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56500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2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docx

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

第三部分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标准

一、基础管理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方法

1

国家法律法规标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至少具备如下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四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

4.《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和使用管理规则》(质技监局锅发[2001]57号)。

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质检总局令第70号)。

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国质检总局令第2号)。

7.《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G0001)。

8.《工业锅炉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

9.《工业锅炉水质》(GB1576)。

10.《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TSGG5001)。

11.《锅炉水处理检验规则》(TSGG5002)。

12.《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

13.《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3)。

14.《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

15.《电梯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GB7588)。

16.《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

17.《电梯管理和维护保养规则》(TSGT5001)。

18.《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和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

19.《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20.《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TSGQ7015)。

21.《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Q7016)。

22.《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TSGQ0002)等。

23.《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

查看资料

2

制度管理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至少建立如下安全管理制度: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

2.应建立包括安全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交接班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应按规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4.应建立包括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运行故障处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查看资料

3

人员管理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特种设备安全专(兼)职管理人员,电梯使用单位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应当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持证上岗。

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适应性培训,并做好记录。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数量和设备数量相匹配,所持证件类别和设备相符,并在有效期内。

5.作业人员按规定使用、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文件查验

现场查看

4

使用登记及检验

1.在用特种设备应进行使用登记,取得使用登记证书。

2.登记标志应置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3.应按规定制定检验计划。

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应按期进行检验(校验)。

文件查验

现场查看

5

安全技术档案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一机一档的原则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4.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

5.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查看资料

二、锅炉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方法

1

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

2.安全操作规程。

3.巡回检查制度。

4.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5.交接班制度。

6.水(介)质管理制度。

7.安全管理制度。

8.节能管理制度。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2

工作记录

1.锅炉及燃烧和辅助设备运行记录。

2.水处理设备运行及汽水品质化验记录。

3.交接班记录。

4.锅炉及燃烧和辅助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5.锅炉及燃烧和辅助设备检查记录。

6.锅炉运行故障及事故记录。

7.锅炉停炉保养记录。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3

锅炉本体

1.锅炉在规定的参数内运行。

2.受压元件可见部位是否有变形、泄漏、结焦、积灰,耐火砌筑、保温层及砖墙等是否有破损脱落,是否密封良好。

3.阀门、法兰、人孔、手孔、头孔、检查孔、汽水取样孔及管接头可见部位是否有腐蚀、渗漏。

4.炉门、灰门拉杆动作灵活可靠。

5.其它可见部位无异常。

现场查看

4

安全阀

1.安全阀应当铅直安装,并且应当安装在锅筒(锅壳)、集箱的最高位置,在安全阀和锅筒(锅壳)之间或者安全阀和集箱之间,不应当装设有取用蒸汽或者热水的管路和阀门。

2.安全阀排汽管、排水管应引到安全地点,并且有足够的排放流通面积,保证排放畅通。

安全阀排汽管底部应当装有接到安全地点的疏水管,在疏水管上不应当装设阀门;两个独立的安全阀的排汽管不应当相连。

安全阀排水管上不应当装设阀门,并且应当有防冻措施。

3.水封装置内径符合设计要求,无堵塞现象,且有防冻措施。

4.对安全阀排放试验周期及操作人员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并有排放试验记录。

5.安全阀应在校验有效期内,铅封完好。

6.安全阀启、回座动作灵敏可靠。

现场查看

5

压力表

1.压力表精确度应当不低于2.5级。

2.压力表的量程应当为工作压力的1.5倍~3.0倍,最好选用2倍。

3.压力表表盘直径应当不小于100mm。

4.应在校验有效期内,铅封完好,刻度盘上应当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

5.压力表无内漏,压力表和存水弯间应加装三通旋塞,旋塞放水口指向安全位置。

6.同一部件各压力表读数一致,显示清晰。

现场查看

6

水位表

1.水位表应有最高、最低安全水位及正常水位标志,标志标注规范,水位显示清晰并能被作业人员正确监视。

2.玻璃管式水位表应当有防护装置,并且不应当妨碍观察真实水位,玻璃管的内径应当不小于8mm;

3.连接管应当尽可能地短,如果连接管不是水平布置时,汽连管中的凝结水能够流向水位表,水连管中的水能够自行流向锅筒(锅壳);

4.水位表应当有放水阀门和接到安全地点的放水管;

5.水位表的汽水阀间无锈死、渗漏。

6.同一部件两只水位表显示水位应当一致,同一水位检测系统中,一次仪表和二次仪表显示水位应当一致。

现场查看

7

测温仪表

表盘式温度测量仪表的温度测量量程应当根据工作温度选用,一般为工作温度的1.5倍—2倍。

现场查看

8

自动调节及保护装置

1.高低水位报警、低水位(蒸发量≥2t/h)报警联锁装置、超压报警联锁保护装置(蒸发量≥6t/h)、超温联锁装置、自动给水、自动断水功能、水表柱、汽水连管、指示装置安装符合要求,无渗漏,动作灵敏可靠。

2.燃油、燃气锅炉应当有点火程序和熄火保护装置,燃烧器点火、熄火安全时间应满足要求。

3.防爆门、防爆片的安装应当完好,无腐蚀、渗漏,排放方向不应当朝向人行通道或危及人身安全。

现场查看

9

辅机和附件

1.省煤器安装牢固,本体无砂眼及裂纹。

2.省煤器安全阀、阀门及旁通水路阀门安装符合要求,无泄漏。

3.鼓风机运行平稳无异音,外壳完好,调节挡板开关灵活,有开、关方向标志。

4.鼓风机联轴器防护罩齐全、良好。

5.引风机选配合理,运行平稳无异音,外壳完好,调节挡板开关灵活,有开、关方向标志。

6.引风机轴承箱油位正常,联轴器防护罩齐全、良好。

7.给水泵、补水泵、循环泵(备用水泵、蒸汽泵或注水器)无泄漏。

8.给水管道向锅炉给水处必须设有切断阀及止回阀,保证其作用良好,无泄漏。

切断阀必须装在锅筒和止回阀之间。

9.热水锅炉紧急泄放阀安装应便于操作,泄放口应排向安全地点。

10.有机热载体炉范围内管道应有保温措施,法兰连接处不应采用包覆措施。

11.有机热载体炉膨胀器支架、烟囱、导热炉管托架不应有影响安全的腐蚀、变形和裂纹。

12.燃油锅炉日用油箱体积不大于1立方米,且应单独存放。

油箱应装设排气管,且通向室外,排气管上应安装阻火帽。

油箱应装设排污管。

现场查看

10

水质管理及水处理设备

锅炉水质化验要按规定时间进行水质化验,并有记录。

现场查看

11

安全防护及警示标志

1.生产现场、设备危险区域、部位按规定要求设有安全防护设施和装置。

2.防护罩、防护屏、防护网、防护栏、作业平台、扶梯等符合规范要求。

3.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用语规范、整洁、醒目。

4.按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现场查看

三、固定式压力容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方法

1

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

2.安全操作规程。

3.巡回检查制度。

4.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5.交接班制度。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2

工作记录

1.交接班记录。

2.设备运行记录。

3.设备定时的检查、巡检和故障的检修记录。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3

压力容器本体

1.压力容器的本体、接口(阀门、管路)部位、焊接接头等主要受压原件不应有裂纹、过热、变形、泄漏。

2.运行期间工作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不应超过规定值,液位无异常,无过量充装现象。

3.表面无严重腐蚀,无异常结霜、结露。

4.检漏孔、信号孔无漏液、漏气。

5.支承或支座无损坏,基础无下沉、倾斜、开裂,紧固螺栓齐全完好。

6.受压元件联接处、钢架、受压元件可见部位等无损坏。

现场查看

4

安全阀

1.安全阀应当铅直安装在压力容器或者和压力容器连接的管道上。

2.压力容器和安全阀之间的连接管和管件截面积不得小于压力容器安全阀进口截面积。

3.应在校验有效期内,铅封完好。

现场查看

5

压力表

1.设计压力小于1.6MPa压力容器压力表精确度应当不低于2.5级。

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6MPa压力容器压力表精确度应当不低于1.6级

2.压力表的量程应当为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5倍~3.0倍。

3.压力表表盘直径应当不小于100mm。

4.应在校验有效期内,铅封完好,刻度盘上应当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

5.压力表和压力容器之间应当装设三通旋塞或针形阀。

现场查看

6

液位计

1.液位计最高、最低安全液位应当作出明显标志。

2.储存0℃以下介质的压力容器应选用防霜液位计。

3.液位正确,无假液位,指示清晰。

现场查看

7

测温仪表

1.在规定的检定,检修期限内使用。

2.仪表和防护装置无破损。

现场查看

8

阀门管道

1.各类阀门的规格型号、设置、安装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作用良好,无泄漏。

2.排污阀应通向安全地点,作用良好,无泄漏,并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3.各管道保温层应完好无破损,管道无跑、冒、滴、漏现象。

现场查看

9

安全防护及警示标志

1.照明、通风设施齐全,工作场地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2.生产现场、设备危险区域、部位按规定要求设有安全防护设施和装置。

3.防护罩、防护屏、防护网、防护栏、作业平台、扶梯等符合规范要求。

4.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用语规范、整洁、醒目。

5.按要求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

现场查看

四、移动式压力容器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方法

1

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

2.安全操作规程。

3.日常检查制度。

4.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5.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

6.移动式压力容器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2

工作记录

1.交接班记录。

2.设备运行记录。

3.设备定期的检查和故障的检修记录。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3

压力容器本体

1.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表面涂装、标志、介质名称、铭牌以及必要的警示性标志应符合有关规定。

2.罐体保温层、真空绝热层应完好,外表无严重腐蚀,无异常结霜、结露。

3.罐体各密封面无泄漏、罐体表面、接口部位焊缝无裂纹、腐蚀、划痕、凹坑、泄漏、损伤等缺陷。

4.随车配备的应急处理器材、防护用品及专用工具、配品备件齐全,完好有效。

5.充装量不得超过核准的最大允许充装量。

6.罐体和底盘连接牢固,紧固连接螺栓无腐蚀、松动、弯曲变形,螺母、垫片齐全完好。

7.罐体支座和底盘之间连接缓冲胶垫、垫木无错位、变形、老化现象。

8.拉紧带无锈蚀、开裂,罐体和底架拉紧带连接牢固可靠。

9.罐体管路、阀门和车辆底盘之间的静电导线连接牢固可靠,接地导线和导静电带阻值和截面积应符合要求。

现场查看

4

安全阀及爆破片

1.安全阀应有防止外部杂质、液体的进入和渗透的装置。

2.安全阀应在校验有效期内,铅封完好。

3.爆破片装置完好无泄漏。

现场查看

5

压力表

1.设计压力小于1.6MPa压力容器压力表精确度应当不低于2.5级。

设计压力大于等于1.6MPa压力容器压力表精确度应当不低于1.6级

2.压力表的量程应当为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1.5倍~3.0倍。

3.压力表表盘直径应当不小于100mm。

4.应在校验有效期内,铅封完好,刻度盘上应当划出指示工作压力的红线。

5.压力表和压力容器之间应当装设三通旋塞或针形阀。

现场查看

6

液位计

1.液位计应便于观察和操作,其允许的最高安全液位应当有明显标志。

2.充装易燃、易爆介质罐体上的液位计,设置的防止泄露的密封式保护装置完好。

现场查看

7

紧急切断装置

1.不得采用铸铁或非金属材料的紧急切断装置。

2.紧急切断装置应当具有能够提供独立的开启或者闭止切断阀瓣的动力源装置,且完好有效。

现场查看

8

测温仪表

1.测温仪表应在规定的检定、检修期限内使用。

2.仪表和防护装置无破损。

3.测量范围应当和充装介质的工作温度相适应。

现场查看

9

装卸阀门和软管

1.不得采用铸铁或非金属材料的阀门。

2.装卸软管的公称压力不得小于装卸系统工作压力的2倍,最小爆破压力大于4倍公称压力。

3.装卸软管和快接接头应能耐相应介质腐蚀,软管和接头连接应牢固可靠,外观不得有变形、破裂、老化及堵塞现象。

4.气液相接管无裂纹、拉弯变形、过渡区严重皱折、磨损、补焊等缺陷。

现场查看

五、电梯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方法

1

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3.日常检查制度。

4.维护保养制度。

5.定期报检制度。

6.钥匙管理制度。

7.作业人员以及相关运营服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8.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应急演练制度。

9.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0.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11.事故报告制度。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2

工作记录

1.电梯维修保养记录。

2.日常检查及巡检记录。

3.电梯钥匙保管及领用记录。

4.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3

维修保养

1.应当和有相应资质的梯维修保养单位签订维修保养合同,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责任。

2.电梯维护保养项目和周期应符合要求,至少每半月维保一次,维保记录齐全、有效。

3.电梯维保单位应能保证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维保人员应在30分钟内,其它地区在1小时内,抵达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

4.电梯使用单位应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进行签字确认。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4

安全标志及安全检查

1.电梯使用标志应置于轿厢内的显著位置,并保持其整洁、清晰使用标志应在有效期范围内。

2.电梯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应当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各类安全警示标志应齐全、有效。

3.电梯应每日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使用中应定期巡查,并作出记录。

4.电梯钥匙和安全提示牌应设专人管理。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5

机房

1.机房通风良好,卫生合格,不得放置无关物品。

备有灭火器并在有效期内。

有固定照明和电源插座。

2.应有发生困人故障时的救援步骤、方法和轿厢移动装置使用的详细说明。

3.制动器手动松闸扳手应漆成红色,盘车轮应涂成黄色,可拆卸的盘车手轮应挂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墙上。

在电动机或盘车轮上应有和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4.曳引轮、飞轮、限速器轮外侧面应漆成黄色。

5.制动器松闸时制动轮和闸瓦不发生摩擦。

6.曳引钢丝绳通向井道的孔洞四周应筑有高50mm以上的台阶。

曳引钢丝绳应标识平层标志。

现场查看

6

限速器

1.标牌应标明限速器及电气保护开关工作速度、动作速度、制造单位等内容。

限速器轮上标有上下行箭头。

2.限速器运转应平稳、出厂时动作速度整定封记应完好无拆动痕迹,限速器安装位置正确、底座牢固。

3.封记移动或动作出现异常的限速器及使用周期达到2年时,应进行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

现场查看

7

轿厢和对重

1.轿厢内应有使用标志,固定在电梯的显著位置,并在有效期内。

2.轿厢内应有乘客须知,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应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3.轿厢内应有标明额定载重量、人数、制造单位的铭牌。

4.轿厢内操纵按钮动作灵活,信号显示清晰,控制功能正确有效。

5.轿厢内紧急报警装置应能实现“五方对讲”,并能保证随时和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有效联系,轿厢内应设立应急照明设备。

6.电梯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紧急报警及对讲装置的使用方法。

现场查看

8

层门和轿门

1.层门地坎和轿门地坎的水平距离不大于35mm。

2.呼梯、楼层显示等信号系统功能有效,指示正确,

3.动力操纵的轿门应有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且工作有效。

4.层门、轿门运行不应卡阻、脱轨或在行程终端时错位。

5.消防开关应设在基站或撤离层,防护玻璃应完好,并标有“消防”字样。

现场查看

六、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方法

1

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

3.日常检查制度。

4.维护保养制度。

5.定期报检制度。

6.钥匙管理制度。

7.作业人员以及相关运营服务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8.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应急演练制度。

9.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10.安全隐患治理制度。

11.事故报告制度。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2

工作记录

1.电梯维修保养记录。

2.日常检查及巡检记录。

3.电梯钥匙保管及领用记录。

4.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3

维修保养

1.应当和有相应资质的梯维修保养单位签订维修保养合同,明确电梯维修保养单位的责任。

2.电梯维护保养项目和周期应符合要求,至少每半月维保一次,维保记录齐全、有效。

3.电梯维保单位应能保证接到电梯困人故障报告后,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维保人员应在30分钟内,其它地区在1小时内,抵达电梯所在地实施现场救援。

4.电梯使用单位应对电梯维保单位的维保记录进行签字确认。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4

安全标志及安全检查

1.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使用标志应置于出入口的明显位置,使用标志应在有效期范围内。

2.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应当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各类安全警示标志应齐全、有效。

3.应每日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使用中应定期巡查,并作出记录。

4.电梯钥匙和安全提示牌应设专人管理。

现场查看

5

相邻区域

1.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出入口应有充分畅通的区域以容纳乘客。

该畅通区的宽度至少等于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其纵深尺寸至少为2.5m。

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和建筑物间距离不足400mm的,应设立防止剪切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警示标志。

3.扶手带外缘和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小于80mm。

现场查看

6

扶手装置和围裙板

1.扶手装置应没有任何部位可供人员站立。

扶手带运行平稳,无明显温升,速度不得低于梯级或踏板的运行速度。

2.围裙板应是坚固、平滑、且是对接缝。

现场查看

7

安全装置

1.在扶手带入口处应设置手指和手的保护装置,该装置动作时,设备应停止运行。

2.如有异物卡入梯级、踏板或胶带和梳齿板之间,且产生损坏梯级、踏板、胶带或梳齿板支撑结构的危险时,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停止运行。

3.自动扶梯或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应在梯级,踏板或胶带改变规定运行方向时,自动停止运行。

4.梯级或踏板任何位置下陷能使保护装置动作,并能保证下陷的梯级或踏板不能到达梳齿相交线。

5.地坑盖板缺失保护装置应作用良好。

6.防爬、防夹、防滑等保护装置齐全、良好。

现场查看

七、起重机械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及标准

检查方法

1

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度。

2.安全操作规程。

3.日常检查制度。

4.维护保养制度。

5.定期报检制度。

6.吊具、索具检查及探伤制度。

7.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8.应急救援预案以及应急演练制度。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2

工作记录

1.交接班及运行记录。

2.日常使用状况、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3.日常维护保养和自行检查记录。

4.吊具、索具检查及探伤记录。

查看资料

现场查看

3

安全标志及外观

1.设备本体明显部位应有清晰的额定起重量标志。

2.吊具、索具、台车、扫轨板、夹轨器,流动类回转尾部等主要危险部位应设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标志。

3.各部件外观整洁无积尘、油污和杂物,无锈蚀、无脱漆,整机各部润滑良好。

4.司机室、梯、栏、走台等设施完好并符合要求。

5.司机室应视野良好,灭火器、绝缘地板和司机室外音响信号灯必备设施齐全,门锁必须可靠。

现场查看

4

轨道

1.大车轨道的固定螺栓和压板不应缺少,压板固定牢固,垫片不得窜动。

2.起重机的每条轨道,应设两点接地。

在轨道端之间的接头处,宜作电气跨接,接地电阻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3.大小车沿轨道全长运行无啃轨现象。

现场查看

5

主要零部件

1.钢丝绳应有产品合格证,钢丝绳、环链端部固定应牢固、可靠,并应润滑良好,不应和金属结构磨擦,不应有扭结、压扁、弯折、断股、笼状畸变、断芯等变形现象。

2.制动器的零部件不应有裂纹、过度磨损、塑性变形、缺件等缺陷,制动器调整适宜,制动平稳可靠。

3.对在用起重机械的索具、吊具、钢丝绳等进行定期检查和探伤检查,并做好检查、探伤记录。

4.室外作业起重机械风速仪应性能良好。

现场查看

6

电气

1.起重机的司机室、通道、电气室、机房应有合适的照明,当动力电源切断时照明电源不能失电。

2.固定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压应当小于或者等于220V,严禁用金属结构做照明线路的回路。

可移动式照明装置的电源电压应当小于或者等于36V。

现场查看

7

安全装置

1.起重机总电源开关状态在司机室内应有明显的信号指示。

2.起升机构应设起升高度限位器,功能可靠、有效。

3.大、小车运行机构应设行程限位器(电动葫芦单梁、悬挂起重机的小车和手动起重机运行机构除外),且可靠有效。

4.起重量限制器和力矩限制器,功能可靠、有效。

5.各种安全装置工作可靠有效,各机构运转正常,制动装置完好有效,操纵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工作正常。

现场查看

8

防护装置

1.露天工作的起重机应装设夹轨钳、锚定装置或铁鞋等防风装置。

其零件无缺损,独立工作分别有效。

2.大、小车运行机构或其轨道端部应分别设缓冲器或端部止挡,端部止挡应固定牢靠,两边应同时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