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2056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9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一课形体切挖

授课地点:

六年级

课时:

1

授课人:

李维康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

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生答。

师问:

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

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课件) 师:

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

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

(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二、欣赏感受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

三、本课练习 

教师师范,学生跟随练习。

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课后反思

 

 

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二课点的集合

授课地点:

六年级

课时:

2

授课人:

李维康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点、线、面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各种点与线的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其掌握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点、线作品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点与线的集合的形式。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

点、线、面的联系与画面美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对比导入

说明: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在分析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观察会直观地感到:

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

作者分别是谁?

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

《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修拉)《拾穗者》(米勒)

二、知识剖析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以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1.点的横向排列形成什么?

2.点向四周排列又形成什么?

3.点疏密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4.点大小不同的排列会形成怎样不同的效果?

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欣赏点的各种形式。

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图片。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四、点画作品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五、学生实际操作。

说明:

这一环节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表现自我、相互交流、体验乐趣的过程。

学生能否根据课上所学知识与技能,将画面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来,是这一环节的根本。

在此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和肯定,使学生的画面及时保留较好的效果。

学生操作的过程是对知识技能加深与掌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画方式进行作画。

因为本课从技法上讲相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也可选择或参考课本中的作品进行临摹。

作业要求:

1.选择点画方法之一进行创作或临摹。

2.画面整洁

六、课堂教学评价。

说明:

评价时要根据学生所选择的点画方式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教师作总结性评价,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扩展性思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外延伸拓展。

说明:

点的形式表现点集合效果的方法很多。

为拓宽学生的绘画领域与视觉领域,可将这一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课后反思

 

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三课远去的路

授课地点:

六年级

课时:

2

授课人:

李维康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并能运用所学视觉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2、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享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 绘画或拼贴一副以鹿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重点】 

通过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路,懂得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

 

【教学难点】 

将透视现象运用在画面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

我们可以轻易地在画纸上画出上下左右,而要画出真实的前后关系则显得困难重重。

远古时候,画家一直为无法表现真实的空间关系而苦恼。

 

埃及壁画 

中世纪绘画 

绘画是一件神奇的事,一旦你掌握了一定的透视技巧,就可以在平面的画纸或画布上表现出具有深远感的三维空间效果。

看教师演示。

 

教师可用一到两分钟快速在黑板上演示一幅有行道树的远去的马路速写,引起学生好奇。

(只看效果,先不分析规律) 

二、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

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

路上的行人远近有何变化?

 

学生回答。

一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

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 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 

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欣赏课本P7最上方四幅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三、 学生练习 

练习要求:

运用所学知识,画一条有视觉现象的远去的路。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 作品展示与评价 

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

找出有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办法。

 1、欣赏老师示范作品,找出其中的透视技巧。

 

2、结合自己的作品,先在组内自评互评。

评出优秀作品作者谈谈创作经验与得失。

 3、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一、欣赏回顾:

 

1、《塞夫勒道路》《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 

2、学生优秀作品 

说说其中的视觉现象。

 

二、欣赏优秀的拼贴画作品 

学生欣赏,说说其中的视觉现象。

 作者成功利用了材料的哪些特点?

 学生欣赏回答。

 

教师小结:

色彩搭配,材料的肌理效果。

 三、学生练习要求:

 

根据自己准备的物品,拼贴一幅右路的风景画。

合理利用材料的色彩与肌理美感。

 

先用铅笔在画纸上确定草图,让后剪、贴,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可2—3人一小组,自由结合,合理分工。

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评价要求:

 1)、能否表现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

 2)、能否合理构图,是否合理利用材料自身的特点(色彩、肌理)。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总结。

课后反思

 

 

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四课线与造型

授课地点:

六年级

课时:

2

授课人:

李维康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

运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表现各种头发。

 

2、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

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

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线与造型”。

二、探索与发现

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

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组内交流:

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

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波浪线折线

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教师小结: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

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

自由性的组合:

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

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显的就要属头发啦。

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鬈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戴假发演示。

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学生看教材第11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三、发展阶段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的设计师。

(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画时重点表现人物的头发。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怎么改进。

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五、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加丰富。

1.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头发。

3.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课后反思

 

 

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五课风景写生

授课地点:

六年级

课时:

2

授课人:

李维康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掌握风景写生的步骤与技巧。

  

2、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有关知识 。

 

3、通过画家及同龄人的作品,了解线描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

 

4、感受生活中的美景,激发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如何通过线条突出主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展示校园风景图片,引入课题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美景 

2.揭示课题:

风景写和生 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风景画出来呢?

 

二、 讲授新课  

1、欣赏范画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

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

掌握得好,有了虚实,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

(近大远小的透视)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引导学生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选择素材。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

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3. 绘画步骤   

二、讲授新课   

 1、取景     

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怎样取景:

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

     

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画面”上视平线低,就产生开阔的感觉;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

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

     

在画风景写生时,还要注意近、中、远景三个层次,表现出空间距离。

 

2、带领学生实地写生,讲解构图  

(1)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风景,先仔细观察,确定主体物并可作适当移动,将别处的景移到自已的画上。

  

(2)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整体饱满,切忌散乱,不管在哪个角度,主体物要突出。

  

(3)打好轮廓,可上一些明暗。

  

三、巡回指导   

(1)用水粉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

    

(2)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四、作业讲评。

课后反思

 

 

 

2015—2016学年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六课让剪影动起来

授课地点:

六年级

课时:

2

授课人:

李维康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 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 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 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能够剪出生动的剪影作品。

 

【教学难点】 

人物不同姿势的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二、讨论

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观看皮影戏。

)  

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

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

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

装上木棍。

三、制作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四、小组互评

第二课时(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

布置环境

一、回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小组代表展示介绍本组皮影,小组互评。

三、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进行修改,完善。

四、讲故事大赛

小游戏:

把刚才剪的小人放到一起,编一个故事吧。

(学生拼放,以同桌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      

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大家猜一猜你的故事。

他们猜对了吗?

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六、拓展: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