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3139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docx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Highqualitymanuscriptsarewelcometodownload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浅谈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摘要:

主要讲述的是公元前2000年到明代期间的的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活动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从远古时代的口耳相传、文字记载;两汉时期的邮驿制度发展;唐代官报的盛行;宋代的“邸报”及流传于民间的“小报”;明代的官报制度的完善和清朝的各种新闻传播媒介的繁荣。

这是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演变历史,新闻传播活动记录了中国古代人民生活的轨迹,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新闻传播活动。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IntroductiontotheancientChinese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activities

Abstract:

Mainlyaboutis2000BCtoduringtheMingDynastyofthenewscommunicationactivities,newsdisseminationactivitiesexperiencedthisseveralstages:

fromancienttimesbywordofmouth,writtenrecords;HanDynastypostsystemdevelopment;theprevalenceoftheofficialnewspaperoftheTangDynasty;SongDynasty"Dibao"andspreadinthefolk"tabloid";theprosperityofvariousnewsmedia,theperfectionofthecommuniquesystemoftheMingDynastyandtheQingDynasty.ThisisthehistoryoftheevolutionoftheChineseancientnewscommunication,newsdisseminationactivitiesrecordedtheancientChinesepeople'slifetrajectory,thepeople'sownwisdomcreatednewsdisseminationactivities.

Keywords:

InancientChinanewsCommunicationactivity

前言

三国魏晋时代近连两百年,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消息”一词。

然而在唐朝时期,中国的报纸却悄然的开始出现。

到了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

邸报。

而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更加有名的应该说是小本了,它是流行于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

从内容、形式和发行的方式来看,这种小本很可能就是宋代小报的延续。

一、新闻活动的起源

1、古代时期的信息传播

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

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在有文字以前,除口头传播以外,还有一些辅助的传播手段,比如:

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后两项在《孙子兵法》中有记载“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而不见,故为旌旗”。

在夏商时期,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这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史上是没有的,据《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引《尚书夏书》称:

“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循于路。

”据杜预注:

“遒人,行令之官也。

木铎,木舌金玲。

循于路,求歌谣之言。

以后,古代传播活动渠道更多,手段也更为多样化。

最早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和金石。

据古文字专家统计,目前已发掘出来的带有文字的甲骨近11万片,其中常见的甲骨文约2000字,经考订可辩识的仅1400字,记载的大多是殷商时期的事情。

但是现实的传播作用和实效性不大。

早在3000年以前的上古时代,也产生了最初的商业广告。

中国的古代有着大量的传播活动,在中国古籍中可以找到很多有关传播活动的记载。

春秋时期就有不少学者和思想家从事传播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播学的研究并不完全起始于西方,中国也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发祥地。

2、两汉和三国魏晋时期的传播活动

汉代以后,邮驿制度发展,每30里设驿,驿各有传,传置车,称传车,它主要负责官文和信息的传递工作。

中央政府部门设有负责接待、通报工作的主官“大鸿昈”和属官“郡邸长丞”。

此外,还设“公车司马令”一人,“主受章奏”;设“御史”若干人,负责接受官员们的报告和皇帝诏书的制颁等事宜。

封建政府内部的信息传播体制日趋完善。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有关汉高祖入关前和百姓们“约法三章”的记载,在《汉书萧何传》也有类似的记载。

都说明这类将法令和皇帝的诏旨公之于众广而告之约官方传播活动,在当时已经十分普遍。

并且两汉己经进入了以文传播为主的时代。

三国魏晋时代,是动乱的年代。

魏蜀吴三方的政治家们,都十分重视新闻传播,具有比较强烈的信息需求都很关注对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人事变动情况等方面的动态,以及三方的相关新闻和情报,先秦时代已经出现了“消息”一词,在这时期被广泛使用。

因此驿传活动活动深受三国首领重视,比如:

史称的“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集”,就是指三国修了不少驿站的描述。

曹魏并专门判定过一部称为《邮驿令》的单行法。

当时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

布告告是一种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

比如:

布告天下,(布告的详情见于《三国志》和《三国会要》)。

露布则是一种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主体,内容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但也有少量的政治性文章。

为了及时传递军事信息,烽燧,这种传统报警手法,继续被沿用,并进一步发展。

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裁体,是多元化的。

包括木简、竹简、木牍、帛和纸。

为传播信息做出巨大贡献。

二、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

1、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

中国报纸的开始出现于唐。

最早的报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唐代官报的孕育和发展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

唐代中叶以后,边远地区建立藩镇,设置节度使,各节度使在长安又设办事机构称为邸,公元777年后,改称上都进奏院,简称进奏院。

负责人称为奏官,他们的使命是及时地向地方通报他们所搜集到来自首都的各种朝政消息,写成书面报告,就是最早的官报雏形。

2、“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开元杂报”原件早已失存。

而“进奏院状”也只有两张残页而已。

但是这“两张残页”可以说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根据“敦煌进奏院状”证实了唐代官报的一些特点。

比如:

(1)没有报头,开端和接尾部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的。

(3)所有信息,却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

“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唐代典型官报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有点近似于16世纪诞生于欧洲的“新闻信”。

时间比西方报纸远祖的威尼斯的“新闻信”早诞生约800年。

唐代非官方的传播活动,要有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和民间的传播活动。

例如:

书信、着述、赋诗等。

民间的传播活动,要是口耳相接的歌谣谚语嵇谈巷议和俗讲、变文等民间说唱文学作品。

三、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传于民间的“小报”

1、宋代官办的邸报及发行制度

宋代的“邸报”跟唐代时期“邸报”很类似,但比唐代时期更加完善、健全。

《宋会要辑稿》第166册中所记载的“国朝置中心奏院于京师,而诸路州群亦各有进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谓之邸报”。

这是对宋代官报发行体制的一个很经典的概括。

宋代“邸报”,实行统一管理,仍由各州进奏院和进奏官们负责,稿件的采集、编辑、整理、审定等环节,则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

审定工作,开始由枢密院负责等。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政府官报色彩。

首先,宋代的“邸报”是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定,统一编发给诸路群,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其次,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来,成为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最后,定期发行。

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糙有所加强。

“邸报”的内容,据《宋会要辑稿》职个二之五一所记,主要有“朝廷政事设施、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几项。

实院传报情况看,恐怕还不止这些。

见于宋人记载,至少包抢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3)官吏的任免(4)臣僚的章奏(5)军事情报(6)刑罚

宋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天知识分子。

现存的宋代文献资料还保存有不少这些人阅读“邸报”的记载。

刁灯巩固皇权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宋代各时期都很注意对“邸报”传报工作的管理。

对涉及灾异、军情及朝廷机密等方面的信息未经批准公布的医僚章疏,都限制发布。

2、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

“小报”始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视的非官方报纸。

根据南宋各朝的公私文献中(《宋会要辑稿》)记载,可以把“小报”的基本情况归结以下几点:

(1)“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2)“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3)“小报”的发行人包托邸吏、使臣、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万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

(4)“小报”的内容要是:

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时事性政治材料。

和官报比较起来,它有两个特点:

(1)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

(2)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还没有公平的“朝廷机事”。

(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

(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

有京官、士大夫和皇室成员。

以上归纳的情况可以看出,“小报”是一种从11世经初叶起风行于当时社会的民间报纸。

这种报纸为读者提供了不少官报所不载的文件和新闻,满足了人们对朝廷人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一个重要补充,“小报”也经常被政府官员中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刑载一些对当权者不利的文件和时事性政治材料。

“小报”的出版,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政和新闻池露之禁,“小报”对封建统治集团内外政策及其当权人物所进行的指责和攻讦,更使他们滩容忍。

因此,宋代封建统治者为了查禁“小报”,曾经颁布过很多诣和法令。

还加强对进奏官和使臣们的管理和监督。

宋代的“小报”起始于北宋时期的宋真宗大中祥元年,即公元1008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

这是政府部发行的“邸报”之外的中国民办新闻事业的开端,也是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

比西方社会最早的报纸早了近400年。

世界新闻事业的历史,准确地说,是从中国开始的,公元1008年前后出现向北宋时期的“小报”,就是它的源头。

两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传播活动,由于交通便利和印刷术的普及发达,十分活跃。

除官办的“邸报”积“小报”外,还有榜文、檄文、诏书、大臣章疏、边报、传单、各人诗文、科举范文、出自名家的书信、制词、行状、碑传、铭志,以及各种版本的书藉。

四、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

元代的国祚很短,只有不到90年的时间,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

元代的政权得之马上,加以疆域十分辽阔,因此驿传制度非常发达,设有站赤和急递铺属。

据《元史》记载,“每十里或十五里五里则设一铺”,“每铺置铺丁五人”,“遇有转递字,当传铺所即注名件到铺时刻及所辖转递姓名置簿,令转送取铺押字交取时刻还铺”。

这制度为军事和官文书的及时传送,提供保证。

2、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

“小本”是流行于元代民间新闻媒体,它是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费消息。

五、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

l、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

“邸报”在明代仍尊为官报,并且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

明代“邸报”抄传和发行大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首先是通政司。

通政司以通政使为主官,主要任务,据《明史?

职官志》的记载,是“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几在外题本、奏本,在不远奏本,并受之,于早朝汇而进”。

其次晨科。

六科指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最是提塘。

明制,各省都派有提塘官长驻京师,捏军情和各项文报的呈递下达等任务。

还有项任务,就是抄传“邸报”。

2、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报

明代的“邸报”有很多别名,如“邸报”、“朝报”、“除目”、“京报”,在明清档案馆所藏的明代各朝档案《李东阳集》、《瞿式耜集》和《牡丹亭》等。

明代的“邸报”,大体以下内容:

(1)皇帝的谕旨。

(2)皇帝的起居言可和有关皇帝的各类消息。

(3)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4)臣僚们章奏。

(5)军事信息。

(6)社会新闻。

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闻新闻传播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3、《万历邸钞》、《天变邸钞》、《急选报》

《万历邸钞》:

明抄本《万历邸钞》共32册,现存台北“中央图书馆”,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包括删节、增加一些“摘由”,增加一些注释性的说明,并适当做一些综合。

所以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钞》:

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

天变邸钞原件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间接保存下来的。

《天》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急选报》:

一保存至今的明代报纸原件。

《急选报》出版于万历年间,用雕版印刷,内容是吏部急选官员的名单。

这份急选报没有注明出版单位和编辑发行人的姓名,估计是民间报房的产物,是民间报房“邸报”之外,众多“报儿”的一种。

有可能单独发行也可能做为附件随邸报一起发行。

这说明在万历八年就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是世界上现在最早的自称为“报”的印刷品,因此弥足珍贵。

4、明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活动

塘报:

是一种由下到上,由地方到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

是有关军事信息的传播工具。

塘报中的塘,带有早和快的意思,塘报因此可以解释为有关军事住处的快报。

与邸报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上行,一个是下行,一个供上级特别是中枢部门参考,一个供臣僚们周知。

竹筹是一种写有各种紧急信息的竹签。

揭帖:

近似于近代的小字报或传单。

旗报:

源于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人扛着,骑在马上,在敌前敌后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人等阅览。

牌报:

是一种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

提塘小报:

清代的提塘官们还发行过一种小报,又称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旷日持久在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主要见于清初顺、康、雍、乾四朝,被官员们视为以科抄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

后来,小报受到当局的注意和限制,雍乾两朝一再查处以后,被完全禁止。

辕门抄:

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报纸,出版各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出版者自行采写的官场消息。

它们和当地的京报相配合,一个提供中央信息,一个提供地方信息,成为当地官绅了解政情的两个重要渠道。

六、清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十分近似,经由通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清代的谕旨和章奏的发抄活动是逐日进行的。

内容主要由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组成。

宫门抄主要报道皇帝的起居、礼宾祭祀赏赐等朝廷动态消息。

2、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出版的小报

提塘分京塘和省塘两种:

京塘是指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省塘是指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

在提塘的日常工作中,抄传发行邸报始终是提塘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及时处理邸报的誊录发行工作,从清初起,就出现了提塘自设报房,属于半官方机构。

从报房发行到各个省的邸报,抄写和印刷两种方式都用过,乾隆以后,大部分是印刷的了

提塘小报:

清代的提塘官们还发行过一种小报,又称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旷日持久在为有关省份的官员们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主要见于清初顺、康、雍、乾四朝,被官员们视为以科抄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

后来,小报受到当局的注意和限制,雍乾两朝一再查处以后,被完全禁止。

3、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多数是衙门中的低级胥吏,以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

他们所刻发的的报纸主要刊载一般的谕旨和章奏,也被混称为邸报,但有一定的私营性质。

它的出现和盛行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情。

公慎堂:

清代最早的民间报房。

至少有30年的历史,是乾嘉时代最有影响的一家报房。

清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

各省的提塘也在省会内就地设立报房,翻印京报向当地的官绅出售。

除提塘外,自清初起,就有一些人以个人名义从事新闻传播活动。

辕门抄:

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报纸,出版各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内容包括上谕、江藩牌示和出版者自行采写的官场消息。

它们和当地的京报相配合,一个提供中央信息,一个提供地方信息,成为当地官绅了解政情的两个重要渠道。

4、清代早期和中期的其他传播活动

除利用官报外,清朝的封建统治者还广泛地使用过榜、帖示、告示等传播媒介来发布官方信息。

这一时期的民间报房,除出版发行京报外,也附带出版和发售一些其他的出版物。

内容大多取材于京报,是京报的汇兑和延伸。

也有以传播文学艺术信息为主的唱本和小说等。

结语

踉踉跄跄地忙碌了两个月,我的毕业设计课题也终将告一段落。

点击运行,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虚荣的成就感在没人的时候也总会冒上心头。

但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关系,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功能不全、外观粗糙、底层代码的不合理数不胜数。

可是,我又会有点自恋式地安慰自己:

做一件事情,不必过于在乎最终的结果,可贵的是过程中的收获。

以此语言来安抚我尚没平复的心。

毕业设计,也许是我大学生涯交上的最后一个作业了。

想籍次机会感谢四年以来给我帮助的所有老师、同学,你们的友谊是我人生的财富,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的毕业指导老师###老师,虽然我们是在开始毕设时才认识,但她却能以一位长辈的风范来容谅我的无知和冲动,给我不厌其烦的指导。

在此,特向她道声谢谢。

大学生活即将匆匆忙忙地过去,但我却能无悔地说:

“我曾经来过。

”大学四年,但它给我的影响却不能用时间来衡量,这四年以来,经历过的所有事,所有人,都将是我以后生活回味的一部分,是我为人处事的指南针。

就要离开学校,走上工作的岗位了,这是我人生历程的又一个起点,在这里祝福大学里跟我风雨同舟的朋友们,一路走好,未来总会是绚烂缤纷。

参考文献:

【1】主编: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2】着:

《晚清报业史》,济南: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

【3】,刘广京编:

《剑桥中国晚清史》,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4】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

【5】中栋:

《“邸报”名称首次出现时间新考》,载《国际新闻界》

【6】要辑稿》中华书局影印本,第59册,职官二之四五,2394页

【7】辑稿》中华书局影印本,第166册,刑法二之一二五,6558页

【8】:

《海陵集》卷三

【9】《朝野会要》卷四

【10】卷一O一,259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6

【11】卷二七,1780页,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会馆》,见《野获编》卷二四

【13】料丛书》,第三辑,91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

【14】一一五,3307页,北京,中华书局,1976

【15】史表》为清代永瑢等着,引文中的国朝指清朝

【16】清会典事例》卷七O三

【17】典》卷五一

【18】实录》卷四四

【19】贵速不贵迟》,载《申报》,1882-03-04

【20】清史逸史》卷一八,《遗民传于颍》

致谢

在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笔者得到了老师于二慧指导和热情帮助下完成的。

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法、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本人影响深远。

不仅使本人树立了远大的学习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本人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本次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

在此,谨向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孙杰

2016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