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36366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 逍遥游.docx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同步练习练6逍遥游

课堂限时练(六)

(时间:

45分钟  总分:

27分)

一、语言文字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古代中国,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

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________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出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

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锣鼓,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的戏剧艺术家长期________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________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

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了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了赏心悦目、________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B.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C.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D.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声音等的“盖过”。

“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

从常见用例看,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多些。

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

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

“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

“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

根据语境,应选用“揣摩”。

第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式样繁多。

联系下文“人间生活”,这里用“五光十色”来指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

第四空,“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

“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此处强调戏曲的吸引力,用“勾魂摄魄”更恰当。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于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的这一特点

C.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而音乐和舞蹈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答案 C

解析 根据后文“矫情镇物,装腔作势”可知,其前文应具体说明特点,而这八字对应的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从衔接的紧密度上排除A、B两项,D项为病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B.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D.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

答案 B

解析 本句的病因有两处,一处是“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一处是“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语序不当,应先“观察”,再“提炼”。

4.下面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赐姓:

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

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

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

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

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答案 C

解析 践政、践莅:

当政、在任之意。

践事:

供职、充役之意。

践袭:

蹈袭、沿用之意。

二、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唯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

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咸异之。

嘉定十六年举进士。

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

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

“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

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

”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

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

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

“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

”帝语经筵官曰:

“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

”众莫敢对,戴庆炣曰:

“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

”帝曰:

“然。

”事遂解。

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

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

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

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

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

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

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

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

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C.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D.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

“扫除之职固当”作“以为”的宾语,“尔”是句末语气词,“所以”表结果,因此A、B两项错误。

“力士”应作下句主语,结合上句意思,“逐”的不是力士,排除D项。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B.“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

C.“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

D.“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

答案 A

解析 A项,“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男子二十岁成年,称弱冠。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

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

B.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宦官。

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

C.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

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

D.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

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分析。

B项,牟子才作记不是“以致”后面内容的直接原因;“从旁阻挠”的是其他“宦者”,不是董宋臣。

【参考译文】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他的八世祖牟允良生下来一岁时,遇上淳化年间强盗作乱,全家在此难中灭绝,仅有一个未成年的姑姑幸免,她用缸盖住允良,允良得以幸免。

牟子才小时候跟着父亲寄居在陈咸家,陈咸大奏音乐大摆宴席,牟子才闭门读书好像没听到看到,见到他的人都觉得他与众不同。

嘉定十六年牟子才考中进士。

当时丁大全与董宋臣内外勾结败坏朝政,牟子才多次上疏请求辞职还乡。

当初,牟子才在太平州建造李白祠,自己写了一篇记说:

“李白被贬斥,实在是因为高力士激怒杨贵妃,来报复李白让他脱靴之仇。

高力士当时位尊倨傲,怎么会甘心以奴仆自居呢?

李白不是只以气势压人,而是认为担负清除奸佞的职责本该这样,所以冒犯了君王。

唐玄宗糊涂不知真相,反而替高力士驱逐了他所嫉恨的李白,高力士声势益发嚣张,宦官猖獗之势就从这里开始。

之后高力士分权率领禁兵,在宫廷中厮杀,虽是天子也不能使唤他了。

”又描摹了高力士为李白脱靴的样子,为李白写赞而且刻在碑石上。

恰好有人将碑文拓本给了董宋臣,董宋臣大怒,拿着二篇碑文向皇帝哭诉,于是就和丁大全合伙谋划,唆使御史先后上奏,诬陷弹劾牟子才私自侵吞在州郡的公宴以及馈赠客人的花费,降官两级,仍不罢休。

皇上怀疑这件事,暗中写信询问安吉太守吴子明,吴子明上奏说:

“我曾经到过牟子才家,家徒四壁,人们都知道他清廉贫穷,陛下不要听信谗言。

”皇帝对经筵官说:

“牟子才的事情,吴子明却说没有,为什么?

”众人没有敢回答的,戴庆炣说:

“我记得牟子才曾经退还吴子明的哥哥吴子聪的任命。

”皇帝曰:

“对。

”事情于是了结。

有公论在,即使是仇人也不能置公论于不顾。

没多久,丁大全垮台,董宋臣被贬斥,诬陷弹劾牟子才的人都被流放到岭海之外,于是恢复牟子才官职,做玉隆万寿宫的提举。

皇帝想要立刻征召牟子才,适逢贾似道入朝为相,他向来忌惮牟子才,仅让他升为进宝章阁待制、温州知府;又唆使御史捏造流言把牟子才视为吴潜的党羽,要中伤加害他。

皇帝的旨意不可改变,于是以礼部侍郎的职位召用他,他多次推辞,不被允许。

于是皇帝亲自写信说:

“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按照旧例,从外地召回的近臣,一定先拜见皇帝后才能就任;牟子才到北关,请宦官带他进宫奏事,宦官从旁阻挠,皇帝特地下令召见,非常高兴,安慰开导了他很久。

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度宗做太子时,一向尊重牟子才,开口闭口必称他为先生。

太子即位后,授牟子才翰林学士、知制诰,牟子才极力推辞不接受任命,一再请求离去。

进官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退休,去世后,追赠四级官,给他的两位后裔授官。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倾吐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一句,以夸张的手法写山的高峻,接着又用“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蜀道旁崖谷雷鸣的奇险场景。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忧国忧民的远大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连峰去天不盈尺 砯崖转石万壑雷

(3)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励志小语:

没有任何动物比蚂蚁更勤奋,然而它却最沉默寡言。

——[美]富兰克林

一、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

(2)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 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①平。

【注】 ①泰阶:

星名,古人认为泰阶星现,预兆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情。

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

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盼。

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民康国泰。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C项,“不满”“期盼”错,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现状。

运用对比手法,以“贫”者的苦难坎坷和“贵”者的奢华生活,表现了社会的不公,流露了自己的不满。

(2)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颈联将“贫”与“贵”,“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手法分析。

题干提示“对比”手法,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表达效果。

颈联写“贫”与“贵”,乱离社会,世态炎凉,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

有志之士偏被压在社会最底层,沾不到春风雨露;权贵高踞豪门,吟风弄月。

所以,诗人与东吴生在离乱中相遇,倍感辛酸。

“泪满缨”说明诗人十年流离不寻常,相遇故人泪潸潸。

“开口笑”中既有无奈,亦含希望。

一泪一笑,总括全诗,字挟风霜,声震金石。

以“泪”始,以“笑”结,前后照应,关锁严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杨炎,字公南,凤翔天兴人。

炎美须眉,峻风宇,文藻雄蔚。

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有紫芝白雀之祥,诏表其闾。

炎三世以孝行闻,至门树六阙,古所未有。

终丧,为司勋员外郎。

德宗在东宫,雅知其名,又尝得炎所为《李楷洛碑》,寘于壁,日讽玩之。

及即位,拜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旧制,天下财赋皆入左藏库,及第五琦为度支,京师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租赋进大盈内库。

自是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藏,宦官以冗名持簿者三百人。

及炎为相,言于帝曰:

“财赋者,邦国大本。

五尺宦竖操邦之柄,丰俭盈虚,虽大臣不得知,则无以计天下利害。

臣请出之,以归有司。

”帝从之。

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扌元敝。

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

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

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俗有不便者三之。

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

帝善之,使谕中外。

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

帝不听。

天下果利之。

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

时卢杞与炎同秉政。

杞无术学,貌么陋,炎薄之,托疾不与会食,杞阴为憾。

赵惠伯为河南尹时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晋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帝意衔之。

先是,萧嵩尝度曲江南,欲立私庙,以为天子临幸处乃止,后炎复取以立庙。

飞语云:

“地有王气,故炎取之。

”帝闻,震怒,会狱具,诏三司同覆,贬崖州司马同正。

未至百里,赐死,年五十五。

久之,诏复其官,谥平厉。

(节选自《新唐书·杨炎传》,有删改)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惠伯为河南尹时/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晋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B.赵惠伯为河南尹时/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晋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C.赵惠伯为河南尹时/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晋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D.赵惠伯为河南尹时/尝市炎第为官廨/御史劾炎宰相抑吏/市私第贵取其直/晋曰/宰相于庶官比监/临计羡利/罪夺官/

答案 B

解析 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中“市”的宾语是“私第”,与后面应断开;“比监临”是一个词语,不要断开。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B.度支,官名,“度支”原为度入为出之意,唐代为户部属官,掌管财赋统计与支调。

C.版籍,一指版图,可引申为疆域;二指户口册。

文中“版籍”的意思应当属于前者。

D.私庙,犹家庙,为祖先立的庙,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一般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

答案 C

解析 文中“版籍”的意思应为后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炎注重孝道,承传优良家风。

他家三代注重孝行,父亲去世后,他筑庐墓旁,思念哀号,得到朝廷褒奖。

B.杨炎忠于职责,直言规劝皇帝。

他当宰相之后,规劝皇帝将租赋的管理权从宫廷之内重新归还给有关部门。

C.杨炎锐意改革,建议税法改革。

面对租庸调税法的诸多弊端,他主张实行“两税法”并得到皇帝的坚决支持。

D.杨炎得罪权臣,招致杀身之祸。

他得罪卢杞,引来卢杞怀恨,后来卢杞向皇帝进言,终致使他被流放,赐死。

答案 D

解析 “卢杞向皇帝进言”错,是皇帝听到流言后,导致杨炎的结局。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炎兴岭表,以单议悟天子,中外翕然属望为贤相。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百姓流尽了血汗,出卖骨肉,不断地交纳赋税,不能得到休养生息(安宁)。

(2)杨炎从岭南入京为官,用简短的议论开导皇帝,朝廷内外一致希望他成为好宰相。

解析 此题注意,竭:

尽;鬻:

卖;输:

交纳赋税;休息:

休养生息;兴:

入京为官;悟:

开导;翕然:

一致;属望:

希望。

【参考译文】

杨炎,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

杨炎须眉俊美,风度出众,文章雄辩华丽。

父亲去世,他在墓边搭棚子住下,不断地想念哭喊,有灵芝、白鸟的吉兆出现,皇帝下诏在他家住处立牌坊赐匾额。

杨炎三代以行孝出名,以至门前树有六座牌坊,自古以来还没有过。

服丧期满后,任司勋员外郎。

唐德宗任太子时,听说了他的名字,又曾得到了杨炎写的《李楷洛碑》,把它挂在墙上,每天阅读欣赏。

到登基后,就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过去的制度,全国赋税都送交左藏库。

到第五琦任度支,京城里的大将不断索取,第五琦无法禁止,就把所有赋税都放进宫内大盈库。

从此全国赋税成了皇帝的私人财产,而宦官以各种名目管账目的有三百人。

到杨炎任宰相,对皇帝说:

“赋税是国家的根本。

小小宦官掌握了国家的命脉,多和少、盈余和亏损,即使重臣也不能知道,因此无法规划国家的安排。

我请求把赋税收入移到宫外,划归有关部门管理。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当初国家规定有租庸调法,从开元后太平时间长了,不清查户口土地,记载混乱,法令制度被轻视破坏。

至德年以后,向人民征收的税共有几百种,老百姓流尽了血汗,出卖骨肉,不断地交纳赋税,不能得到休养生息。

杨炎痛恨这种弊端,就请求用“两税法”来统一税制。

所有劳役的费用,赋税的交纳,先计算出数额再向人民征收,根据开支决定收入。

定居者交税,秋夏征收两次,情况有不方便的分三次。

过去的租、庸、杂役都废除了,但成丁的数不改。

皇帝认为好,下诏令通知朝廷和各地。

议论的人阻拦责问,认为租庸制实行了几百年,不能轻易改动,皇帝不理会。

全国人果然都从中获益。

杨炎从岭南入京为官,用简短的议论开导皇帝,朝廷内外一致希望他成为好宰相。

遇上卢杞与他共同执掌朝政。

卢杞不擅长治学和写文章,身材矮小,相貌丑陋,杨炎瞧不起他,称病不和他一起吃饭,卢杞心里也记恨。

赵惠伯任河南府尹时,曾经购买了杨炎的私宅做官衙。

御史弹劾杨炎任宰相逼官员买私宅,卖了高价。

田晋说:

“宰相对百官监管,谋划贪慕利益,罪该免官。

”因此皇帝怀恨他了。

在这以前,萧嵩曾在曲江南测量,想建家庙,后认为是皇上游玩的地方就放弃了。

后来杨炎又占据建了家庙,有传言说:

“这地有当王的风水,所以杨炎占据了它。

”皇帝听了,大怒。

等到审讯判决报上来,皇帝下诏命三司共同复查,贬杨炎为崖州司马,同正员。

还差一百里没走到,又把他杀死了,享年五十五岁。

很久以后,皇帝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赐谥号平厉。

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立意

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蹭”原有摩擦之义,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

如今,“蹭”又有了新含义,成为很多人的喜好。

蹭流量乐在其中,蹭热点乐此不疲,学知识可蹭课,沾口福则蹭饭。

蹭中见人情,蹭中见世态。

你对生活中的“蹭”有什么样的观察和感受?

请就上述材料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审题

立意

审题立意 审题:

材料中“蹭”分原有之意和新含义,题目强调的是新含义,即“蹭”在生活中的四种表现;“蹭中见人情,蹭中见世态”一句则又暗示考生不要简单停留在表面现象进行论述,而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度思考。

立意:

(1)集中在家庭层面,通过“蹭”来展现亲情。

(2)集中在社会层面,通过“蹭”来展现友情、社会温暖等。

(3)兼顾“蹭”的道德层面中的积极一面,对其消极一面进行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