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7249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docx

信息化教育概论第一章

一、授课题目

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二、教学时间安排

12课时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说明下列名词、概念的含义:

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方式;

2.比较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3.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4.阐述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5.了解中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阶段;

6.阐述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四、教学重点、难点

信息化教育、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五、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法

六、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1章信息化教育概述

一、信息时代引发的教育变革

(一)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时代的最显著特征

知识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适应变化与创新是信息时代的生命线

合作/协作是信息时代的主要生存与发展方式

科学范型走向非决定论

(二)教育观念的变革

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

确立以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观念,改变以往片面强调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在促进人的发展过程中,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

2.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的人才观

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1)从3R素养走向3T素养

3R——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

3T——技术运用(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

(2)掌握基于计算机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电子邮件、视频制作设备、数据库软件、因特网等。

(3)具备相应的生存与发展技能

美国有学者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七大基本技能,如下表:

信息时代的基本生存技能

七大技能(7Cs)

所包括的技能

批判性思维与行动(CriticalThinking-and–doing)

问题解决、研究、分析、到项目管理等

创新(Creativity)

新知识的创新、“至善至美”的设计方案、讲故事的艺术性等等。

协作(Collaboration)

合作、协商、达成共识、团体构建等等

跨文化理解(Cross-culturalUnderstanding)

矗民族间的隔阂,跨民族的知识和组织文化

传播(Communication)

制作信息、有效地使用媒体

计算机素养(Computing)

有效地使用电子信息和知识工具

生涯与学会自立(Career&LearningSelf—reliance)

处理变化、终身学习和生涯调适

3.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目前,世界教育质量评价观念的变革特点: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参与和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1.创新性学习

信息时代的学习要求从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转变。

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之比较

比较要素

维持性学习

创新性学习

目标

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已知的、可预测的问题情境

掌握相应的技能和行为,以适应未知的、不可预测的和独特的问题情境

标准

对老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

对新问题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参考

过去

未来

行为

一致性/相同性

发散性/独特性

同伴关系

竞争

协作

信息流

自上而下

全方位

预期

规定的

拓展的/未知的

2.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体意识和元认知能力,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学习过程或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性和参与性两方面。

3.个性化学习

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人的发展的显著特征。

个性化发展有赖于个性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是学习者充分发展的前提,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实现教师指导的针对性的教学理念。

个性化学习在信息时代之所以是必要和可能的,一是信息时代所构建的学习化社会,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了“按需所求,量体裁衣”式的学习计划,并且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二是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客观上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所需的时间及所需的帮助不同。

4.基于技术的学习

信息时代为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

这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模式不但突破了传统学习的封闭性,使学习走向开放性,而且其本身就是学习者在信息时代所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

(四)师生角色的转变

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师角色的变化

回眸近10年的发展,在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理论的引动下,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教师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的角色向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等多种角色转变。

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向多种角色转变:

做学生的导师、意义建构的促进者、信息咨询者、团队协作者、课程开发者、学术顾问、研究者、学习者

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了转变的要求:

主动的学习者、建构的学习者、协作的学习者、意图的学习者、交流的学习者、情境的学习者、反思的学习者

二、信息化教育的概念

(一)信息化教育的定义和特征

1.信息化教育的定义

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1)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即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终身教育观——教育是个人终身持续不断的过程,应该将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时间分散在整个一生,并且要使教育和劳动、学习和工作相互交替进行。

双主体教育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两个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创新教育观——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创新素质。

创新素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个方面。

情商为主教育观——情商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

在教育教学上,只有从智商转到既重视智商,更重视情商上来,并大力提升年轻一代的情商,才能取得教育教学上的成功,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新人。

四大支柱教育观——教育要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必须围绕4种基本学习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

这4种基本学习是: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现代教育理论

4种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4种教学理论

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基本精神

革除传统教育的6个弊端(忘了学生;忘了能力的培养;忽视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忽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上课与谋生不搭界;教学上的注入灌输死记硬背法)。

实现教学法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力求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从以知识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能力为重心,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从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力求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从以接受学习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力求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

(2)现代信息技术

教育中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

现代媒体技术:

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也就是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现代媒传技术: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也就是媒传教学法,是一智能形态的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技术:

优化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也就是教学设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智能形态的技术。

(3)开发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包括教育信息、教育媒体、教育人员、教育环境等。

在住处化教育中,需要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教育资源,最主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资源和现代教材资源,即硬件环境建设和软件资源开发。

(4)优化教育过程

优化教育过程就是使教育过程各组成要素:

两个主体、要做的事情、做的方法、做的结果。

也就是说,教育者和学习者,以及教育任务、内容手段、方法、效果等,及其相互关系,都处在良好的状态,做到整体优化。

(5)信息素养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是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目标。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

信息能力主要是8种能力:

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效益、信息协作和信息免疫能力。

(6)教育方式

信息化教育是属于现代教育范畴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它不只是一种新的教育工具,一种新的教育方法,一种新的教育内容传递形态,或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而是所有这些的综合,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2.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用三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质:

新的教育方式

人—机—人,人机协作,人为主、机为辅

融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

=

现代教育

思想和理论

现代

信息技术

信息

化教育

×

 

3.信息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五化三性

(1)五化

教育信息显示多媒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2)三性

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

(二)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1.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是优化教育教学,使教育教学工作力求做到高效能、低消耗,以较小的代价,得到较大的收获。

“优化”不等于“理想化”。

任何优化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优化。

无条件的、绝对的优化是不存在的。

优化的标准主要有两个:

一是最大效果;二是最少时间。

2.信息化教育的作用

(1)提高教育质量

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看能否促进学生的三个发展:

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

信息化教育能在促进学生装的“三个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实信息化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强大动力。

(2)提高教学效率

对教师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比原先更多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要学到比原先更多的东西。

信息化教育,通过Internet和校园网,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和传递大量的所需信息,节省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住处化教育能为学生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使学生综合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从而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扩大教育规模

实施信息化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向学校、家庭、社会传播教育课程,凡是有电视或计算机的地方都可以成为课堂。

一个教师能同时教成千上万的学生,大大节省了师资、校舍和设备,扩大了教育的规模。

信息教育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信息化教育能扩大教育规模,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4)促进教育改革

在教育的手段方面,信息化教育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进教育领域,使教育手段实现了多媒化;在教育方法方面,现代媒传教学法的应用,使教育方法实现了多样化,并为学生彩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教育模式方面,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改变了原有教育过程的结构,形成了多种人—机—人教育新模式,也使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远距离教学成为可能;在教育观念方面,信息化教育的出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在它的支持下,促进了现代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学校观、现代人才观等的形成。

信息化教育的实施,在教育上引发的是一场全面、深入的历史性变革。

(三)信息化教育与相关概念

1.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是同一件事情——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称谓。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过程;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后的表现形态。

A.B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整合,整合过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这就是教育信息化。

 

整合的结果,A、B融为一体,这就是信息化教育。

2.信息化教育与电化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电化教育发展新阶段使用的名称。

电化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是前发展阶段,使用的名称是电化教育或视听教育,视听教育就是电化教育,两个名称同一个意思,可以相互换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是后发展阶段,使用的名称是电化教育或信息化教育。

也可以说,视听教育是工业时代的电化教育,信息化教育是信息时代的电化教育。

3.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主要是:

(1)“教育技术(EducationTechnology)”一词,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进的;“信息化教育”一词,是21世纪初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开展、网络教育的兴起,在我国出现的。

(2)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育的研究对象,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现代媒传教学法作用下的学习过程,而不是一般的学习过程;是与信息化教育资源自然地交织在一起的那些学习资源,而不一切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3)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和媒传教学法,必须进行教学系统设计;而教育技术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要求必须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而教育技术则没有这个要求。

4.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也是一个国产概念。

我国自引进“教育技术”的概念后,按照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技术“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其内涵与我国这一领域的实践有一定差异,因此,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以符合我国的实际。

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

可以互相换用。

5.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

信息化教育是指信息科学与技术(不仅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普遍应用;信息技术教育从字面上看只提到信息技术,忽略了信息科学。

而没有信息科学的指导,就不可能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所以,对于这两个概念,用信息化教育比用信息技术教育更加精确。

信息化教育需要在信息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但是,在信息化教育中起直接指导作用的,不是单纯的信息科学或教育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而是两者结合后产生的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三、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993年9月,美国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其主题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教育概念的随之兴起。

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瓜,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信息化教育浪潮。

(一)国外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

美国的信息化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1996年,美国提出了“教育技术行动”。

20世纪90年代初期,欧盟发布了一个题为《信息社会中的学习:

欧洲教育创议行动规划(1996—1998)》。

欧盟各国先后制订了各自的学校信息化发展计划。

2.全方位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综观世界各国中小学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情况,可以看到如下几个特点:

(1)从国家政策上高度重视,并且号召全民重视/参与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

(2)重新调整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突出把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必备的人才素质。

(3)重新设置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把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

(4)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学习环境为中心展开研究和推进工作。

(5)加大对基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6)重视教育资源的建设。

(7)把信息技术教育素养纳入正规的教师教育计划之外,为塑新型的教师素质做不懈的努力。

3.加速全社会网络远程教育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个热点。

美国的远程教育主要表现:

一是实现了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的实时远程教育,二是实现了以Internet为主的自主式远程教育。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远程教育的国家,近年来,他们充分发挥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把传统的开放大学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1.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

20世纪20年代新的视听技术伴随着新的教育思想理论进入教育领域,引发了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等的变化,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方式,产生了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

 

电化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

阶段

时间

新媒体的介入

新理论介入

20世纪30--70年代

幻灯、投影、广播、录音、电影

夸美纽斯的直观教学理论、戴尔的《经验之塔》

20世纪80--90年代前期

电视、录音、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卫星电视系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传播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

多媒体计算机Internet、校园网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加涅的学习理论

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信息化教育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期正式起步,进入新世纪后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从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基础教育信息化、现代远程教育等三个方面,来考察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发展状况:

(1)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21世纪伊始,我国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内容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渐具体的过程。

从国际教育信息化的经验来看,国家把教育信息化当作一种政府行为,并且与时俱进地做出了相关的正确决策,是一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保障之一。

(2)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阶段/时间

重点/目的/口号

运行方式

热点领域

第一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计算机学校教学/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程序设计是第二文化”

开课年级从高中、初中,再到小学;课程形式从选修课到必修课;课程内容开始主要是程序设计,后来增加了应用软件的操作与使用;课程名字由计算机课变成“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

第二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

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管理/开发教学、管理软件、课件,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是国际发展趋势”

教学软件类型向组件、积件发展;教学平台向素材型、工具型、平台型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向强调学生主体性的“课程整合”发展;由教师自己开发课件向教师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为主;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成为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课程整合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网络教育/网络教学技能、方法、网络资源建设/“建网、建库、建队伍”

建多媒体教室;建校园网;开网地网相结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学生开设网络课程;建网上教育资源库;研究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试验远程教学模式。

网络教育

(3)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创办(1979)为标志。

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从运用网络远程教育开始的。

我国目前的网络远程教育可分为大学和中学两层次。

四、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

(一)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多层次、

多方面的。

第一层次,是学与教理论与传播理论。

第二层次,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相关学科的理论。

第三层次,是哲学和作为一般科

学方法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这是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1.四种学习理论

(1)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斯金纳(B.F.Skinner)

基本观点:

a.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反应概率的变化。

其公式:

S-R-S。

b.反应有两种,即应答性反应(由刺激引发的反应)和操作性反应(有机体发出的反应)。

c.学习应是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的。

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特点:

强调知识技能的掌握;重视外显行为的研究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皮亚杰(J.Piaget)

基本观点:

a.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而获得的。

b.学习从属于发展。

儿童学习到些什么,取决于他的发展水平。

新的教育方法应尽一切努力,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和他们不同的发展阶段,将要教的材料以适合不册年龄儿童的形式进行教学。

c.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比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

特点:

强调智能的培养;重视认知发展因素(例如,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过程)。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罗杰斯(Carl.R.Rogers)

基本观点:

a.学习是丰满人性的形成,它的根本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

b.人生来就有学习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c.有效的学习在于使学习具有个人意义。

一个人只会有意义地学习他认为与增强自我有关的事情,信息对学习者是否具有个人意义,是信息保持的决定因素。

d.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受到尊重。

只有当学生受到尊重时,他们才能更好地朝向自我实现。

e.情感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就是认为惟有认知学习是重要的。

f.意义学习主要包括4个要素:

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性的,它会使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会发生变化;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

g.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习。

特点:

强调个性的培养;重视情感问题的研究。

(4)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

罗伯特.加涅(Robert.M.Gagne)

基本观点:

a.“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产过程”。

b.引起学习的条件有两种:

内部条件,即学生在开始学习某一任务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外部条件,即学习的环境。

内部条件是基础,外部条件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两类条件是互相作用的。

c.学习可分为由简至繁的8个层次:

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动作链索(指一连串刺激—反应联结)、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每一层次的学习,都是以前一层次的学习为前提。

d.学习结果,也就是教学目标,分为5类:

理智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住处动作技能、态度。

教学就是在使学生习得这5种能力。

e.信息加工模式(图示)是最典型的学习模式。

f.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供最充分的指导。

特点:

强调多元智能的培养;重视学习两类条件的研究。

2.四种教学理论

(1)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

基本观点:

a.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应把一般发展作为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