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例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440986 上传时间:2023-05-1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病例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儿科病例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儿科病例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儿科病例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儿科病例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病例复习.docx

《儿科病例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病例复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病例复习.docx

儿科病例复习

病例11

患儿,女性,哈族,10月,以发热,间歇性呕吐10天,抽搐2次为主诉入院.患儿于10天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无寒战,呕吐3~4次/天,非喷射状.就诊前一天突然抽搐2次,抽搐时神志丧失,双眼上翻,面肌和嘴角抽动,四肢屈曲抽动,每次持续5~6分钟。

患儿既往未行预防接种,其爷爷有结核病史。

体格检查:

T:

38.5℃,P:

130次/分,R:

32次/分,急性病容,神清,颈部可触及数个黄豆大小淋巴结肿大,前囟1.5×1.5cm,隆起,张力高,左侧鼻唇沟变浅,颈部有抵抗感,心肺腹未见异常,双膝反射正常,Kerni征,Brudzinski征﹙-﹚,踝阵挛﹙-﹚,验室检查:

Hb93g/L,WBC8.5×109/L,N50%,L50%。

PPD试验﹙++﹚。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诊断依据?

◆为进一步确诊,最有必要做的检查是什么?

◆该患儿的治疗方案?

病例11答案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

◆诊断依据:

①女性,哈族,10月,发热,间歇性呕吐10天,抽搐2次。

②患儿既往未行预防接种,其爷爷有结核病史。

③体格检查发现前囟隆起,面神经损伤,颈有抵抗感。

④PPD试验﹙++﹚。

◆最有必要做的检查是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对本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主要抓住2个环节:

⑴控制炎症:

①强化治疗阶段:

联合使用INH,RPF,PZA及SM,此阶段为3~4个月。

②巩固治疗阶段:

继用INH,RFP抗结核药,总疗程不少于12个月,或待脑脊液正常后继续治疗6个月。

⑵控制颅内压:

①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抑制炎症渗出从而降低颅内压,并可减少粘连,有利于脑脊液循环,早期使用效果好。

一般使用泼尼松,1~2mg(kg·d)(<30mg/d),一个月后逐渐减量,8~12周为一个疗程②20%甘露醇,每次1~2g/kg,于20~30分钟内静脉滴入。

每天可用2~4次,2~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一周左右停止使用。

③停用甘露醇前1~2天,加用乙酰唑胺。

④若用激素及甘露醇后,颅内压增高仍未控制,或患儿已出现脑疝先兆症状,应作侧脑室穿刺引流,以抢救患儿生命。

腹泻

病例1

患儿张某,女,9个月,主因吐泻伴发热三天,尿少一天入院。

患儿三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及黄色粘液,4~5次/日,同时伴有腹泻,黄色稀水样便,量中,16~18次/日,伴有发热,体温38℃左右,无寒战惊厥,不咳,昨日起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今日患儿烦躁不安,12小时未排尿。

体检:

T37.9℃,P156次/分,R52次/分,W8kg,BP70/50mmHg.嗜睡与烦躁交替,呼吸深长,皮肤弹性差,前囟眼窝凹陷,口唇干燥,舌乳头突起,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率156次/分,律齐音钝,腹软,未及包块,肝脾无异常肿大,肠鸣音亢进。

四肢冷,有花纹,脉细弱。

神经系统克氏征布氏征阴性,病理反射未引出。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

黄色稀水样便,白细胞0~3个/HP,红细胞0~1个/HP,潜血(-),大便培养:

正常菌群生长。

血生化:

Na+136mmol/L,K+4.3mmol/L,Cl-103mmol/L,Ca2+1.91mmol/L,HCO3-11mmol/L,PaCO230mmol/L,BE-9mmol/L,PH7.23。

◆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病例1答案:

小儿腹泻病(重型);重度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初步诊断:

小儿腹泻病(重型);重度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

◆诊断依据:

①主因吐泻伴发热三天,尿少一天入院;②起病急,大便每日10次以上,除胃肠道症状外,有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表现及全身中毒症状;③查:

BP70/50mmHg,嗜睡与烦躁交替,呼吸深长,皮肤弹性差,前囟眼窝凹陷,口唇干燥,舌乳头突起,四肢冷,有花纹,脉细弱,肠鸣音亢进④实验室检查:

HCO3-11mmol/L,PaCO230mmol/L,BE-9mmol/L,PH7.23,提示中度代谢性酸中毒。

◆鉴别诊断:

1.生理性腹泻:

多见6月以内母乳喂养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生后不久出现大便稀且次数多,不伴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可自愈。

2.急性坏死性肠炎:

该病具有腹痛、腹泻、便血、高热及呕吐等五大症状。

典型大便呈现赤豆汤样血便,腹胀多,病情重后期出现休克。

该儿无血便,大便潜血(-),故除外。

3.细菌性痢疾:

常有饮食不洁史,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呕吐,腹泻,腹痛,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大便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明显。

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该儿不符可除外。

◆治疗方案:

原则:

调整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药物治疗。

1.加强护理,注意消毒隔离,调整饮食,继续进食。

2.液疗:

①扩容:

2:

1等张含钠液20ml/kg×8=160ml,30~60分钟滴完;②补充累积损失量:

用1/2张液100ml/kg×8=800ml,减去扩容的160ml剩640ml,按8~10ml/kg.h速度静点,8-12小时补完;③补充继续丢失量:

按20~40ml/kg,用1/3~1/2张溶液;④补充生理需要量:

按60ml/kg补充,用1/4张液;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12~16小时点完,速度以5ml/kg•h为宜;⑤补钾:

见尿补钾,浓度0.2%,时间不短于8小时/天,连续补充4~6天;⑥补钙镁:

见惊补充,10%葡萄糖酸钙1~2ml/kg加等量葡萄糖缓慢静推或静点,有低镁时,予25%硫酸镁每次0.1~0.2ml/kg,深部肌注。

⑦纠正酸中毒:

一般在扩容及累积损失量时已补充。

3.药物治疗:

①针对病原治疗,选择有效抗生素或抗病毒治疗;②微生态疗法:

乳酸菌或双歧杆菌等;③肠粘膜保护剂:

思密达4.其他:

中医推拿、捏脊、针灸等。

病例2:

张某,男,18个月,主因呕吐、腹泻两天伴发热收住。

两天前始呕吐,非喷射状,为食入的奶汁和稀饭,4~5次/日,腹泻黄绿色稀便,每日10余次,量多,呈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无里急后重现象。

伴发热,体温渐升,热前无寒战,体温持续在38~39℃,尿量少,精神萎靡。

病前无不洁饮食史。

无耳流脓、皮肤感染等病史。

平素体健,无用抗生素史。

体检:

T38℃,P120次/分,R32次/分,体重10k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皮肤稍干,弹性尚可,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前囟已闭,眼窝稍凹陷,口唇舌表干,哭时有泪,咽部充血,颈软,两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

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尚有力,未闻及杂音,腹软,未及包块,肝肋下1.5cm,质软,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皮肤无感染灶,肢体活动度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10×109/L,N0.4,L0.6,Hb110g/L,Rbc3.8×1012/L,PLT180×109/L,大便常规:

黄绿,稍粘,白细胞0~2/HP,红细胞0~1/HP。

大便培养:

无菌生长。

大便ELISA法检测病毒抗原:

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尿常规:

镜检未见红细胞、白细胞,酮体(±)。

血电解质Na+135mmol/L,K+3.5mmol/L,Cl-90mmol/L,Ca2+2.5mmol/L,Mg2+0.8mmol/L,CRP<8mg/L。

心电图:

正常。

◆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病例2答案:

轮状病毒肠炎;轻度脱水

◆初步诊断:

轮状病毒肠炎;轻度脱水

◆诊断依据:

呕吐、腹泻伴发热;体检有轻度脱水貌;大便常规:

黄绿,稍粘,白细胞0~2/HP,红细胞0~1/HP;大便培养为正常菌群生长;大便ELISA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金葡菌性肠炎;非感染性腹泻。

◆治疗方案:

1.饮食:

呕吐严重暂禁食4~6小时,之后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暂停母乳喂养改用豆制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奶粉。

2.药物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10~15mg/kg.d,静点,一日一次,3~5天;②肠粘膜保护剂:

思密达1.5g/次,空腹服,一日三次;③微生态疗法:

金双歧1片,一日三次;④液体疗法:

补液纠正脱水,呕吐明显可静脉补,1/2张含钠液,吐止可用口服补液盐。

病例3:

患儿王某,男,5岁,主因发热伴呕吐、腹泻二天收住。

患儿于二天前开始发热,体温达39℃~40℃,无寒战及惊厥,,同时伴呕吐,呈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2~3次/日,腹泻,初为黄色稀水样,后为粘液样,带脓血,10次/日,量中,有里急后重感。

自述时有阵发性腹痛,以脐周为主,患儿精神萎靡,口渴,尿少。

并前有不洁饮食史。

既往体健。

家中无类似疾病史。

体检:

T39.5℃,P123次/分,R32次/分,Bp90/60mmHg,W19kg。

神清,精神萎靡,双眼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稍差,颈软,两肺呼吸音醋,未闻及啰音,心率123次/分,律齐心音尚有力,腹软,肝右肋下1.0cm,质软,脾未及,未及包块,脐周轻压痛,无肌紧张,肠鸣音亢进。

神经系统未查及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血常规:

WBC12.3×109/L,N0.85,L0.15,Hb120g/L,CPR40mg/L.尿常规:

未见异常。

粪常规:

脓血便,WBC+++,RBC+.粪培养:

大肠杆菌生长。

血电解质:

Na+142mmol/L,K+4.6mmol/L,Cl-101mmol/L,Ca2+2.1mmol/L,

HCO3-19mmol/L,PaCO230mmol/L,BE-5mmol/L,PH7.30。

腹平片:

无异常。

◆初步诊断

◆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病例3答案:

大肠杆菌性肠炎;中度脱水;

◆初步诊断:

大肠杆菌性肠炎;中度脱水;

◆诊断依据:

1.高热不退,非喷射性呕吐,解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感,口渴,尿少,有不洁饮食史。

2.体检T39.5℃,脱水征,精神萎靡,双眼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弹性稍差,腹软,肠鸣音亢进。

3.辅助检查:

血象高,以中性为主;粪常规:

脓血便,WBC+++,RBC+。

粪培养:

大肠杆菌生长。

血气分析提示轻度代酸,血钠正常。

◆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急性坏死性肠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多继发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后,除发热,呕吐,腹泻,可伴有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粪培养示葡萄球菌生长,凝固酶阳性)。

◆治疗方案:

1.抗炎治疗,选择有效抗生素;2.对症降温,防止惊厥;3.纠正脱水及酸中毒:

按120ml/kg补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用1/2张,8小时点完,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用1/3~1/4张16小时点完。

见尿补钾,见惊补钙镁。

4.饮食疗法:

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如呕吐严重可暂时禁食4小时。

5.肠粘膜保护剂:

思密达。

临床思维: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

易患因素:

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易患肠道感染。

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1)非感染性原因有:

生理性腹泻;喂食不当;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2)感染性原因:

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①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人类轮状病毒:

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饮食或水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

②肠道外感染:

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或急性传染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可伴有腹泻。

有时,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主要是病毒)。

发病机理:

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也各不同。

包括:

渗透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分泌性腹泻、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

临床表现

(一)腹泻分期:

1、急性腹泻:

病程在2周以内者;2、迁延性腹泻:

病程持续2周至2月者;3、慢性腹泻:

病程持续2月以上者。

(二)腹泻分型:

1、腹泻按程度分2型:

轻型(单纯性腹泻)、重型(中毒性腹泻)。

(1)轻型腹泻:

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引起。

主要是胃肠道症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2)重型腹泻:

多因肠道感染引起,1)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10~30次/日以上,水份多而粪质少,或混有粘液的稀水便多,同时可伴有腹胀和呕吐。

2)脱水:

脱水程度分轻、中、重三度。

脱水性质:

分等渗、低渗、高渗性三种。

脱水一般分为三度:

轻度脱水:

失水量约为体重的5%(50ml/kg)。

精神稍差,皮肤干燥、弹性稍差,眼窝、前囟稍凹陷,哭时有泪,口腔粘膜稍干燥,尿量稍减少;中度脱水:

失水量约占体重的5%~10%以上(50~100ml/kg),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捏起皮肤皱褶展开缓慢,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少泪,口腔粘膜干燥,四肢稍凉,尿量减少;重度脱水:

失水量约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或昏迷,皮肤明显干燥、弹性极差,捏起皮肤皱褶不易展平,眼窝和前囟深陷,眼睑不能闭合,哭时无泪,口腔粘膜极干燥。

脱水性质因水和电解质丢失比例的不同,可分为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

(1)等渗性脱水:

水与电解质成比例地丢失,血清钠在130~150mmol/L之间(300~345mg%)。

等渗性脱水较多见。

这类脱水主要丢失细胞外液,临床上表现为一般性的脱水症状:

如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干燥、弹力减低,前囟及眼窝凹陷,粘膜干燥,心音低钝,唾液和眼泪减少,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与休克。

(2)低渗性脱水:

电解质的丢失相对多于水的丢水,血钠低于130mmol/L(300mg%),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过低,一部分水进入细胞内,血容量明显减少。

低渗性脱水多见于吐泻日久不止的营养不良患儿,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脱水症状较其他两种脱水严重。

因口渴不明显,而循环血量却明显减少,故更易发生休克。

因脑神经细胞水肿,可出现烦躁不安、嗜睡、昏迷或惊厥。

(3)高渗性脱水:

水的丢失相对比电解质丢失多,血钠超过150mmol/L(345mg%)。

这类脱水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较高,细胞内液一部分水转移到细胞外,主要表现为细胞内脱水。

在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其脱水体征比其他两种脱水为轻,循环障碍的症状也最轻,但严重脱水时亦可发生休克。

由于高渗和细胞内脱水,可使粘膜和皮肤干燥,出现烦渴、高热、烦躁不安、肌张力增高甚至惊厥。

严重高渗可使神经细胞脱水、脑实质皱缩、脑脊液压力降低、脑血管扩张甚至破裂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亦可发生脑血栓。

3)代谢性酸中毒:

病儿呼吸深快,有苹果酸味,口唇樱桃红色或口周发绀,烦躁不安或精神萎糜、昏睡。

血浆碳酸氢根离子降低,PH<7.3;4)低血钾症:

患儿精神萎靡,哭声小,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尿潴留、心率减慢、心音低钝、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因心脏停搏,呼吸肌麻痹而死亡,血清钾低于3.5mmol/L,心电图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变;5)低血钙症:

易出现在腹泻较久或有活动性佝偻病患儿,尤其易发生在输液和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喉痉挛、手足搐搦、惊厥,一般血清钙低于2mmol/L;6)低镁血症:

当低血钙症状用钙剂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此症的可能,血镁常低于0.6mmol/L;7)低磷血症:

重者血磷可低于0.5mmol/L,患儿可嗜睡、昏迷、软弱乏力、心肌收缩无力、呼吸变浅、溶血、糖尿等。

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和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大便性状,结合大便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电镜检查等作出病因诊断。

须判定有无脱水、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治疗:

(一)饮食疗法:

继续进食,合理调整饮食,呕吐严重暂禁食4~6小时,之后予清淡易消化饮食,暂停母乳喂养改用豆制品或发酵奶,或去乳糖奶粉。

(二)液体疗法1、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盐(ORS)液少量频服,在8~12小时将累积损失补足。

轻度脱水约需50~80ml/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

ORS液配方:

每升溶液需要氯化钠(普通食盐)3.5克,葡萄糖20克(或蔗糖40克),柠檬酸钠(含结晶水)2.9克(或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

配制好的液体加上盖在室温中保存,并要在24小时内用完。

超过一天要重新配制。

2、静脉补液:

用于中、重度脱水或吐泻频繁或腹胀的患儿。

(1)第1天补液:

①输液总量:

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②溶液种类:

根据脱水性质而定。

等渗性脱水用1/2〈2:

2:

1溶液〉张含钠液;低渗性脱水用2/3(4:

3:

2溶液〉张含钠液;高渗性脱水用1/3(1:

2溶液)张含钠液。

③输液速度:

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遵循先快后慢原则。

补液需补充累积损失量、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如为重度脱水,则先给予20ml/kg的2:

1等张含钠液进行扩容。

累积损失量在8~12小时点完,继续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在12~16小时点完。

(2)第2天及以后的补液:

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如腹泻未纠正仍需静脉补液者,依具体情况估算。

一般生理需要量为每日60~80ml/kg。

(3)纠正酸中毒:

重度酸中毒或经补液后仍有酸中毒症状者,应补充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碱性溶液。

公式:

5%碳酸氢钠ml=BE×0.5×体重(kg)(4)纠正低钾血症:

一般按每日3~4mmol/kg(相当于氯化钾200~300mg/kg)补给,缺钾症状明显者可增至4~6mmol/kg,轻度脱水时可分次口服,中、重度脱水予静脉滴入。

浓度0.2~0.3%,时间不短于8小时,需补4~6天。

(5)纠正低钙或低镁血症:

静脉缓注10%葡萄糖酸钙或深部肌内注射25%硫酸镁。

(三)药物治疗:

(1)控制感染:

对怀疑侵袭性细菌感染,根据临床特点,经验性选择抗菌用药,再根据大便培养及药敏调整用药;

(2)微生态疗法:

肠道益生菌;(3)肠粘膜保护剂:

吸附病原,防止病原微生物的功绩;(四)对症治疗:

腹胀明显者用肛管排气或肌注新斯的明。

呕吐严重者可针刺足三里、内关或肌注氯丙嗪等。

(五)中成药自疗法1、小儿止泻散,每日2次,每服1包,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2、健胃消食丸,每日2次,每服1丸。

3、启脾丸,每日2次,每服1丸。

4、温脾止泻丸,每日2次,每服1丸。

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逐渐为断奶做些必要准备,但应避免在夏天断奶,不宜强制进食。

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避免不良刺激。

合理应用抗生素。

思考题:

1.婴儿腹泻伴水、电解质紊乱时,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腹泻时由于排钾过多致缺钾

B.酸中毒时易致低血钾

C.血钾<3.5mmol/L时,临床出现低钾症状

D.补液后钾由尿中排出引起缺钾

E.补液后血液被稀释,血钾相对减少

2.男,5个月,腹泻伴呕吐3天,查: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皮肤弹性差,口唇黏膜干燥,前囟凹,心、肺未见异常,血钠126mmol/L。

该患儿合理补液应为下列哪组?

A.100ml/kg4∶3∶2液,不补钾

B.150mL/kg3∶2∶1液,见尿补钾

C.110mL/kgl∶2液,不补钾

D.150mL/kg4∶3∶2液,见尿补钾

E.200mL/kg1∶2液,见尿补钾

3.婴儿腹泻饮食治疗中正确的方法是

A.强调继续饮食

B.停喂不消化的食物

C.腹泻停止后即给正常饮食

D.停喂蛋白食物

E.严重呕吐时应禁食、禁水

4.婴儿腹泻应如何预防?

A.合理喂养,提倡母乳喂养

B.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

C.注意食具的消毒

D.出现腹泻即应使用抗生素

E.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腹泻患儿,补液后排尿,输液瓶中有余液220mL,最多可加10%氯化钾注射液多少毫升?

A.4mL

B.5mL

C.9mL

D.6mL

E.7mL

6.男,1岁,腹泻2天,水样便10余次/d,伴呕吐4~5次/d,尿量明显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血钠128mmol/L,首先应选用哪种液体?

A.2/3张含钠液

B.1/3张含钠液

C.1/4张含钠液

D.1/5张含钠液

E.1/2张含钠液

7.腹泻大量丢失小肠液首先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多见的是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低钠血症

E.高钾血症

8.代谢性酸中毒常见的表现有

A.呼吸深快

B.心肌收缩力减弱

C.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D.心律失常

E.尿液一般呈酸性

思考题答案:

1.B2.D3.AB4.ABCE5.E6.A7.C8.A

病例1

患儿,男,7岁,体格检查时发现有心脏杂音,平时易患支气管炎、肺炎,少活动,近两年出现声音嘶哑。

查体:

体格瘦小,无发绀,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P2亢进。

X线胸部透视示肺门增大,可见搏动,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膨隆,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心电图示V1导联呈rSR’型。

◆可能的诊断是?

◆还应做哪些检查?

◆诊断依据有哪些?

◆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病例1的答案: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

◆根据患儿病史是考虑为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临床症状依年龄及缺损大小而异,缺损小临床可无症状,生长发育多正常;缺损大患儿体重增加迟缓、喂养困难、发育迟缓、多汗、呼吸急促、易患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

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可产生声音嘶哑。

心脏检查可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固定分裂,当右心室扩大时可有肺动脉瓣相对狭窄,在肺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

心电图可有电轴右偏、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大。

房间隔缺损的杂音在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最响亮,为收缩期杂音。

◆还应做的检查:

心脏B超、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术。

◆诊断依据:

患儿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史、少活动,查体体格瘦小,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P2增强,X线胸部透视示肺门增大,可见搏动,肺纹理增粗,肺动脉段膨隆,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高位室间隔隔缺损。

◆治疗方案:

小型缺损不一定需要治疗。

单纯性房间隔缺损有明显左向右分流,应争取在2~4岁时行修补手术,少数婴儿症状明显或并发有心力衰竭者可提前给予治疗。

有重度肺动脉梗阻型病变,出现紫绀者为手术的禁忌症。

病例2

6岁男孩,消瘦、气短、易乏力,近年来出现青紫,既往多次患呼吸道感染,有时合并心力衰竭。

查体:

身高100cm,体重12kg,血压75/50mmhg,营养发育差、杵状指、趾,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响亮粗燥的全收缩期杂音,并可触及收缩期震颤,肺动脉P2亢进。

胸片提示:

双肺纹理增多紊乱,左右心室均增大,以右心室增大为主。

◆可能的诊断是?

◆诊断依据有哪些?

病例2答案: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

◆诊断:

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艾森曼格综合征。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均为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此时右心室不但接收腔静脉回流的血液还要接收从左心分流的血液,肺循环血流量增加,缺损大时左向右分流量超过肺循环量的50%,一般在婴幼儿期及儿童早期不出现青紫,此时左室压力高于右室,但活动耐量低下。

长期肺循环充血致肺动脉压力增高,当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致右室压力超过左室时,出现右向左分流,产生青紫。

此时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室间隔缺损的杂音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响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