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584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docx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精品教案

第五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单元中的第二部分,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讲述了新文化运动思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的质的飞跃。

学习本节内容要从这一大的历史趋势出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进而形成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

要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政治专题和经济专题相应内容的回顾中形成认识;提高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

虽然学生在初中时已学过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但大多数学生历史知识的储备并不充分,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还比较欠缺,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对新文化运动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

不能够深刻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并进而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

六、课前准备

(一)教师:

1、搜集有关人物、北京大学的图片及新文化运动中一些论著的原始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学案,

(二)学生:

阅读教材、课外读物、互联网等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归纳基本内容,提出解决问题初步方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北京大学校园景致一组:

从清华园到未名湖得出——,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

北大红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

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

现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二)、新文化运动

1、背景

(1)政治:

①辛亥革命失败,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②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直接原因)。

2、兴起: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阶级属性:

前期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期李大钊等转变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

(3)运动中心:

北京大学。

(原因:

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②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

(4)学术方针: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其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

民主和科学。

(前期)

3、内容

基本内容

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

前期

三提倡三反对

提倡科学与科学,

反对愚昧与专制。

⑴陈独秀:

①科学与民主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

②从历史进化观点,说明民主制取代君主制是不可抗拒潮流。

⑵李大钊:

①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公敌。

②批判尊孔复古就是反复辟。

⑶共同:

①对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批判。

②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⑴陈独秀:

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

⑵鲁迅:

在《狂人日记》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⑴胡适: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⑵陈独秀:

发表《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概况:

李大钊:

①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②歌颂十月革命:

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③宣传马克思主义: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评价:

(1)性质:

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运动。

(2)意义:

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形成百家争鸣局面,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⑵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社团代表性是少年中国会;刊物影响较大《新潮》,《国民》,推动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⑶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白话文的使用是突出的例子。

(以上具体见教材)

(3)局限:

(犯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错误)

⑴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

⑵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

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原因

(1)经济政治条件: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

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②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

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③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④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⑥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撰写文章

(2)创办刊物(3)创办社团

(4)翻译著作(5)论战(6)中共早期组织宣传

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3)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民主革命革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缔造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综述: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从鸦片战争开始,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探究: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前期: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探究: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⑴原因: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

⑵认识:

①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有进步意义;

②全面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⑶对待:

对传统文化应该是批判地接收,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

★☆探究:

19世纪晚期到五四运动(1919)前后,哪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

结果怎样?

派别

主张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维新派

变法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

革命派

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资阶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激进派

提倡民主、科学,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

★☆探究:

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第一阶段——器物阶段(抵抗派和洋务派)

1、时间: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2、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中心的西方物质文明,即“器物”变革;

3、代表: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

4、指导思想:

“中体西用”;

5、特点:

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挽救民族危机,开始“器物”阶段。

第二阶段——制度阶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时间: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2、主要内容:

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3、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君主立宪政体方案)、孙中山(民主共和方案);

4、指导思想:

由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发展为“三民主义”;

5、特点: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但没有对封建文化彻底批判。

进入“制度”阶段

第三阶段——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

1、时间:

新文化运动时期;

2、主要内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4、指导思想:

前期是民主和科学,后期是马克思主义;

5、特点:

前期彻底否定封建传统,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进入思想的核心阶段。

但前期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也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九、板书设计:

(一)、新文化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1、传播原因

(1)政治:

2、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经济:

(1)五四运动前

(3)思想:

(2)五四运动后

2、兴起: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1)兴起标志4、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运动中心

(2)代表人物

(4)学术方针

(5)指导思想

3、内容

4、评价:

(1)性质

(2)意义

(3)局限

十、教学反思:

1、材料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较活跃,但教师要注意对材料的点评不宜拖长。

2、学生能根据材料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3、本节课与前后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在以后教学中继续渗透。

 

学校:

临清三中学科:

历史编写人:

陈东升审稿人:

吕兰起

第五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情况、意义。

二、预习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背景

1、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直接原因: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3、思想方面:

西方启蒙思想的进一步影响和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人心

4、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同时袁世凯复辟帝制,实行专权

(二)新文化运动兴起

1、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出版,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提倡,反对。

(也是口号)

(2)提倡,反对。

(旧道德:

儒家传统道德)

(3)提倡,反对。

(4)十月革命后宣传。

(李大钊)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性质:

前期是一场反对的斗争。

作用:

动摇了,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得到弘扬,为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

对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入:

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在《新青年》上发表《》等文章);

2、广泛传播:

(1)五四运动爆发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

1919年李大钊为《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撰写的《》一文,比较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与的“”与“”论战,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3)1920年5月1日,各地举行了‘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相结合。

(5)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认真研究比较,审慎思考后,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6)1920年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成立。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领袖人物;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继经济和政治领域近代化之后,思想文化领域也迫切地需要近代化。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两阶段主要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资料的阅读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紧迫感。

4、教学重点: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5、教学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二、学习过程

(一)历史背景

【探究学习】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

……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修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环球各国,各有所以立国之精神,秉诸先民,蒸为特性。

中国服循圣道,自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本于修身。

袁世凯《大总统祭圣告令》

材料二:

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

经济方面:

(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直接原因)

归纳总结: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影响

时间

发展阶段

影响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产生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理论不完整、没有实践)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

初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政治近代化实践)

“一战”期间

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二)新文化运动概况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掌握下列要点。

A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B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

D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蔡元培认为做大学校长不是做官,“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民性。

我不去整顿谁去呢?

”他抱定了整顿和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出任北大校长之职。

在他的就任演说中说: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为此他提出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治校方针。

所以当时的北京大学各种思想都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身着各种服饰的教授,有着西装的,有蓄辨长袍的……

思考:

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主要意思是什么?

其本质目的何在?

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主要意思:

本质目的:

主要原因:

(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1、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

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

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李大钊

问题:

历代统治者为什么要倡导儒家思想?

 

材料2:

观点一: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问题: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展示下列材料: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2、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1)实质:

(2)进步性:

 

【探究学习】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它们对封建思想有怎样的冲击?

 

(3)局限性:

【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谈到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时,毛泽东同志说: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的坏就是绝对的坏,所谓的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问题: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四)后期的新文化运动

1、特点:

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

2、代表人物:

李大钊(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

3、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介绍俄国的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等文章在中国首倡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主要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探究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有何特点?

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特点:

A

B

影响:

 

三、反思总结

1、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对中国社会的美好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导致了巨大的浪潮。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谈谈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各有什么影响?

3、引导学生归纳为什么先进的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救中国。

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四、当堂检测

1.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写着两个字“吃人”。

从材料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倡民主与科学        B.揭开文学革命的序幕

C.用白话文抨击封建礼教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物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蔡元培     D.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 

4.如图是鲁迅设计的某大学的校徽。

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该大学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 

①兴民权、设议院      ②民主共和     ③民主和科学   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5.《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

“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

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

”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6.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

A.“民主、科学”成为青年学生的口头禅       

B.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盼望下期《新青年》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一些书报摊上发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7.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

“要抵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力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8.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9.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五四运动后期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C.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D.中共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材料二 孔教鼓吹“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个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吴虞 

材料三 那其实是“吃人的礼教”

                                         ──鲁迅 

材料四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这迂腐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