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49131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渗透法制教案

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4、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2、揭题,读题:

孔子拜师。

谁?

干什么?

3、选择学习:

你们是想先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呢?

还是想先学课文,从课文了解孔子的为人呢?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学生自由发言,注意不要重复人家的发言。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

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听出哪些字词的读音跟你平时的朗读是不一样的,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2)(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

结合了解古代人的“姓”、“名”、“字”。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2、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能看出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的句子。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关键词语用红色表示。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

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

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读:

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听音乐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

(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及老子见面时的话。

(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

谦逊有礼

辨析近义词:

“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

为什么不能调换?

 (4)“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5)“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

虚心求教

4、小结学习方法和孔子的品行。

五、生字指导:

(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点击多媒体课件分笔画书写演示)

  “尘”: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

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

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

右边是“受”,不是“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及“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

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

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

(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尊师重教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法制要求;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建立互信、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

五、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第19课《赵州桥》

教学目标

知识及能力: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世界闻名”、“设计”、“创举”

“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过程及方法:

1、查字典理解词语;

2、运用“参加”、“而且”造句;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

4、了解句及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5、进行朗读训练。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及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

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2、通过深刻理解语言文字、观察投影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赵州桥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刀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座古老的桥梁。

大家一定想

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桥呢?

下边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座桥(出示赵州桥的图片),这就是课文中所描绘的那座桥,它的名字叫赵州桥(板书:

赵州桥)

二、看图议桥

这座桥,长50多米,宽9米多,是一座石拱桥。

请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及

你们平时见到的桥有什么不同?

(下面没有桥墩;桥下面有一个大桥洞,大桥洞顶上两边分别有两个小桥洞。

小结:

图片显示出的赵州桥,大家一看就觉得它的确是一座及众不同的大桥。

50多米长的大桥横跨在宽阔的江面上,中间虽然没有一个桥墩。

大桥洞顶上两边还各有两个小桥洞。

这独特的设计也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设计出于何人之手?

大桥建造于哪个年代?

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学完课文大家就会清楚。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读音。

1. 出示生字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2. 理解生字。

3. 自由读课文,把带有生字词的句子读两遍。

4. 抽查自学效果,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让学生读。

5. 指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最后一个自然段可全班齐读。

为什么说“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学习每一个自然段。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自学第一自然段,这段介绍了有关赵周桥的什么?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小组代表发言,各组代表相互补充。

(介绍了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建造

的年代,还告诉赵周桥是世界闻名的,板书:

世界闻名)。

4. 理解“世界闻名”先用查字典方法来理解。

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内容深入

研究,为什么赵周桥这样一座石拱桥却闻名于世界?

留在课文全部内容学完之后再回答。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了解句及句之间的联系。

⑴这个自然段共有6句话,先读前2句,这两句告诉我们什么?

(第①句概

括地写赵周桥非常雄伟。

第②句具体写大桥的雄伟,使用具体数字写了桥的长度,

宽度,用既能走车,又能走人,进一步说明桥宽。

两句都是写桥非常雄伟。

【板书:

雄伟桥长桥宽】

⑵读③④两句边读边想:

赵州桥在设计上有哪些特点(第一特点,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第二个特点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

【板书:

没有桥墩一个大桥洞4个小桥洞】

⑶这样的桥有什么优点?

读⑤⑥两句话。

(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使桥不

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板书:

既……又……】

⑷对照板书有顺序地说一说第二自然段介绍了有关赵州桥的什么?

(先讲赵

州桥非常雄伟;再讲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最后讲了桥的优点。

导语:

学习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作者是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有关赵州桥的情况,

使我们对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作者的介绍,还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2、深刻理解语言。

⑴出示投影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

击,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理解“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第二自然段的③④句)

⑵理解“创举”。

字典中的解释:

开始做。

⑶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句话的意思。

(赵州桥这样的石

拱桥是隋朝李春第一个设计出来的,这是李春的首创。

是没有先例的。

⑷图片中的第二个句子除了告诉我们赵州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实际上也就

告诉了我们桥怎样:

(桥很坚固)

⑸远在1300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创造性地设计建造了这样雄伟、坚固的

赵州桥,这说明什么?

(说明了古代劳动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才干的……)

导语:

显然文章在介绍桥,赞美桥的同时也在赞美谁?

(赞美建桥的人,赞

美劳动人民)因此在朗读时要读出赞美之情。

3、朗读训练。

4、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六、总结、扩展

1、总结:

学习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赵州桥至今已有1300多年了,是隋朝

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历经千年的风风雨雨,它仍然那么雄伟,那么坚固,真不愧为是一座世界闻名的古老的桥梁。

2、扩展。

(1)赵州桥在()省()县。

赵州桥也叫()桥,它是()朝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

到现在有()多年了。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既()又()。

(3)赵州桥为什么会世界闻名?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自然段,回顾这个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赵州桥是怎

样的一座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也很坚固)

导语:

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以外还有什么特点?

接着学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第三自然段,这段的第1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

美观。

)说桥“坚固”是哪一段?

(第二自然段说桥坚固)这一段说桥怎样:

(桥美

观)

小结:

这句话由两个小分句组成,前一个小分句及上边一个自然段紧密相连;

后一个小分句又及本自然段紧密相连。

一句话把两个自然段连接在一起,在文章

的结构上起了连接作用。

这句话在第3自然段又起了什么作用。

2、自由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第一句话及后边内容的关系。

(第1句话的第2个小分句概括地写桥美观,其他内容是具体地写桥的美观)

3、具体描写部分作者详细描写了桥上的什么?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作者具体描写了栏板上雕刻的图案。

) 

4、理解“雕刻”。

(一种工艺,本文指在栏板上、刻凿图案)

 栏板上的雕刻也属于石雕,在石头上雕刻想像有多大的难度。

(一般的石匠是难以胜任的。

只有手艺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

赵州桥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图案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说明雕刻很有深度,很有功夫。

5、欣赏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出示投影或录像。

(电教手段可以超越时空,把学生带到赵州桥上,使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那一幅幅精美的图案。

学生在欣赏美,感觉美的同时自然也就会感到这一历史遗产的珍贵。

6、让学生讲述栏板上雕刻的精美图案。

(在学生观看了投影或录像之后,也就是在“欣赏美”,“感受美”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美”。

7、研究书中怎样描写这些精美图案。

(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

⑴这段里写了几幅雕刻图案(3幅)

⑵这3幅图案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①画的都是龙②画的都是两条龙。

不同之处:

姿态不同。

⑶栏板上只有这3幅图案吗?

为什么选择这3幅图案?

(栏板上有许多幅图案。

这3幅是最精美的。

⑷作者只描写了3幅是最精美的图案,其它图案雕刻怎么样?

出示文字投影片: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所有的”指桥上栏板上雕刻的所有的龙。

“似乎都在游动”是作者的想象。

因为雕刻得太逼真了,活灵活现,给人一种游动的感觉。

“真像活的一样”是因为雕刻的太精美了,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这句话不仅是对这层内容的总结,也是对桥上所有图案的高度评价。

8、朗读训练,赵州桥上的图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语言描绘是优美的,所以我们读这段时,声音表情都应是甜美的。

9、作者是怎样写桥的美观的(对照版书:

先概括写桥很美观,然后具体写栏板上图案很精美,又写了3幅最精美的图案,最后写所有的龙真像活的一样。

10、按这个顺序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出示文字投影片: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理解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关键性的词语:

智慧,才干,历史遗产。

再引导学生面对全文思考这个问题。

(①赵州桥设计的很有特色。

②赵州桥雄伟、坚固,已有1300多年了还完好无损。

③赵州桥美观。

都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赵州桥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是后人引以为自豪的。

造句练习:

参加,而且。

四、总结、扩展。

1、教师小结:

赵州桥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闻名中外,世界上许多桥梁专家都

到赵州桥参观学习,如今赵州桥旁,竖立着李春的塑像,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古代建筑师。

可见赵州桥的影响有多么深远。

这样的历史文物我们该怎样保护它呢!

2、师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

国家指定保护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第六十七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或者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的,或者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桥长

          雄伟

              桥宽

               没有桥墩

    赵州桥   坚固   一个大桥洞   创举  既……又……

              4个小桥洞

                   有的

          美观  精美图案 有的   所有的真像活了一样

                   还有的

第20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2、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一、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二、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三、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1、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学法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2、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1、“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注意:

相同内容不重复交流)

2、“我要请教你!

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

学生提出问题,别的同学帮助解答。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教师启发思考:

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3、展示台: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及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六、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为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著作权,以及及著作权有关的权益,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及繁荣,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

(一)文字作品;

(二)口述作品;

(三)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

(四)美术、建筑作品;

(五)摄影作品;

(六)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七)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

(八)计算机软件;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七、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及同学交流。

第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

3、通过诵读课文,感受语言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丰富语言的积累。

4、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教育。

教学重点:

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教学难点:

对于远离海域的学生来说,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揭题、入境

1、课前背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望天门山》。

板书:

西沙群岛

从这四个字中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师引: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位于祖国南大门。

她们像朵朵睡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令人神往。

出示西沙群岛的图片,在“西沙群岛”前加上“富饶的”三字,你又从这个词语中看出了什么?

2、播放西沙群岛图片,说说你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概括)

3、出示课文中心句: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指生读。

读了这句话,你们觉得课文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思考:

西沙群岛风景美在什么地方?

物产丰富在哪?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反馈问题:

西沙群岛风景美在什么地方?

物产丰富在哪?

学生读相应的段落,随机正音。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找海水的特点。

说说表示颜色多的词语有哪些?

说说其他表示颜色多的词语。

“五光十色”及“五颜六色”进行比较,通过两个词分别去掉“五、六、十”数字进行比较。

指导学生读出海水颜色的浓淡深浅

②海水色彩为什么会不同?

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学生读相关句子。

你能用自己的话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吗?

过渡:

因为西沙群岛周围的海面五光十色,所以她的风景很迷人。

可她不仅景美,物产也十分丰富。

尤其是海里的鱼。

(2)第4自然段

①西沙群岛的海里都有什么样的鱼,谁能读给我们听听?

生读,屏幕显示各种鱼的录象。

看到这些鱼,你想说什么?

(学生反馈)

那就带着你现在的感受,我们一起再来读课文。

(师引读)

“西沙群岛的鱼真多呀,有的——”

“西沙群岛的鱼真美呀,有的——”

“西沙群岛的鱼真怪呀,有的——”

“西沙群岛的鱼真有趣呀,有的——”……

谁已经把这几句话记在自己的心里了?

(指生背)

②看录象说话迁移。

大屏幕显示一条特点鲜明的鱼的图片,谁能用“有的……”说一句话,把这条鱼的特点说清楚。

播放录像

“西沙群岛的鱼远远不止这几种,让我们也学着课文的语言来说说这些鱼,看谁说得活灵活现。

③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看看,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是鱼和水一样多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汇总小结这句话是在说鱼的多。

④朗读指导。

齐读第4自然段。

(3)第3自然段

①西沙群岛的海里还有哪些东西?

结合多媒体,形象地展现珊瑚、海参、龙虾。

指生读想读的一种物产,边理解“蠕动”、“威武”。

②有感情朗读,以读感悟海底的美丽及富饶。

③书写“威武”二字。

先请学生发现这两个字书写的注意点,后师范写,在学生练写。

四、复习巩固

积累词语: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各种各样 成群结队 千奇百怪 四脚朝天

高低不平 飘飘摇摇 祖祖辈辈 高大威武

五、教师总结,进行法制渗透教育: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西沙群岛,欣赏了五光十色的海面,了解了她海底丰富的物产。

除了海底,海滩、海岛上还有许多物产。

那我们如何去爱护它,保护它呢?

都有哪些法律来保护海洋呢?

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吧。

第七十三条 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向海域排放本法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他物质的;

(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三)未取得海洋倾倒许可证,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

(四)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不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

有前款第

(一)、(三)项行为之一的,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

(二)、(四)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板书: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鱼、珊瑚、海参、龙虾

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习目标

1、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

会写“汇、欣”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2、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