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49362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8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docx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终稿

 

路基工程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和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交通部有关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等;

1.1.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大理——丽江高速公路16合同段白玉村段设计的相关图纸及工程数量;

1.1.4.现场勘测调查资料;

1.2.编制原则

1.2.1.全面、充分响应招标文件,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

1.2.2.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力求经济、适用、可行。

1.2.3.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工程,做到安全、优质、文明、高效。

1.2.4.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

1.3.编制范围

适用于K110+380~K110+493.5、K111+660.5~K112+026.5、K113+523.5~K113+600段的路基工程,各段长度分别为:

113.5m、366m、76.5m,共计556m。

2.工程概述

2.1.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设计速度:

120km/h;

路面宽度:

24.5m,路幅布置(半幅);(0.75m+2.5m+3.73×2+0.5m+1m);

2.2.工程概况

本段路基工程起讫K110+380~K110+493.5、K111+660.5~K112+026.5、K113+523.5~K113+600段的路基工程,各段长度分别为:

113.5m、366m、76.5m,总长度556m。

其中路基填方17816m3,路基挖方202363m3,边坡防护有:

锚杆框架梁防护、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框格内采用植生袋绿化以防止边坡失稳。

2.2.1.填方路床:

所有填方路基的路床部位采用碎石土或沙砾土,即填方路床80cm换填碎石土或沙砾石。

2.2.2.为减小结构物两侧沉降不均产生的病害,提高行车的舒适性,对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路基进行回填碎石土处理。

2.2.3.路堑挖方全部为挖土方和挖石方,边坡坡率1:

1.25、1:

1或1:

0.75,最高边坡为五级,每8m一级,各级间设2.0m宽平台。

2.2.4.路基边坡防护类型有锚杆框架梁防护、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浆砌拱形护坡、现浇拱形骨架护坡、浆砌骨架、三维网植草、喷播植草防护、护肩墙、护脚墙等。

2.2.5.路基排水:

填方地段采用M7.5浆砌片石60cm×60cm矩形边沟;挖方地段设置埋入式C25现浇混凝土边沟,底宽50cm,深60cm。

壁厚25cm,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板厚12cm。

截水沟采用梯形沟;挖方路段段落长度小于60m的土质路段设置浅碟形边沟,顶宽200cm,深30cm,下设碎石盲沟。

坡顶截水沟采用厚30cm的M7.5浆砌片石40cm×60cm梯形沟;挖方平台中部设置40cm×40cm厚30cm的M7.5浆砌片石截水沟。

2.2.6.支挡工程主要采用浆砌片石衡重式路肩墙、浆砌片石护肩及护脚墙、锚杆框格梁、桩板墙加固。

2.3.自然地理特征

2.3.1.地形地貌

路线所过路段属于小起伏浅切割低中山地貌,微地貌未尖子山山腰斜坡地带,地形起伏较大,斜坡地带植被多为松树。

2.3.2.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根据设计文件资料,本区路堑区域地层自上而下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1+d1)成因的高液限黏土、碎石土、志留系中统宾川组(S2b)泥灰岩及其风化层组成;路堑区域大的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I)的二级构造单元丽江台缘褶带(I1),路线范围内的构造以近南北走向构造占绝对优势,构成主体构造格架,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地层多呈单斜产出,但受断裂构造影响,地层产状变化较大,区域内行新构造运动明显,主要活动构造有金沙江-元江断裂带、丽江-金棉北东向断裂带、剑川断裂带以及后期走滑断裂,属发震构造,新构造运动活跃地段。

2.3.3.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路堑区域地表水受季节影响较大,主要赋予山间凹地,冲沟之中,地下水甚不发育,主要以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孔隙水,风化带基岩裂隙水为主。

2.3.4.地震动参数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0s.

2.3.5.气象特征

本区段地处云贵高原西缘,属横断山脉及横断山脉与滇西北高原接壤的低纬度高原地带,区内气候复杂,冷热干湿分明,垂直分带显著。

据洱源县气象站资料,每年6~9月较热,最热月平均气温22℃~25℃,区最高气温可达30℃;11月份至次年4月较冷,最冷月平均气温5℃~6℃。

降水受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年降雨量700~1200mm,相对湿度70%~80%左右,特点是干、雨两季分明,5月~10月潮湿多雨,70%的降雨集中在雨季,旱季气候干燥,天气晴朗。

3.施工组织安排

在本工程施工中,成立“中铁四局集团大丽高速公路16标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成项目施工管理体系,按项目法施工。

项目经理部设经理一人,党委书记一人,总工程师一人,副经理三人,下设四部两室,即工程部、计财部、物机部、安质部、试验室、综合办公室。

各部室按业务分工和职责范围,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对工程进行全面有效监控和管理,承办各项业务。

经理部下设两个项目队,本段由二项目队负责。

组织机构见图3.1.1-1。

 

 

图3.1.1-1组织机构图

4.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4.1.路床及路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方案

4.1.1.工况简介

本段路基路床80cm以下利用挖方料填筑,80cm路床部位采用碎石土或砂砾填筑。

最高边坡为五级,级间平台宽2m。

填方边坡不设护坡道,填筑高度H≤8m时,边坡坡率为1:

1.5,填筑高度8m

1.5,8m以下变坡为1:

1.75~2.0。

路基填筑前应清楚表土在进行填前压实,基底和回填压实度要求达到90%以上;

4.1.2.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

4.1.2.1.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不同的压实机械、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4.1.2.2.压实机械选用50t振动压路机,压实参数采用试验段试验成果。

4.1.2.3.路床以下路堤

4.1.2.3.1.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弱振、再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各种压路机的最大碾压行驶速度不宜超过4km/h。

压路机不得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地段调头和急刹车。

4.1.2.3.2.分层填筑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和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

采用碎石类土和砾石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40cm。

4.1.2.3.3.横向接缝处填料应翻挖并与新铺的填料混合均匀后再进行碾压,并注意调整其含水率,纵向应避免工作缝。

4.1.2.3.4.碾压后的路基表层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局部表面不平整应补平并补压。

4.1.2.3.5.施工中应坚持层层检测、层层报检,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

4.1.2.3.6.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应及时碾压,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压实。

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应进行调整处理后方可碾压。

4.1.2.3.7.压路机按S形走行,相邻两行碾压轮迹至少重叠40cm,保证不漏压。

压路机碾压走行线路如下图所示。

4.2.过渡段路基填筑方案

4.2.1.工况简介

本管段过渡段主要是桥台挖方路堑过渡段,桥台路堤填方过渡段。

4.2.2.各种过渡段施工方法及工艺

4.2.2.1.工艺要求

桥台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

路堤填筑前应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原地面坡度陡于1:

5时,应自下而上挖台阶,并整平碾压。

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高度为0.6米左右。

基底应平整、密实。

过渡段碎石土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宜为10cm~20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过渡段碎石土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稳定、无损伤。

4.2.2.2.过渡段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4.2.2.3.路堤及路堑与桥台过渡段填筑要求:

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台后2.0m范围内大型压路机不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和人工夯机配合,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工艺试验确定,达到过渡段路基填筑标准。

4.2.3.验收标准

过渡段路堤填筑压实标准

填料类型

填筑部位

实测项目

规定值

检查方法和频率

碎石土

台背

压实度

96

同路基检查方法,每50m3每压实层至少检查1点

4.3.路堑开挖施工方案

4.3.1.路堑开挖机械的配置

根据现场调查、设计图纸要求、设计地质资料配置符合地质情况的各种筑路机械,本管段挖方为泥灰岩及其风化层,主要配置机械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

4.3.2.土石方的调配

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资料,计算各工作段的挖方数量,汇总成土石方数量表,考虑可利用的机械设备,土石的利用、废弃、搬运的距离等因素,进行土石方调配,土石方调配中,应结合土工试验,所开挖的土石方除考虑暂存、改良外,其余尽量选取运距较近荒废的山谷作为弃土场。

本标段设弃土场,位于K113+000线右300米一山谷,容量为18万方;

4.3.3.开挖方法的确定

土方路堑开挖根据路堑深度、纵向场地、长度,开挖方式可分为全断面横挖法,纵断面开挖法及混合开挖法。

4.3.3.1.在全断面开挖过程中,为增加作业面,以便容纳较多的施工机械,形成多向出土以加快工程进度,而在不同高度上分为几个台阶同时开挖。

各施工层面具有独立的出土通道和临时排水设施,

4.3.3.2.路堑纵向挖掘一通道向两侧拓宽,上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在开挖下层通道,按此方向直至开挖的挖方路基顶面标高,称为通道纵断面开挖法。

这是一种快速施工的有效方法,通道可作为机械通行、运输土方车辆的通道,便于土方挖掘和外运的流水作业。

4.4.3.3.沿路堑纵向选择一个或几个适宜处,将较薄一侧路堑横向挖穿,将路堑在纵方向上按桩号分成两段或数段,各段在纵向开挖称为混合开挖法。

本办法适用于路堑过长,弃土运距过远的傍山路堑;或一侧的路堑不厚的路堑开挖。

4.3.4.路堑开挖技术要点

土质路堑开挖容易发生边坡失稳,场地积水、翻浆等病害。

若开挖后发现边坡实际土质与原设计勘测资料不符时,特别是土质变化较大,边坡潜伏失稳时,应及时提出变更修改意见,报请监理工程师、设计、业主批准后实施。

4.3.4.1.排水系统

4.3.4.1.1.路堑开挖前及施工期间的排水包括临时排水和永久性排水,开挖前预估有可能产生流向路基的地表水的路段均需在路堑上边坡坡顶5m以外开挖临时截水沟。

若为透水性土质,应对截水沟边坡进行防渗处理,如直接浆切片石等,并作为永久性排水工程。

截水沟拦截的水不能直接排入农田,而应与排水沟相连接。

雨季前必须做好截水沟、排水沟体系,工期紧张设置临时土沟。

4.3.4.1.2.路堑开挖过程中,挖成向标高低的相邻填方段方向的纵坡,不能在拉槽中间形成窝坑。

雨季施工,在每一层挖土之前,应在挖土层次断面左、中、右提前挖出一条深2m左右的纵向排水沟,以避免积水。

4.3.4.1.3.路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地下水。

地下水可能从边坡、开挖断面位置渗出,流量大小会随季节而变化。

施工过程中可用挖掘机逐层提前在断面左、中、右设临时积水沟排泄,挖至路床后按排水设计,建筑永久性地下排水设施,路堑排水应与周边、相邻的排水沟渠形成一个完善的排水网络。

4.3.4.1.4.石方边坡爆破开挖

4.3.4.1.4.1.场地清平及危石、孤石的处理

由于爆破现场地形起伏较大,需进行场地的清平工作,当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局部软石、片石人工能利用风镐或机械挖除的一律先行挖除。

对于大块石、孤石、危石的处理,严禁采用裸露药包法,应采用钻孔爆破法。

4.3.4.1.4.2.炮孔布置

爆破钻孔前,应对大块石或危石、孤石进行仔细的检查,确认是否有裂缝,层理或节理。

炮孔布置应使各方向上的抵抗线大致相等,抵抗线为0.3米~0.5米,炮孔间距0.4米~0.7米。

4.3.4.1.4.3.炮孔深度及单耗

有裂隙或层理时,应采用较小的药量单耗,K一般为0.07kg/m3,对于坚硬而无裂隙的孤石,最大采用0.1kg/m3,炮孔深度应为岩石厚度的1/2~2/3;对于半埋状态的孤石,一定要将其挖出,直到可以预计孤石的厚度为止,炮孔深度应为岩石厚度的2/3;对于凸出状态的大块石与下部岩石结合较为紧密,炮孔深度可取其岩石高度,单耗最大采用0.12kg/m3。

4.3.4.1.4.4.量计算、装药表

1.单炮孔孤石:

Q=K*V

2.多炮孔大孤石:

Q=K*V/n

式中:

K—单耗,kg/m3;V—爆破岩石体积m3;n-爆孔数;Q-单孔装药量kg。

计算后须根据边孔最小抵抗线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边孔与内部相比装药量可减少20%。

不同尺寸的孤石、大块石可参照孤石爆破钻孔装药表进行处理。

孤石爆破钻孔装药表

大块尺寸(m3)

厚度(m)

炮孔深度(m)

炮孔数目(个)

装药量(kg/每孔)

0.5

0.8

0.44

1

0.035

1.0

1.0

0.55

1

0.070

2.0

1.0

0.55

2

0.070

3.0

1.5

0.83

2

0.110

4.3.4.1.4.5.起爆方式

如果一块岩石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炮孔,严禁采用火雷管直接起爆,应采用瞬发雷管或低段别(1、3)的同段雷管孔内起爆。

4.3.4.1.4.6.堵塞及覆盖

孤石的爆破必须保证堵塞质量,应选用半干的土或炮泥进行堵塞。

必须对爆破的孤石进行全表面的爆体覆盖。

(先用草袋密铺一层,其上再搭铺一次胶管帘或10mm厚橡胶皮)

4.3.4.1.4.7.光面爆破设计

采用光面爆破开挖边坡,要严格保持炮位在同一平面内。

炮间距与抵抗线比不大于0.8。

合理采用药包结构适量下药,留余地,以防伤坡。

开炸后不够设计尺寸时,采用小炮配合人工刷边坡的方法,使边坡达到稳定,无后遗病害,路线环境优良。

为减轻爆破作用对边坡的影响,对靠近边坡的一排炮孔采用光面爆破,炮孔采用斜孔(与边坡设计坡度一致)。

主要参数如下:

炮孔直径:

d=40mm

孔深:

孔深与台阶高度相吻合,保证一次成型,钻孔方向与设计边坡方向一致。

炮空间距:

a=12~15d

最小抵抗线 W=1.2a,W=1.4~1.8m

装药密度:

炮孔底部2m为0.7~0.8kg/m

         炮孔上部为   0.4~0.5kg/m

         不偶和装药系数 n=3

4.3.4.1.4.8.试爆

4.3.4.1.4.9.试爆原则

试爆是掌握爆破现场不同的岩石特性、确定经济合理的孔网参数及单耗的有效方法,是保证安全、检验施工组织的重要手段,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在正常的爆破施工前,须对具有代表性的岩体进行试爆;在正常的爆破施工中如遇到爆破类型、爆破部位或岩性变化也应进行试爆。

4.3.4.1.4.10.试爆参数

根据不同的爆破部位,试爆参数依照控制爆破设计参数,孔网参数包括抵抗线、孔距、排距、排数、台阶级数等取设计最小值(但堵塞长度要符合要求),保护距离取设计最大值,炸药单耗取设计最小值;试爆规模应控制,试爆孔数一般取3个。

如试爆的破碎效果不合设计要求,炸药单耗需增加时,其相对增加量应不大于20%。

4.3.4.1.4.11.爆破施工工艺(见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爆破设计

平整场地、处理孤石、开创作业面

放样、布孔

炮孔检查、实测孔网参数并据实记录

计算装药量

药包加工、申请要点

装药、堵塞

连结起爆网络

覆盖防护

警戒

起爆

检查爆破效果

解除警戒、消点

分析爆破效果、调整孔网参数及炸药单耗

4.3.4.1.4.12.安全技术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

4.3.4.1.4.12.1.所有爆破人员均应参加爆破安全技术培训,并取得公安机关颁发的上岗证。

4.3.4.1.4.12.2.坚持要点施爆,严禁夜间、雷雨、台风、雾天天气进行爆破作业,严禁追尾爆破,严禁装药过夜。

4.3.4.1.4.12.3.严禁不要点施爆,严禁夜间施爆,严禁装药过夜。

4.3.4.1.4.12.4.坚持试爆原则。

试爆时,孔网参数及装药量取小值,保护距离取大值。

正式试爆或地质有变化时,或提高爆破规模时,应对具有代表性的岩体进行施爆,以调整和优化钻爆参数。

4.3.4.1.4.12.5.爆破器材的运输、贮存和保管应遵循严格的规章制度,爆破器材的试验和销毁应按正确的程序进行。

4.3.4.1.4.12.6.网络铺设时均应起线合理,呈松弛状态,不留死结。

4.3.4.1.4.12.7.爆破后,对未及行车及人身安全的危石、落石,必须及时清理。

4.3.4.1.4.12.8.爆破后,要认真检查线路轨距、水平方向,线路限界及行车设备,确保技术状态良好,方能撤除行车防护,开通线路。

4.3.4.1.4.12.9.如有盲炮,可采用重新连线起爆,打平行炮眼起爆及用水冲洗三种方式进行处理。

4.3.4.1.4.12.10.成立应急小分队,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4.3.4.2.废方处理

路堑开挖的土方除暂存外,往往有大量废方,废弃的土方不能直接置于附近的河沟、农田、旱地,而应运至规划弃土场位置,并尽可能将弃土用于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平整土地开发。

为减少施工遇到与当地百姓的争端。

有权属争议的荒地不宜作弃土场。

弃土堆应按设计要求,寻找合理的地方,修筑成规则形状的土堆。

弃土结束后应及时拍打边坡,植草绿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3.4.3.宽度保证

路基开挖边界桩应采用渐进法放样。

每开挖6-7m深应恢复中桩和左右边桩,检测开挖位置断面的左、中、右三点标高及宽度。

根据设计资料计算该断面挖掘到的位置应有的宽度,与实测宽度作比较。

超宽或不足时及时调整。

为增加保证边坡宽度的可靠度,路堑开挖边桩通常比理论计算值放宽0.3~0.5m。

4.3.4.4.边坡修整

路堑开挖无论采用哪一种设备,最终均采用人工修整。

通常开挖深度达6~7m后,及时放样边坡,组织劳力用铲、锄削平光滑的坡面。

即使边坡设计采用格室草皮,浆切片石等防护设施,也应及时修整边坡。

旱季施工的路堑在雨季前边坡应防护结束。

边坡可能出现局部塌落、崩坍方后,边坡修整时按矩形状修整,必要时配合防护工程处理。

4.3.4.5.稳定边坡

本管段路堑边坡都设计有不同类型的边坡防护,路堑开挖要预留50厘米厚土层防止边坡超挖和坍塌,秋冬季施工,可挖至路床标高才砌筑防护设施,但必须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不宜一鼓作气挖至路床标高后待边坡发生滑坍再整治。

在施工高路堑边坡时,应每隔8m高度设置平台,平台宽度2m,平台表面横向坡度应向内倾斜,靠边坡处设排水沟,平台上的排水设施应与排水系统连通。

4.4.路基排水施工方案

4.4.1.工况简介

填方地段采用M7.5浆砌片石60cm×60cm矩形边沟;挖方地段设置埋入式C25现浇混凝土边沟,底宽50cm,深60cm。

壁厚25cm,盖板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板厚12cm。

截水沟采用梯形沟;挖方路段段落长度小于60m的土质路段设置浅碟形边沟,顶宽200cm,深30cm,下设碎石盲沟。

坡顶截水沟采用厚30cm的M7.5浆砌片石40cm×60cm梯形沟;挖方平台中部设置40cm×40cm厚30cm的M7.5浆砌片石截水沟。

4.4.2.路基排水施工要求

4.4.2.1.路基地表排水设施都要结合当地排水系统和相邻桥涵、隧道等排水系统,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将水源合理地引出路基范围之外,避免对路基造成危害。

4.4.2.2.施工采用的各项原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定,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4.4.2.3.混凝土、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拌制,其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养护。

4.4.2.4.浆砌工程应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坐浆饱满,勾缝平顺,几何尺寸和垫层厚度符合要求。

4.4.2.5.地下排水应与地表排水系统相配套,保证水路畅通无隐患,渗沟、盲沟的出入口应设端墙,端墙下部留出与渗水盲沟排水通道大小一致的排水沟,沟槽开挖宜自下游向上游间隔进行,应随挖随即施工并迅速回填,不可暴露太久,以免造成坍塌。

渗水管、土工布铺设位置、固定和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长度不少于50厘米。

4.5.路基边坡防护施工方案

4.5.1.工况简介

本段路基边坡防护类型有现浇拱形骨架防护、预应力锚索框架格子梁防护、锚杆框架格子梁防护、浆砌拱形护坡防护、三维网植草防护、喷播植草防护、护脚墙、护肩墙防护等,

4.5.2.浆砌片石施工质量标准

4.5.2.1.砌体材料

石料要求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裂纹。

石料表面的污渍予以清除。

片石形状不受限制,但其中部厚度不得小于15cm。

用作镶面的片石宜表面平整、尺寸较大,边缘厚度不得小于15cm。

砂浆强度等级不得小于M7.5,砂浆强度等级按边长70.7mm立方体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28天的抗压极限强度表示。

砂浆要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和易性。

砂浆的稠度以砂浆稠度仪测定的下沉度表示,下沉度为10-50mm。

砂浆要随拌随用。

4.5.2.2.砌体施工一般要求

砌体砌筑时基面应平顺无浮土、松动岩块、浮碴;墙基应置于稳定可靠的地基之上,在新填土质路基坡面上砌筑护坡,待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遇软弱基底应加深或扩大基础,或采取其它加强措施。

分层、分段砌筑。

采用挤浆法砌筑,确保砌缝饱满;石块应错缝砌筑,无通缝、瞎缝,石块之间彼此镶紧咬合。

墙背要紧贴基岩,局部小缝隙用砂浆随砌随填,严禁干填碎石块。

砂浆采用机械拌制。

砌体砌筑时双向挂线,保证线条顺畅、坡面平顺、砌体厚度合格。

伸缩缝/沉降缝按设计留置,设计无要求时每隔10~20m设一道,缝中填满沥青麻筋。

所用片石无风化、水锈,强度及尺寸符合规范要求,砌筑时选面或修面。

砌筑砂浆采用机械拌制,随拌随用,砂浆稠度锥体沉入度控制在50~70mm范围内,现场监控以用手捏成团不散为宜。

4.5.2.3.砌体施工顺序及方法

骨架护坡施工顺序:

坡面处理→施工放线→人工开挖基槽→坐浆→铺砌片石→种植植被→清理坡面→养生→勾缝/搓缝。

施工方法:

采用挤浆法砌筑。

材料及砌筑工艺参见浆砌片石护坡施工。

基槽必须带线或安设样架开挖,以保证骨架几何图案美观且符合设计要求。

骨架护坡施工采取双向挂线控制骨架轴线,骨架铺砌时要先支模控制好拱圈的造型,使骨架整体美得到协调一致的体现。

砌体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

分段位置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两相邻段的砌筑高差不大于120cm,分层水平砌缝须大致水平。

各砌块的砌缝互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