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9358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大全

一、教育基础

①小学(初等)教育★:

国家学制中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6-12岁儿童

✧古代:

我国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1878,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内附设的小班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1897,盛宣怀,南洋公学,外院即小学,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中国公立小学的始祖)

✧1904,清政府《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奠定小教在“新学制”中的法律地位。

✧1986,开始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小教特点:

基础性,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活动性,趣味性,启蒙(身体心理素质、学习知识、思品)

②学校管理p14基本要素:

管理者、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学校的人、财、物、事、信息、时间、空间等)

✧基本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教务行政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核心)、总务工作管理

✧过程:

计划(起始环节)、实施(中心)、检查(经常/定期,自上下、互相/自我)、总结(全面/专题)

✧原则:

根据学校管理规律及教育理念提出,知道学校管理者观察和处理管理过程中各问题的行为准则

✧方法:

能实现管理职能,达到管理目标,确保管理活动顺利进行的手段、途径和措施。

行政管理、法律、思想教育、经济、学术方法。

✧目标和尺度:

学校绩效(管理有效的重要标志)基本途径:

沟通(信息传递、控制、激励、情感交流)。

③学校组织★国家为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而创办的特殊、正式的规范性社会组织

✧结构模式:

直线型、职能型、直线-职能型(常见)、矩阵型、事业部型学校组织

✧机构基本形式:

“两处一室”(教务处、总务处)“三处一室”(+政教处,校长室)

✧组织机构两大类:

行政性、非行政性组织机构

④学校管理基本制度:

校长负责制(一长制)上级机关领导、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监督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

⑤课程p20:

始见于唐宋,在西方,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美国博比特1918出版《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

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定义:

教学科目、有计划的教学活动、预期的学习效果、学习经验、社会文化的再生产、社会改造

✧类型:

学科(六艺七艺)/活动(经验,杜威),分科/综合(学科、社会、儿童本位),必修(国家+地方)/选修,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国家/地方/校本,显性(计划性)/隐性(潜发、自在,杰克逊)

✧开发模式:

目标模式(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过程模式(英国、斯腾豪斯,教师是核心人物)

✧特点:

普及性、基础性、全面(发展)性

✧构成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编制最关键的准则)、结构(客观有序可转换可度量)、内容(课程计划[课程设置是中心]、课程标准、教材)、实施、评价(对课程本身和学生学业,提倡发展性评价)、管理

✧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资源类型:

校内外、素材性/条件性、文字性/非文字性、教授化/学习化、显性/隐性

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p30第六次:

1981五年制小学和中学教学计划。

1986小学初中各科教学大纲

✧核心理念: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涵义: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密切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建立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发展趋势★p35:

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结合;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课程社会化、生活化、能力化,加强实践性,双基到四基);加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加强课程综合化;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加强个性化多样化;课程法制化

⑦教育科学研究概述★p36三要素:

客观事实、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对象:

教育问题

✧基本过程:

选择研究课题、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事实性、工具性、理论性、政策性、经验性,网络检索最快捷)、制定研究计划(什么、为什么、怎样、预计成效)、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报告的撰写(教育调查报告:

标题、前言、主体、结尾)

✧基本方法★★p41教育观察法(广泛使用)有目的、有计划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系统考察取经验

✧教育调查法:

搜集资料、科学分析,提出建议。

问卷调查最基本最常用。

✧教育实验法:

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观察测量比较等验证因果。

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教育行为研究:

实际工作者,与专家学者合作,系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行动是核心步骤

✧教育叙事研究:

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

⑧教育概述★p45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

《孟子.尽心上》

✧狭义:

学校教育。

定义:

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属性:

育人,区别其他事物现象,质的规定性。

永恒、历史、继承、长期、生产、民族、相对独立性

✧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功能:

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正向/负向,显性/隐性。

⑨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P48:

神话起源说(朱熹)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孟禄,无意识模仿)、劳动起源说(苏联,社会起源说,生产劳动)

✧原始社会:

非独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原始性

✧古代社会:

奴隶与封建社会,阶级性、道统性、等级、专制、刻板、象征性

✧学校萌芽:

夏代两类(序、校)西周教育:

学在官府、学术官守。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

稷下学宫,学术自由两汉:

罢黜百家,太学,郡国学,文翁兴学

✧隋唐: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科举制,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

四书五经,八股文成科考固定格式

✧古代印度:

婆罗门教育、佛教教育。

记诵《吠陀》经,僧侣是唯一教师,活动时背诵经典、钻研经义

✧古代埃及:

文士(书吏)学校。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

✧古希腊:

雅典教育(培养政治家商人)斯巴达教育(军事体育训练、政治道德灌输)

✧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七艺(三科四学);养封建骑士,骑士七技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维多利诺、蒙田、拉伯雷;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宗教、贵族性

✧近代社会:

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实施,教育世俗化、法制化

✧现代社会:

生产性、公共性、普及性、多样性突出、科学化水平提高

✧20世纪后期改革发展特点:

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⑩教育学的萌芽阶段★p53孔子:

有教无类。

原则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

✧孟子:

性善论荀子:

性恶论墨子:

墨翟,兼爱非攻,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道:

绝学愚民

✧《学记》:

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

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遵循心理特点循序渐进)。

✧西方教育学:

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教育遵循自然)。

昆体良: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P56学科建立:

标志,夸美纽斯1632《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泛智;适应自然;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卢梭:

性善论,使儿童归于自然,自然主义教育康德: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裴斯泰洛齐:

教育心理学化洛克:

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普通教育学》标志。

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道德教育理论——伦理学,教学理论——心理学。

目的:

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性教学。

教学四阶段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旧三中心:

课堂、教材、教师中心。

现代教育学派杜威:

新三中心论:

儿童、活动、经验《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本质:

教育即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思维五步法)

★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发展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纲要》文化教育学:

精神科学教育学,德国。

实用主义教育学:

美国杜威、克伯屈。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1939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

批判教育学:

20世纪70s.当代西方占主导地位。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五育并举,改革北京大学,教育独立黄炎培:

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晏阳初:

国际平民教育之父,四大教育,三大方式梁漱溟:

人生与社会陈鹤琴:

活教育思想体系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p62:

布鲁纳《教育过程》、赞科夫《教育与发展》五条教学原则、瓦.根舍因(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其他:

皮亚杰;保罗.朗格朗1970《终身教育引论》;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影响(政治功能)。

后者决定前者的性质(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内容取舍、教育体制,教育相对独立于政)。

与生产力水平:

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教育对力的促进(经济功能)与科学技术:

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科技功能)与文化:

双重文化属性。

文化对其制约,教育对其促进(文化功能,传承、改造、传播交流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

★教育与人的发展p67个体身心发展(身体、心理)动因: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鼻祖高尔顿,格塞尔“成熟机制”,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复演说。

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影响因素:

遗传(素质前提,可塑性,格塞尔:

成熟势力说)、环境(自然和社会环境,蓬生麻中,不扶则直)、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相对、有条件的,教育万能论,教育无用论)、个体主观能动性(生理活动、心理活动、最高层次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目的的内涵p72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

狭义:

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方针: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我国当前方针:

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目的,基本途径

★意义与作用教育工作的核心,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主题和灵魂,教育的最高理想。

作用:

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主要标准。

★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同中有异,重点突出,特点鲜明)、教师教学目标。

★确立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们的教育理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和唯一途径)

★确立理论p76个人本位论(孟子卢梭马斯洛、裴斯泰洛奇、奈勒、马利坦、福禄贝尔、赫钦斯、萨特)

✧社会本位论:

19世纪下半叶,凯兴斯泰纳、柏拉图荀子、涂尔干、纳托普、孔德、巴格莱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全面发展、培养独立个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

★教育制度: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狭义学制,是国制的核心与主体,体现国制的实质。

★现代学制的沿革p78旧中国清末废科举兴学校1902未实行的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3癸卯学制承袭日本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束,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12壬子癸丑学制蔡元培男女同校,废除读经。

1922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六三三学制”

✧新中国:

1951颁布新学制;1958《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两全(方针质量)两重(重点学校,学科)

★我国当前的学制层次结构:

幼儿初等中等高等类别结构:

基础、职业技术、高等、成人、特殊教育

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中间型,Y型)

✧《中长期规划》:

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到2020,两基本(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一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p82前制度化制度化(废科举兴学校)非制度化教育。

✧发展趋势: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1965保罗.朗格朗)

✧教师:

根本任务教书育人。

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最崇高最优越。

性质:

专门职业,专业人员,教育者,促进个体社会化。

发展历史:

非职业化,职业化,专门化(法国,清末南洋工学),专业化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连续性和广延性,长期性和间接性,主体性和示范性,方式的个体性和成果的群体性。

★★教师专业发展(成长)p87:

内容:

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知识的拓展与深化,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人格,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历程: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阶段基本途径: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格教学;进行专门训练;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

经验+反思=成长,科顿,布鲁巴奇)

二、学生指导P92

✧心理学:

心理学之父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独立的宣言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个性心理(个体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客观现实的反映

✧研究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产品分析法

✧研究原则:

客观性,教育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系统性原则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育神经系统最早成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生殖系统

✧心理发展:

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影响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童年期称学龄初期,四年级(10-11)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

✧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建构主义的发展观p99核心:

发生认识论。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四阶段: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7-11)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实质与内化说;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支架教学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0-1.5)自主感对羞耻感(2-3)主动对内疚感(4-5)勤奋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差异p104感觉视敏度知觉:

物体(空间、时间、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近因、投射)观察(特点:

目的性差,缺乏精准性、顺序性、深刻性和概括性;发展过程:

认识“空间联系”“因果联系”“对象总体”;观察力的培养:

明确目的任务,准备计划方法)注意(无意、有意、有意后注意。

品质:

稳定性,广度,分配,转移。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了解学生听课状态,用无意/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两种相转换)

✧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无、有意识记,机械、意义识记。

小学生发展特点:

有意记忆增强,意义记忆迅速发展,抽象逻辑记忆水平提高。

培养:

有意、意义、记忆品质、复习)思维(间接性概括性,小学生思维:

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品质:

敏捷、灵活、深刻、独创性;促进发展:

感性知识经验,创设情境,讨论,训练品质,言语能力,思维方法创造方法)想象(发展:

有意性,创造成分,接近现实。

培养:

表象知识言语,学习活动鼓励)

✧言语:

应用语言的过程产物对话-独白识字-阅读-写作个体内部言语:

出声思维-过渡-无声思维

✧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教育:

智力(智能)思维力为核心,最早: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推孟翻译斯坦福-比纳量表)智龄比率智商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韦氏)离差智商(100、15)

✧评价指标:

信度(量表可靠程度,相同结果)、效度(测到行为特征的准确度)、标准化(基本要求)

✧智力差异:

类型差异,★发展水平差异p116(正态分布,超常、常态、低常),表现早晚差异(早慧,大器晚成)★群体差异(性别、年龄、种族)

✧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风格,场依存型(以外部线索为依据)与场独立型(内部);冲动型与沉思型(反应时间和精确性);具体型与抽象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教育意义:

教学组织形式、方式、手段。

✧小学生情感和意志:

情感: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意志:

品质(自觉、果断、自制、坚韧)

✧人格差异与教育:

气质:

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与教育:

克服气质偏见,自我分析教育,注意胆汁抑郁质学生,干部队伍考虑气质。

性格:

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类型:

向性说,独立顺从说。

教育意义:

影响学习方式,重视情感因素。

培养:

三观教育,积极行为,榜样示范,集体教育,实际锻炼,个别指导,自我教育。

自我意识:

标志个性形成的水平。

发展阶段:

生理(3)、社会(少年期)、心理自我。

发展特点:

小学生高年级存在性别差异,自我评价能力是主要成分和标志

✧小学生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认知社会性交往:

父母、教师、同伴

✧学习:

实质:

适应活动;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反复经验引起;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过程有意无意;引起相对持久的行为/思维变化,通过行为表现。

学生学习特点:

间接知识经验,教师指导,全面发展,被动性。

分类:

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学习层级结构(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学习)阿瑟.雷伯(内隐,外显)奥苏伯尔(接受和发现,机械和有意义学习)我国学者(知识的、技能、行为规范)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泛化与分化,消退,恢复)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实质-情境与反应的联结;渐进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三原则准备律、练习、效果律。

教育意义:

“做中学”;评价:

美国桑代克是西方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之一,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应答性行为;规律:

强化[正负/连续间隔/固定变化比例/时间]、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消退、惩罚)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实质:

观察学习,过程:

注意、保持、复现、动机,解释强化:

直接、替代、自我)

✧认知派学习理论:

苛勒完形-顿悟学习理论(实质:

形成新的完形,顿悟过程)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期望是核心概念,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目的在于发现学习方式;学习观:

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包括获得转化评价;教学观:

目的在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发现学习)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本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条件:

客观主观;接受学习;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逐渐分化、整合协调、组织学习的策略——先行组织者])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操作反馈八阶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132:

第三势力,马斯洛、罗杰斯。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有意义(学习者是完整的人,与学习者经验融合)、无意义(学习无个人意义的材料)。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确定帮助的情景、探索问题、形成见识、计划抉择、整合)真诚,尊重关注接纳,移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知识观(动态性)、学习观(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学生观(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对教育实践的启示(因材施教;主体能动性;对客体意义理解的过程)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习态度(低年级难理解学习意义);动机(希望老师称赞父母夸奖)兴趣与习惯(广泛、实践、阶段、模仿性)

✧★★★学习指导p135:

内容: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目的教育、求知欲、成功感、实践、榜样示范)、兴趣(心理准备、师生关系、学科特点、问题情境、教学方法、结果反馈、第二课堂);端正学习态度(认知法、强化法、榜样示范、集体熏陶法);学习习惯的养成(低年级抓起,循序渐进,严格要求,树榜样,整体发展);学习策略的指导(认知策略:

复述、精加工、组织;元认知策略:

计划、监控、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环境、努力管理、学业求助;训练学习策略的教学:

对元认知监控调节、有效运用教学反馈、足够教学时间)★★方法的指导(学法指导)原则:

针对性、整体性、实践性、渗透性。

听课:

认真听、注意看、多动脑、主动练、做笔记、善归纳。

先复习后作业

✧学习问题指导:

学习疲劳的预防和指导:

合理安排课程、预防、确保休息睡眠、营养;学业不良指导

★品德的实质p142:

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准则规范自己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特征。

★品德的心理结构:

知(道德认知:

核心,形成道德信念)情(道德情感:

形成道德动机。

直觉的、想象的、伦理的)意(道德意志)行(道德行为:

最终环节,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对偶故事法他律-自律104阶段(自我中心2-5;权威/他律/道德实在论6-8;可逆性/自律/合作道德阶段8-10;公正阶段10-12)★柯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3水平(前习俗水平:

服从与惩罚、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习俗水平:

好孩子、维护权威/秩序;后习俗:

社会契约、普遍原则)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占显著地位;形象性;过渡性;协调性

✧影响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外部: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内部: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品德的形成:

依从、认同、内化培养方式:

有效的说服、良好的榜样、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惩罚不良行为的矫正:

过错、不良品德行为醒悟-转变-自新阶段人际、自尊心、谈话、习惯差别

✧德育:

狭义:

学校德育培养目标:

正确的政治方向;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道德思维和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内容:

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过程:

本质是造就道德主体/再生产道德主体;与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育过程/人的发展过程。

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客体兼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基本矛盾: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本质是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自我教育能力是内部因素,衡量发展程度的标志);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品德形成的基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小学德教的原则:

导向性、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途径:

思想品德(政治)与其他学科教学(最经常基本)、课外校外活动、劳动、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特殊)、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方法:

说服/说理教育法(语言文字/事实)、榜样示范法(伟人教育者学生)、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学习社会生产课外文体科技活动)、品德修养指导法(学习自我批判座右铭、自我实践)、品德评价法

✧美育审美心理三标准:

审美态度/趣味的发展、审美感受力的提高

★★美育的方法和策略p156: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艺术学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大自然(特征、审美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生活体现)。

✧小学生健康教育内容: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