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953397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docx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5年8月,袁世凯授意拼凑起所谓的“公民请愿团”,要求改共和制为君主立宪制。

此后,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的步伐。

面对严酷的现实,陈独秀认为,“吾人于共和国体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启发“多数国民之自觉”。

他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的诞生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学法指导

1.新文化运动:

事件

内容

方法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提倡三反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冲击了——受到洗礼——创造条件

2.整合教材。

可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1、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但是,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却梦想恢复帝制。

他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以陈独秀为忙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1917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

他锐意改革,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纷纷到北大任教,北大学术思想空前繁荣。

同时《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成为《新青年》的编辑和主要撰稿人。

这样,《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资料回放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①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旗帜:

德先生和赛先生

①民主,当时也称“人权”。

◎新文化运动

 

2、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陈独秀号召青年,以民主和科学并重,拿出“利刃断铁”的气魄,“战胜恶社会”。

历史纵横

与袁世凯尊孔复古的倒行逆施相配合,鬼神迷信思想也甚嚣尘上。

那时候,有人在上海成力灵学会,设立圣德坛,把中国传统鬼神信仰与西方的灵学相结合,大搞迷信活动。

祭天、请神、祀鬼、扶乩,盛行一时。

名目繁多的迷信团体纷纷出笼。

当时,政客黎元洪、废帝傅仪的英籍老师庄士敦,甚至连受过系统西方科学教育的严复,都出来为迷信活动进行辩护和鼓吹。

那时候,披上西方科学外衣的鬼神迷信思想更具有欺骗性。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陈独秀抓住旧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针见血地指出: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也是—场文学革命,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山《狂人口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出“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

鲁迅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3、影响:

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重点难点分析:

1、对新文化运动的五点认识

(1)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2)内容:

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提倡三反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李大钊极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民主主义者对待孔子和儒学的态度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康有为等维新派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以儒学的形式进行宣传,使二者统一。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孔子进行绝对否定,加以批判,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2)原因:

①维新变法时期,顽固派仍有很强大的力量,康有为等借用孔子的名义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与资产阶级上层的两面性及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②新文化运动时期,北洋军阀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古复辟的政治目的,使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与辛亥革命后的思想潮流及陈独秀等人的学说、经历有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当新文化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

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是20世纪中世界革命之先声”。

“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他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非把知识阶级问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

他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群众中去做宣传和组织工作,培植革命力量。

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这一年,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其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随后,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还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重点难点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2)意义:

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开展。

②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这不仅促使中国工人阶级迅速登上了政治舞台,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加速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他们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中国革命史的新纪元。

 

学思之窗

工人的运动,就是比黄河水还利①害还迅速的潮流。

将来的社会,要使他②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

……俄国已经是工人的俄国……这个潮流,快到中国来了。

我们工人就是这个潮流的主人翁,就要产生工人的中国。

——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

答案提示:

这个宣言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中国将会走上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按照马克思主义指明的方向,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①②原文如此

思考这个宣言说明了什么?

1.新文化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比较

(1)共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后两个时期都带有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性质;

②从领导者方面来看,前后两个时期有些领导者是相同的;

③从形式上看,两个时期都是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

④从作用来看,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认识。

(2)不同点:

①从性质上看,前期属于纯粹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后期则带有大部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性质。

②从领导者上看,前期是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来倡导,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后期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继续领导,但已经转化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或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加入了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毛泽东等。

③从内容上看,前期主要是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从阵营上看,前期表现的较为一致;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引起了一些争论,尤其是问题与主义之争,使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

⑤从范围上看,前期主要局限于局部地区、少数知识分子;后期则进一步扩大了区域,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运动当中来,且马克思主义还与工农运动结合起来。

⑥从作用上看:

前期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一定的社会启蒙作用;后期影响深远,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因素。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谈20业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各有什么影响?

 

学习延伸

观点一:

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打倒孔家店”,是反封建的需要。

观点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不能全盘否定,泼洗澡水不应把孩子一起泼掉。

对上述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演练广场】

1: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

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B.军事技术C.经济组织D.教育制度答案:

A。

辨析:

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是“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可以知道有关的时间和刊物,刊物是《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所以可以判断作者“求变”主要针对思想观念。

故答案为A。

2:

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政治之偶像”。

其本质目的在于说明()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理论基础B.孔子是历代专制统治的标志

C.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是“吃人”的历史D.孔子提出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答案:

A。

辨析:

新文化运动将反封建斗争指向孔子的“礼教”,其本质目的在于批判和动摇封建统治的思想理论基础,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故答案为A。

3:

以下著作、杂志为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辨析:

新文化运动彻底的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

《新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故答案为A。

4:

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