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小石潭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6658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6小石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6小石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6小石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6小石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6小石潭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6小石潭记.docx

《26小石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小石潭记.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6小石潭记.docx

26小石潭记

26、小石潭记

教学课时:

两课时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4、18上课时间:

4、224、25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4、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5、品味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的写作特点。

6、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2、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目标2、目标5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教学中既要照顾好学生,还要照顾到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因此教学中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多加点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柳宗元像和《江雪》。

(同学们认识这个人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大家应该很熟悉吧?

让我们先一起读读这首诗。

大家说说,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谈谈理由?

明确:

是“孤”和“独”。

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洵、轼、辙),曾巩王安石。

〉“远在江湖砺心志,古来贬官多妙文”:

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其最好的文章,都是写于被贬时期,其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名篇。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

出示柳宗元简介,并指名学生读。

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学习重要字词的含义。

2.听录音朗读,感受作者描写的情境。

3.学生模仿朗读,注意语调的变化。

四.疏通文意,注意重点字、词、句的意思:

1.解释下列括号内字词的意思。

水尤(清洌)    往来(翕乎)    犬牙(差互)      (凄)神(寒)骨

2.说说课文中"以"、"为"的不同含义。

全石以为底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

以其境过清              为堪为岩

3、重要句子翻译: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五、整体感知:

历史上很多文人都热衷于模山范水了,以寄情于景。

其中写山水散文游记艺术成就最高的应该就是唐朝的柳宗元了,而最能代表柳宗元风格的就是这篇《小石潭记》。

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都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

(水、石、树、鱼、源、岸、环境)

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并以“小石潭真——!

”为题,说说你对小石潭的印象。

(静、清、绿、美……)

试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上题小石潭某一景物的特点。

并引用原文说说你的理由,哪些词语体现了这一特点,你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

思考:

这是一个的小石潭?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并说出理由。

例:

这是一个环境凄清的小石潭。

我是从“坐潭上……悄怆幽邃”这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

(怪石嶙峋、树木青葱、群鱼戏水、水清见底、源头曲折、岸势崎岖……)

六、研读课文:

1、结合注释,讨论探究。

(1)、小石潭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作者对小石潭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发现小潭:

(小组朗读第一自然段)

A、作者写发现小潭,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请找出来。

明确: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B、这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

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景物:

(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A、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B、潭水和游鱼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

清和乐。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

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

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水的清澄。

这里虽然没有正面写水,可是通过对鱼儿、日光和影子这些具体东西的描绘,真正地写出了水清。

就像画家在画风的时候,用树枝飘向一边表示风一样,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

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C、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这段描写渗透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4、小组探究、引导讨论——小潭源流:

(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问:

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运用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两个比喻,一静一动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小组探究、引导讨论——潭中气氛:

(小组朗读第四自然段)问: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透露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出了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6、主题的理解: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

因而凄苦、悲凉、抑郁是他的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所以才有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鱼时觉得鱼似游者相乐的愉悦心情;但这种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便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就很自然的融情于景了。

七、拓展延伸:

从众多的古代诗文中,我们知道,人因景而生趣,景因人而生情。

“以自身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面对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情;面对不同的景物,同一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情。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

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人、骚客竞相咏”,在浩瀚的古代诗文海洋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写景名篇。

请说出你所知道的古代描写山水的名篇名句,并选一两句加以赏析。

作业设计:

A.把我们上课赏析的古诗文写景名句写到摘抄本上,并积累下来。

B.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我们苗乡侗寨一处景致记下来吧!

附: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

隔、闻、伐、取、见水(清)石(奇)比喻凄神寒骨

 树(美)鱼(乐)(静—动)悄怆幽邃

(移步换景)(侧面描写)(幽深冷寂)

↓↘↙↓

(乐)寓情于景(忧)

一切景语皆情语

 

教后反思:

这篇文章在开头就写了一种“发现美景之乐”,这里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表现发现的过程。

教这样的文章,除了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外,还得放开思维让学生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是发表自己的疑惑之处。

所以这节课我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包括提问题。

课文交给学生来学,总体效果不错。

不足的是交给学生学,小组展示花费时间过多,以致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拖延了时间。

以后小组展示要有计划,不能随其自然。

 

衢州市(09浙江省)

  

(二)(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唐代柳宗元《小石潭记》)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伐竹取道伐:

  (3)佁然不动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之:

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其:

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以:

因为)D、乃记之而去(乃:

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0.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分)

  

(二)(12分)

  17.

(1)向西

(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18.A

  19.

(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孤独忧伤(凄凉)

 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

  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9.柳宗元《江雪》、《捕蛇者说》等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0.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

  11.B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伐竹取道

  

(2)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20.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

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2分)

  17.

(1)向西

(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

  18.A

  19.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0.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