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2202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3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docx

精选六年级探寻救国之路

《探求救国之路》

教学目标:

1.学生搜集查阅资料理解“公车上书”以及戊戌变法的过程,找出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2.通过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说会、历史短剧表演、就义演说等体验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认识爱国志士为追求革命信念坚决和敌对势力斗争,变法图强的革命意志。

4.通过了解戊戌变法运动,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过程及失败的原因,认识到爱国志士为追求进步,变法图强的革命意志。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变革,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

教学设计思想:

充分利用“引导——探究”启发式教学法。

采用设问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戊戌变法事件毕竟与学生今天的生活相差很远,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历史的情境中去了解戊戌变法是有一定难度的。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通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开展情景体验活动、视频资料等直观生动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拯救当时危难深重的中国,引导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近代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组织教学活动。

1.探究式小组合作学习与互动式教学相结合。

2.体验教育为主导。

3.设问导思、体验探究、建构提升、拓展延伸等活动贯穿始终。

教学环境与媒体:

学生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或到历史博物馆、图书馆去查询“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近代历史的相关资料。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有关“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内容,以及“戊戌六君子”的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

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资料收集表。

2.准备与公车上书、戊戌变法历史事件、戊戌六君子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

3.电影《谭嗣同》的视频影像。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戊戌变法

一、问题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1.教师谈话:

关于戊戌变法,你都想知道什么?

2.学生汇报:

生:

为什么要实行变法?

生:

戊戌变法进行得怎么样?

生:

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

生:

戊戌变法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生:

戊戌变法的参与者有谁?

……

3.教师概括:

想知道的问题还真不少!

简单梳理一下大家的问题,主要是对戊戌变法的原因、经过、结果产生了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戊戌变法。

(板书课题:

戊戌变法)

【设计意图:

从学生关注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

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戊戌变法的相关资料,关于戊戌变法你都知道些什么?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

戊戌变法的内容: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正在北京参加会试。

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光绪帝还让维新派人士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参与变法。

维新派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些改革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月21日,慈禧太后和荣禄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慈禧太后宣布“亲政”,下令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

康有为、梁启超实先闻讯,逃到国外。

谭嗣同等被捕后惨遭杀害,戊戌变法失败了。

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汇报交流以及教师课件出示的方式使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内容有明确的认识,加深对戊戌变法内容的了解。

3.教师引导:

通过对戊戌变法内容的了解,请大家结合之前对甲午战争等知识的学习,讨论为什么要进行变法呢?

4.小组讨论交流。

5.学生汇报:

生: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生:

甲午战争,日本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生:

八国联军对我进行瓜分,英国、日本等与我们签定不平等条约。

生:

不平等条约中不仅瓜分我国的领土,还要求赔款。

6.课件出示:

①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分布图。

②《马关条约》不平等条例。

③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杀害。

④中国海军军舰被帝国主义摧毁。

7.谈话引导:

同学们,假如我们现在就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爱国青年,你将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

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生火热之中?

组织学生开展爱国青年激情演说活动。

①由学生扮演记者及爱国人士,进行现场采访。

②学生们纷纷发表激情演说:

有的认为必须改革当前政府行为才能救中国;有的认为要发展科学技术救中国;有的认为必须进行革命才能救中国等……

【设计意图:

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中,缩短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充分表达见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8.教师小结: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也怀着极大的爱国热情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探索。

9.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交流汇报“公车上书“的内容,以及革命志士的签字图片和文字介绍:

1895年的北京发生了一件大事。

“光绪二十一年,18省在京应试的举人集会,他们推举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六百多名举人在万言书上签名通过,联名上书光绪皇帝。

“公车上书”中提出拒绝签订不平等条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等改良政策,要求实行变法救中国。

10.教师介绍:

正是因为当时很多进步青年在祖国深受危难的时候敢于坚持理想,挺身而出和顽固势力作斗争,才取得了“百日维新运动”。

现在就通过短剧表演再次体会当时爱国志士同清政府顽固派抗争的场面。

大屏幕出示短剧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

旁白:

德国强占胶州湾,内忧外患,康有为再次上书,要求变法,于是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荣禄、翁同龢等五位清政府顽固派大臣。

荣:

(盛气凌人):

你老是变法、变法呀,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变则背天理,必然祸乱天下!

康(反驳):

世事万物皆变化,祖宗之法为什么不能变呢?

祖宗之法治国之本,只有变祖宗之法中陈腐之处,国家才能富强!

李(拍桌子叫道):

住嘴!

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容!

荣:

(大声吼道):

祖宗之法千真万确,只能遵行不能变更!

康:

(极力反驳):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

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法里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

(荣禄等一时无言可答,拂袖而去。

翁:

(十分感慨):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旁白:

这次问话后,光绪帝对康有为极为欣赏,下令康有为筹划变法。

11.教师引导:

通过短剧表演你想说些什么?

12.学生汇报:

生:

顽固派的思想太封建太保守了!

生:

康有为坚持变法敢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非常值得学习!

生:

要想取得胜利就要和敌人作斗争,不能怕他们!

【设计意图:

此环节学生表演投入、情绪高涨,使学生马上就置身对立抗争的情境中。

通过角色的变化学生可以亲身体会爱国志士同顽固势力激烈斗争的场面,感受爱国志士为追求革新变法的决心和勇气,也使学生体会到当困难来临时要敢于面对,并为目标坚持不懈,奋斗到底的意志和决心。

三、点拨分析、知识建构

1.教师谈话: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发现维新派的运动得到了谁的支持?

(学生认识到是光绪皇帝的支持。

2.教师引导:

光绪帝看到这些维新派的上书,哭着说了这么一句话:

不甘心做亡国之君!

大家了解光绪皇帝吗?

知道他与当时顽固派代表慈禧的关系吗?

(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光绪皇帝简介:

光绪是慈禧妹妹的儿子,四岁登基,由慈禧垂帘听政至18岁。

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设计意图:

通过对光绪皇帝的介绍引出光绪帝只是个傀儡,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也为戊戌变法失败奠定了基础。

4.戊戌变法到底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

政治方面主要有: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派。

经济方面主要有: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方面主要有: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创言论。

5.教师引导:

认真分析这次变法的内容,你发现它有哪些可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做法吗?

6.学生分析:

能改变当时国家的状况;能削弱顽固派的势力,加强维新派的政权。

7.教师继续引导:

假如你是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你会是什么态度?

8.学生汇报:

反对他们的做法。

9.教师设疑:

为什么要反对?

10.学生汇报:

这些做法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不能容忍维新运动发展。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点拨,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顽固派和维新派有利益冲突,他们之间是完全对立的。

11.教师讲解:

为了保证戊戌变法的成功,光绪帝的老师翁同和找到了当时在荣禄手下任职的袁世凯以取得袁世凯的支持。

谁知袁世凯是个两面三刀之人,他一面对翁同和说他杀掉荣禄像杀一条狗那么简单,另一面又跑到荣禄那儿告密。

荣禄知道了变法的事情后,马上告诉了慈禧。

戊戌变法遭到了慈禧的强烈反对,他们马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

撤去翁同和的官职,把军权牢牢掌控在荣禄的手中;把光绪帝幽禁在中南海瀛台;追杀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听到消息后,逃到了国外,而此时也出现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为坚持追求变法的信念,谭嗣同等六位维新志士为变法英勇就义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12.播放谭嗣同英勇就义视频

学生表演谭嗣同英勇就义时发表慷慨激昂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到革命志士为表明立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1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有的人选择了逃亡海外,而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却选择了为变法而死。

如果你是谭嗣同,你会怎么办?

14.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

要用自己的热血唤醒人民的爱国之情。

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设计意图:

教师抛出这个话题后,让孩子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又不固定孩子的想法,以培养孩子不同的价值取向。

15.让我们记住“戊戌六君子”的名字,这些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勇于献身的革命先烈吧!

课件出示戊戌六公子的图像及生平简介。

四、归纳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引导:

通过学习,你对戊戌变法有哪些认识?

此时此刻你的内心会想到些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对戊戌变法的见解和想法:

生:

爱国青年非常了不起,面对实力强大的顽固派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

生:

清政府太软弱无能了,只会屈膝投降,卖国求荣。

生:

要想变法取得成功没有人民群众的力量是行不通的。

【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引导者。

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充分发表对戊戌变法的见解和认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以及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短剧表演和播放进步青年英勇就义的视频资料,进一步感受到爱国青年为追求变法敢于和敌人作斗争,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教师继续引导:

爱国青年试图用自己的新思想和满腔热情改变旧中国的命运,但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

虽然变法失败了,你认为戊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