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54353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docx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Preparedon24November2020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QG/HX

宁波恒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G/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2002-11-10发布2002-11-10实施

宁波恒信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标准化委员会发布

检测施工技术管理规定

1.目的及适用范围

1.1为了加强公司无损检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使现场无损检测工作各个环节正常、有序的进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

1.2本规定明确了无损检测施工技术的程序,对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岗位职责、人员管理、无损检测的实施、设备、器材、材料管理、检测结果的评定、审核、报告签发等检测中的技术管理和竣工资料的整理等内容做出了规定。

1.3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承接的新建、改建、扩建、检修等项目的无损检测技术工作。

1.4本规定作为公司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补充,无损检测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若本规定内容与国家有关条例、规程、规范、标准有出入之处,执行国家有关条例、规程、规范、标准。

2.引用文件

2.1《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

2.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单位资格审查实施指南》

2.3《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

2.4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主要职责及技术管理体系

3.1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3.2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程序

序号

控制环节

责任单位或人

1

设计交底

人员设备材料确定

总委托核查

工艺措施编制

工艺措施交底

无损检测实施

评定

审核

签发报告

竣工资料存档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2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材料设备员

3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4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5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6

无损检测人员

7

无损检测评定人员

8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9

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10

资料员

岗位职责

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规程、规范、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公司下达的控制无损检测质量的有关工艺、规定,对本项目的无损检测技术质量负全责。

编制该项目无损检测工艺技术措施、工艺卡,并对检测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会同生产负责人落实岗位责任制。

严格监督、检查检测过程的工艺纪律,及时制止本项目范围内违反法规、标准、规范、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艺措施的无损检测工作。

及时处理项目中出现的无损检测技术、质量问题,若有争议有权向公司总工程师提出并予以仲裁解决,有权向检察和监检单位反映质量问题。

经常统计无损检测工作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无损检测技术、质量分析会,吸取教训、改进检测方法,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逐张审核确认底片,及时整理检测结果,做到无损检测资料齐全、整洁、正确,确保现场底片保管良好,及时发出检测报告。

监督、检查无损检测材料的质量和设备、器材、试块的使用、校验工作。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资料应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监督,提供监督所需要的所有检测资料,做好受检记录。

工程结束后负责把工程的无损检测资料、底片交公司档案室,并协助建档。

负责项目无损检测技术进步工作。

无损检测操作人员

认真学习、严格执行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措施、工艺卡。

熟悉各种无损检测设备的操作程序,严格按工艺措施、工艺卡、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反工艺纪律。

根据检测日委托单,按工艺要求进行操作,不得任意改动检测位置。

现场各种检测位置、结果必需用黄色油漆做上检测标记及检测结果,不得用石笔等代替,字迹必须清楚、整齐。

及时详细记录检测工件的名称、位置、区域、管线号、焊缝号、底片号、规格、材质、检测参数、检测结果、检测人员、检测日期及检测位置排版草图,及时在受检工件上画出返修部位。

现场操作过程中发现难以判断的缺陷或其它技术问题,应向高一级检测人员或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汇报,以便及时解决。

现场射线操作应划定安全区域,用警界线、警界旗、警界灯等表示禁区,防止人员进入受到意外射线辐射。

检测过程中若发现设备、材料有问题应及时汇报,工作结束后应按要求存放设备并进行必要的保养,做好设备运转记录。

.无损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负责。

3.3.3暗室操作人员

严格执行暗室处理操作规程,及时冲洗胶片。

保持暗室整洁、有条理,经常检查暗室、红灯、暗袋是否漏光,电源是否漏电。

药液的配制、更换、储存、使用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切、装片应在严密的暗室中,安全红灯及干净的环境中进行。

及时将干燥的底片交评定人员,协助评定人员对底片进行编号整理。

及时反映及记录暗室处理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同时把信息反馈给各有关人员。

重大问题应及时报告给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或生产负责人。

药液的配置、更换、储存、使用应严格执行暗室操作规程

.做好配药时间、数量、冲洗条件、胶片数量及设备运转等各项记录。

.暗室人员对冲洗的底片质量负责。

评片人员

.熟练、准确运用无损检测的各种法规、标准、规范,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评片人员应将暗室人员移交的底片逐张检查,对其黑度、灵敏度、各种标记及本身质量(片基问题、操作问题、暗室问题等)进行评定,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底片应在备注栏上注明补片原因,并发出补片通知单。

.评片人员根据评片规定或探伤委托单的要求,依照种类不同产品的图纸技术条件及检测标准对底片按标准进行逐张评定,确定缺陷性质及等级。

并及时将底片和评定结果交给审核人员进行复评。

在评定过程中发现难以判断的缺陷或技术问题,应及时向高一级检验人员或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汇报,以便及时解决。

.在评片中如果发现底片有质量问题,应及时与拍片和暗室人员取得联系,查明原因提出改进和处理意见,确保底片质量。

定期对各操作人员的记录、底片质量进行考核,及时向生产负责人反馈各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评定时发现有超标缺陷,评片人员应及时按底片画出返修单,一式三份,返修单的填写应完整、准确,以便返修。

.评片人员应详细做好评定记录。

负责整理各种检测记录,协助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发出检测报告。

.根据底片评定的结果,及时通知委托人员组织返修。

.在认真做好评片工作的同时,负责评片器具的维护保养工作,并达到清洁整齐。

.评片人员应对评定结果负责。

4.施工前的技术准备

施工前技术准备的依据

公司与业主签订的检测合同、协议书。

业主组织的技术交底会议及有关工程设计图纸、文件。

委托单位提供的无损检测总体委托及检测技术质量要求。

4.2检测人员及技术人员配备

根据工程工作量的大小成立工程无损检测项目部,任命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生产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员。

根据检测项目及检测要求配备相应级别的检测人员,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由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查后上岗,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有权制止无证上岗检测。

对于检测难点和重点工程的检测项目可根据工程检测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或调研。

以保证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技术科应收集技术培训的资料和实物,由项目责任工程师具体实施。

4.3无损检测技术资料准备

4.3.1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向委托方了解工程规模、主要工作量、工程特点、技术难点以及技术质量要求等情况。

4.3.2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参加由委托方主持的图纸会审,会审后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提出问题及修改意见,以书面形式提交业主或委托方。

4.3.3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参加业主单位主持的设计交底,对设计中的无损检测问题提出意见。

4.3.4根据已掌握的工程设计情况及技术质量要求有重点、有目的地组织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4.4施工技术措施的编制

4.4.1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应编制检测施工技术方案,无损检测施工工艺措施的编制以施工图和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或设计指定的规范标准)作为主要依据,施工技术措施应符合委托单位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可在通用施工工艺文件的基础上编制。

4.4.2无损检测施工工艺措施的编制应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尽量采用新工艺、新办法,以推动公司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

4.4.3施工工艺措施要求做到内容完整,语言精练,文字清晰,数据准确,措施可行,经济合理。

4.4.4施工工艺措施由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师编制,公司总工程师审核批准。

4.4.5一般检测工程根据通用检测工艺编制无损检测工艺卡,由具有相应检测方法的Ⅱ级或Ⅲ级人员编制,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批。

4.4.6施工工艺措施编制参考模式见无损检测技术措施管理规定。

4.5技术交底

4.5.1施工技术措施或工艺卡编制完成批准后,工程开工前,应及时组织施工技术措施交底,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向检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技术交底必须做到“五个交清楚”:

交清楚工程特点、交清楚施工工艺、交清楚技术要求、交清楚质量标准、交清楚安全措施。

4.5.2检测生产负责人应组织检测人员讨论并消化交底内容,消除疑点,并在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名。

4.5.3设计少量修改或施工技术措施略有改动时可进行补充技术交底;设计修改较大或施工工艺措施改动较大时,应重新进行技术交底。

4.5.4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向分包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提供工程需要的报告格式样表,分包单位检测人员应在技术交底记录上签名,

4.6材料、设备的准备和校验

4.6.1依据合同或协议,在项目开工前,项目责任工程师会同生产负责人应提出设备、材料、辅助设施的需求计划,满足检测种类、检测工作量、检测工期等的实际需要,并满足相应标准、规范的要求。

4.6.2项目生产负责人应了解和掌握施工现场的环境、水、电、道路的设置情况。

根据工程需要和可能,提出合理的施工机具摆放图。

4.6.3业务科根据项目需求计划准备检测需要的设备、材料及辅助设施,使检测条件符合检测工作要求。

4.6.4检测所用材料和设备均应有合格证。

项目领用时应加强检查与核对,对有问题的材料和设备,项目部有权要求退回或停用。

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合格率。

对有疑问的材料和设备,应由材料设备员和责任工程师会同项目生产负责人组织补充检验与复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4.6.5新材料、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由技术科会同业务科对其性能进行验证,合格后方可使用。

4.7现场检测设备、器材、材料、试块管理

4.7.1项目部负责本项目无损检测设备、器材、试块的维修、维护、保养及管理工作。

检测人员应对设备、器材进行必要的保养,按实际工作情况填写运转记录,使用者对设备、器材的完好状态负责。

4.7.2在检测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器材必须完好,X射线设备必须有曝光曲线,γ射线设备必须有衰减表。

检测人员使用γ射线仪之前及工作结束入库时都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并填写《γ射线仪交接检查记录》。

4.7.3项目兼职设备员定期对设备、器材、试块进行日常的维护、维修和保养,及时对检测人员提出的设备问题进行处理,随时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按设备性能的各项要求进行。

保养时主要应注意对设备、器材的连接部位,驱动部位,安全附件等进行清洗、润滑,发现磨损严重的零部件应及时更换,并做好记录,严禁带病使用。

4.7.4在使用中如发现无法达到使用要求时(如:

X射线机工作不正常,γ射线仪安全部件不灵,控制缆齿轮打滑或摇动困难,接头连接不良等。

)操作人员应立即向生产负责人或兼职设备员汇报,项目部无法解决应向公司设备员汇报,由设备员负责处理。

4.7.5设备发生故障应由操作人员以书面形式详细汇报事故过程、现象、严重程度,设备员核实后填入设备档案中。

γ射线仪发生安全事故,由操作者按《射线防护管理制度》的处理程序向上汇报。

4.7.6磁粉、渗透试块应经过清洗处理后保管在专用保管盒内;超声波试块应保管在专用保管箱内,箱内必须充满机油,使试块浸入机油中。

若保管在试块盒内则必须清洗外表面后刷上机油防止生锈。

4.7.7项目领用的胶片、增感屏、暗袋、象质计、药液、磁粉、渗透剂、探头等检测材料的型号、规格、尺寸、成份、参数应符合工艺要求。

4.材料应妥善保管,防止受潮、受热变质。

胶片必须保管在低冷干燥的场所,远离射线源。

已装入暗袋的胶片应保管在专用保管箱内并必须及时用掉,拍片结束后多余胶片应及时送回保管箱。

胶片的切、装数量必须根据工程需要,不得大批量切、装,以防胶片变质。

在检测过程中,若发现检测材料有问题应停止检测,及时向生产负责人或责任工程师汇报,及时更换检测材料。

5.无损检测实施管理

5.1委托

5.1.1委托任务书或委托单是实施检测的依据。

在开工前,委托单位工艺技术人员应根据技术文件要求提出无损检测总委托单。

对于锅炉和压力容器还应提供排版图,排版图应注明每条焊缝的编号、规格及开孔方向。

5.1.2总委托单应一式二份交给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责任工程师应对总委托单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材质、规格、数量、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执行标准、合格级别等。

如有填写不全或不明的地方应及时与委托人员联系,要求其填写清楚或落实。

5.1.3检测过程中还需要提供日检测委托单。

无损检测日委托单必须由委托方质检员进行焊口外观检验合格后签发。

检测时机应符合规范要求(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完成24小时后进行检测;有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制造的球罐应在焊接完成36小时后进行检测)。

对抽检部位应在委托单及工件上进行统一标识。

委托单一式二份交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

无损检测人员在没有接到委托单前不得进行各种项目的检测。

5.1.4压力容器、储罐等检测日委托单应有检件名称、焊缝号、规格、材质、检件位置、表面质量、焊工号、日期等;压力管道的日委托单必须有检件名称、区域号、管线号、焊缝号、规格、材质、表面质量、焊工号、日期等。

5.1.5压力容器、储罐等质检员在发出日委托的同时,必须在受检工件上标注焊缝号及表面质量检查合格标记;压力管道需要无损检测的焊缝经表面检查合格后,必须绑上白布带,并注明区域号、管号、焊缝号、焊工号及规格。

5.1.6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接到总委托单及日委托单后,应检查委托单内容是否正确、清楚、齐全。

在日委托单上填写具体检测要求,并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

5.2检测

5.2.1检测人员接到日委托单后,必须核对委托单与工件的名称、编号、检测部位等,并对检测工件表面进行复查,表面状况应符合无损检测工艺要求,否则应拒绝检测,及时向委托方提出处理意见。

5.2.2各种检测应按无损检测工艺要求进行。

检测结束后,现场检件上必须用黄油漆作出检测标记和结果,字迹必须清楚。

详细记录检测部件的名称、位置、区域、管线号、焊缝号、底片号、规格、材质、检测参数、检测结果、检测人员、检测日期(压力容器、储罐等委托要求需要检测排版图的,应记录检测部位图)。

5.2.3在检测过程中发现难以判断的缺陷或其它技术、质量问题,应向高一级检测人员或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汇报,以便及时解决。

5.2.4各种检测应按无损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人员应根据专用工艺(卡)要求进行仪器调试、检测、记录、评定,如实记录检测条件和检测结果,在工件上作好检测标记、在排板图上标画出检测部位,并标注返修和扩探部位。

5.2.5检测结束后,评定人员(II级及以上人员)应及时做好和整理好原始记录,原始记录应认真、如实、完整地填写,特别是工艺参数。

以便技术人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及时反馈给操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5.2.6检测工作必须由该方法、该等级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承担,其中:

Ⅰ级操作人员可在Ⅱ、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Ⅱ级操作人员可根据无损检测工艺独立进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签发检测报告。

5.2.7无损检测操作人员必须持有该项目Ⅰ级或Ⅰ级以上资格证书,无损检测结果的评定、审核必须持有该项目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无损检测项目责任工程师必须持有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无损检测的实习人员只能在持证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无损检测的辅助工作。

5.2.8操作人员的检测记录必须有检件名称、区域号、管线号、焊缝号、规格、材质、数量、检测参数、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及检测日期。

记录必须齐全,检测部位图应完整、清晰、准确地反映实际检测的方位。

生产负责人或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应检查检件上的检测标记,做到检测标记、检测记录齐全、清楚,记录不全的不能进行评定。

5.3检测结果的评定与记录整理

5.3.1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缺陷后,应严格按照工艺或有关标准进行评定。

对超标缺陷应在被检工件上作出明显的标记,以便焊工进行返修。

5.3.2对于典型或特殊、评定无把握的缺陷,评定人员应及时征求审核人员的意见,一起对其进行定性和定位。

审核人员也无法确定的缺陷,评定人员和审核人员应一起深入现场进行解剖分析,共同提高技术水平。

5.3.3胶片经暗室人员处理干燥后交评片人员,评片人员应具备必要的评片工具、标准等,评片人员应严格按标准进行评定,评片人员应逐张进行黑度、灵敏度、各种标记及本身质量(片基问题、操作问题、暗室问题等)进行鉴定,做好记录作为操作人员质量考核的依据。

做好评定记录,经审核人员审核后发出检测结果。

5.3.4评片人员应对质量合格的底片逐张按标准进行评定,做好评定记录。

对于补片和返修片的评定必须对原片进行核对,以防拍错位置或搭接不准。

返修片应准确的画出返修单,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底片应在记录备注栏上注明补片原因,并发出补片通知单。

5.3.5无损检测中发现有超标缺陷评定人员应画出一式三份返修单,返修单上应有检件名称、区域号、管线号、焊缝号、底片号、规格、缺陷性质,尽可能注明缺陷位置,并将二份返修单及时反馈给委托单位,返修后的返修复检及扩探委托由质检员按新口一样进行外观检查和日委托,扩探比例应符合标准。

5.3.6评片人员应将整理后的检测记录及检测示图,交审核人员进行审核。

5.3.7当评片人员变更时需以书面形式交接清楚,主要内容为拍片数量、返修片号、补片号、原始记录情况,否则由原评片人员负责。

5.4检测结果的审核、报告的签发

5.4.1检测结果审核由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担任,审核人员必须熟悉工程检测技术、质量要求及各种检测项目有关的情况,了解工程施工情况。

5.4.2熟练、准确地运用各种标准、规程、规范及公司有关无损检测的工艺规定,了解焊接施工工艺及焊工技术情况。

5.4.3根据原始记录逐张进行审核,判断底片本身质量、标记是否符合要求,缺陷性质、级别是否正确,记录各栏填写是否正确、齐全。

5.4.4审核人员应及时把审核出现的问题反馈给评定人员,并提出整改意见,审核整改情况,做好审核记录。

审核人员应随时与评定人员核对返修、补片号码及数量。

5.4.5对UT、PT、MT、测厚等检测结果的审核必须上检测现场检查、监督工艺执行情况,制止违反工艺纪律的检测工作。

5.4.6资料员应将审核后的检测结果及时输入电脑,审核人员应对打印的检测报告进行仔细审查,确保检测报告准确无误,委托方需要电子版交工时应将所有检测数据刻入光盘,并交档案室存档。

5.4.7无损检测评定结果应以检测报告为准,任何个人口头数据不能作为施工依据和竣工资料,在施工中检测报告未能及时发出,可经审核人员签认发出检测结果反馈单,发出的报告需经原委托人签收。

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在工程竣工前应全面检查返修是否复检合格。

5.4.8检测报告需有检测、评定、审核人员盖章,并盖有无损检测专用章方能生效,无损检测专用章由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保管。

5.4.9检测报告上检测必须由Ⅰ级或Ⅰ级以上人员担任,评定和审核必须由Ⅱ级或Ⅱ级以上人员担任,且评定和审核不能一人兼任,否则报告无效,审核由项目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担任。

5.4.10检测报告必须有报告编号,射线检测报告应与底片袋一一对应。

6.无损检测资料管理

6.1在建的无损检测资料应有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整理、存放,存放环境应保证底片及资料不受潮、损坏和丢失。

6.2无损检测记录及报告格式采用统一的公司表格,委托方有要求时,采用委托方表格。

6.3无损检测存档资料包括管理资料、检测报告、底片及原始记录,工程结束后由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负责交档案室存档并协助建档。

6.4无损检测资料的具体要求执行《检测交工技术文件管理规定》

7.安全措施

7.1射线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因此,射线作业时必须办理作业票,并设置好警界标志,警戒旗,夜间应设置警戒灯。

检测人员每年允许接受的最大剂量为,非检测人员为。

未办理射线作业票严禁进行射线作业。

7.2射线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均应带好报警器,个人计量牌及其它防护品。

γ源装置应由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射线探伤仪的安全状况必须作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并落实到专人。

7.3进行无损检测时经常要用到易燃、易爆品,在使用中应注意放火、防爆。

用完的着色罐应统一回收、统一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