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461912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01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历史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docx

人教版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

人教版历史必修2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拔高训练

第1题【单选题】

下表是1960-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有误

A、第三产业

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学家的思想是

A、亚当?

斯密:

“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萨伊:

“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经营是最可怕的事情。

C、凯恩斯:

“要达到充分就业,其唯一办法,乃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D、马尔萨斯:

“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洛克菲勒家族在1964年持股比例为13.5%,现在则以不到40亿美元的资本控制了3000多亿美元的资产。

资料显示,日前股份公司的资本控股比例约为5%,被人称之为“有效的控制”。

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二战后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B、二战后“人民资本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C、二战后出现了资本社会化趋势

D、二战后资产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②重视稳定社会秩序和缓和社会矛盾

③政府全力推行国有化政策④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36年,法国政府召集了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40小时工作周、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

这表明法国政府()

A、力图缓解经济危机

B、旨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需要缓解财政压力

D、急需扩大国内国际市场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

C、借鉴苏联计划模式

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美国通史》:

“农业调整局还运用它的巨大权力以其他方式限制生产与提高价格。

除为1934年主要农作物规定生产指标,并派出10万代表去说服农民签订合同外,还于1933年10月18日设立商品信贷公司,使棉花与玉米生产者可以用他们收成作担保贷款,并将收成储存起来以待善价。

”这些措施的直接目的是()

①调整全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②克服生产的相对过剩

③提高农产品的价格④保障农民的最低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

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

“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面对几年来被大萧条折磨得精疲力竭的前总统,一位雕塑家说:

“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导致如此恶局的原因是()

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国际环境影响

D、灰心绝望情绪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

其初衷在于()

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

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需求

C、保障银行信用,刺激经济恢复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1933年美国政府组织了“民间资源保护队”,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拥有队员达50万人。

下列新政措施中,与这一做法和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A、向减产农民提供补贴

B、政府拨款进行大规模社会救济

C、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D、兴办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

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

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由此可知()

A、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

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C、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

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

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

“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基于

A、来自苏联世界第二的威胁

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

C、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为了拯救市场,拯救在市场条件下继续维持的自由资本主义,唯—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

……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这段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论()

A、批评新政放弃了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

B、批评新政扩张了美国政府的权力

C、肯定新政发挥了市场和国家的作用

D、肯定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到:

“为了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导,使之互相适应,政府机能必须扩大……因为它不仅是避免现行经济形态全部毁灭唯一可行的办法,而且也是个人积极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上述理论的提出()

A、表明美国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政策

B、促进了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指导西方国家走出了经济滞胀的局面

D、强调了政府要充当“守夜人“的角色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

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

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

这反映()

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20世纪初,占有40%左右的股票才能控制一个公司,但在当今发达国家只要掌握某公司3%~5%的股票,就能获得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对于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资本家凭借政权操纵企业

B、资本社会化的趋向加强

C、工人掌握了企业的决策权

D、股份制的作用逐渐减弱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

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

C、是为解决美国的经济衰退而提出的

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

【答案】:

【解析】:

第21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下半叶,“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体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的不平等条约有哪些(写两个即可)?

用一句话概括这些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危害?

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同时,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城乡社会孕育着哪些新机?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经济大危机对美国国内的政治和经济造成怎样的破坏?

面对大危机的破坏,美国如何危中求机,走出经济大危机的?

根据材料三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苏联如何抓住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

【答案】:

【解析】:

第22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改革政府行政制度的热潮。

国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项目压缩,如以劳动换福利,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1981年2月,里根发布1291号行政令,自此美国政府先后放松了对航空、铁路、卡车、公共汽车、能源、电信、银行的管制,企业进出口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市场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合同出租,即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履约行为,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和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

西方国家还在推进行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如项目管理权、法规制定权等下放给地方。

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到政府包揽的社会保险、退休保障、中小学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事业领域,以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在克林顿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再造政府运动”,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也把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引入政府工作部门,瑞士的许多州和市政府同样开始采用企业化的方式来加强公共部门管理。

西方各国还致力于借助科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治理质量,并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

——摘编自张立荣《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

依据材料概括战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答案】:

【解析】:

第23题【材料分析题】

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答案】:

【解析】:

第24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近代自由主义思潮起源于17世纪的英国……。

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中,自由主义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传播。

自由主义在西方政治思想家那里有很多解释,从抽象的理念角度,自由主要是指个人不受任何约束(法律除外)的发展和人格独立,个人的独立选择等。

个人的自由发展既包括经济的自由发展,也包括个性及其他方面的自由发展,并强调这种发展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是不受任何机构或个人的限制和约束的。

材料二:

到了18世纪中叶,特别是在英国,随着政治自由理论的发展和成熟,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的逐步实现,以及英国工业经济的成长和自由贸易的需要,经济自由被提到日程上来。

材料三:

古典经济学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在西欧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它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斯密坚信自然秩序市场的自发作用,……他的结论是:

政府干预、管制、授予垄断和特需补贴都会误导资本并会减少资本对经济福利的贡献;政府的行为会制约市场从而降低资本积累率和劳动分工程度,并相应降低社会生产水平。

——以上材料均摘自马世力滕海键《欧洲近代经济文化史论》

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近代“自由主义”的内涵是怎样不断拓展的。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据材料三,归纳概括亚当·斯密理论主张的核心,并结合史实说明亚当·斯密理论的实践效果。

【答案】:

【解析】:

第25题【综合题】

对于罗斯福新政,中国政论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

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

——《东方杂志》(1933年)

“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一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

——《东方杂志》(1934年)

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一一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

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

——据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

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为什么?

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