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3752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考点25认识大洲

专题九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考试内容及要求

节次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认识大洲

1.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b

d

1.归纳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

2.阐述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分析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认识地区

2.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b

c

d

认识国家

3.认识国家

(1)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3)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

(5)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6)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a

b

b

a

b

d

区域差异

4.区域差异

(1)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4)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5)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b

b

b

b

c

比较不同区域的差异

区域联系

5.区域联系

(1)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2)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3)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a

c

c

b

b

分析区域合作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考点25 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1)位置

纬度位置:

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海陆位置:

东、北、南三面濒临大洋,西面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

(2)范围

西北:

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

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东北:

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东南:

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地形

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跨热、温、寒三带,三面临海,腹地广阔,地形复杂多样,且地表起伏大,因此亚洲的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和类型的复杂性等特征;地势总体中间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河流大都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亚洲地域广阔,由于腹地比较广,所以亚洲中部的气候比较干旱,所以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

受气候、地形的影响,亚洲河流的补给类型一般有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等

气候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河流

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知识归纳] 亚洲季风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影响总结

(1)分布

亚洲大陆的南部和东部,是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由低纬向高纬,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其中,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以及菲律宾群岛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的南部;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等国的北部以及俄罗斯的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

(2)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与其位置有关。

从东亚来讲,处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北部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吹向太平洋,形成寒冷干燥的偏北风,也就是冬季风;夏季,亚洲的内陆升温快,气压低,太平洋升温慢,气压高,于是湿热的气流从太平洋、印度洋吹向亚洲大陆,形成偏南风,也就是夏季风。

冬季风风力强劲,影响范围较大,受其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冬季低温少雨;当夏季风盛行时,东亚的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东部沿海地区高温多雨。

(3)影响

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少。

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造成旱灾。

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季风影响的地区易发生旱涝灾害。

真题回顾

考向预测

2015.10 26题(3)

1.亚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2.以选择题、填空题或综合题形式考查

考向一 亚洲基本概况

典例剖析 读“亚洲地区图”,回答问题。

(1)亚洲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________和________,水域广阔,因而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________气候特征。

(2)将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山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河流:

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高原:

G________,H________。

平原:

①________,②________。

半岛:

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岛屿:

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

(3)北回归线经过亚洲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条大河,经过亚洲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大半岛。

(4)北极圈经过亚洲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条大河。

(5)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日本本州岛的西海岸,请依次写出其可能经过的海、大洋、海湾和海峡的名称。

答案 

(1)太平洋 印度洋 季风

(2)乌拉尔山 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 恒河 长江 叶尼塞河 伊朗高原 蒙古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 东北平原 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阿拉伯半岛 苏门答腊岛 加里曼丹岛 斯里兰卡岛

(3)恒河 湄公河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4)鄂毕河 叶尼塞河 勒拿河

(5)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太平洋—日本海

跟踪训练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亚洲雄风震天吼。

”相信你很熟悉这首歌,那么你对亚洲了解多少呢?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适当位置,用“”画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2)图中F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K处渔业资源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通过读图,判断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

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C、D、E五条河流中,不会出现凌汛的是________;A河流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6年,应美国、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尼日利亚、肯尼亚五国元首的邀请,胡锦涛同志于当年4月18日~29日对上述五国进行了国事访问。

上述五国中,位于H半岛上的是________________。

全世界有许多地方因缺水而引发冲突,其中H半岛就是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新加坡的年降水量不算少,但也成为世界上缺水的国家。

它们缺水的原因有何不同?

①H半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加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

(2)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3)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

(4)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5)E 纬度较高,结冰期长

(6)沙特阿拉伯 属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 为面积很小的岛国,境内缺少大河

解析 第

(1)题,亚、欧两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

(2)题,F岛为苏门答腊岛,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可知,该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

第(3)题,图示K处为日本北海道岛附近海域,由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在此交汇,故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

第(4)题,图示亚洲的河流大多从中部向四周流,故判断亚洲的地势是中高周低。

第(5)题,河流凌汛现象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有结冰期,二是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

图示E河流为我国的长江,其主要流经亚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故无凌汛现象。

第(6)题,图示H半岛为阿拉伯半岛,沙特阿拉伯位于该半岛上。

H半岛缺水主要是由于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降水少,水资源不足;而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但由于是岛国,且面积小,地表径流储存少,故水资源不足。

考向二 亚洲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

典例剖析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和“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

B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

(2)E气候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气候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判断甲、乙两地所在的气候区:

甲________,乙________。

(填图1中的字母)

(4)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述甲地降水特点的成因。

答案 

(1)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

(3)P D

(4)夏季气温高,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 气温年较差甲地小于乙地;年降水量甲地大于乙地;甲地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降水总量大,乙地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5)受海洋影响,终年降水丰沛(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冬季受西北季风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从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可知A~H依次是极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2)题,E气候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

G气候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

第(3)题,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两地均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但甲地降水量大于乙地,由此可推断甲地气候海洋性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