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53286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docx

我们的图书馆调研

图书馆调研开题报告

091301104李滨浠

091301105李丽

091301116王珮

1.绪论

图书馆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其实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建筑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自从有了文字以来,人类便孕育了保存文字记录的必要,远古的人类将历史刻在石头上和甲骨上,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历史的进步,慢慢出现了收藏和利用这些载休的特殊建筑物,后人称之为图书馆。

图书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千多年。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新载体、新印刷技术的不断涌现,造成管理、功能上的变化。

使图书馆不断变化和发展。

最初的单一形态:

古埃及、希腊罗马帝王、皇室出资修建的皇家、贵族图书馆,空间单一,馆藏有限、规模不大,以藏书为主,藏阅一体,功能简单,空间却极度高大豪华。

宗教影响下的发展:

12世纪欧洲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

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

大学图书馆都以教堂或修谴院的图书馆为蓝本。

典型实例为英国三一学院图书馆。

15世纪后,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继而西方掀起产业革命;当时活字印刷书籍的大量普及、图书馆藏书倍增、促使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圆形屋顶下设中央大厅的屋筑构造形式。

在空间形式上依然比较单一。

这在设计、建筑技术上都是很大的迸步。

在精神上也给人以宁静肃穆、博大崇高,置身其中。

如入知识宝殿的感觉。

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又迸一步发展。

特别是滚筒印制术的广泛应用;使出版物迅速增加。

空间趋于序列化,丰富化,从原始的单一空间的以藏为主,藏阅合一,向复合空间的藏阅并重、藏阅分离转变,也就从原来简单的藏书楼逐步发展形成阅览与藏书分别占用建筑空间,并与借书出纳空间截然分隔的近代图书馆布局形式、藏书形式开始使用铸铁或型钢书架重叠向上发展,形成高密度、大容量的闭架书库即基本书库。

现代图书馆是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给入类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促使了知识载体的繁衍、提高和大量增加,也促使图书馆专业设备的产生和广泛应用。

仅仅经过短暂历史时期的近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变化。

从这个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建筑,在规模上更超越了以前的历史时代。

“在平面布局上首先开始突破了房间的固定分隔;并以大柱网、大空间适应了使用上调整互换的灵活性;其次是开始采用了“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大量实行开架借阅,促使传统式截然分隔的“三大空间”解体,基本书库大大压缩或根本取消”。

以后经过遂步完善,形成了“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模式。

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1、建于明朝的浙江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建筑。

其主要功能是藏书,很少借阅。

2、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始建具有近代公共图书室性质的图书馆建筑,如北京的京师图书馆、南京的江南图书馆。

开始社供读者使用的阅览空间。

3、20世纪初,欧美图书馆建筑文化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基本形成了藏、借、阅、管的独立系统。

读者与图书分离,互不交叉干扰。

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

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图书事业发展较快。

大致分三个阶段:

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强调藏、借、阅、管功能的独立分区,四大空间按书刊流通路线布局。

70年代后期,以读者为主,开架阅览、进库借阅。

最大限度地缩短读者与知识载体的距离。

80年代起,我国图书馆建设进入由传统型向开放式的现代化的图书馆转变时期。

引入“模数式”图书馆设计方法。

尝试柱网、荷载、层高“三统一”原则。

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用轻质隔断分割空间,使空间具有调整、移位、变更使用功能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以读者为主,形成有序的组团组合空间系列。

出现集藏、借、阅、管于一体的阅览单元,或以藏、借、阅、管四个功能单元组成“四合院式”的独立建筑单元。

5、当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图书馆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普及范围从开始的城市,发展到郊区、乡镇、以及社区。

从开始的以书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从单一的阅读借阅功能,发展为现在的研究、展览、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等综合性功能。

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的活动场所。

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是1955年全国第二次院系调整时单独建馆的。

建馆初期藏书仅1.7万册,包括1952年第一次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南京大学及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转来的13700册;1955年华中农学院森林系调整过来的3000多册。

1961年建成图书馆大楼(南馆),面积5621平方米;1996年又建成新馆(北馆),面积10719平方米。

北馆主要为图书借还、图书阅览、电子阅览等,南馆主要是报刊阅览、信息咨询、行政办公和书库等。

此外,还有生命科学等三个分馆和阅览室,五个规格不等的报告厅。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馆藏特色,能满足全校培养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教师教学科研的需要。

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150万册,订购中外文现刊1,800余种,中外电子图书(含硕博论文)70余万册(篇),电子期刊1.6万余种,光盘2万余片。

订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林业信息网、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读秀知识库、Apabi电子图书、OCLC电子图书、EBSCOhost、PQD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LexisNexisAcademic、Wiley-Blackwell、Ovid数据库、CA、EI等4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

馆藏文献以林业为特色,是全国林业文献信息收藏最完整的图书馆之一。

同时,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出版物指定收藏馆之一。

与世界上40多个国际学术机构定期交换资料,经常接受国内外团体和个人赠书。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人文环境的关注,图书馆将朝着数字图书馆、生态图书馆、绿色图书馆方向发展。

努力将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打造成为社会教育中心、校园文化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休闲中心。

 

2.提出问题

我们测量了图书馆大厅的长宽,高度,咨询处,借还书处电梯尺寸,及内部结构的数据,画出平面图。

调查了人流量和总体布局,分析了图书馆的行进路线,采光照明,隔音效果,紧急出口等等。

在测量及查阅资料的过程中,结合切身的体会和需求,发现了探究点。

即我校图书馆是否在各方面满足和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是否符合我校师生的使用需求,是否合理的利用其资源和空间,是否让使用者感到舒适和满意。

这些问题可归结为:

探索图书馆在兼顾美观与功能,人性化的服务于学生的方面的综合现状。

具体之有:

一、人流量密集引起的路径布局问题及借还书的不便。

二、功能缺失不足引起的下雨天雨伞摆放和饮水设备缺少和摆放点引起的取水不便。

三、美观性引出的对楼梯区域改造需求。

四、使用者反应和空间利用考虑的座椅排布问题和图书分布不了解的问题。

3.为什么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基于对图书馆的全面观察、测量、分析,结合一些实际因素,规范要求,对人性化的考量。

根据《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图书馆应满足以下要求。

图书馆在总体规划中应满足:

1.图书馆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结合现状,集中紧凑,功能分区明确,简化交通流线,同时使各种功能的用房彼此联系方便,又不相互干扰。

2.合理、高效地组织交通,使读者人流、书流和服务人流分开,互不干扰而又便捷。

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以及消防和疏散。

并根据图书馆平均每日读者流量设置足够的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室外环境设计应满足:

幽雅、大方、生态、宜人

1.人车分流,避免干扰。

尽可能做到车行出入口与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

如果条件有限,必须共用,应在车行道旁边设置人行步道,还可根据需要,在人行步道上进行铺装图案设计。

2.除了必要的道路和广场外,尽量减少硬质地面。

3.绿化尽量以树木为主,根据城市的气候,选择不同的树种,草坪宜用当地草种,注意及时修剪。

4.室外阅读场所应选择安静的位置,考虑供读者阅读、交流时坐的设施

5.儿童室外活动场地,应考虑儿童的活动特点,注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置,并宜有专门的看护人员

内部功能分区应满足:

1.图书馆建筑的用房分为四大部分:

办公用房、阅览用房、和书库和一些公共用房。

书是读者和办公人员之间的媒介。

办公人员通过书来为读者提供服务。

2.办公用房分为技术和管理两类,其布局除了满足方便使用外无特殊要求。

书库的要求是便于藏书。

阅览室是要求最高的,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景观等等。

公共活动区应满足:

1.门厅

图书馆的门厅是读者进出图书馆的必经之地,兼有验证、咨询、收发、寄存和监理值班等多种功能,应与借阅部分和阅览室有方便的联系。

一般宜将浏览性读者用房和公共活动用房(如讲演厅\陈列室等)靠近门厅布置,使之出入方便和不影响阅览室的安静。

2.陈列

在中小型图书馆中,日常的新书陈列、新书通报和图书评论专栏,可考虑和门厅结合布置。

大型图书馆则可根据使用要求设置独立的新书或专题陈列厅(室、廊)。

陈列厅(室、廊)要求采光均匀、避免产生眩光。

在读者活动范围内,如走廊等处,尽可能考虑设置新书展示橱窗。

3.读者休息处

供读者饮水、吸烟、进餐用。

位置宜邻近入口,其使用面积每阅览座位不宜小于0.10m2,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宜集中设置快餐室或食品小卖部。

4.厕所

图书馆宜分别设置公用和专用厕所,位置宜方便而隐蔽。

卫生用具按使用人数设置,男女各半计算。

成人男厕按每60人设大便器一具,每30人设小便斗一具。

成人女厕按每30人设大便器一具。

儿童男厕每50人设大便器一具小便斗二具。

儿童女厕按每25人设大便器一具。

读者活动区应满足:

一、目录室

1.目录室应临近读者入口,与借阅处相毗邻,当与借阅处共处于同一空间时,应有明确的功能分区。

2.目录室中常附设咨询处,以便辅导读者查目及解答读者提问。

3.在中小型图书馆中,也可不单设目录室,而将目录柜设于借阅处或阅览室内。

4,现代图书馆设计算机检索,同时制作些目录卡片以备用,故目录室面积较传统图书馆要小的多。

二、借阅处

(一)借阅方式

1.开架

2.半开架

3.闭架

(二)借阅处

1.在一般大中型公共图书馆中,常将外借\馆内阅览\馆际互借以及特殊需要等各种借阅处分别设置。

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中,借阅处也常按专业\书形和读者分别设置。

2.借阅处应与目录室邻近,或将二者组合在一个房间内,形成借阅目录厅。

外借借阅处应接近读者入口;馆内借阅处宜靠近阅览室,采用开架或半开架管理的辅助书库,借阅台一般设在阅览室的入口处。

3.中心借阅处的借阅台应毗连书库设置。

借阅台与书库之间的联系通道不应设置踏步。

如高差不可避免时,应采用坡度不大于1:

8的坡道。

4.借阅处须根据图书馆的性质、借阅处的工作人数以及借还书读者较集中时的人数等条件,计算决定柜台长度。

借阅柜台外应留有便于读者办理手续及等侯取书的面积;

三、阅览室

(一)一般要求

1.室外环境应安静。

室内宜采取吸声、隔声措施,以减少噪声的干拢。

顶棚墙面\地面和家具等都要注意声响处理。

2.应有合适的采光、照明和通风,光线充足、照度均匀,并避免眩光。

在阅览桌上设置局部照明时,应考虑敷线的安全。

要采取措施解决夏季东西晒和冬季门窗关闭情况下通风换气的需要。

3.阅览室的辅助书库一般采取下列方式布置:

(1).在阅览室附近辟专室作辅助书库;

(2).在阅览室内设开架书库。

4.普通报刊阅览室宜设在入口附近,便于闭馆时单独开放。

5.普通(综合)阅览室宜邻近门厅入口;如不设辅助书库时,应与借阅厅有便捷的联系。

6.专业期刊阅览室(包括各专业的期刊)应临近专业期刊库,并设置单独借阅台,或开架管理。

7.参考阅览室应邻近目录室\馆内借阅处和读者咨询处,并宜设辅助书库及单独借阅台\目录柜。

室内亦可按开架方式布置。

8.专业阅览室及研究室应邻近专业图书的辅助书库,并宜设有单独借阅台及目录柜,或室内按开架方式布置。

研究室也可按不同需要设置成大小不等的单间或研究厢。

9.为了适应阅览室改变布置和增设开架的需要,阅览室宜选用较大的楼面荷载。

流线分析

图书馆建筑共有三种流线:

办公人员流线;图书流线;读者流线。

1.办公人员流线:

由办公出入口到管理用房和技术用房以及借阅处书库等岗位。

2.图书流线:

由图书入口到采编房到书库,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损坏,回到技术用房进行修复。

3.读者流线:

由读者出入口到门厅,检索厅,到各阅览室;或直接由门厅到达研究室、报告厅以及报刊阅览室。

三种流线在设计时,应做到各自简洁、通畅、便捷,严禁相互之间交叉干扰。

为了深入探究和了解使用着的切身感受,和使用者群体发现的实际问题和其切身需要,我们制作和分发了调查表,面向不同类别的使用人群。

四.如何解决问题

人行三种路径图:

•由路径分析图得出

•1,借书区、楼梯处是路线密集区域,在此区域可添加指向性标志和索引。

2,由于密集性在某些时段过强,影响读者舒适的通行,可考虑增加借还书区域,分散密集。

度。

•3,一些路径为非必要路径如第一类还书后直接出门,可考虑做一些调整以优化这类人群行进路径。

现图书馆大厅平立面图:

 

改造后平面图:

 

1,问讯处的解决方案,由于此处现占面积较大,一部分空间浪费严重。

所以可以缩小其面积,留出雨伞柜摆放的空间。

2,新还书区的设置,放在进入图书大厅的中间,既不妨碍人群的行走,也可以满足只还书再走人的群体,可以避免刷卡进入,还书,绕行出馆的路线。

方便省时。

3,加入查询机的摆放,在大厅左侧的藏书区外边可以设置多个查询机,由于此区间没有大量人群行走,安静,可以利用空间。

4,由于下雨天雨伞摆放的问题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故把在临近门口处设置一个仅供雨伞摆放的柜子,使之有效解决雨伞的摆放问题

5,楼梯改造。

现有的楼梯不够美观且功能性差。

可以在楼梯上稍微的加多一点装饰。

让其更加美观。

6,图书馆休息座椅安排太过集中,夏天时节容易心烦气躁。

可以再拓宽几个室内空间或者室外空间,增加更多的休息座椅,是其分隔开来,更加容易专心念书。

5、研究方法:

我采用实地调研和实地测量的研究方法,浅析我校图书馆的布局、结构是否合理、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使用者遇到的各种问题。

结合书刊资料分析图书馆的各方面。

绘制分析图探究。

对比成功案例。

听取老师和其他同学讨论的重点。

第一:

我们通过调查人流量发现问题。

图为:

连续五日内进入图书馆的人流量。

通过人流量的调查,我们发现本专科,高生的入馆量最多,远远高于是研究生入馆量,研究生入馆量列居第二位。

之后是成教,教职工等入馆。

从而得知本图书馆的主要针对人群是20岁----28岁的年轻人,所以图书馆的设计要符合年轻读者的心理。

可以从方便借还书和室内的装饰上考虑。

第二,2.9--15号个时间段入馆总人数调查。

 

每天在九点之前的时间段入馆人数相对集中,其他时间段人流行走流畅,不会发生拥挤和不畅通,所以了解到在,,,时段的人流量相对拥挤,所以必须加以改造。

第三,调查问卷。

为探索图书馆在装饰布局路径上的不足我们采用了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以收集使用者对其的感觉和需求。

 

我们针对不同人群共发放了五十张调查问卷

得出数据,总结为以下问题:

借书区存在拥堵现象、下雨天雨伞摆放问题、热水供应问题、查询机数量不够等。

第四,头脑风暴。

约翰逊(D.E.John-son)《西洋图书馆史》《高校图书馆工作》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