单词表示,如:

institutionalization)和抽象化程度较高,注重冷静、抽象的逻辑论证。

英语常用名词化表达法,词的意义避免主观语气,有利于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哲理。

英语对事物的许多命名是抽象的、概括的;来自拉丁语、法语和希腊语的大量外来词是抽象的、科技的、哲学的、学术的、缺乏形象的。

由具体名称派生为抽象概念(如:

dog派生为doggery,doggishness;father派生为fatherhood,fathership)是英语的一种发展倾向。

英语是拼音语言,文字符号不是对自然现象的摹拟,而是人为规定的信号;信号以理性的规则建立象征符号,以声音组合决定意义,取决于人的主观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能力,因而导致语言的信号化和逻辑化,比较容易上升到逻辑思维。

逻辑论证必须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各种思维方法,在理性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联系,对思维对象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因而呈现抽象性特征。

2.4理性有客观性的特征,因而英语民族比较注重客体思维,往往以客观、冷静的表达方式叙述客观事物,如常用被动式和非人称表达法,不用人称而用抽象名词或it作主语,让事物以客观的口气呈现出来;语篇倾向于描述事物的客观情况,注重运用事实例证、调查案例、统计数据、专家论点让事实说话,少用或不用主观性修饰语,注重客观的分析推理。

2.5英语受亚里士多德演绎推理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和论证三要素(概念、判断、推理)的影响,不像汉语那样喜欢词语和结构的整体匀称、成双成对、对偶排比和同义反复,而是比较喜欢词语和结构的主从分明(subordination)、长短交错和替代变换(substitutionandvariation),尤其是三段式(triplestyle)的表达方式(A-B-and-Cpattern),如:

(Tom,DickandHarry,类似汉语的“张三李四”、“阿猫阿狗”);(first,midst,andlast,类似汉语的“彻头彻尾”);(wine,woman,andsong类似汉语的“吃喝玩乐”);(governmentofthepeople,bythepeople,forthe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

2.6理性有确定性的特征,因而英语表达方式比较严谨、精确,模糊性较小,歧义现象较少;定义、概念明确,用词造句遵守严格的词法和句法;造句成章也服从某种逻辑规则,适合于科学思维和理性思维,也便于“以理服人”。

悟性和理性还可以从汉语和英语的语音、文字、词法、句法、章法、修辞、文体、文风等各个层次再找到种种表现并列出种种例证.

英汉语差异对比

作为英汉翻译者,如果不知道英汉语各自的特点,不知道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目前,从事英汉语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

但必须清楚的是,弄明白英汉语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语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法国的翻译理论家乔治·穆南(GeorgeMounin)认为,翻译是一种艺术,但是一种“建立于一门科学基础之上的艺术”,因为“翻译的许多问题。

诸如翻译活动的正当性、可行性等基本问题,都可以从语言科学的研究中得到启示。

”(许均,1998:

24)译界的实践证明:

只有对英汉语差异了然于心,才能发现翻译中的一定规律性,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英语和汉语是隶属于两个不同语系的“非亲属”语言。

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性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辨明两者之间的异同,翻译时既注意“求同”,又注意“存异”,就一定能提高翻译实践的能力。

归纳起来,英汉语言有以下八大差异。

一、英语为静态语言,汉语为动态语言

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或使用其他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自然倾向;汉语则有使用动词的固定习惯,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汉语往往大量采用兼动式或连动式的说法。

英语的静态特征表现是多维的,但简而言之,不外乎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两种。

前者如使用非谓语动词或非限定动词,省略动词以及将动词名词化等;后者如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同源形容词、介词及副词等等。

相对而言,汉语的动词由于无英语动词那样的形态变化,若要表达动作意义,往往别无选择,只能采用动词本身。

如:

1.Youmustbeaverybadlearner;orelseyoumustbegoingtoaverybadteacher.

你一定很不善于学习,要不然就是教你的人很不会教。

2.Iamafraidofyoumisunderstandingme.

我担心你误解我。

3.Thecomputerisafarmorecarefulandindustriousinspectorthanhumanbeings.

计算机比人检查得更细心、更勤快。

二、英语重抽象,汉语重具体

英语的名词化往往导致表达的抽象化。

英语的抽象表达法主要见于大量使用抽象名词。

这类名词含义概括,指称笼统,覆盖面广。

往往有一种“虚”、“泛”、“暗”、“曲”、“隐”的魅力。

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绪。

如:

1.Theabsenceofintelligenceisanindicationofsatisfactorydevelopments.

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从形式上看,absence,intelligence和indication这三个词都是抽象名词,但译成汉语时,应化抽象为具体,而且应化静为动,分别译成了“没有”,“消息”,“表明”,这样既表达了英语原句的具体内容,也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Again,therefore,sheappliedherselftothekey,andaftermovingiteverypossibleway,forsomeinstances,withthedeterminedcelebrityofhope’slasteffort,thedoorsuddenlyyieldedtoherhand.

(J.Auten:

NorthangerAbbey,Ch.6,V.II)

因此,她又搬弄钥匙.她怀着最后一线希望,果断利索地朝着各个方向拧了一阵之后,柜门忽然打开了。

在中国读者看来,apply和yield两个动词表示的都是抽象概念,如果照搬英汉词典的释义,译文就会很生硬,还会令人费解。

译者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将之分别译为“搬弄”和“打开”,对起来很确切,也很自然。

三、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

英语的行文多用近义词、上位词(泛指词)和代词进行“替代”,目的是使遣词以及行文显得准确甚至精确。

而汉语的准确和精确则通常以“重复”上文出现过的为此多用替换词语来求得的。

如:

1.Youshouldhelphersinceyouhavepromisedtodoso.

你既然答应了要帮助她就应当帮助他。

2.ThepopulationofChinaisbiggerthanthatofAmerica.

中国的人口比美国的人口多。

3.Hehatedfailure;hehadconquereditallhislife,risenaboveit,anddespiseditinothers.他讨厌失败,他人生中曾战胜失败,超越失败,并且藐视别人的失败。

四、英语重形合,多复合长句;汉语重意合,多简单短句

所谓形合,指的是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所谓意合,指的是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英语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语句子,指其断不可缺的各种连接词。

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或独立的单句居多,彼此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以“流水句法”形容汉句,即指汉语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但行文仍然流畅。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译意》(TranslatingMeaning)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

”如:

1.Themanycolorsofarainbowrangefromredontheoutsidetovioletontheinside.

彩虹有多种颜色,外圈红,内圈紫。

原文是一个较长的简单句,不及物动词后的介词from带了一个较长的宾语。

在翻译成汉语时,译文采用汉语的流水句式,一连用了三个短句,且中间无任何连接词,但行文简洁流畅。

2.Ordered!

O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