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501293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羽本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项羽本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项羽本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项羽本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项羽本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羽本纪.docx

《项羽本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羽本纪.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项羽本纪.docx

项羽本纪

1、第一、二段中的字词

1)活用词

毋妄言,族矣。

(名作动,杀死全族)

梁以此奇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

2)通假字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

3)重点实虚词

①又不肯竟学。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4)古今异义词

以故事得已

5)重点句

①为秦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倒装句)③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

6)有一个成语出自这两段,请找出来。

力能扛鼎(举起)

2、第三段中的字词

1)活用词:

①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②无不膝行而前

2)重点实虚词:

①九战,绝其甬道②楚兵冠诸侯③诸侯皆属焉

3)古今异义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4)重点句:

①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状语后置)②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定语后置)

5)哪一个成语源自本部分?

破釜沉舟

3、第四段字词

1)活用词

①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②项王则夜起(名作状)

2)重点实虚词

①时不利兮骓不逝②歌数阕③莫能仰视

3)重点句

①是何楚人之多也②饮于帐中③项王军壁(于)垓下

4)本段成语四面楚歌

4、第五段字词

1)通假字

①辟易数里(“辟”通“避”)②骑皆伏曰(“伏”通“服”)

2)重点实虚词

①汉军乃觉之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田父绐之曰

④期山东为三处⑤左右皆披靡

3)古今异义

愿为诸君快战

4)重点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5、梳理第六段重点词句。

1)古今异义

①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②地方千里

2)活用词

①亦足王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③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④马童面之

3)实虚词

①无以渡

②项王亦被十余创

4)重点句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6、第七、八、九自然段的字词梳理

1)通假字

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

2)活用词

①豪杰蜂起②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3)古今异义

①然羽非有尺寸

②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4)重点句

①乘势起陇亩之中②何兴之暴也

5)实虚词

①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②乃引“天亡我”③鲁父兄乃降

④何兴之暴也⑤岂不谬哉

6)成语自矜功伐

乃(nǎi)

①代词:

你,你的无忘及之志《伶官传序》

②原来是当立者及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③就,于是项梁及教项籍兵法《史记?

项羽本纪

④连词,于是,才内食者鄙,未能远谋,及入见《曹刿论战

⑤副词:

竟,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以(yǐ

①用,使用大臣怨于不以《汉书?

杜周传》

②认为,以为臣以王之反宋矢也,为与此同类《墨子?

公输》

③率领宫之奇以足行《左传?

僖公五年》

④原因良也以也《与吴质书》

⑤介词:

因为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

孙子吴起传》

⑥凭借—身份,按照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

张骞传》

⑦介词:

用以是知其能《史记?

项羽本纪》

四文言句式

1、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判断句)

2、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判断句)

3、封于项(被动句于项封)

5、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

4、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前置宾语)

6、彼可取而代也(被动句+省略句可<被吾>取)

、陈涉等起大泽中(状语后置+省略句起<于>大泽中)

8、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判断句)

9、有名于楚(状语后置)

0、军彭城东(状语后置+省略句<于>彭城)

11、未闻所在(省略句闻<陈王>所在)

12、军胡陵(状语后置+省略句军<于>胡陵)

13、陈胜败固当(状语后置)

14、今君起江东(状语后置+省略句起<于>江东)

15、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状语后置+省略句心<于>民间)

16、大破秦军于东阿(状语后置)

17、西破秦军濮阳东(状语后置)

18、大破之定陶(状语后置+省略句之<于>定陶)

19、秦兵已破于定陶(状语后置+被动句于定陶被破)

20、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状语后置+省略句王<于>钜鹿)

21、破秦军必矣(状语后置)

22、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省略句内<……>而)

23、及之齐(状语后置+省略句之<于>齐)

24、使桓楚报命于怀王(状语后置)

26、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定语后置)

25、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状语后置)?

27、诸侯皆属焉(省略句属<于项羽>焉)

28、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省略句军<于>原棘军<于>漳南)

29、至关中不听(省略句<秦吏卒>至)

30、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状语后置+省略句人<于>新安城南)

31、为击破沛公军(省略句击<之>破)

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固定句式无所……无所……)

3

3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判断句)

3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

35、具告以事(状语后置)

36、孰与君少长(固定句式孰与)

3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

38、具以沛公言报项王(状语后置)?

3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判断句)?

40、得复见将军于此(状语后置)

41、籍何以生此(宾语前置)

42、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

71、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被动句所当者被破)

44、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

45、加彘肩上(状语后置+省略句彘<于>肩上)

46、此亡秦之续耳(判断句)

47、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判断句)

48、何辞为(固定句式何……为)

49、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50、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5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

52、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动词)

53、暴露于野三年(状语后置)

54、尝有德于项梁(状语后置)

56、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状语后置+省略句之<于>江中)

55、瑕丘申阳者,张耳嬖臣也(判断句)

57、陈馀迎故赵王歇于代(状语后置)

58、奈何弃之?

(固定句式奈何)

59、楚起于彭城(状语后置)

60、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状语后置+省略句子<于>荥)

61、反国之王,难与守城(省略句与<之>守)

62、乃止壁河内(省略句止<于>壁)

63、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省略句命<于>怀)

64、两人尝有德于项梁(状语后置)

65、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状语后置)

67、项王君壁垓下(状语后置+省略句壁<于>垓下)

66、为之奈何(固定句式奈何)

68、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省略句饮<于>帐中)

69、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固定句式奈…何,奈…何)

70、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定语后置)

71、因击沛公于坐(状语后置)

72、然今卒困于此(状语后置+被动句被困于此)

7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固定句式)

74、乃分其骑以为四队(省略句<项羽>乃)

75、乃谓其骑曰:

“何如?

”(宾语前置)

76、汉军至,无以渡(固定句式无以)

7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固定句式+宾语前置何……为)

78、籍独不愧于心乎(固定句式+状语后置)

79、不忍杀之,以赐公(省略句以<之>赐<于>公)

80、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

”(判断句)

8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状语后置+省略句头<以>千金)

83、身死东城(省略句死<于>东)

82、起陇角之中(状语后置+省略句起<于>陇)

三古今异义

1、以故事得已

古:

先例,旧例

今:

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古:

大江以西

今:

省会名,江西省

3、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

古:

在此,在此时

今:

承接连词

4、因置以为上将军

古:

让……成为,把;为;当做,此意指任命为

今:

认为

5、非社稷之臣

古: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平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今:

代表国家

6、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古:

妻子和儿子;

今:

指丈夫的配偶;爱人。

所以:

古:

1、缘故(名词);2、表原因的虚词;3、用来,靠它来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所以:

古:

1、缘故(名词);2、表原因的虚词;3、用来,靠它来

今:

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非常:

古:

意外事故(名词)

今:

很,大(副词)

8、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河之北,河之南;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

省会名,即河北省,河南省

古:

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

今:

鱼的肉

古:

①当地的事;②土地方圆;③大地的形状是方的(此外取②意)

10、古之帝者地方千里

今:

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11、约为兄弟

今:

①同辈之间;②旧时军队称呼士兵为兄弟

古:

有时单指兄或弟

12、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古:

歌伎,宫妃

今:

美貌女子

13、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

于是:

古:

在此,这时候

于是:

今:

承接连词

慷概:

今:

大方,不吝啬

慷概:

古:

意气激昂

14、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古:

侍卫人员

今:

①大致范围(方位词);②控制(动词

15、鲁父兄乃降

古:

有时单指兄

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

1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古:

悬赏

今:

购买

17、然羽非有尺寸

古:

权柄,权势

今:

一种单位(量词)

18、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古:

治理或管理(国家)

今:

①筹划并管理(企业等);②泛指计划和组织

二通假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

2、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伏”通“服”)

3、军彭城东,欲距项梁(“距”通“拒”)

6、自怀王入秦不反(“反”通“返”返回)

5、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倍”通“背”背叛)

4、已拔,皆阬之(“阬”通“坑”活埋,坑埋)

5、今秦嘉倍陈王而立景驹(“倍”通“背”背叛)

6、自怀王入秦不反(“反”通“返”返回)

7、楚逢午之将皆争附君者(“逢”通“蜂”)

8、数使使趣齐兵(“趣”通“促”催促)

9、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说”通“悦”,欣赏)

10、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罢”通“疲”,疲惫)

1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被”通“披”,披着,穿着)

12、猛如虎,很如羊(“很”通“狠”,不听从,执拗)

13、将戮力而攻秦(“戮”通“翏力”,合力,并力)

4、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见”通“现”,现成的,原有的

5、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埽”通“扫”,尽)

6、皆沈船,破釜甑。

(“沈”通“沉”,沉下)

17、今成能胜,高必疾妒吾功(“疾”通“嫉”,嫉妒)

18、愿将军孰计之(“孰”通“熟”,仔细的)

19、将军何不还兵与诸候为从(“从”通“纵”,指联合攻秦)

20、此孰与身伏鈇质(“鈇”通“斧”,斩人用的邢具)(“质”通“?

”,斩人时所垫的砧板)

22、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度”通“渡”,渡过,渡河)

21、妻子为僇(“僇”通“戮”)

23、诸将微闻其计(“微”通“”,窥探,探察)

24、毋内诸候(“内”通“纳”)

5、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2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2

2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0、诸候罢戏下,各就国(“戏”通“麾”,将帅的大旗)

31、以复赵王,请以国为反蔽(“反”通“返”,返回)

32、围汉王三币(“币”通“匝”,即环线一周)

33、详惊愕曰(“详”通“佯”,假装)

34、请为王诳楚为王(“诳”通“诓”)

35、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已”通“以”,以上)

36、直夜溃围南出(“直”通“值”,当,趁)

37、辟易数里(“辟”通“僻”)

38、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伏”通“服”,信服)

41、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给…看)

40、尚不觉寐而不自责(“寐”通“悟”)

39、乘埶超陇亩之中(“埶”通“势”,权势,权柄)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栎阳狱掾刈骓绐檥

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其本字。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通

2、乃持项王头视鲁通

3、尚不觉寤而不自责通

二、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怀王竟听郑袖()

2、项梁尝有栎阳逮()盖当寥洲周公之被逮()

3、毋妄言,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4、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5、屈平属草稿未定()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6、平伐其功()自矜功伐()

7、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

8、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9、辟易数里()

10、项王身亦被十余创()()11、马童面之()

三、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

1、以: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

以故,事得已。

()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梁以此奇籍()

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2、乃: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尔其毋忘乃父之志()

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梁以此奇籍()2、皆沉船,破釜甑()

3、无不膝行而前()()

4、项王军壁垓下()5、遂霸有天下()

6、项王则夜起()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8、乃令骑皆下马步行()9、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10、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五、积累下列成语。

1、力能扛鼎:

2、破釜沉舟:

3、作壁上观:

六、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斜体字的翻译、固定结构和句式特点)

1、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

(2)狱掾()

(3)力能扛鼎()(4)时不利兮骓不逝()

(5)田父绐曰“左”()(6)项王嗔目而叱之()

(7)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8)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9)乃自刎而死()(10)舜目盖重瞳子()

(11)自矜功伐()(12)岂不谬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毋妄言,族矣

(2)又不肯竟学

(3)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4)以故事得已(5)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6)楚兵冠诸侯(7)无不膝行而前

(8)九战,绝其甬道(9)项王军壁垓下

(10)辟易数里(11)骑皆伏曰

(12)田父绐曰(13)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14)地方千里(15)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6)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17)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18)乃引“天亡我”(19)何兴之暴也

3、填空。

本文节选自《》,作者,字,是时期伟大的家、家、家。

《史记》原名《》,是我国第一部体,全书共篇,全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部分组成,记载了从到太初四年约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4~7题。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

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

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时不利兮骓不逝逝:

流逝

B、与秦军遇遇:

遭遇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

营垒

D、诸侯皆属焉属:

归属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项王乃大惊乃:

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B、以示士卒必死以:

连词,承接关系,来

C、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

介词,从

D、项王则夜起则:

连词,不译

6、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

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

答:

(2)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什么?

答:

(3)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答:

7、翻译下列句子。

(1)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译文:

(2)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译文:

(3)是何楚人之多也。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蔡泽者,燕人也。

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

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

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

“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

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

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

应侯因让之曰:

“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对曰:

“然。

”应侯曰:

“请闻其说。

”蔡泽曰:

“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

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

何也?

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

”应侯曰:

“未知何如也。

”蔡泽曰:

“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越王、楚悼。

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

语曰: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

’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

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

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

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

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

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

”应侯曰:

“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后数日,入朝,言于秦昭王曰:

“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

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节选自《史记蔡泽列传》)

[注]①“应侯”即范雎。

②拮,或作“掊”,赐剑死。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侯因让之曰让:

责备

B.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存:

保全

C.乃延入坐,为上客延:

延请

D.应侯遂称笃笃:

深厚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

②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颈

B、①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

②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先移兵击之

C、①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

②公为我献之

D、①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

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蔡泽善抓机遇和范雎不识物盛则衰道理的一组是()

A、应侯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

B、蔡泽入,则揖应侯。

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

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C、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

D、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蔡泽听说范雎举荐的人犯了重罪,马上意识到正在鼎盛时期的范雎已开始有了隐患。

深明盛极则衰道理的他,知道自己说服权臣、飞黄腾达的机会终于来临。

B、蔡泽公开扬言要夺范雎的相位,且与范雎见面时态度傲慢,显得恃才傲物;范雎本对蔡泽一肚子恼火,但为其辩才所折服,最终举荐了蔡泽,显示出其爱才的大度。

C、蔡泽极为善辩,雄辩过程环环相扣,各种人物、事件随手拈来,他列举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的遭遇,目的是要范雎认清盛极则衰的道理,从而主动让出相位。

D、秦昭王初次召见蔡泽就很赏识他的谋划、谈吐,加上应侯始终推托有病,昭王就免掉了范雎的相国官职,任命蔡泽担任秦国相国。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

译文:

(2)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

译文:

(3)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

译文:

【试题答案】

1、

(1)lù

(2)yuàn(3)gāng(4)zhuī(5)dài(6)chēn(7)yì(8)chuāng(9)wěn(10)chóngtóng(11)jīn(12)miù

2、

(1)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

(2)完成(3)阴,暗中;部勒,部署,约束(4)故,缘故;事,事情(5)沉船,使动用法,译为使船沉没破釜甑,使动用法,打破釜甑(使釜甑破)(6)超过,盖过(7)膝,名词用作状语,用膝行走;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8)九,多次:

绝,截断,断绝(9)壁,名词用作动词,安置营垒(10)辟,通假字,通“避”(11)伏,通假字,通“服”(12)绐,欺骗(13)于是,在这种情况下(14)地方,土地方圆(15)西,向西挺进(16)王,使动用法,让我做王(17)被,遭受(18)乃,竟然(19)暴,迅速

3、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太史公书纪传通史130书表本纪世家列传黄帝汉武帝3000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A(奔驰)

5、D(连词,于是,就)

6、

(1)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

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2)侧面烘托。

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3)《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英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7、

(1)用这来表示全体士兵都坚决拼死战斗,没有一点后退生还的想法。

(2)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